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3月份月考.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3月份月考.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3月份月考.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3月份月考.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3月份月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2016年3月份月考试题班别: 姓名: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共30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哺育(b)胆怯(qu) 相得益彰(zhng) B.玄虚(xun) 荫庇(b) 水波粼粼(ln)C. 恣睢(su) 愧怍(zu) 长吁短叹(y) D.追溯(su) 簇新(c) 豁然贯通(hu)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斓 一反既往 胜气凌人 B.嘹亮 断璧残垣 碌碌终生C.沉湎 重峦叠嶂 重蹈覆辙 D.帷幕 诚惶诚恐 根深缔固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MH370失联后,马来西亚当局发现4名乘客涉嫌盗用他人护照登机,这令事件扑朔迷离。B.世界体操锦标赛是体育界的盛事,也是南宁市的盛事,10月的南宁将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C.今年起,“三月三”被广西确定为法定节假日,壮族人民举行欣欣向荣的主题活动欢庆节日。D.某中学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华经典吟诵比赛获得特等奖,参赛队员的才气锋芒毕露。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5月15日,学校召开“美丽中国,美好家园”的主题演讲,同学们踊跃参加。B.五一期间,为了防止高速公路不出现拥堵现象,高速公路局做好了相应措施。C.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D.老友粉因其口味独特,深受邕城市民喜爱,历经百年,依然畅销不衰。5.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A.你到超市购物,不小心碰掉货架的物品,你向服务员抱怨道:“都是你们乱摆乱放。”B.学校开展“三进三访”活动,某家长对前来家访的老师说:“你们的到来,令我家蓬荜生辉。”C.今年的5月12日是母亲节,女儿买了一份精美的礼物送给妈妈,说:“妈妈,请你笑纳!”D.自习课上,同桌老是打扰我学习,我生气地对他说:“给我闭嘴,再啰嗦我就告诉老师。”6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只有使自己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 ;只有使自己懦弱的体魄健壮起来,束缚的脚步才能迈开;只有使自己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 ;只有使自己愚昧的头脑聪明起来, !短视的眼光才能放远 可笑的幻想才能抛弃 弯曲的身躯才能挺直 A. B. C. D.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红孩儿用苦肉计骗取唐僧的信任,将他摄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最终观音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B. 豹子头林冲是一个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的人。作为禁军教头, 他对顶头上司高俅毕恭毕敬,即便是被他陷害,刺配沧州,仍尊称之为高太尉。C. 高尔基的童年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中抓住了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如外婆的语言温和平静,外祖父的语言则粗暴有力等等。D. 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运用讽刺手法,反映了18世纪英国尖锐的社会矛盾,深刻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诗人未登岳,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谋篇布局很精妙。B颔联虚实结合,上句实写大自然钟情泰山,下句想象泰山阴晴的景象,表现出泰山的雄奇秀丽。C. 颈联“荡”和“生”两字,由静至动,给肃穆的泰山增添了生气,写出了诗人的览景兴致。D. 本诗由“望”而“赞”,格调高亢,尤其是尾联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中国古代的“春运”倪方六春运,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有的社会现象,因此从狭义来说古人是没有春运的,但是从广义来说,从春节出现那时起,春运现象在古代就存在了,古代过节也有“回家难”。 秦代的“高速公路”和“高铁”“回家难”的背后实是“行路难”,解决春运矛盾,根本上是要解决交通问题。 在殷商时代,中国古人便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在安阳殷墟考古中便发现了大量车马坑。到了秦代,中国的陆路交通水平突飞猛进,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於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折算一下,此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一般人认为驰道为皇帝专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驰道是“天子道”不错,但“道若今之中道”,也就是说,驰道是多功能的,中央部分(3丈宽)才是速度较快的皇帝专车用道,别的车和人只能走一边,与现代全封闭高速公路分快、慢车道,如出一辙。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轨路是什么路?是当时的“高铁”。当然轨道非铁轨,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超快。 秦代有“高铁”,这一惊人结论是结合现代考古发现推测出来的,该遗址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轨路的存在让史记中所谓“车同轨”有了新的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秦代的公路网并不是为当时春运的需要而修建的,而是出于军事战略物资输送的考虑,但它对诸如过年这样的民间风俗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可以理解为它是古代春运史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古代春运“大巴”畜力车影响春运效率的,除了路况以外,还有运输工具。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黄包车和三轮车出现较晚,黄包车是19世纪末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因此北京人称之为“东洋车”。 