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 论语六则121论语六则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 第一课时释词、口译,分析前三则。 第二课时释词、口译,分析后三则。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孔子和论语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50岁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论语六则2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经周游列国、终不再任。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弟子有三千,著名学者七十二人。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奴隶制秩序,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二、教师范读课文三、正字正音愠 罔 说不亦说(悦)乎四、第一则1. 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 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子曰”: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学了、学过,后面省略了学的内容;而,顺接连词;时,按时,时时;习,温习、实习;之,代学习的内容。学了(什么),按时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学习、研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别人;知,了解;而,转折连词;愠,恼恨、怨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恼恨(他),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论语六则3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论语宪问篇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帮助体会这一层的含意。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第一则三句话讲了三个意思,层次分明,言简意赅。五、第二则1. 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 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而,顺接连词;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为,作为、当作。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里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复阅读,而是在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掌握新知识。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论语六则4六、第三则1. 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 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顺接连词;思,思考;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一见解是很精辟的。七、布置作业1. 抄写、今译、背诵前三节。 2. 说说“不亦说乎”中的“说”、“可以为师矣”中的“可以”,与在现代汉语中用法、意义的不同。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结合学生回答明确:古汉语中的“说”,有时通“悦”,是形容词;“可以”,多用作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当“用”、“把”讲,介词。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不同。二、进行新课三、第四则1. 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 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论语六则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喜爱、喜欢;乐,以为乐。知道它比不上喜爱它,喜爱它比不上以它为乐。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中,孔子提出学习有哪三种境界?最高境界是什么?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 因何而好,为何而好,因何而乐,为何而乐,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最高境界是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四、第五则1. 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 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行,走路;必,一定;焉,于此,在这里面;善,优点;从,跟随,引申为学习。三个人一块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看出)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它。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孔子认为,自己周围的人一定有有道德、有学问的,也一定有有缺点有错误的。要学习前者的长处,避免后者的短处。也就是像他说过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种学习别人优点、以别人缺点作鉴戒的虚心好学精神,非常可贵。五、第六则1. 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 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论语六则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有五,十五岁(有,通“又”);立,能立于世,指知道按道理的规定去立身行事;天命,含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禀性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耳顺,意思是听到的话能够辨别其真伪是非;不逾矩:指不超越礼法。我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疑惑,五十岁知道由天主宰的命运,六十岁可以听出话里隐而未露的意思,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不超越法度。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孔子终身学习,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所取得的学习效果。 “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确定目标;“三十而立”,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做学问有所成就了,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再疑惑自己原定的道路以及人生追求,对人生或者未来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岁,才知道由天道主宰的命运,知道了生命的真谛;“六十而耳顺”,到了六十岁,听到别人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同时不会因为很多尘事纷扰不休而觉得心有所役;“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规”,学业和心性到了很高的境界,或者说到了成圣德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 孔子的这一段话,是其人生各个阶段所取得的学习效果的总结。在另一个角度上解读,这也可以是一种人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学生在这个阶段中,正好是“十有五而志于学”,可以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努力分阶段实现,继而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自我激励的效果。 4. 引导学生归纳论语六则的内容。 论语六则表明了学习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论语六则表明了学习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各从不同侧面表明了学习的正确方法。“有朋自远方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各从不同侧面表明了学习的正确态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的是孔子终身学习,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论语六则7六、教师总结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居用品佣金合同
- 餐厅合作入股合同范本
- 餐饮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酒水回收销售合同范本
- 上海窗帘加盟合同范本
- 道路绿化保养合同
- 焊接水管合同范本
- 管道拆装维修合同范本
- 光缆熔接施工合同范本
- 工业围挡租赁合同范本
- 妊娠期合并症-心脏病的护理(妇产科学课件)
- 急救护理学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标准教程(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及计量办法
- 肾脏疾病常见症状和诊疗
- 安全环保职业卫生消防题库及答案
- 数据中心负荷计算方法
- 金X绅士无双攻略
-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末复习) 高一数学 课件(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GB/T 27518-2011西尼罗病毒病检测方法
- GB/T 26255-2022燃气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的钢塑转换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