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教学训练重点主备:邝雪华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名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6、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7、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5、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训练重点: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17 长城 2课时 18 颐和园 2课时 19 秦兵马俑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17 长城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第八册第1单元第2课的第2课时的教学。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通过具体描述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二、教学设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努力创造条件,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在头脑中建构形象直观的景象,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字词。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3、理解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教学重难点:1、理解长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2、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五、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1、看图导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长城这一课。2、请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长城。二、初读课文,了解观察顺序1、初读课文,反馈交流字词掌握情况师:同学们对长城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长城上走走,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好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语句。(3)边读边思考作者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检查词的读音 (课件出示词语) 检查句子的读音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指名读,注意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读音 蜒和蜓作比较 齐读这句话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嘹望口和射口,供嘹望和射击用。 指名读,注意垛子、嘹望的读音 对长句进行划分后,再进行朗读。2、发现观察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长城的?(从远到近)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那第三段写什么?(远看长城、近看长城、联想古代修筑长城)三、学习1、2两段1、远看长城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师:现在让我们带着你们的疑问,去书中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自由读1、2段,思考:远看长城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1)长 找出能感受到长的词语?(一万三千多里)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要是让我们班的某某去走估计要走上3年呢,你想说什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 男生齐读(2)蜿蜒盘旋师:这写出了长城的什么?(形状) 结合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师:崇山峻岭是怎样的山?长城就是建造在这崇山峻岭之上,请大家可按插图,你们看,长城顺着山势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它就是这样弯弯曲曲地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是?(蜿蜒盘旋)长城就是这样一条(长龙) 理解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将两者进行比较,找到相似之处。体会长城的雄伟、坚固。师: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咱们来找一找,长城跟巨龙之间哪些地方是一样的?(长、高、蜿蜒、雄伟)师:同学们,在现在生活中真有巨龙吗?巨龙只能是人们的一种想象,而我们的长城确是实实在在地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峻岭之上,他是那样雄伟,那样坚固。你能把这种感受送进去吗? 指名读 生齐读2、近看长城你发现了什么特点?(1)学生朗读第二段,思考:近看长城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师:好一条东方巨龙,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段,思考:近看长城有怎样的感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高大坚固?(2)找出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墙、堡垒)师:长城不但高大坚固,而且作为一项防御工程,它的构造也非常合理,请大家默读第2段,圈出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地方?(3)学生交流,读这些词语(生交流,教师出示)(4)在图中把这些地方标出来(5)说说这些设计有什么作用 (6)模拟战场,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构造合理。(7)回读第二段。(8)情感升华,让学生说说看到如此的长城你不禁想说什么师:所以有长城在,敌人还能打进来吗?看着这样高大坚固、构造合理的长城你不禁想说什么?四、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五、拓展阅读:六、小练笔: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巩固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万里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她高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长城是由()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和()。2、给生字注音组词3、抄写课后生词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5、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三、拓展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四、小练笔:板书设计: 17 长城远景:像一条长龙城墙-很宽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历史地位:伟大奇迹课后小结18、颐和园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设计理念】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2、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3、注重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2、课件。【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课件展示颐和园的美景) 这就是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板书课题),说一下你的感受吧。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吧。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作者游览了几处地方? 2、汇报 3、学习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 颐和园 琉璃瓦 宫殿 远眺 长廊 横槛 耸立 佛香阁 葱郁 画舫 堤岸 姿态不一 隐隐约约 柱子 掩映 朱红 雕刻 狮子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2)小组学习: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3)全班质疑:横槛、琉璃瓦(利用图片来理解)。 (4)读生字: 殿 廊 柱 栽 筑 阁 朱 堤 雕 狮 态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4、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这几处景物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能看出来?一边勾画一边用箭头标出游览的示意图。师:课件演示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经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又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师 生:作者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这些叙述游览过程的动词来连接景点的。师:这种利用动词过渡连接景物,叙述游览过程的表达方式是移步换景。它让游览的过程不断转换,更加清晰。读一读,感受一下。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到处有美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2、这是什么写法?(首尾照应) 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四、学习二、三、四、五自然段。