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23(详细解答).doc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23(详细解答).doc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23(详细解答).doc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23(详细解答).doc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23(详细解答).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详细解答)汇编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伊娄谦,字彦恭,本鲜卑人也。其先代为酋长,随魏南迁。谦性忠直,善辞令。仕魏为直阁将军。武帝将伐齐,引入内殿,从容谓曰:“朕将有事戎马,何者为先?”谦对曰:“愚臣诚不足以知大事,但伪齐僭擅,跋扈不恭,沈溺倡优,耽昏曲蘖。其折冲之将斛律明月已毙,谗人之口,上下离心,道路仄目。若命六师,臣之愿也。”帝大笑,因使谦与小司寇拓拔伟聘齐观衅。帝寻发兵。齐主知之,令其仆射阳休之责谦曰:“贵朝盛夏征兵,马首何向?”谦答曰:“仆凭式之始,未闻兴师。设复西增白帝之城,东益巴丘之戍,人情恒理,岂足怪哉!”谦参军高遵以情输于齐,遂拘留谦不遣。帝克并州,召谦劳之曰:“朕之举兵,本俟卿还;不图高遵中为叛逆,乖朕宿心,遵之罪也。”乃执遵付谦,任令报复。谦顿首请赦之。帝曰:“卿可聚众唾面,令知愧也。”谦跪曰:“以遵之罪,又非唾面之责。”帝善其言而止。谦竟待遵如初。其宽厚仁恕,皆此类也。既平王谦,谦耻与逆人同名,因尔称字。数年,出为泽州刺史,清约自处,甚得人和。以疾去职,吏人攀恋,行数百里不绝。数岁,卒于家,时年七十。 史臣曰:伊娄谦志量弘远,不念旧恶,请赦高遵之罪,有国士之风焉。 (选自二十四史隋书,有删改) 邺伊娄谦聘于齐,其参军高遵以情输于齐,齐人拘之于晋阳。周主既克晋阳,召谦,劳之执遵付谦,任其报复。谦顿首,请赦之,周主曰:“卿可聚众唾面,使其知愧。”谦曰:“以遵之罪,又非唾面可责。”帝善其言而止。谦待遵如初。 臣光曰:赏有功,诛有罪,此人君之任也。高遵奉使异国,漏泄大谋,斯叛臣也;周高祖不自行戮,乃以赐谦,使之复怨,失政刑矣!孔子谓以德报怨者何以报德。为谦者,宜辞而不受,归诸有司,以正典刑。乃请而赦之以成其私名,美则美矣,亦非公义也。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入内殿,从容谓曰 从容:随口 b上下离心,道路仄目 仄目:斜着眼睛看 c乖朕宿心,遵之罪也 乖:顺从 d朕之举兵,本俟卿还 俟:等待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使谦与小司寇拓拔伟聘齐观衅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谦参军高遵以情输于齐 不赂者以赂者丧c乃执遵付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齐人拘之于晋阳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伊娄谦认为北齐君主越礼妄为,骄横跋扈,沉湎酒色。该国武将斛律明月已死,流言满天,上下异心,所以他很赞同北周武帝出兵攻打北齐。b是高遵的出卖致使伊娄谦被北齐拘留,北周武帝抓到高遵后就交给伊娄谦,要他当众向高遵吐口水,让高遵知道羞愧,但伊娄谦认为高遵的罪过还不至于受到吐口水的责罚。c两本史书对于伊娄谦与高遵的故事,在史实记述上没有多大区别,但看法不同,隋书作者认为伊娄谦高风亮节,有国士之风,而司马光则否定了伊娄谦宽恕高遵的做法。d司马光认为君主应该赏罚分明,对于高遵这样的叛徒应该用刑法进行惩罚,而不应该交给伊娄谦随意处置以复仇,伊娄谦的以德报怨也不公正。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设复西增白帝之城,东益巴丘之戍,人情恒理,岂足怪哉!(3分)(2)以疾去职,吏人攀恋,行数百里不绝。(3分)(3)为谦者,宜辞而不受,归诸有司,以正典刑。(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中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馀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与:参加b一权量,定法度 一:统一c卒定谳,论罪如律 论:议论d复欲于计典黜之 黜:罢免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a b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代理崖州事务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让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厉声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d陶元淳厉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8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3分)(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3分)文言文阅读。(22分)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礼。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衡少善属文b于是庄王谢优孟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c衣以文绣 乃使其从者衣褐d请归与妇计之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父且死时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b.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c. 尽忠为廉以治楚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d. 王惊而问其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1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置之华屋之下 天子射上林中b. 马者王之所爱也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c. 何求不得 求人可使报秦者d. 身死而家灭 而君幸于赵王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3分)请以人君礼葬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廉吏安可为也 a b. c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优盂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拒;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之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盂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3分)(2)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器异之。俊以兵乱方起,而河内处四达之衢,必为战场,乃扶持老弱诣京、密山间,同行者百余家。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司马宣王年十六七,与俊相遇,俊曰:“此非常之人也。”又司马朗早有声名,其族兄芝,众未之知,惟俊言曰:“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俊转避地并州。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后与别。太祖除俊曲梁长,入为丞相掾属,举茂才,安陵令,迁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徙为征南军师。魏国既建,迁中尉。太祖征汉中,魏讽反于邺,俊自劾诣行在所。俊以身方罪免,笺辞太子。太子不悦,曰:“杨中尉便去,何太高远邪!”遂被书左迁平原太守。