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训练试题(十一)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训练试题(十一)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训练试题(十一)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训练试题(十一)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训练试题(十一)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 文 试 题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寥廓(lio) 骀荡(di) 消弭(m) 牵强附会(qing) b骠勇(pio) 蹁跹(pin) 混蛋(hn) 殒身不恤(yn)c瘙痒(so) 蓊郁(wng) 漫溯(s) 亟来问讯(q)d秸秆(ji) 弄堂(lng) 掮客(qin) 道义相勖(x)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讫今 错愕 暴殄天物 噤若寒蝉b急燥 指摘 风餐路宿 畏葸不前c戌边 题纲 引疚自责 既往开来d观摩 抉择 一愁莫展 标新立意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现代人为了一睹这些远古的尊容而纷至沓来的时候,面对着神像一般的群雕, 我们喜欢喧闹,也一时被它们不受影响的静默渲染得无语。寂静中,仿佛传来了俑阵中洪亮的呐喊。循着呐喊的声音,我们首先捕捉到的是它们一致向前的目光。渐渐地,也看清了那些刚毅的脸。相视而立,我们 的目光和它们沉静的神情相遇时,究竟是我们在 它们,还是它们在 着我们?a虽然 躁动 注视 审视b即使 浮躁 瞻仰 检阅c尽管 浮动 仰视 检查d只是 跳动 关注 审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的调查结果显示,包括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在内的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双层纸制品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都存在超标。b剧组全体人员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策划,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终于和广大观众见了面,大家对影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c习近平访俄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这不仅符合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的时代潮流,也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d2013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这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外国小说桥边的老人安东诺夫卡苹果素芭在桥边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作者分别是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蒲宁、泰戈尔、伯尔、马尔克斯,其中,泰戈尔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这与黛玉金锁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c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简明扼要,但内涵却很丰富。现在人们用“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命”指五十岁,“耳顺”指六十岁,便是由为政中孔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理想人格成长过程的话语而来。d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和而不同”歧义辩正边家珍孔子讲的“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朱熹注曰:“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表述为:“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会轻易苟同他人的观点;小人苟同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这里的“同”特指“小人”那种不辨是非曲直的附和苟同。论语所载与“和而不同”句式相类似的话还有“威而不猛”、“欲而不贪”、“泰而不骄”、“惠而不费”、“乐而不淫”等,可抽象为“a而不a”。a是人们所希望的某种正价值,而a则是追求此种正价值时容易出现的偏弊。孔子希望人们在追求某种正价值时,要防止由此而易于产生的偏弊、过当。比如“威而不猛”,应该追求“威”,但要防止过当而变成“猛”。再如“欲而不贪”,“贪”就是“欲”的偏弊和过当表现。与此相同,“和而不同”讲的是要追求“和”,但要防止无原则的苟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里说的“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荀子不苟里讲的“宽而不慢”、“察而不激”等,也属于“a而不a”的表达句式。有的人引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时,常将“和”与“同”视为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事实上是将“和而不同”与“弛而不张”、“秘而不宣”、“隐而不彰”、“聚而不散”(a而不b)这类句式等同起来了,这是不正确的。在后者中,“弛”和“张”、“秘”和“宣”、“隐”和“彰”、“聚”和“散”属于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但对于“和而不同”来说,“和”的对立面不是“同”,而是“相仇”、“相斗”;“同”的对立面也不是“和”,而是“异”。事实上,古人常将“和同”当作一个固定的词语来用,如“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处不安而动不威”;“凡事不和同,则不济”等。不少人关于孔子“和而不同”似是而非的解说,大都因为不明白“和”与“同”并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矛盾对立关系。有的人阐发“和而不同”时,没有认识到这里的“同”特指那种辨是非曲直的附和苟同,而是把“同”的概念解释为“相同”,再引申为“单一”、“单调”,实际上也就把孔子的原命题悄悄转换为另外的命题了,即“事物单一、单调是不好的”,或“事物的合成需要不同的元素”,或“不同的元素都是必要的”,这样的阐发显然偏离了孔子“和而不同”的本义。如果这里的“同”是一般意义上的“相同”,那么“小人同而不和”从道理上就讲不通了。因为就人际关系的通常表现而言,“相同”、“认同”、“赞同”不大可能导致“不和”。另外,还有人说“和而不同”就是“不同而和”的意思,这也是欠妥的。如果两人观点有所不同,若是“大同小异”,求同存异尚可致和;但若是“大异小同”,而且这种“异”属于对抗性质,那么就很难致和。把“和而不同”引申为“不同而和”,实际上是对“不同”的性质不加区分,似乎无论什么样的“不同”都不影响保持“和”的关系。这种观点在实践中肯定是有害的。(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8月1日,第7版)6.下列对“和而不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不轻易盲目附和。b“和而不同”与“宽而不慢”是同一命题,不能将“宽”与“慢”、“和”与“同”对立起来理解。c“和而不同”讲的是要追求“和”,防止“同”。因此,“和”与“同”构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矛盾对立关系。d有“不同”的元素是必要的,无论是“大同小异”,还是“大异小同”,都可以将“和而不同”引申为“不同而和”。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处理“异”与“同”关系时,如果求同存异,就可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b有人引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时,常将“和”与“同”视为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这种理解符合孔子的本意。c孔子讲“小人同而不和”,是指小人在追求“同”这种价值时,由此会产生“不和”的结果。d在孔子之前,左传就已经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主张。但孔子的观点深受朱熹、荀子等后人重视。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辨是非曲直的附和苟同,就不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因此,要保持和谐的关系,就不能轻易附和苟同。b事物有多样性,要有不同,这种理解与孔子的“和而不同”不是同一概念,前者将“同”理解为“相同”、“单一”、“单调”等意思。c古人常将“和同”当作一个固定的词语来使用,而今不少人却将“和”与“同”对立起来理解。d在实践中,“和而不同”与“不同而和”中“不同”的性质是有区别的,有些“不同”是很难达到“和”的地步。