师小结并过渡: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突出了颐和园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那就是美。赞颂颐和园的美,正是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即中心。(板书: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点作为材料来写的?(指读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美丽的景色的?那么我们就来学习二、三、四、五自然段。(一)第二自然段1、指读,思考:美在哪里?(在品词品句中,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背下来,积累语言。) “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 外部的美。色彩美。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内部的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任命能工巧匠的智慧。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两旁的美。花木种类多、数量多;“开”和“谢”形象的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风景宜人。2、小结并过渡:刚进颐和园,我们就被长廊着富有特点的美吸引了!“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二)第三、四自然段1、指两名学生分别读三、四自然段,思考: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那些景观?它们的美又表现在哪里?(1)佛香阁:“八角宝塔形”造型的美 “屹立”气势的美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色彩的美皇家气派(2)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略2、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去,分别看到了什么?(边品读,边进行朗读指导,试着背诵。)(1)“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还掩映着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b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追问:把昆明湖比作什么? 这样的比喻,抓住了湖水的什么特点?(静、绿) 进行句子的比较:“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滑:在光瘤瘤的表面上溜过。 滑过: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湖面依然保持着平静。) 划过: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湖水的平静。)(3)“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往远处看。 “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隐隐约约”与“远眺”是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4)美的景,美的句子,真应该把它积累下来,同桌互相试着背背。(三)第五自然段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思考:十七孔桥美在哪里?你是从哪读懂的?是这些写批注。2、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堤岸:长长 石桥:样式不同 杨柳:倒垂 小岛:一片葱绿 十七孔桥:小狮子姿态不一四、齐读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对我们提出了“有机会去细细游赏”的希望呢?(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是呀!文中仅仅向我们介绍了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点。五、课文学完了,你们能谈谈学习的收获吗? 1、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 2、抓特点描写景物; 3、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 4、围绕中心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点写; 5、课文的第二、四自然段语句优美,我要背下来六、拓展阅读:七、小练笔: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板书设计: 18 颐和园 美(中心)1.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课后小结19、秦兵马俑一、教材分析: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如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介入,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因此本课的教学可充分地运用集音、形、色于一体的专题学习网站来学习课文,感悟语言。二、设计理念:这篇课文围绕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描写。和本单元其它课文、口语交际共同组成“热爱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专题,又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启迪学生心智的好例子。本课课文较长,但理路清淅,在教学时,可以抓住“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过渡段,帮助学生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并由此前后推导,整体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理清课文结构,也可以从整体上去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磅礴,避免把文章讲读得支离破碎。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2、学习课文中的过渡句的作用。 3、帮助学生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并发挥学生的想象,体会并学习文章中说明事物的方法。4、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教学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四、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兵马俑还不了解,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适当安排了小练习、课外拓展、资料库等内容,鼓励全体学生大胆学习语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到快快乐乐学语文。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自读课文,提炼特点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1、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同学们,在我国陕西省临潼县,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生齐:秦兵马俑) 2板书课题,激情导入: 点击图片: 同学们看完之后,秦兵马俑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生自读 2检查词语(认读,归类,多音字)3、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点击“自学问题”带着问题快速地读课文,读完后回答自己的问题。问题为: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回答问题,相应的板书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佣 武士佣 骑兵佣 车兵佣 弓弩手 马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三、精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1出示“学习契约”,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课件学习契约和学习方式)。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2师:谢谢小组的汇报,同学们学习这段文字后,你认为这是一支( )的军队。 你能否把自己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出示句子: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如此规模庞大的秦兵马俑,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二)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过渡谈话:同学们精彩的朗读把老师的思绪带到了两千多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古战场。听,战马嘶鸣,喊声震天。这支威武雄壮的胜利之师正踏着激越的鼓点,穿过历史的硝烟,迈着铿锵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配上背景音乐)1快速浏览课文48自然段,作者生动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用笔圈画出来。 2生答,师板书: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陶 俑 3小组合作学习:细细阅读这四个自然段,完成表格。(每人概括一种兵马俑的个性特点) 秦兵马俑类型个性特点 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陶马 4汇报交流 A重点学习“将军俑”,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 (1)过渡:人常说:“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正是那骁勇善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出示图片文字) (2) 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将军?生谈,师板书:久经沙场 责任在肩 英勇善战 胸有成竹 你怎么看出他“久经沙场”? 