文帝践祚,复在南阳。时王象为散骑常侍,荐俊曰:“伏见南阳太守杨俊,秉纯粹之茂质,履忠肃之弘量,体仁足以育物,笃实足以动众,克长后进,惠训不倦,外宽内直,仁而有断。自初弹冠,所历垂化,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邻异党,襁负而至。今境守清静,无所展其智能,宜还本朝,宣力辇毂,熙帝之载。”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初,临菑侯与俊善,太祖适嗣未定,密访群司。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黄初三年,车驾至宛,以市不丰乐,发怒收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请俊,叩头流血,帝不许。俊曰:“吾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选自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箠楚:鞭打。辇毂:古代帝王乘坐的车。临菑侯:指曹植。1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 通:互通 b.见使牧羊而私读书 见:看见c.克长后进,惠训不倦 克:克服 d.文帝常以恨之 恨:遗憾16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杨俊以品评人物为己任的一项是 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 此非常之人也。 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 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 殊邻异党,襁负而至。 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a. b. c. d.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曹操讨伐汉中的时候,杨俊因为参与魏讽谋反,为了避免朝廷降罪,杨俊就自己弹劾自己,最后得到了曹操的赦免。b.杨俊因为在曹操征询百官意见立太子时发表了错误的意见,支持曹操立曹植为太子,得罪了曹丕,为后来遇难埋下祸根。c.杨俊一生因为善人伦而为人称道,最后也因为人伦而招致祸患,这也应了一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d.杨俊遇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文帝认为他治理地方不力,没有使当地的经济繁荣,所以怪罪于他,最后杨俊只好自杀。18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4分)(2)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3分)(3)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邻异党,襁负而至(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丁前溪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怦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郭解:古代侠客。馆谷丰隆:用丰盛的饭菜招待。直:值。走怦:派人去。19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御史行台按访之 访:查访,侦查b数年无耗 耗:消息c主人好交游,适他出 适:到去d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 赍:送物给人2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a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问:“主人何业?” 问君西游何时还?c踩履而出,揖客入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d慕郭解之为人 寡人之于国也21下面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b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c.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d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3分)(2).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4分)(3).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 (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曹马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参考译文:曹操(想要)亲自(率兵)攻打乌桓,他的部下都劝阻,(曹操)打败乌桓归来之后,查问当时劝阻他的人,将领们不明白曹操这样做的缘故,个个都提心吊胆。曹操都重赏了他们,并对他们说:“这次我率兵前往,是冒着很大的危险而侥幸胜利的,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是由于上天帮助,但这不可当做常例。诸位的谏言,才是万全之计,因此重赏你们,今后(有建议)不要有所顾忌不说出来。”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三道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参考译文:魏国(准备)攻打吴国,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纷纷献计献策,天子下诏征求尚书傅嘏的意见。傅嘏说:“(将士们)希望能得到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司马师不听从(傅嘏的建议),分三路进攻吴国,结果军队大败。朝廷上下议论,要将出征的将领贬出朝廷,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傅嘏的建议,才到这种地步,这是我的过错,诸位将领有什么罪呢?”(于是)都宽宥了他们。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当时担任监军,唯独他被削去了爵位。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参考译文:雍州刺史陈泰请求司马师给并州下命令,合力讨伐胡人,司马师采纳了他的建议。队伍还没有集合起来,有两个郡的胡人因为要到远方打仗,惊恐万分,都逃了回去。司马师又给朝中士大夫道歉:“这是我的过失,不是陈泰的责任。”因此人人都感到既惭愧而又高兴。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参考译文:司马昭到寿春去讨伐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未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就命令王基收拢兵力,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却下令让他率领驻军转移到北山据守。王基根据实际情况,上奏章说:“如果把军队转移到(北山),依靠险要的地势,势必会动摇人心,这对形势有很大的损害。”奏报得到准许。等到寿春被攻克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请求转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权衡了转移的利弊得失,独自怀着坚定的信心,对上违背天子的诏书,对下拒绝众人的建议,最终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即使是古人所称述的人,也不过这样罢了。”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矣!参考译文:然而东关之败后,司马昭问众人:“谁应该承担打败仗的责任?”司马王仪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十分愤怒地说:“司马王仪你想把罪责推在我的身上吗?”把王仪推到帐外杀了。这件事就做错了!