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doc_第1页
国有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doc_第2页
国有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doc_第3页
国有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doc_第4页
国有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有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 目 录第一章 总则2 第二章 管理机构3 第三章 管理责任制4 第四章 技术措施与现场管理5 第一节 矿井通风5 第二节 局部通风9 第三节 瓦斯及瓦斯抽放10 第四节 瓦斯排放12 第五节 矿井通风安全监控系统14 第六节 防灭火15 第七节 综合防尘17第五章 安全培训和资金保障20 第六章 其它22 第七章 附 则 22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防止煤矿瓦斯、煤尘及火灾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规程,制定本规定。 第2条 在吉林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煤炭生产和煤矿建设活动的国有煤矿,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国有煤矿是指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和县营及其以上(包括县、市营改制为国有控股公司)的煤矿企业(简称煤矿企业,以下同)。 第3条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依照本规定对所辖区域内的煤矿企业的“一通三防”工作实施监管监察。 煤矿安全监管机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监督、监察时,发现煤矿企业违反本规定的,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第4条 煤矿企业必须把“一通三防”作为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一通三防”责任制,设置和完善“一通三防”专门管理机构,做到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 第5条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以下“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1矿井通风管理制度;2矿井抽放瓦斯管理制度 3综合防尘管理制度;4防灭火管理制度;5矿井瓦斯检查制度;6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 7排放瓦斯管理制度;8巷道贯通管理制度;9局部通风管理制度;10通风设施管理制度;11工程质量管理验收制度;12井下爆破管理制度; 第6条 煤矿企业依照本规定,可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办法。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7条 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必须设总工程师(或行政副职)分管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必须设立通风处(部),通风处(部)下设管理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安全监测监控等职能科室,编制人数根据需要设定;应设立“一通三防”调度机构,配齐调度人员。 第8条 煤矿必须设总工程师或安全通风副矿长分管“一通三防”工作;必须设立通风科(区),通风科(区)下设负责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安全监测监控等“一通三防”日常工作的班队;必须设立专门的“一通三防”调度机构。 第9条 市(地、州)、县(区、市)煤矿安全监管机构设总工程师分管煤矿的“一通三防”工作;并明确负责 “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内设机构,配齐工作人员。 第三章 管理责任制 第10条 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煤矿矿长是本单位 “一通三防”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必须适时主持召开 “一通三防”例会,及时研究、解决“一通三防”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保证“一通三防”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煤矿企业集团(公司)每季度、煤矿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一通三防”例会。 第11条 煤矿企业集团(公司)、煤矿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技术副矿长、技术主管,下同)负责“一通三防”技术业务管理工作,对防止“一通三防”事故负技术责任。 第12条 煤矿企业集团(公司)、煤矿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等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 “一通三防”工作,对分管业务范围内防止“一通三防”事故负责。 第13条 煤矿企业集团(公司)、煤矿通风部门的负责人负责“一通三防”业务管理工作,对防止“一通三防”事故负管理责任。 第14条 煤矿企业集团(公司)、煤矿安监部门的负责人负责“一通三防”技术和管理措施的监督检查,对防止“一通三防”事故负监督责任。 第15条 煤矿企业集团(公司)、煤矿其它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负责本职范围内的“一通三防”工作,对各自部门范围内防止“一通三防”事故负责。 第16条 煤矿各采掘区(队)长对本区(队)责任范围的“一通三防”工作负责。 第17条 煤矿企业各级领导每年必须逐级进行“一通三防”责任任务书的签定工作,保证“一通三防”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第四章 技术措施与现场管理 第一节 矿井通风 第18条 生产矿井必须建立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各煤矿企业每年在安排生产计划前必须进行矿井通风能力的核定工作,保证矿井不超通风能力生产。多生产采区的矿井,应分区进行通风能力核定,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必须以风定产。 第19条 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改变矿井采区以上通风系统必须制定通风设计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第20条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至少1条专用回风巷;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1条专用回风巷。新开采区专用回风巷不到位的,不准开掘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现生产采区没有布置专用回风巷的,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技术负责人审批。 第21条 生产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必须安装2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其中1套作为备用,备用主要通风机必须能在10min内启动。生产矿井现有的2套不同能力的主要通风机,在满足生产安全要求时,可继续使用。 第22条 新安装的主要通风机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1次通风机性能测定和试运转工作,以后每5年至少进行1次性能测定。 第23条 改变主要通风机运行的工况时、必须有矿技术负责人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24条 主要通风机必须在合理工况范围内运行。