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题.doc_第1页
《曹刿论战》练习题.doc_第2页
《曹刿论战》练习题.doc_第3页
《曹刿论战》练习题.doc_第4页
《曹刿论战》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甲十年春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注释】原原国,姬姓小国。令限令。疏军撤兵。疏,散、撤。谍刺探军情的人。信信用。庇庇护,即赖以生存。孟门原国地名。8解释红色词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11文段理解。(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_(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_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 ”这一句。译文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孟门附近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六、8(1)参与 (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 11(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八、(2007河南省非课改)(一)公与之乘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注:用:使用。 同欲:目标一致。 虞:戒备,准备。 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 : (2)既克,公问其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翻译:所以,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会胜利。 所以说:知己知彼的人,百战百胜, 了解自己而不了解敌人的, 胜负几率各半; 对自己和敌人都不了解的, 每战必输。八、2007河南省17(1)击鼓(2)战胜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20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十一、(2007镇江)甲十年春遂逐齐师。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_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_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_译文注释: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注释】既:尽。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重(ch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勍(qng)敌:强敌。 胡耉(gu):很老的人。 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十一、答案: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13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14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挥;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16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十三、(2007年资阳市)【甲】公与之乘故逐之。”【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星列:象星一样布满。待旦:等到天亮。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望其旗靡( )会匈奴大入塞( ) 俄而,斩首数百级( )范兵不敌( ) 公将鼓之( )范乃令军中褥食( )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分) 虏 众 盛而 范 兵 不 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_ 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之时,第二次是在_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4分) 2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十七、(2008年福建省三明市)【甲文】公与之乘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15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16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_ 、_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_(2)_六、8(1)参与 (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1(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八、2007河南省 参考答案17(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20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十一、答案: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十三、20倒下 正遇上 一会儿 抵挡 助词,无实义就 21虏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2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2分) 24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十七、答案:14(2分。每小题1分)(1)击鼓(击鼓进军) (2)已经15(5分)(1)(2分。每个分句1分)(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2)(3分。每个分句1分)(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16(3分。每处1分) 齐人三鼓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员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