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参考译文: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本来就不必说了。但是他们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别人,把恶名留给自己,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能不尽心竭力为他们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这应该归罪于他自己,他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而他却说:“我没有采用田丰的建议,(打了败仗)结果被他讥笑。”竟然把田丰杀了。袁绍失去了国家,葬送了军队,并不是由于不幸运。 (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 【注】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三征:即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23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安之计,是以相赏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b师又谢朝士曰 谢:道歉c诏引诸军转据北山 引:率领d谁任其咎 咎:失败24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是()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司马欲委罪于孤耶abc d2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魏伐吴失败后,出征的军队中的所有人都得到了宽宥,没有人受到处罚。b陈泰率领雍州与并州的联军讨伐胡人,结果战败。c王基讨伐诸葛诞时,军队“人心摇荡”,但他凭借自己的“深算利害”,最终取得了胜利。d作者认为曹、马固然奸诈,但他们用兵之时能够笼络人心,让将士乐于为其效力。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4分)(2)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4分)(3)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2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c. 寻迁安固太守 寻:不久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2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善用谋略的一组是(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a b c d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3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5分)(2)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於官府,吾受禄叁倍;作於私家,吾收其宜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後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成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 ,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於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於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後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木匠师傅。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砻:磨刀石。(柳宗元梓人传)(有删节)3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愿佣隙宇而处焉 处:相处 b.吾善度材 度:测算 c.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d. 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名:写名字32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裴封叔技术高超的一项是(3分)有梓人款其门,愿隙宇而处焉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食於官府,吾受禄叁倍;作於私家,吾收其宜大半焉画宫於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a. b. c. d.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木匠师傅在裴封叔那里租空屋居住。他随身带有量尺、圆规、曲尺、墨线和墨斗等东西,用以测量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以计算建筑材料,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b.木匠师傅没有技术,他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而他自己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明他是一个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c.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任用他们,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d.做天下宰相的人要懂得从宏观上制定纲纪,整顿法度;要能够见微知著,懂得类推;不必事必躬亲.3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画宫於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5分)(2)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泰山太守。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时太后以比遭不造,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相忌疾。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斧锧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摘自后汉书黄琼李固传,有删节。)注:不造,不幸。指汉顺帝死后,冲帝、质帝都只作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之事。35选出对下列句中划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a遂究览坟籍 坟籍:泛指古代典籍。b遣吏劳问境内 劳:辛劳。c辟司空掾 辟:征召。d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 弥:满,整3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出李固为政才能的一组是( )(3分)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冀遂令徙固为泰山太守。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斧锧诣阙通诉。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a b c d3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李固幼年时非常好学,深入研究学问,结交英雄豪杰。四方有志之士,多仰慕他的风采,来向他学习。b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污、行贿,大将军梁冀千里移檄,责成李固严办。