2台及其以上主要通风机联合运转的矿井,要制定相应的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第25条 因检修、停电或其他原因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时,必须制定停风安全措施;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受停风影响的地点,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工作人员全部撤到进风巷道中,由值班矿长迅速向矿长汇报,做出应急处理决定。 第26条 备用主要通风机因故在1周之内无法正常运行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上报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备案。 第27条 各煤矿企业要从供电系统、机电设备、日常管理方面加强管理,严禁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的无计划停电停风。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一旦出现无计划停电停风,必须按事故进行追查,并有记录可查。 第28条 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及其附属装置必须具备反风功能,并每年进行1次矿井反风演习,矿井反风演习方案和措施报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备案。 第29条 进、回风井之间和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个联络巷,必须砌筑永久性挡风墙;需要使用的联络巷必须安设2道连锁的正向风门和2道反向风门。 第30条 采煤工作面投产时,必须由矿分管通风工作和安全工作的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采煤工作面的通风、防尘、抽放瓦斯、监测监控等系统进行验收,不符合规定的不准生产。 第31条 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20m3/min,进风巷净断面8m2以上,经抽放瓦斯(抽放率25%以上)和增大风量已达到最高允许风速后,其回风巷风流中、回采工作面上隅角仍存在瓦斯频繁超限时,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可采用专用排瓦斯巷,但该巷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2.5%,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工作面风流控制必须可靠。 (二)专用排瓦斯巷内不得进行生产作业和设置电气设备;进行巷道维修工作时,瓦斯浓度必须低于1.5%。 (三)专用排瓦斯巷内风速不得低于0.5m/s。 (四)专用排瓦斯巷内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应有防止产生静电、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的安全措施。 (五)专用排瓦斯巷必须贯穿整个工作面推进长度且不得留有盲巷。 (六)专用排瓦斯巷必须安设甲烷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应悬挂在距专用排瓦斯巷回风口15m处,当甲烷浓度达到2.5%时,能发出报警信号并切断工作面电源,工作面必须停止工作进行处理。 (七)因采用专用排瓦斯巷而易造成自然发火事故时,不宜采用。 第32条 掘进巷道在施工前必须在作业规程中编制局部通风设计,掘进工作面开始掘进时,必须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装备进行验收。 第33条 采、掘进工作面应实现独立通风。如实现独立通风确有困难时,可采用串联通风,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采用串联通风,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备案。有瓦斯喷出或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严禁任何形式的串联通风。 第34条 采用架线电机车运输的巷道,其架线必须处于全风压通风的进风侧,架线终端距回风口必须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35条 掘进巷道贯通前,必须由通风部门编制调整通风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由矿技术负责人审批,通风区(队)干部现场指挥。掘进巷道与已封闭区域、老窑及情况不明的巷道贯通前,必须制定相应的巷道贯通措施,并报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审批,贯通时必须由井、矿技术负责人现场指挥。 第二节 局部通风 第36条 低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可采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供电线路供电,或与采煤工作面分开供电。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必须采用“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也可采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供电线路供电,但每天应有专人检查一次,保证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不得使用一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两个掘进工作面或两个用风地点供风。 第37条 安装和使用局部通风机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局部通风机必须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 (二)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m;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不得发生循环风。 (三)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口到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以及混合式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的安设,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38条 煤(岩)掘进工作面都必须实现“风电闭锁”。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积极推广使用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没有装备安全监控系统的矿井的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工作面必须装备甲烷断电仪,实现瓦斯电闭锁。 第39条 局部通风机不得随意停、开。因检修、停电等原因需要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恢复通风前必须先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第40条 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在24h内封闭完毕。 第三节 瓦斯及瓦斯抽放 第41条 生产矿井每年必须进行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鉴定结果由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市(地)煤矿行业管理部门初审汇总后,报吉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审批,并送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备案。 第42条 通风值班人员必须审阅瓦斯班报,掌握瓦斯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通风瓦斯日报必须送矿长、矿技术负责人审阅,一矿多井的矿必须同时送井长、井技术负责人审阅。对重大的通风、瓦斯问题,应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第43条 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5 m3/min时或一个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3 m3/min时,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的必须建立地面永久抽放瓦斯系统或井下临时抽放瓦斯系统。 