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第三学时).doc_第1页
《新闻两则》(第三学时).doc_第2页
《新闻两则》(第三学时).doc_第3页
《新闻两则》(第三学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2体会文章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3了解两次战役的经过,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教学重点:1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体会准确、简洁的语言。教学设想:1学生初始学习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复述与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2 注意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3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考虑,可拓展延伸,让学生写校园新闻或为新闻材料写导语、拟标题或写一句话新闻。4 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经典课文。学习本文,要注意新闻的六要素,以及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同时,还要探究本文语言方面的特色。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可朗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导入。(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2介绍时代背景。可先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有关渡江作战的历史背景,然后教师作适当补充。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1尽量提高阅读速度。2大致了解课文内容。3画出生字词。三、朗读课文,对照课本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的经过。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三路大军渡江的经过。四、同座位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三路大军渡江的经过。注意:1教师巡视。2请1名同学按图复述,并理清记叙要素,教师板书。 渡江战线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结果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 已渡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2/3 广大南岸 扩展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五、认识主体部分内容的条理性。探究:写三路大军渡江,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中间又是怎样衔接起来的?引申探究:三路大军渡江,哪路写得最详细?哪路是重点介绍?为什么这么安排?六、借助提问,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刚才同学们复述的内容?2有没有哪一句话能够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传授知识:1 阅读新闻,首先要注意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刚才我们理清的记叙文的六要素。2学习新闻还是注意新闻的结构的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和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同学圈划课后练习1的提示。)3注意标题,以凝练的语言,概括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七、比较、探究,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过长江”行不行?2写完了,不发表,等到渡江战役胜利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过长江”了么?明确: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八、体会本文语言的一些特点。1请就“准确”的特点,结合具体文句谈谈认识。2标题“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3本文字里行间还流露了作者的感情。找出一两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读一读。4齐读课文,比较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句子,看看哪句好,并说说理由。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板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战线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结果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 已渡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2/3 广大南岸 扩展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内容不局限于南阳的解放,而是由南阳解放说开去,叙述了一年多来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中原我军的巨大胜利。学习本文,要认真体会这一特点。另外,还要理清思路,注意文章前后内容的联系。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述有关解放南阳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补充。2.有关解放南阳的影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1 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2范读课文。3学生活动:a. 在文中圈点标记出新闻的六要素。b. 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四人小组讨论交流。)a. 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 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b. 导语为“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其余部分为主体。三、重点研讨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a. 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b. 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概括出各层大意。2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上述题目。教师总结:a.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 b.第一层为第一句话,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第二层:“南阳为古宛县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在过去的一年中已全部为我解放”,回顾过去的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第四层:“去年七月不得不弃城逃窜”,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伟大胜利。第五层:“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寓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同学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交班级讨论完成。第三课时四、拓展延伸一(读)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新闻资料,并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2为新闻材料添加导语或标题。A根据下列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新闻导语: “耀华号”,7月31日从重庆港开出,本月3日6点50分在右行至牌县航段,船舵突然失控,船体搁浅,并且严重倾斜,长江港雾监督局迅速组织久远,但因水位只有1.7米,客轮的吃水线是2.4米,再加上近期长江退水速度较快,因此4次救援全部失败。船上243名旅客被困12小时后,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安全抵达武汉。(答案:3日晚在牌县“耀华号”搁浅,有关方面救援四次失败后终于使二百多乘客安全转移。)B请为下面的消息拟写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武汉16日电记者今天从华中科技大学药物研究所获悉,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用通过注射的胰岛素口腔喷剂日前完成临床试验。有关专家称,这是世界上首例胰岛素口腔喷剂,这一成果预示着我国3000万糖尿病患者将要结束靠针头注射胰岛素的历史,用上方便、安全、高效的药物。答案:世界首例胰岛素口腔喷剂在我国问世。五、拓展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