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教学设计(俞志涛).doc_第1页
《雨说》教学设计(俞志涛).doc_第2页
《雨说》教学设计(俞志涛).doc_第3页
《雨说》教学设计(俞志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 俞志涛一、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朗读与比读中,品味诗歌的言辞之美。(重点)2在诗歌言辞的品味中,感受诗人的悲悯情怀。(重点)3在诗人情怀的感知中,理解诗歌的跨时代意义。(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跟随着诗人郑愁予的笔触一起去聆听一场雨的诉说。(二)预习交流,感思“雨”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稿上的内容,试着用这样的句式回答,你读到了怎样的一场雨?PPT: 这场雨, , 。 (三)字里行间,品味诗心1感知“孩子”之痛过渡:就像诗歌的副标题所言,一二读,它把最动听的歌声献给了中国大地上的儿童!PPT: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但是,这样一场在我们的感受中洋溢着希望与美好的雨,却也有着属于它的担心、顾虑、甚至惶恐,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聚焦在第三诗节,它生怕它满满的善意和爱无法抵达孩子们的内心。这当真究竟有何缘由? 请大家关注诗歌最后的写作时间:1979 通过预习稿上的资料链接,我们对这个时间的前后有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了解,1979正值中国当代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文革”结束不久,但作为一个同学们和老师未曾亲历,全然陌生的时代,它究竟在1979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心头留下了什么?老师在同时代的其他诗中也遇到了这群孩子:PPT: 雪白的墙(节选) 梁小斌1980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写有很多粗暴的字。妈妈,你也哭过,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爸爸不在了,永远地不在了。透过这个诗节孩子的诉说,跟随着此刻心中对那个时代的感受,让我们通过雨说进一步走近他们!请再读雨说,静静地从中思考并发现: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怎么了?(提示圈划有关词句)并试着用这样的句式,同样通过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你的发现。PPT:这群孩子 (独立思考2分钟,后请各小组在组内各抒己见,分享大家的发现。)预设:从雨说的内容中感受,他们的自由被禁锢,失去了追寻快乐生活的勇气。2品味“雨”的用心 过渡:正因如此,这场雨要为“1979那个时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PPT:为1979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它最重要的使命正是打开孩子们封闭的心,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诚如诗人顾城在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中写的那样(全班齐读): PPT: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节选) 顾城(1980)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就在大海旁边 像金橘那么美丽 所有喜欢它的孩子 都将在早晨长大在这个诗节中,我们看到了那盏灯在海边如金橘般美丽,细心的同学们或许能联想到那正是洋溢着希望的旭日朝阳,带来光明和温暖!而这场爱意满满的雨,也希望它的每一条丝缕,每一句言说都能是一盏指引孩子们挣脱禁锢,走向光明与成长的“明灯”!下面,就让我们再读诗歌,通过小组的合作来发现:雨是怎样做的?请各小组通过交流,选定一个诗节,并在组内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它,最后就结合朗读的诗节分享彼此的发现。 (请小组组内和品味相同诗节的同学先品味完,再进行教师的深化,重点解决第五诗节、第七八诗节,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诗节)(1)第五诗节, 根据学情需要预备比读一(分组齐读,后请同学们用心的比较,PPT上诗节较原诗作了哪些修改,你觉得哪一个好?):PPT: 跟着我去踩田圃润如油膏的泥土去看牧场忍冬的新苗抽发站在池塘边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编写的洗衣谣预设:语序的颠倒实现了押韵,更好地传递昂扬的情绪; “将”、“就”“新”都是呼唤孩子们去亲近自然,给我们无穷希望; “绕”呼唤孩子们活动起来,冲破禁锢,更洋溢童趣与快乐。(若比读一学生,没有发现语序的颠倒,则出示比读二)过渡:将我们把这些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字眼加回,发现还是和原诗有所不同,能否发现我们遗失的美好?PPT: 跟着我去踩田圃将润如油膏的泥土去看牧场忍冬的新苗就要抽发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明确:语序的颠倒实现了押韵,更好地传递了昂扬的情绪;“ao”韵不但希望我们把嘴打开,更希望我们把心敞开!(跟进朗读:轻快昂扬,韵脚“ao”适当重读拖长,强化这种快乐)(2)第七、第八诗节:预设:连续八个“笑”,反复中的深情呼唤;“大地的希望”直言意义,给孩子们勇气,“只要”,“就”的关联词让我们感到“你很重要”;选择家常事物,寻常风景,让孩子们感受到笑的萦绕;“啊”的连用更饱满而深切的情绪,更富感染力。PPT强化感受(PPT1:将笑标黄放大,以示突出;PPT2:去掉“啊”) 3感知诗人之心弥足珍贵的笑颜,匠心别具的雨,用心良苦的诗人!其实诗人在文革结束后曾亲身参访北京,曾经生活在此的他看到了文革后的城市古朴自然的风光不再,人们活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缺乏生气与活力,临走登机时,竟忍不住大哭起来。他说“我一生从没这么大哭过。别人问为什么哭,我说不出来。”诗人内心急切,伤痛,忧心,因为他看到需要被这场雨滋润的似乎并不仅仅是孩子们,诚如诗人自己所言:(齐读)PPT:“其实雨说这首诗不光是写给儿童,而是写给所有人的我觉得当时的中国需要儿童式的欢乐,需要一个自由的概念。”郑愁予所以“儿童”并非仅仅是年龄上的,它更是心灵上的!诗人将他如此急切澎湃的内心,化作如此柔情诚挚的诗句,正是他用着那颗悲悯的心在疼惜着孩子们,和每一个像孩子那样心灵受了伤害的人们!他想透过这场雨向所有那个时代中国大地上的人们送去儿童式的自由和欢乐。PPT:为1979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四)拓展延伸:赋予时代新意义当我们的课堂走到这里,相信这场动人的雨说不但飘洒在1979,更走进了同学们的心里!我们聆听着(师生齐读):PPT: 雨说:大地的希望啊, 去勇敢 自由地笑吧! 愿我的丝缕 抚平你们 心头的伤 孩子说:推开窗 奔向春天的天空和田野 云朵下红色的旗子 哗啦啦地笑 诗人说:雨声敲过我的梦 我的眼还湿润着 大地上每一个由衷的笑 斜织成祝福的诗机缘巧合下,老师有幸阅读到了台湾最新发行且备受欢迎的郑愁予诗集,发现了雨说最后1979的时间被略去了!为什么要去掉1979呢?这一处耐人寻味的修改,是否也触动了你细腻的心?课堂的最后,请满溢慧心与诗意的同学们用你们动人的笔触写下“我们”动人的言说吧!(学生书写“我们说”并朗读分享)结束语:有位诗人说过,真正的诗意是带着一颗悲悯的心一路向前,今天这堂课,我们在一次次属于这场雨、孩子们、诗人,还有我们的言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