第44条 抽放瓦斯应使用水环式抽放泵,抽放瓦斯泵及其附属设备至少2套,1套运行,另1套备用。 第45条 干式抽放瓦斯泵吸气侧管路必须装设防回火、防回气、防爆炸作用的安全装置。抽放瓦斯泵站放空管的高度应超过泵房房顶3m。 第46条 设置井下临时抽放瓦斯泵站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做到:临时抽放瓦斯泵站应安设在新鲜风流中;抽放的瓦斯排入回风巷时,在排瓦斯管路出口必须设置栅栏、悬挂警戒牌,栅栏设置的位置是上风侧距管路出口5m、下风侧距管路出口30m,两栅栏间禁止任何作业和行人。 第47条 抽放的瓦斯利用时,瓦斯浓度不得低于30%,且在利用瓦斯的系统中必须装设防回火、防回气、防爆炸作用的安全装置。采用干式抽放瓦斯设备时,抽放瓦斯浓度不得低于25%。 第48条 抽放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瓦斯时,必须经常检查一氧化碳浓度和其它气体温度等有关参数的变化,发现有自然发火征兆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49条 井上下敷设的瓦斯管路,不得与带电物体接触并应有防止砸坏的措施。 第50条 凡是新安装的抽放瓦斯管路,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时管内瓦斯浓度不得超过3%,负压不得低于30Kpa,漏气率不得超过每千米3m3/min。 第51条 有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设专人对抽放管路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堵漏、放水、排除故障。主管抽放瓦斯的区、队长和工程技术人员,每月要对全矿的抽放瓦斯系统进行1次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52条 抽放瓦斯方法应根据各矿的具体情况由矿分管通风工作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确定。凡进行抽放瓦斯的工作面,必须编制专门设计,经矿技术负责人审批,并报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备案。 第53条 瓦斯抽放工程的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进行,不得随意改变设计参数,如确需修改时必须经通风部门技术主管审核。 第54条 抽放工程竣工后,由矿分管通风的领导牵头组织设计、生产、通风、安监等部门会同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 第四节 瓦斯排放 第55条 主要通风机有计划停止运转前,必须断开进入井下巷道内的水管、轨道、电缆等一切导电体,并在井口设置全断面栅栏。 第56条 需要排放全矿井瓦斯时,必须制定排放瓦斯措施,报企业主要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审批。 第57条 井下中央变(配)电所,在恢复送电前应由瓦斯检查工全面检查,只有瓦斯浓度在0.5%以下时,方可由外向里逐级送电。 第58条 任何局部排放瓦斯都应坚持低浓度排放的原则,采用控制风量等方法使排放出的风流同全风压风流混合后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5%,严禁“一风吹”。 第59条 掘进工作面临时停风时间不超过30min时,由瓦斯检查工进行排放;停风时间在30min至8h以内,或虽未超过30min,但巷道口栅栏处瓦斯浓度不超过2.0%时,由瓦斯检查工(或专职爆破工)电话汇报通风调度,由值班长提出排放瓦斯措施,指定人员进行排放。 第60条 停风时间超过8h,巷道口栅栏处瓦斯浓度不超过3%时,排放瓦斯由通风部门提出措施,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由通风队领导负责组织排放。 第61条 排放已封闭巷道内的瓦斯时(不包括联通采空区),巷道口栅栏处瓦斯浓度超过3%时,由通风部门提出书面措施经矿技术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批准,由矿技术负责人和通风部门的领导现场共同指挥进行排放。 第62条 排除封闭区、情况不明的巷道、联通已采区、老空区、火区等处的瓦斯时,由矿提出书面措施报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审批,由矿技术负责人和分管通风工作的领导现场指挥,矿山救护队参加排放。 第63条 排放瓦斯工作要由外向里依次进行,1个采区内严禁2个瓦斯超限地点同时排放瓦斯。排除串联通风区域的瓦斯时,必须严格遵守排放次序,首先从进风方向第1台局部通风机处开始排放,只有第1台局部通风机送风的巷道内排放瓦斯结束后,且串联风流的瓦斯浓度降到0.5%以下时,下1台局部通风机方可送电排放其送风巷道的瓦斯。 第64条 任何排放瓦斯,其回风流流经的路线都必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设置栅栏或警戒,停止其它工作。 第五节 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第65条 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必须实时监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安设防雷电保护装置;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自动报警、全电压(即各等级电压)断电、故障闭锁功能和断、馈电状态的监测、报警、显示、存储和打印报表功能。 第66条 低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及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在工作面设置甲烷传感器,并实现就地瓦斯超限断电功能,或设置甲烷断电仪。 第67条 装备有通风安全监控系统的矿井必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维护人员,并由通风部门负责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业务管理。 第68条 安全监控设备每月至少进行1次调试和校正。甲烷检测设备每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每7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第69条 监测监控系统的分站、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断电器及其电缆,属于采掘区域的应由所在采掘区域的区队长、班组长负责管理使用,如有损坏应及时向安全监控管理部门汇报。 第70条 每班由瓦斯检查工使用光学甲烷检测仪与甲烷传感器显示数据进行对照,并将结果汇报通风部门,两者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01%,0.1%;1%2%,0.2%;2%4%,0.3%),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措施,由通风部门对超过允许误差的监测设备负责在8h之内调校完毕。 第71条 监测监控中心站值班人员必须对当日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将主要情况、问题及处理意见写在矿井监测日报上,送矿长、矿技术负责人、通风值班干部审阅。 第六节 防灭火 第72条 地面瓦斯抽放泵房、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采用暖风炉、隔焰式火炉或防爆式电热器取暖的暖风道和压入式通风的风硐必须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并应至少装设2道防火门。 第73条 井下机电设备硐室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井上、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下每一个生产水平都应设置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库内要备有足够的消防材料和工具。 第74条 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等明火作业。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巷进行电焊、气焊作业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由矿长批准,指定专人在现场检查和监督。作业地点的两端各10米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备有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洒水。