石壁小学“翰墨文化”探索性学习方式.doc_第1页
石壁小学“翰墨文化”探索性学习方式.doc_第2页
石壁小学“翰墨文化”探索性学习方式.doc_第3页
石壁小学“翰墨文化”探索性学习方式.doc_第4页
石壁小学“翰墨文化”探索性学习方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壁小学“翰墨文化”探索性学习方式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是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共同需要。我校打造“翰墨文化”,建设墨香校园,分别从加强师资培训,优化书法队伍;进行书法常规训练,提高师生书法技能;抓好教育科研,对书法教育进行科学管理;营造氛围,展示成果四个方面建设校园翰墨文化。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不是简单的练字,也不是以培养书法家为目标,更重要的是突出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通过学习书法培养一种技能,通过学习书法修心明理,通过学习书法养成高尚的情操。我校将大力践行“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理念,力求以书法教育传承传统文化。展望长远的发展,我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书法学习;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形成石壁小学特色的书法学习模式。一、建立意识,向传统学习。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是传统的艺术,经过了几千年的流传和无数先贤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完备的书写方法,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程式化。学习书法,首要的就是学习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这些完整的理论和完备的书写方法。向传统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坚持临帖。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法帖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贵宝库,书法的所有学向在古代的名碑名帖中都能找到。历代大书法家,包括近代的书法名家,无一不是在临摹前人的传统方面,铁砚磨穿,坚持不懈走过来的,有的甚至坚持毕生,成名后仍然临摹不辍。临帖的目的就是学习掌握书法的法。书法的内容十分丰富,也很深奥,历代书家一直在不断的研究探讨,书法的法,主要指章法、字法、笔法和墨法。章法,就是作品的谋篇、布局,总体阵势的设计。主要讲行与行、字与字,题款、钤章等的关系。字法,也叫结体,即字的形态、间架结构。为了使不同形态、不同笔画的字,因点画的合理摆布,使其生动美观、好看,前人总结了不少方法。 二、观察质疑,理性选择。临帖首先要选帖。中国书法有几千年历史,名家辈出,名帖繁多。人的心性、学识、修养、审美观等不同,书法风格各异,即使是同一部帖、同一个人的字,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自己临什么帖,学什么字,要有理性的选择。选帖的前提是选古代的名碑名帖,选帖的原则可以有以下几点: 1、选自己喜欢的、和自己的书路接近的帖。艺术是一种爱好,你必须喜欢它。每个人的书路、笔性和爱好不同。中国书法的书体繁多,书写风格十分丰富,而且差异较大,有的雄健厚重,有的清俊飘逸,有的瘦劲,有的宽绰,有的秀美,有的朴拙。自己是什么风格,喜欢那种书体、那个流派,就选择那个方面的帖。 2、先从基础入手。基础是什么?我认为是楷书。就是说要从楷书入手,然后再学其它。学楷书主要是掌握字的结体和用笔。不同书体,不同书写风格,主要是结体和用笔不同。楷书结构严谨,工整平稳,从楷书入手,先较准确的掌握汉字结构,掌握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好、写规范,这是基础,是基本功。3、从法规严谨、书写规范的帖入手。无论那种书体,开始学都要选法度严谨、书写规范、风格稳健,工整平和的碑帖,不要一上来就写得很狂放,个性很突出。孙过庭在书谱中写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项穆说:“学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则纯熟,戒狂怪与俗。若不均与欹,如耳目口鼻开阔长促,邪立偏坐,不端正矣。不活与滞,如土塑木雕,不说不笑,版定固窒,无生气矣。狂怪与俗,如醉酒、巫风、丐儿、村汉、胡行乱语,颠扑丑陋矣。这些都告诫我们,学习书法,特别是初学,要从工正平稳、法度严谨开始。现在书坛有所谓“流行风”、“现代书法”、“新流派”,主张“创新”,张扬个性,故意造作,丑怪百出。这个不要学,这只是一种书法现象,是一种探索性的创作方法,不是真正的书法流派。有些同志受时风影响,追风逐人,招三暮四,是学不好书法的。按照从严谨、规范入手的原则,楷书主要是唐楷和魏碑。欧、柳、颜、赵、褚都行,张孟龙碑、张黑女墓志等都很好。行书好帖很多,很多人都先从怀仁集字圣教序入手,再写别的。赵孟頫的绝交书、陆柬之的文赋、文徵明的千字文等都很好。不要一下子就黄庭坚、米芾。草书可先以智永千字文打基础,继之下功夫临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不要一下子就是张旭、王铎和傅山。隶书如曹全碑,乙英碑、礼器碑、张迁碑都很好,不要一开始就临石门颂。配合专业老师的指导,打好工稳的基础。三、踏实临帖,探究实践。临帖是由笨至活,由生到熟,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步,对临,也叫实临。即对照原帖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老老实实地照着写,不变形,不走样,不参杂个人的书写习惯和笔意。首先临单个字,即逐字突破。在认真读这个字,基本掌握其特点后,先一笔一画对照着帖写,写几遍后,在脑子里逐渐形成印象,再一气呵成,然后再对照原帖看那里写得不对,再写,再看,直到把这个字基本写熟练。行、草书中一笔连写的几个字,要当作一个字临写,一气呵成。其次,一行一行、一段一段临写,最后通篇临写,即通临。分段临写和通临,不仅要注意结字和用笔,还要注意字与字的关系及墨色的变化。通临最好按照原帖的布局,力求临写效果和原帖一样。 第二步,精临、背临和意临。精临是对帖中自己认为好又有代表性的字、点画或偏旁部首,进行模仿、反复练习,总结归纳,以便于掌握该帖或该书家的结字特点及用笔方法。背临是在对临比较熟练的基础上,抛开原帖,凭记忆书写。背临很重要,它可以促使你加深印象,强记帖的特点。一些书家有代表性的字、短篇作品或长篇中的名句名段,要练习背临。精临、背临很重要。有时可能几天或一段时间就临几个字或几段,以掌握该帖或该书家的书写风格和特点。切忌泛泛的抄帖。意临是可以参入个人笔意的临写,是临帖的高一个层次。初学者以对临、精临和背临为主。四、细节不忘,尽善尽美。1、临帖一定要追求像。孙过庭书谱讲:“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临不像,学不到真髓。像可逐步来,由相近、相似到真像。像有形像和神像,初学者先要追求形像。神像是一种境界,是较高的追求。为了像,就要下功夫对帖多读、多临,作到“手熟为能”。同时,临帖可由小到大,最好先和原帖一样大小,熟练了再逐步放大。另外,对不同的帖,要选用适当的书写工具和材料。 2、专精一体,博观诸家。