你能通过朗读或者模仿样子表现他的个性特点吗? B出示其他三段文字,学生继续交流汇报特点, 师板书 C再现四种兵马俑的描写,谈写法。 师:仔细观察这些文字,为什么这群没有生命的兵马俑能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我们的面前?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生概括,师板书:外形 动作) 5感受兵马俑“形态各异”,练习仿写人物形态 过渡谈话:同学们,秦兵马俑不仅类型多,而且个性鲜明,每一件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一边出示第八自然段),请你们认真阅读这段文字,在写法上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1) 生读 (2) 谈发现。(可以从段落结构上谈,也可以从写作方法上谈)师抓板书:神态 (3) 体会省略号作用,仿写神态 师: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表示列举的省略) 根据学习契约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 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学生圈画兵马俑类型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概括写法特点 体会写法特点 6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仿佛看到一个个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兵马俑,我的眼前闪过,他们或蓄势待发,或摩拳擦掌,或一马当先,或视死如归 练笔仿写兵马俑神态 学生交流四、激发情感,升华感情、欣赏视频,升华感情 1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散发着生命活力的兵马俑,再一次去感受它们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播放秦兵马俑视频,感受其特点。 2看着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感叹道(课件) 此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交流) 3秦兵马俑,这支地下军团,在沉睡了两千多年后终于被人们发现并挖掘出来,它的醒来,震撼了全世界。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让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投影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师指着板书,激情引读:这就是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这就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秦兵马俑);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秦兵马俑)!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秦兵马俑)!反复读题,升华感情五、拓展阅读:六、小练笔:展开想象,仿写特点 八千个兵马俑就有八千种不同的神态,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在你的脑海里还浮现出了哪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呢?你能学习作者的写法,把它们描绘出来吗? 他们神态各异:_板书:19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课后小结:语 文 园 地 五 学习目标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课前准备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第一课时 明确任务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交流方法方法展示台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教师随机板书: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查找相关古诗;登录网站查找;调查访问亲朋好友;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资料展示会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老师的建议:()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课后实践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第三、四课时(习作) 写导游词习作指导截止2011年6月24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和西班牙(43处),居世界第三位。 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9项(其中文化景观3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处)】1、泰山 (山东,1987.12)2、黄山 (安徽,1990.12)3、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四川,1996.12)4、武夷山(福建,1999.12)【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8处)】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3、黄龙风景名胜区4、三江并流5、三清山风景名胜区6、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7、中国南方喀斯特8、中国丹霞【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6处)】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2.长城(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10.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11.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12.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13.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14.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15.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19.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20.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21.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22.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世界文化遗产)24.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2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2010.8.2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的世界文化景观名单(3处)】1.庐山(江西,1996.12世界文化景观)2.五台山(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景观)3.杭州西湖文化遗产(浙江,杭州,2011.6.27世界文化景观)习作目的: 1、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根据需要围绕专题收集、整理资料,培养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3、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习作准备: 选择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收集相关资料(图片、风光、传说等), 并将有特色的内容进行整理。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播放29处世界遗产风光片)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导游词,导入新课 1、师激情讲述:“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你们好,欢迎大家的光临!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踏上世界遗产的旅程,去饱览祖国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我是你们的导游彭导。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旅途愉快!首先让我们一起游览世界遗产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长廊。”(播放录像) “好了,长廊的游览到此结束,请各位游客稍作休息,等会儿我们再接着游览。 2、 同学们,刚才老师干的是什么工作?(导游)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解说词叫做什么导游词。 导游员动人的解说词能使游客对景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写导游词,也希望每位同学能创作出自己独特的导游词,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二、明确要求,出示范文点拨导游词格式和写作方法 1、翻开书97页,请大家默读习作的相关内容,勾画出具体要求的句子,看看都有哪些要求。 2、屏幕出示习作内容,生汇报。 3、出示要求,师适时点拨: (1)写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2)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从17课课后“资料袋”中我们了解到,我国的世界遗产一共有29处。课前老师根据习作要求已对大家做了布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去过的一处景点收集资料。 (3)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往往有很多景点,每一处景点要介绍的内容也很多,如历史背景、独特风光、有关传说等,导游解说时不可能面面俱到。选取最有特色的风光进行介绍更能展示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什么叫有特色?(出示图片举例。