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单元提升 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单元提升 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单元提升 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单元提升 鲁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单元提升 鲁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能力提升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答卷投影规范审答下图为“我国晋南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规范审题(1)由信息1可知,山脉的山顶及鞍部位置为山脉的最高地所在。(2)由信息2可知,山谷位置为河流发育提供条件。(3)由信息3知,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凸向高处为山谷,河流只能发育于山谷之中。(4)由信息4知,丙聚落地形较甲、乙平坦,靠近河流,取水、交通条件较好。规范审题批阅1:第(1)题,不能判读山脊位置,且不能结合一般的方向判断方法进行判断。批阅2:第(2)题,由于未审准关键词“源于地的河流”,加上概念混淆而出现错误。批阅3:第(3)题,不能对等高线地形图进行正确判读。批阅4:第(4)题,虽然对聚落发展趋向做出了正确判断,但原因说明不准确。答案(1)东北西南(2)如右图。(3)图中处的河流位置不对。理由:处为山脊(分水线),不可能发育成河流。(4)丙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或交通便利,供水充足。)温馨提示等高线地形图是最重要的地理图表之一,是高考试题经常涉及的知识点。在平时复习过程中必须掌握以下几点:一是能够结合等高线分布对地形类型进行判断;二是能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涉及的高程和温度等进行计算;三是结合等高线及其剖面图对其中的“点”、“线”、“面”的分布进行分析和判断。题组一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 (2011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第1题。1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2010北京文综)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2题。2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a3 b5 c8 d10(2009江苏地理)右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第3题。3“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题组二地图三要素(2011浙江文综)某市寻找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地形平坦;距河流1km范围内。下图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 km2(该区面积共16 km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45题。4下图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5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右图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a甲、乙b乙、丙c乙、丁 d甲、丙1乙0011丙0甲1丁01111(2008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第6题。6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 km2 b0.5 km2 c5 km2 d50 km2题组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2011浙江文综)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8题。7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8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2007全国文综)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911题。9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800米 b900米c1 000米 d1 100米10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 bm、pcm、q dp、q11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题组四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2009全国文综)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下图,完成1214题。12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80 m b110 m c170 m d220 m13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为直线b道路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最长d道路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14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 b道路c道路和 d道路和规律解读1从考查内容上看,关注重要区域经纬网的判断;以区域等高线图为载体,考查识图能力,并描述地形特征。2从考查形式上看,将地球经纬网与区域等高线相结合,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进行命题。3从能力考查上看,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考向预测1以经纬网为载体,综合考查方位识别、比例尺及距离的计算、区域认知的能力等。2以区域经纬网与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判断地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