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成侯。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上闻之,乃叹曰:“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而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复如诸侯仪。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复故城阳。上怜淮南厉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蚤死,乃立其三子: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皆复得厉王时地,参分之。东城侯良前薨,无后也。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必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吴使者至庐江,庐江王弗应,而往来使越。吴使者至衡山,衡山王坚守无二心。孝景四年,吴楚已破,衡山王朝,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南方卑湿。”徙衡山王王济北,所以褒之。及薨,遂赐谥为贞王。庐江王边越,数使使相交,故徙为衡山王,王江北。淮南王如故。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建元六年,彗星见,淮南王心怪之。或说王曰:“先吴军起时,彗星出长数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王心以为上无太子,天下有变,诸侯并争,愈益治器械攻战具,积金钱赂遗郡国诸侯游士奇材。诸辨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谄谀王,王喜,多赐金钱,而谋反滋甚。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 徙:谪戍,流放 b王乃属相兵 属:交付 c乃逆王霸上 逆:迎接 d为中诇长安 诇(音xing):侦察,刺探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刘安有谋反之心的一项是( )(3分)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 厚遗武安侯金财物愈益治器械攻战具 诸辨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迁取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妃 乃与太子谋,令诈弗爱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虽然淮南厉王因废弃王法图谋不轨而失国早死,但他的四个儿子却都被孝文帝封为侯,其中三个儿子后来又被封为王。b“七国之乱”时,淮南王刘安想起兵响应乱军,但庐江王刘赐、衡山王刘勃却对朝廷忠心耿耿,并无二心,所以这两人后来都得到了褒奖。c淮南王刘安为人儒雅,喜欢读书弹琴,不喜欢骑马放狗打猎;还暗地里做了许多好事安抚百姓,因而“仁义”的美名传播于天下。d刘陵是淮南王心爱的女儿,常常从淮南王那里得到很多钱;但也因为受到宠爱而专横跋扈,侵占百姓的田宅,甚至造成多人死亡。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3分)译文: (2)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南方卑湿。”(3分)译文: (3)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3分)译文: 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4分) 客 有 问 陈 季 方 足 下 家 君 太 丘 有 何 功 德 而 荷 天 下 重 名 季 方 曰 吾家 君 譬 如 桂 树 生 泰 山 之 阿 上 有 万 仞 之 高 下 有 不 测 之 深 上 为 甘露 所 沾 下 为 渊 泉 所 润 当 斯 之 时 桂 树 焉 知 泰 山 之 高 渊 泉 之 深 不知 有 功 德 与 无 也【注】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14.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2)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小题)(5分)(1)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 ,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4)臣欲奉诏奔驰, 。(李密陈情表)(5)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8)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21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1分)奇 遇莫言1982年秋天,我从傈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梁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蝈蝈的叫声使月夜显得特别沉寂。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静。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一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我说:“三大爷,何必呢?”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我说:“赵家三大爷呀!”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莫言似乎特别钟情于故土上那片红高梁,在本文中,我们又看到了那片红高粱,它们依然是那样神秘,沉寂中充满着躁动。b作者走夜路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他为碰到好鬼三大爷而庆幸,于是他在文中称赞鬼神,说他和蔼可亲,以致谢意。c作者儿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让人听后牙齿打战,一身冷汗,而“奇遇”将这种恐惧心理推向极端,让作者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鬼不可怕。d作者在第二段中写从庄稼地里传来的蝈蝈的叫声,是为了以动衬静,突出当时环境的阴森沉寂,也影射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鬼故事”和“奇遇”作铺垫。e人鬼之间,孰善孰恶,孰亲孰疏,并无定规。为人者,心怀鬼胎,其害甚于鬼;为鬼者,与人为善,死不赖账、讲信用。17请就文章第三段的环境描写作简要分析。(5分)18请就文中画线语句作简要分析。(6分)19作者说“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结合实际说说具体理由。(6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6分)2013年09月10日现代快报讯: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在9月8日和9日连续两天,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中以“每日一呼”的名义,发出同样的内容: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 随后,不少网友对此进行了转发和评论。匆匆过客小松:小学应该把用于外语教学的时间用来诵读国学经典,或者是练习毛笔书法。课外愿意学外语的,就自己学吧 躺着的傻鱼:英语就应该作为选修课,现在都快成母语了。对部分网友的评论,王旭明也通过微博进行了回复。网友“岐山凤鸣”对王旭明说,“非常同意你的意见,这些年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全民疯狂学英语;非专业者毕业后基本不用英语;汉语能力直线下降;英语老师不会写基本的汉字等。不过建议先取消高考英语,把英语必修课的角色转换成兴趣课、选修课,再来谈取消小学英语。”对此,王旭明回复称,“现在必须下猛药了。”结合你身边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字数80字左右。(6分)2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你认同吗?请简要陈述理由。(4分) 六、写作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阅读下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答案:2.c;a迄今, b急躁 风餐露宿,c戍边 提纲 引咎自责 继往开来 d一筹莫展 标新立异4.da项中“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的调查结果”前缺少介词“对”,“存在超标”后缺少宾语中心语“问题”。b项成分残缺,“剧组全体人员”没有谓语,下句转换成另一个主语“电影”。c项中“不仅也”,递进关系前后颠倒,语序错误。5.d“黛玉”应为“宝钗”13.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14.(1)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4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芳草”“碍马”, “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