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2课 论睁了眼看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12课 论睁了眼看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12课 论睁了眼看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12课 论睁了眼看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12课 论睁了眼看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论睁了眼看 鲁迅 一 作者生平 鲁迅 1881 9 25 1936 10 19 中国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 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 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 1907年 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 摩罗诗力说 文化偏至论 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 夫人朱安 1909年 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 域外小说集 1918年5月 首次用 鲁迅 的笔名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 参加 新青年 杂志工作 成为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 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呐喊 彷徨 论文集 坟 散文诗集 野草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杂文集 热风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等专集 其中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 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 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 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 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 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 创作了历史小说集 故事新编 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 收辑在 而已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编 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 和 集外集拾遗 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 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领导 支持了 未名社 朝花社 等文学团体 主编了 国民新报副刊 乙种 莽原 语丝 奔流 萌芽 译文 等文艺期刊 热忱关怀 积极培养青年作者 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 木刻 搜集 研究 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 编著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整理 嵇康集 辑录 会稽郡故书杂录 古小说钩沈 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 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 送葬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 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 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笔名的由来 鲁迅原名阿张 周樟寿 豫山 周树人 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 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 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 恰巧张之洞来访 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 阿张 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 樟寿 号 豫山 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 绍兴话 豫山 和 雨伞 音近 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 便请祖父改名 后改名豫亭 再改豫才 1898年 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 来到南京 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 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1918年5月 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 鲁迅在 新青年 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 首次使用笔名 鲁迅 在 鲁迅 之前 还曾用过 迅行 的笔名 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 而以笔名 鲁迅 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 一 母亲姓鲁 二 周鲁是同姓之国 三 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二 作者作品 鲁迅一生著有小说集3部 杂文集17部 散文诗集1部 回忆散文1部 学术著作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翻译了近100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 还辑录 校勘古籍18种 1938年出版 鲁迅全集 二十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 鲁迅全集 十卷 鲁迅译文集 十卷 鲁迅日记 二卷 鲁迅书信集 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 鲁迅全集 十六卷 北京 上海 绍兴 广州 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 鲁迅的小说 散文 诗歌 杂文共数十篇 首 被选入中 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 祝福 阿q正传 药 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三 创作背景 论睁了眼看 作于1925年7月22日 初刊于是年8月30日出版的 语丝 周刊第38期 后收入论文集 坟 鲁迅撰写这篇论文的直接原因是看了 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 虚生 即徐炳昶 1888 1976 时为北大教授兼女师大讲师 进步期刊 猛进 主编 他在该刊第19期发表 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 一文 又一次引发了鲁迅长久萦怀的关于 国民性 问题的思考 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反对 瞒和骗 的思想与文艺 堪称鲁迅现实主义文学观之总纲的文章 四 内容分析 一 瞒和骗 的文艺在中国由来已久 许多旧戏曲 小说中所反映的 大团圆 的思想就是这种文艺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 私订终身后花园 公子落难中状元 衣锦还乡大团圆 几乎成为宋元以降一大批戏曲 小说互相仿造的庸常模式 二 指出蔡元培 胡适等早在鲁迅之前已经批判过旧文学中的 团圆主义 这并不减损鲁迅 论睁了眼看 一文的重要思想价值 相反我们正可以从比较中见出鲁迅批判的独特深刻性和战斗性 1 鲁迅更深刻地揭示了 大团圆 文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2 鲁迅更彻底地看到了 大团圆 文学思想深广的流毒和影响 3 鲁迅更尖锐地指出了 大团圆 文学思想的严重危害 三 怎样扫荡 大团圆 文艺 进而根治 瞒和骗 的痼疾 鲁迅开出的药方就是 冲击一切传统的思想和手法 建立起崭新的面向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他说 世界日日在变 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 真诚地 深入地 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 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 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 这段文字应该视为 论睁了眼看 的 文眼 它包含着鲁迅对于建设中国新文艺的热切希望 也表达了他对于这种新文艺的根本精神的理解 我们从文论的角度考察 鲁迅这篇文章也并非全面地论述现实主义文学问题 他只是针对 瞒和骗 的文学提出作家应该 取下假面 真诚地 深入地 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 的论断 然而这个论断却是经典性的 它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根本精神作出了最集中的科学概括 内涵极为丰富 第一 关于作家的人格修养 第二 关于艺术创造过程 四 文艺与国民精神的辩证关系 鲁迅从 瞒和骗 的文艺同 瞒和骗 的国民性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中 概括 提炼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论断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 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这是互为因果的 正如麻油从芝麻榨出 但以浸芝麻 就使它更油 这个论断虽然是在谈到 瞒和骗 这种消极现象时作出的 但我们的理解须着眼于它普遍的积极的意义 即它所揭示的文艺同国民精神的辩证关系 文艺的特殊功用等等 首先是国民精神决定文艺的风貌 文艺反映国民精神 或者至少打上国民精神的烙印 其次是文艺对于国民精神的积极影响和反作用 鉴于文艺作品的这种客观效果 人们不能不提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问题 鲁迅的 灯火 论正是要启示作家以健康向上的思想塑造国民灵魂 培育国民精神 引导我们民族以健全的人格卓立于世 他本人就是这样做的 药 明天 鲁迅小说自选集 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