边点拨边板书:有特色。) (4)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根据你们的了解和旅游经验,一般要提醒些什么注意事项?(安全、文明等)。 (5)模拟导游进行讲解,要注意热情大方。 4、弄清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请大家齐读。(再次出示要求) 5、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明白了习作内容和要求,根据你们平时的了解和旅游的经验,你觉得写好一份导游词要注意些什么呢?(抽问学生) 读读下面这份导游词,也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导游词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的内容有什么特点?表达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 (出示范文)生阅读导游词,汇报,师相机点拨: (1)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加上“导游词”三个字,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板书:“导游词” ) (2)在具体内容方面,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师结合范文演示讲解。) (板书:前言)前言,也就是开头、开场白,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 比如: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板书:总述)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要注意简洁明了。(如:文章的二自然段。) (板书:分述)分述部分是导游对所选景观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这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一定要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例文三自然段) 如果你要介绍多处景点,就按照游览顺序依次介绍。 当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今天你可以只对景点做概括性解说,也可以只针对一个景点做具体介绍。 (板书:结尾)结尾就是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后,或安排布置后面的活动及行程, 或对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等。(如:例文的最后一段) (3)(出示有着重颜色的导游词)在语言方面,一般要适时提醒大家注意事项,比如:在旅途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做文明游客,不乱吐乱扔乱攀摘等;在游览位置和景点发生变化时,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观看,并给游客留一定的时间自由观赏。(结合例文变化的语句) 另外,你们出外旅游时,导游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抽生说) 有的幽默,有的活泼,这就是导游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解说时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展现自己的风采。你可以用优美的语言使解说充满诗情画意,也可以穿插故事笑话使解说幽默风趣,提高游客兴致,也可以以解答游客的提问的形式,做到服务周到,有耐心。只要心中有游客,相信你的解说一定是最棒的。 4、请大家再把导游词浏览一遍,再次熟悉导游词的写法。三、写作练习:先口头介绍再书面练习 1、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写导游词一定很有把握了。现在老师看看大家能不能试通过导游员资格考试的面试。(出示资料一段) 请大家默读这段资料,想想:如果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客做介绍?你打算怎样说好自己的开场白?在介绍资料时在哪些地方提醒大家观赏和注意?怎样提醒?介绍完后,怎样结尾?(引导学生分步解说,师生及时评价。) 2、看来你们完全有资格通过面试。同学们,拿出你们收集的资料,结合你对所选景点的了解,构思你独具魅力的导游词吧。写之前,老师先来了解一下,你选择的什么景点?准备介绍什么有特色的内容? (出示29处风光名称,点击相关图片) (想好了吗?开始写导游词吧。为了节约时间,你可以在资料上进行删改添加,完成你的导游词。一定要注意语句通顺连贯。相信因为你的解说,定会让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更加绽放异彩,妙趣横生。写完后,大声地充满激情地读一读,争取用你动人的解说打动每位游客的心。)(播放轻音乐) (师巡视,注意及时引导) 四、展示导游词,评价 经过大家的精心准备,我们的小导游们马上就要隆重登场了。谁愿意用精彩的解说带领大家继续游览我国丰富的世界遗产?(抽生展示导游词,师出示相关图片,引导生从导游词的各个环节及时点评)五、结束课堂,布置任务 “感谢小导游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解说。我们今天的旅程马上就要结束了,但世界遗产的魅力是无穷的。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做更多的了解。祝各位同学万事顺心,天天进步!” 下节课我们将把修改后的导游词工整地抄写在作文本上,然后进行模拟导游表演,评出最佳导游。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完成并修改自己的导游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附: 黄山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王诗诗,大家叫我王导好了。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中外。今天我就给大家重点介绍黄山的奇松吧。 大家请看,黄山的松树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它们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树都因为它们的形状而得名呢! 迎客松是黄山著名的景点之一,外形更是特别:它的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等会儿我们还可以在那儿尽情拍照,作为纪念。 黄山的奇观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够。现在,请大家尽情去欣赏黄山的美景吧!请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果皮和和食品包装袋,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祝大家玩得愉快! 长廊片段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板书设计: 前言(自我介绍,问候语)写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总述分述 结尾(注意事项 祝福语)第六单元教学训练重点主备:邝雪华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在独生子女群体中,他们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教师应抓住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体会中,深切地感知“给予是快乐的”。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重难点:1、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体会爱的真谛。3、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课时安排:20 古诗两首 2课时21 搭石 2课时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23卡罗拉 1课时24给予是快乐的 2课时语文园地六 4课时单元复习 2课时20.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却余味无穷。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之一。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王维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送别与祝福之情。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抒情,将对朋友的真挚友情表露无遗。二、设计理念: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语文是读出来的,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家用食物垃圾处理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瓷质阶梯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聚焦2025:银发群体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产业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购物中心行业投资趋势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营养保健品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离子注入机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半挂车行业前景分析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 2025年不良资产处置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纺织服装检测行业投资趋势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光学测试仪器行业需求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运输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光伏居间的合同8篇
- GB/T 45418-2025配电网通用技术导则
- 医疗风险防控培训课件
- 机械设计部绩效考核制度
- 诊疗规范培训课件
- 《KANO模型培训》课件
- 复苏室患者的交接流程
- DB21-T 2523-201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程
- 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方案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