事后为表彰他的功绩,提升他为泰山太守。c李固作宰相时,匡正朝弊,多被采用,深得民心,却遭到了梁冀的猜忌。于是借机诬陷他,把他投入了监狱。d由于王调、赵承等人冒死申诉,太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下令释放李固,等到他出狱,百姓皆称万岁,更加深了梁冀对他的猜忌,最终还是把他杀掉了。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4分)(2)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固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4分)课外阅读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阳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于是封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军尹卢。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幸(同“侥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邀功以负国也。”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十二年卒。 (三国志吴书)3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辟:征召b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赍:通“资”,钱财c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 阴:暗中d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寝:息止,搁置 4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依琮居者以百数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c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 后言次及之,琮对曰d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 所获何可多致4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琮从桂阳运几千斛大米到吴地做买卖,当看到吴地粮荒危急时,就把大米救济当地士人;回桂阳后他又倾其所有,救济几百个逃难的中州士人。b全琮在魏军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按兵不动,伺候吕范,一刻没有休息,等几千魏军出现在长江中心时,才出击攻打,大获全胜。c全琮统率军队征讨六安时,老百姓全都逃散了,许多将领要分兵抓捕百姓,全琮认为这一举动有得有失,不是维护国家大局的行为。d全琮认为珠崖夷州等地水土潮湿有瘴气,人们到那里会得疾病,军队不可前往。孙权不听他的话,结果出兵一年后,十分之八九的士兵得病而死。42翻译下面的句子。(共8分)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4分)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分) 参考答案1c2d3b4(1)(3分)如果是要在西边增扩白帝城,在东边增加巴丘的戍守,从人情常理上讲,哪里值得奇怪呢?(2)(3分)因为疾病离辞,官员百姓(拉)扯着他的车恋恋不舍,(一个接着一个)不间断地一直跟着走了几百里路。(3)(3分)作为伊娄谦,应当推掉而不接受,把高遵送交官府,以阐明验证法律。【解析】1乖:违背。2a于是,就/通过,经由;b把/因为;c于是,就/竟;d在。3错在“伊娄谦认为高遵的罪过还不至于受到吐口水的责罚”,应该是伊娄谦认为高遵的罪过不是吐口水能够责罚的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关键词“设:假如、如果”“益:增加”各1分,句意1分(2)关键词“去职:离职、辞职”“攀:拉扯、牵挽”各1分,句意1分(3)关键词“宜:应当”“诸:之于,把他交给,把高遵交给”各1分,句意1分【译文】伊娄谦,字彦恭,本是鲜卑人。他的祖先是酋长,随魏迁到南方。伊娄谦性情忠厚正直,善于言辞。在魏时做直阁将军。北周武帝将要讨伐北齐,伊娄谦被召引到内殿时,武帝随口说:“我将要发动战事,先攻打谁呢?”伊娄谦回答说:“我实在不够了解大事,但伪齐越礼妄为,骄横跋扈而不恭敬,沉溺于与歌舞杂技之人的交往,沉湎酒色。他的武官斛律明月已经死了,小人口传流言,上下异心,走在路上不敢正视。如果兴兵讨伐,这是我所期望的。”武帝大笑,于是派伊娄谦和小司寇拓跋伟访问北齐去探察对方的破绽、漏洞(以便乘机发动进攻)。武帝不久发兵作战。齐王知道了,让他的仆射阳休之责备伊娄谦说:“贵朝在盛夏时节征发军队,准备打向哪里?”伊娄谦回答说:“我临出征时,没听说要发兵。如果是要在西边增扩白帝城,在东边增加巴丘的戍守。从人情常理上讲,哪里值得奇怪呢?”伊娄谦的参军高遵把北周将征伐北齐的情报通报了北齐,于是北齐拘留了伊娄谦不让他回去。武帝攻下并州,召见伊娄谦,慰问他说:“我发动战争,本来是要等你回来的;没料到高遵中途叛变,违背了我早先的想法,这是高遵的罪过。”就捉拿高遵交给伊娄谦,任凭他处置。伊娄谦叩头请求赦免了高遵。武帝说:“你可以召集众人向他脸上吐口水,让他知道羞耻。”伊娄谦跪下说:“以高遵的罪过,又不是向他脸上吐口水所能责备的。”武帝认为他说得对而没有责罚高遵。伊娄谦最终对待高遵一如既往。他宽厚仁爱,都像这样。平定王谦后,伊娄谦耻于和叛逆之人同名,因此称字号。过了几年,出京做泽州刺史,自己清廉节俭,很得民心。因为疾病离职,官员百姓(拉)扯着他的车恋恋不舍,(一个接着一个)不间断地一直跟着走了几百里路。过了几年,死在家里,时年七十岁。史臣说:伊娄谦气量宽宏志向高远,不计较旧怨,请求赦免了高遵的罪过,有国士的风范啊。当初北周的伊娄谦访问北齐,他的参军高遵把北周将征伐北齐的情报通报北齐,北齐便把伊娄谦扣留在晋阳。北周国主武帝攻下晋阳以后,召见伊娄谦,对他加以慰问。捉了高遵交给伊娄谦,任凭他进行报复。伊娄谦对北周武帝叩头,请求赦免高遵,武帝说:“您可以召集大家向他脸上吐口水,使他知道羞愧。”伊娄谦说:“以高遵的罪行,不是向脸上吐口水所能责备的。”武帝认为他的话很对而没有责罚高遵。尹娄谦对待高遵一如既往。臣司马光曰:赏有功,诛有罪,这是君主的责任。高遵奉命出使异国,泄漏重大的机密,这就是叛臣;北周高祖自己不下令加以处死,却把他送给伊娄谦,让他报复怨恨,有失刑赏的教化!孔子所说的以德报怨者用什么来报德。作为伊娄谦,应当推掉而不接受,把高遵送交官府,以阐明验证法律。他却请求君主对高遵赦免以取得个人的好名声,美倒是美了,但并不符合公义。5c6a7b8(1)可是秦国凭借那狭小的地盘,得到了天子的权势,统治着八州,使同列的诸侯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了。(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看不起他们,(可是)现在君子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他们,真是奇怪的事啊!【解析】5论:判罪。6写的是元淳为官刚正不屈;是侧面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是元淳之子陶正靖所为。7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定了他“检验失实”的罪。8(1)译出“区区”“万乘”“朝”的使动用法,各一分,共3分。(2)译出“不齿”“反”各一分,句意一分。参考译文:陶元淳,字子师。是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廷试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的费用。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他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有土司的属官,以限制黎人出入,而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了这一职务。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了法令制度,黎人认为这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总督石琳下令让琼州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