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解读及设计 鲁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解读及设计 鲁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解读及设计 鲁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解读及设计 鲁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解读及设计 鲁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鲁迅在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满怀深情地写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仅是一所普通医学专科学校的一位普 通医学教授,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为什么二十年后,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先生却用“伟大”这样的字眼相颂呢?先从两人的交往开始探寻。初识伴随着留级学生的哄笑,印象是轻松甚至滑稽的。但是通过“订正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四件事情的交往,对藤野先生的尊重关爱学生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我”是“不安和感激”的。但是如果仅凭这样几件事,就让鲁迅先生念念不忘,以至于以“伟大”相称,是不是还有点勉强?因为这实在不过是一个教师,最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但事实上,很多人至此就停止了解读文本的脚步,而把其他材料统归为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那样理解,抛却“文不对题”的嫌疑不说,写老师就是写老师,为什么还要借机“表扬自己”呢?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帮助,什么样的情况最使他感动?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彷徨,犹豫,甚至走投无路;第二,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再来看看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他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这抱定希望远涉重洋的鲁迅又怎样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只消这一句,失望和厌恶之情就跃然纸上了。“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能不能理解成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无奈呢?可是到了仙台,一句“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就足以证明虽然“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但这并不是鲁迅先生最需要的。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正是在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一个黑瘦的先生便“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以极富个性的抑扬顿挫的声调,雪中送炭般的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确实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学业的,精神的,人格的。但这种关心仍是个人对个人的,并未完全超出一个教师的职业范围,还不能发自内心地称其为“伟大”,所以文章还没有止笔。接着,作者又用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不但告诉我们这是促成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一个最厚实的反面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之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在麻木不仁。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一如既往的关怀他这种关怀已上升到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或是人之为人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老师不是“伟大”的吗?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这样的人格不是“伟大”的吗?如果说,刚一读到“伟大”,内心涌起的是模糊甚至是疑惑的话,在读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伟大”开始变得清晰,而在解读了其余看似闲笔的材料之后,“伟大”才变得立体起来,丰富起来他让我们分明地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这才是对文本“人化”,而非“圣化”的解读。【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教学理念:分析,从矛盾开始:无矛盾无以分析。本文的“矛盾”就在“伟大”这个词上,抓住这个情感的聚焦点展开教学,更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也使教学找到了一个进入文本的最佳切入点。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以“伟大”为纵线贯穿全课,结构紧凑,板块清晰;主线分明,不蔓不枝;层层剥笋,循序渐进。引读:在教师引领下反复朗读文章第37段,不但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渐入佳境,而且使课堂呈现一种重章复沓之美。2.教学目标: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情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拎出“伟大”1.板书标题、作者。2.谈话:从小学至今,我们一定都有自己难忘的老师。你能用一两句话评价他吗?藤野先生,是鲁迅19041906年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一位医学教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这位老师的呢?齐读,从中你读出了什么问题?3.设疑:和一个普通的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自鲁迅先生离开日本就再未与他相见,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为什么用“伟大”这样的字眼相颂呢?板书:伟大?1.回忆、评价自己的老师。2.找出并齐读第37段,质疑。探究一:感受“伟大”学习第623段。用以下问题引领:1.标题是“藤野先生”,先看两人的相识。指名读第610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藤野的?藤野留给你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2.再看两人的交往。指名读1123段。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结合原文谈谈,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教师要在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着力。“叫我”“你能抄下来么?”“拿来我看!”“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吃了一惊”“不安和感激”“不但也都”“一直”。“和蔼”“一点”“自然,这样一移改换它。”“很高兴地”“敬重鬼”。“叹息”“总要看一看才知道。呢?”小结:写人,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事中去体现。3.教师引读:鲁迅与这位治学严谨、以诚待人的老师离别二十多年后深沉地感叹:但不知怎地(引读第37段)4.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小结:如果仅凭这几件事,就让一个思想家念念不忘,以至于以“伟大”相称,是不是还有点勉强?因为这实在不过是一个教师,最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还会有什么原因呢?1.朗读课文第610段。讨论、回答:正面描写外貌描写(白描手法)、语言描写;侧面描写(“据说”)。印象:治学严谨、不修边幅、艰苦朴素、平易可亲。2.朗读课文第1123段。讨论、回答。3.朗读第37段。4.讨论、回答。探究二:深化“伟大”学习第14段、2431段。用以下问题引领:1.调动体验:按照你的经验: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2.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在什么的情况下去日本的?到了日本又怎样?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他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此时鲁迅最想要什么?而且在国内已毫无出路,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又怎样呢?请自读第13段,思考:初到日本的鲁迅,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了吗?不仅没有得到,反增失望和厌恶,你从哪些词句中能读出来?学生回答中注意和朗读相结合。“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岂不就是在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侥幸和无奈吗?再来看鲁迅到仙台怎样。读第四段,你感觉去仙台路上鲁迅的心情怎样?好好读读第五段,想一想:初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他心情愉快吗?学校明明很关心他,他为什么还会这样呢?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心灵冰到了零点的鲁迅,正处在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一个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以极富个性的抑扬顿挫的声调,带着尊重关爱和鲁迅的全部所需,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部分作者在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确实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是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学业的,精神的,人格的。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朗读第37段。“但不知怎地”(学生齐读)读到现在,“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我们可能觉得够了,但鲁迅先生却没有止笔,因为这种关心仍是个人对个人的,并未完全超出一个教师的职业范围,因此还不能发自内心地称颂其为“伟大”。3.默读2431段。这部分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各带给鲁迅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4.讨论:现在,你感觉“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小结:这种情况下还能一如既往地关怀鲁迅这种关怀已上升到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或是人之为人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老师不是“伟大”的吗?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这样的人格不是“伟大”的吗?5.教师引读:那是永不坠落的寒夜星辰,永远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难怪作者这样写到:“但不知怎地”(引读第37段)6.教师引读:如果说,我们最初提到的“伟大”,是模糊的,在解析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在弄懂了两个人交往的全部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应该是立体的,动人的。正像作者写的那样:“但不知怎地”(引读第37段)1.讨论回答:2.自读第13段,讨论回答。品味回答。再次朗读第37段。讨论,学生各抒己见。3.讨论回答: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读一读,品一品:第29段首句中的感情辛酸和愤怒;第31段末句中的感情怒其不争,决定弃医从文。这两件事,不但告诉我们这是促成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一个最厚实的反面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之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在麻木不仁。4.学生讨论、回答。5.学生再次朗读第37段。6.学生再次朗读第37段。收束:和藤野先生对话补充材料:1.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目的是在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点消息。当这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鲁迅先生慨叹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2.藤野先生的侄子说,40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