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doc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doc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doc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doc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1. 画线处应该填入的一句是( )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_,可爱深红爱浅红。A .东风不与周郎便B .但使龙城飞将在C .桃花一簇开无主D .洛阳亲友如相问2. 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_。千门万户_,总把_。(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_。千门万户_,总把_。这首诗的题目是_,作者是_代诗人_。“|元日”是农历_,即_。(2)根据解释从诗中选出相对应的字词。_:一年已尽。_:药酒名。_: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3)判断对错。“屠苏”是一种糕点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吃这种糕点,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4)元日诗中的哪句诗概括出了“年复一日”这个词?( )(5)王安石的元日诗反映了北宋过新年有哪些习俗?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_。”我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说:“_,天涯若比邻。”4. 根据课文或要求填空。(1)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岁月悠悠,_,泡沫聚散,唯有你_。(山中访友)(2)轻诺必_。(老子)(3)本学期,我们“轻叩诗歌大门”,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是诗歌海洋的瑰宝,从唐代元稹的“_,_”中感受诗人对菊花的情有独钟;从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_”中感受作者对丰收的憧憬;从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青山绿水,_”感受秋天的明朗清丽。(4)读詹天佑一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_。(5)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_!”伯牙所念,_。(伯牙绝弦)5. 按课文内容填空(1)红日初升,_;河出伏流,_。潜龙腾渊,鳞爪飞扬;_,百兽震惶;鹰隼试翼,_。(2)“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句中,“教”的意思是_,“孔明”指的是_(谁)。(3)学习了雷锋的故事一文,我们知道雷锋同志是一个_的人。(4)天鹅一文表达了作者_之情。6. 根据诗句填成语。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_千_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_风_春色满因关不住 _枝_展疑是银河落九天 _落_丈独在异乡为异客 _掌_鸣白云深处有人家 _中_阁7. 阅读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将晓:_三万里:_南望:_(2)读诗歌,谈谈“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 按课文内容填空。(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_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_里,没有声音,也没有_。(2)为人民服务是_于1944年9月8日在_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提出了:我们这个队伍_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_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通国”可解释为_。“孰为汝多知乎”中的“孰”可解释为_。(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朝伟大诗人_。“白日放歌_,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一词在诗中指_。这句诗具体表现了诗人_的心情。9. 古诗积累。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诗中有景,如:草长莺飞二月天,_;诗中有情,如:劝君更尽一杯酒,_;诗中有趣,如:最喜小儿亡赖,_;诗中有志,如:_,要留清白在人间。10. 将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别董大(唐)高适_白日曛,北风_雪_。_无知己,天下_不_。11. 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谁写得最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_,_。_,_。12. 填空。我国有很多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如,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会吟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而在_这一传统节日时,我联想到的诗句是_,_。13. 附加题(1)下面的一些歇后语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请补写出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_小和尚念经_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_此地无银三百两_(2)看到下面的词语,你会想起哪些古诗?请选择期中两句写下来。思乡心切:_劳动生活:_14. 按课文填空(1)补充古诗。窗含西岭_,门泊东吴_。毕竟西湖_,风光不与_。_妆成一树高,_垂下绿丝练。(2)_节,_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传统节日)(3)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让我明白了_。15. 填空。(1)“_,_海流。”这是诗人_写的_中的诗句。(2)“飞流_,疑是_。”这是_朝诗人_写的_中的诗句。(3)“墙角_,凌寒_。遥知不是雪,_。”这首诗是_写的_。1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列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17. 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 (1)故人西辞黄鹤楼,_。 _,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的题目是_,作者是_,他被后人尊称为_。(2)诗中的“故人”是_,送别的地点是_,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是_广陵。(3)“小船的帆影已慢慢远去,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滚滚长江水向天际奔流。”是诗句“_,_。”的真实写照。18. 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_,村庄儿女各当家。(2)日长篱落无人过,_。(3)望不断_,雄关隘口,犹如_,点缀成_。起伏奔腾,_,太空遥见,给世界_。(4)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_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_走。(5)别董大一诗中点出诗人送别之情的诗句是“_,_”,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句是“_,_”。(6)我知道岳飞墓上的对联是:_,_。(7)雷锋说过一句名言:生命是有限的,但_是无限的,我要把_。(8)苏霍姆林斯基说:善良之情应当_。(9)君子和而不同,_。19. 根据积累的内容填空。(1)_,不亦说乎!(2)好曲不厌百回唱,_。(3)写两联带“清”字的古诗句。_,_。_,_。(4)它把影子投到墙上,_,_,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夹竹桃)(5)它歪着_的脸蛋,_,潇潇洒洒地从身上_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_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三亚落日)20.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2)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都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故事。(3)“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死去的人”。(4)说话要注意语调、语音。如在回答“谁喜欢长跑?”这句话时,你说话的重音应该落在“我喜欢长跑。”这两个加点的字上。(5)“你太聪明了”在不同的语境中会表达不同的意思,既可以赞扬一个人聪明,也可以讽刺一个人傻。22. “_,_”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_,_”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_,_”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_,_”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_,_”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_,_”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23. 语言积累。(1)诗词中,诗人为我们呈现了多彩的夏天。范成大勾勒出了“梅子金黄杏子肥,_”的美丽乡村图;苏轼描绘了“黑云翻墨未遮山,_”的西湖雨景;司马光眼里“更无柳絮因风起,_”;王昌龄看见了“_,芙蓉向脸两边开”的美景。(2)清平乐六盘山让我们感受到词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这首词是这样写的:“天高云淡,_。_,_。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_,_?”(3)爱国是崇高而神圣的字眼,是文明社会不变的价值追求。苏轼说“报国之心,_”,陆游说“位卑_”。(4)来到阅览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专心地读书,我不禁想起了关于读书的名言:_,_。2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迟日:指春日,因为春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落山晚,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1)填空。这首诗描写了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之情,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和_。诗中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鸳鸯。(2)请写出这首诗中后两句诗的大体意思。(3)上面的诗句中写出了两种动物,下面的诗句中也写有动物,你能填上吗?两个_鸣翠柳,一行_上青天。西塞山前_飞,桃花流水_肥。留连_时时舞,自在_恰恰啼。25. 课外阅读。从小爱祖国 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蚯蚓爱泥土,蜜蜂爱花朵。我们好娃娃,从小爱祖国。(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爱_好_(2)儿歌中写到了 _、_、_、_和_,他们分别爱 _、_、_、_和_。26. 读儿歌,回答问题。xin r ku,hu er hun向日葵,花儿黄,y tin do wn cho ti yn一天到晚朝太阳。pn er d,z er zhun盘儿大,籽儿壮,cn b jio o b lin yn从不骄傲把脸仰。(1)这首儿歌有( )话。(2)这首儿歌写的是什么植物?请在儿歌中写出来。(3)它的花是什么颜色?请在儿歌中写出来。27. 阅读下面的古诗,比较两诗的异同点,完成后面题目。甲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乙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甲诗和乙诗的作者都是_代诗人_,甲诗的题目是_,乙诗的题目是_。(2)从内容上讲,这两首诗都属于_诗。不同之处在于,_诗是写朋友送诗人,_诗是写诗人送朋友。28.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当下所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_”。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说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29. 古诗名句填空。(1)子规夜半犹啼血,_。(2)天街小雨润如酥,_。(3)_,万紫千红总是春。(4)_,才了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