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主要靠畜力车,它是中国古代的大巴。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北方个别地方的路上仍能看到马车。 古代春运的主体也是普通人,一般能坐个轏车回家就很显摆了。大多数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因为不是一天能到家的,古代路边的小饭店、家庭旅馆、官办驿站也多,食宿方便。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春运期间会有人做慈善,免费送民工回家过年,在古代也会有善人这样做,送上盘缠,让穷人过年时能与家人团聚。 (摘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2期 有删改)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一项是 A. 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B.驰道是多功能的,中央部分(3丈宽)才是速度较快的皇帝专车用道。C.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主要靠畜力车,它是中国古代的大巴。D.古代春运的主体也是普通人,一般能坐个轏车回家就很显摆了。10.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划线句举出安阳殷墟考古发现大量车马坑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B.划线句使用数字写出了驰道的宽度,说明更准确,更具体,更科学。C.划线句通过驰道车道与现代高速公路车道的比较,突出了驰道功能多样。D.划线句讲人力车分成几类分别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11.下列对古代“春运”相关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春运不只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有的社会现象,古代社会也有春运。 B.秦代的全国性公路网根据春运的需要而修建,是当时世界第一。 C.古代春运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车,但那只是少数人可以乘坐的。D.古代春运期间的慈善行为使一些穷人也能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A.“回家难”是因为“行路难”,古代解决春运矛盾,根本上是要解决交通问题。B.驰道是秦国的国道,是“天子道”,但一般人认为驰道是皇帝专用的说法并不正确。C.秦代的轨路,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没有区别。D.黄包车出现较晚,它被北京人称为“东洋车”,是因为它是19世纪末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稍降辞色 蒙辞以军中多务 B益慕圣贤之道 增益其所不能 C主人日再食 日出而林霏开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且焉置土石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相与步于中庭 C. 足肤皲裂而不知 出淤泥而不染 D.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与朱元思书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这句话说明勤能补拙的道理,要有主动学习的态度。第卷(共90分)16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分)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翻译: (二)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尚书:职官名称。畜:畜养。固:坚持。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尝日行千里 尝: 公不许 许: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连易数人,皆掀坠。 译文: 19.你认为文中的这匹马是良马还是劣马,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2分)四、古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10分)20.按要求填空。(1)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2),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3)宁为百夫长,。(杨炯从军行) (4),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5)小石潭记中,能够体现作者感伤心境的句子是 , 。(柳宗元小石潭记)(6)请完整默写朱熹的观书有感: , 。 , 。 五、综合题(8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走来,历经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不仅是中国人语言交流的符号,更携带着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蕴藏着深厚丰富的文化意蕴,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书写汉字是一件从小学开始就要做的事情,然而当央视的汉字听写节目热播的时候,人们才蓦然发现:有那么多的汉字我们竟然不能正确书写!“键盘时代”让汉字俨然成了“熟悉的陌生人”。(1)请你一展身手,在下面的方框中按笔顺正确书写“放”字,一个方框添一画。(1分) (2)能写一手好字,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称羡不已。请你就“如何写好硬笔字”给同学们提两点建议。(2分)答: (3)“汉字听写大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人赞成,认为这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做法;也有人反对,认为拿一些生僻字词来考学生,加重学生负担,这是难为学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字数在70字以内)六、现代文阅读(共13分)养一畦露水许冬林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濛,芦苇郁郁苍苍,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脸上,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阒寂。满世界,只剩下了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凉鞋里。有时不舍得插:是露水让一个乡下小姑娘拥有了一双不为外人知晓的好看的脚。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儿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当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而我最爱玩味的是这一句:“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