电焊作业地点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严禁在采区内的任何地点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 第75条 每一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供水管路必须敷设到井下各作业地点,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可与防尘系统的水池和管路共用。 第76条 生产矿井延伸新水平和采区开采新煤层时,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第77条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报废已建立的防灭火系统时,必须报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审批。 第78条 在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时,采区设计应采用后退式布置。在开采厚及特厚煤层时,必须有专项防灭火设计,凡一次不能采全高必须沿顶开采,不能留顶煤。 第79条 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开展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火区动态和采空区自然发火动向。每周的报表要由矿通风部门的技术主管签字审核,每月要有一份火情分析报告。 第80条 在选择确定风门、风窗、挡风墙等通风设施的位置时,应尽可能降低采空区、火区和煤柱裂隙处的漏风压差,减少漏风量。 第81条 采煤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撤出一切设备,对采空区进行永久性封闭。因故不能按期封闭的工作面,必须制定防火措施报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审批。 第82条 在火区下或邻近火区开采的工作面,在开采前1个月必须将编制火区下或邻近火区开采的安全技术措施报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审批。 第83条 各矿对废弃的溜煤眼、暗斜井和风眼必须进行层间永久性封闭和充填,以防止自身发火及层间有毒、有害气体扩散。 第84条 矿井发生火灾形成火区后,要建立火区管理台帐,并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对符合注销或启封条件的火区要先向上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提出注销或启封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注销或启封。启封已熄灭的火区前,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启封火区和恢复火区初期通风等工作,必须由矿山救护队负责进行,火区回风风流所经过巷道中的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第七节 综合防尘 第85条 新矿井的地质精查报告中,必须有所有煤层的煤尘爆炸性鉴定资料。生产矿井每延伸一个新水平,应进行一次煤尘爆炸性试验工作。 煤尘的爆炸性由国家授权单位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必须报吉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并送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备案。煤矿企业应根据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86条 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综合防尘系统。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矿井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主要进回风巷、上山与下山、皮带运输巷、采区进回风巷道、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道、掘进巷道、开拓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运煤转载点、装载点等产生粉尘和有可能粉尘堆积地点必须敷设防尘供水管路。胶带运输的巷道内防尘管路每隔50m设置一个三通支管和阀门,其它巷道每隔100 m设置一个三通支管和阀门。地面静压水池的容量不得小于200 m3,防尘管路中必须安设水质过滤装置,保证防尘设施处的水质符合要求。 第87条 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截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 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匹配。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小于3Mpa,外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小于1.5 Mpa。 第88条 液压支架和放顶煤采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必须安装喷雾装置,降柱、移架或放煤时同步喷雾。 第89条 矿井主要进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掘进、开拓巷道及其它需要风流净化的巷道必须安设能封闭巷道全断面雾化效果好的净化风流水幕;采掘工作面设置的净化风流水幕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大于50m(采煤工作面净化风流水幕应设在该工作面回风巷内);采煤工作面应实行煤层注水;在煤、岩中钻孔应采取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水炮泥、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第90条 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输送机转载点等产尘地点,都必须安设喷雾装置,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 第91条 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的矿井,必须有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矿井两翼、相邻的采区、相邻煤层、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煤层掘进巷道同其相连的巷道间,煤仓同其相连的巷道间,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地点同与相连通的巷道间,必须用水棚或岩粉棚隔开。高瓦斯矿井煤巷掘进工作面应安设隔(抑)爆设施。 第92条 各矿井主要大巷每年至少刷白1次,主要进、回风巷至少每月冲刷1次积尘;其它巷道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对容易造成煤尘堆积的地点要及时进行冲洗,不得有厚度超过2mm ,连续长度超过5m的煤尘堆积。 第93条 每周至少检查1次隔绝煤尘爆炸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第94条 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管理,做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表26要求. 表26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 (%) 最高允许浓度 / (mg / m3) 总粉尘 呼吸性粉尘 10 1050 5080 80 10 2 2 2 3.5 1 0.5 0.3 第95条 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作业场所的总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 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3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 4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 5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