在确定自己的书路,选定一种字体后,一定要抱住一家的字帖或某家的一部字帖专临、精临,“穷微测妙”,形成自己的风格基础。不可见异思迁,朝作夕辍。但在专精一体的同时,要博观古今诸家碑帖,宽眼界,长见识,汲取诸家之长,以丰富自己的风格和技法。 3、要进得去出得来。临帖有个入帖出帖的问题。入帖要抛开自我,做到完全以帖的结体、运笔为转移,不加入个人意志。初学者重在入帖,入进去才能掌握其特点,学到真髓。出帖则是要能熟练地运用临帖学到的知识和技法进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自己所追求的风格。入帖是过程、出帖才是目的。要注意的是,在出帖创作时,要在总体上把握和运用所学帖的特点和风格,不能把帖中的字生搬硬套,即使是集字创作,也要注意所选用的字能和上下左右的字衔接起来,做到整体和谐,气势贯通。4、临帖学字要有一个好心态。要排除浮躁和世俗的功利心理,心平气和,情神专注。要能耐得寂寞,持之一恒,勤学苦练。要有自信心,坚韧不拔。五、内容具收,才德兼备。书法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中国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有人说中国文化是书法的核心。首先,书法的书写对象是汉字,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的起源和变迁本身就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其次,书法的书写对象大多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古诗、词、曲、赋,经典名著、名联、名句。即使古人的尺牍手札,也多是表情达性情之作。所以有“书为心声”、“诗书画是一个整体”之说;“诗是内容,书是形式,其文是魂,其书为体”;“诗言志,歌咏情”。诗歌的境界表达的是人生,书法的境界表达的也是人生。所以,书法家在书写作品时,对他的书写内容是有慎重选择的。同时,我们从一幅作品的内容也可以悟出作者的追求和情趣。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是线条墨韵的生命化和人生的形态化。孙过庭在书谱中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罗扬说:“好的书法,它必须有文字的联想,诗的意境,绘画的构图,舞蹈的韵律,音乐的节奏,体式的完美”。他们的话是很值得我们体会的。书画名篇中,无一不是文情并茂,笔墨生动,自然天成,引人入胜。所以,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没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书法是很难上得去的。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中国书法史上有名的大书法家为什么皆为文人。六、提高文化素养,共建翰墨校园。练习书法,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碑帖,阅读大量中古书籍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体会碑帖文字的韵味。提高文化素养要长期积累,途径也很多,最重要的是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丰富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习书和习文是一个道理。根据自身实际,可选读以下几方面的书。(1)书法知识类。 首先,需要有一部好字典,帮你识文断字。汉字中一字多意,一字多体(异体字),一意多字的情况较多,在书法作品中经常能遇到,好字典可以帮助你。 其次,书法教学(或普及)类丛书,从中可以学一点文字起源与字形演变的知识,可以学一些书法基础知识和书法基本概念,如章法、字法、笔法、墨法等书法技法,书体、书体演变等书法知识。第三,书论。这方面的著作及文章很多,不做理论研究者,不必下很大功夫。但书法史,书法流派,历代书法名家、名帖,有关书法的基本理论,还是要懂一些的。如孙过庭的书谱,是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最卓越的著作。他提出了“质以代兴,妍因俗易”的看法,认为“质”与“妍”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他认为“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既明确的指出了真、草二体书法本质的差别所在,又表明了书法创作中的关键技巧“使转”和两个对立的范畴“形质”与“情性”。他的“五乘五合”论把书法创作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精避的论述。他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把书法学习和创作的几个阶段作了真实而又辨证的描述。他又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表明了书法创作的基本准则和最高境界。即合于规矩,超越前人。要能变通法则而不违反法则。当初学之时,自应循规蹈矩,力求合乎程式,及其既久,熟能生巧,则应融会贯通。(2)文学艺术类。 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献浩若烟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读。读这类书,一是学习作者在作品中反映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操守,提高自己的人品修养;二是学习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的艺术境界和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老年朋友配合书法学习可读一些诗、词、曲、赋、文等古典文学典籍和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是很有好处的。特别是读诗,可以使你渐入佳境。书法讲究神韵,讲究空灵,这些可以在诗中得到体会。如王维的五绝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诗人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的诗,短短二十个字,极富诗情画意,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特别是作者以夕阳和人声来衬托深山老林的幽、静、空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极深的印象。读这样的诗,可以脱出世俗纷忧的生活,净化和陶冶心灵。清新的语言,自然生动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光、声反衬幽、静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书法创作是一种抒情,从这首诗,我们在书法创作的心态、意境和表现手法上,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对审美观的提高,也会有所帮助。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和表现手法的例子,其它不同内容和风格的作品,都会给我们不同的启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