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学案.doc_第1页
七上历史学案.doc_第2页
七上历史学案.doc_第3页
七上历史学案.doc_第4页
七上历史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2、养成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 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学习难点】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自主学习】一、 人距今约 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制造 ,使用 。二、 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三、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山顶洞人 【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组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 什麽是氏族?三、拓展延伸:、教材第6页 的动脑筋 、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由北京人的原始人群到山顶洞人的氏族,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练习反馈】一、单选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制造工具B.会不会使用工具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D会不会用火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顶洞人 A懂得钻孔技术B.懂得人工取火 C会制作装饰品 D.开始使用天然火4我们已发现的人类,请你按时间的先后排列 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山顶洞人 AB. CD5我国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A.元谋人B. 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6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黄河流域发掘的原始人类遗址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7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A群居生活B.人工取火C使用简单语言D.制造使用简单工具二、材料分析题8“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阅读材料回答: (1)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 (2)材料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三系统总结:试着用1、2、3三个数字总结本节知识点【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来源:Z+xx+k.Com我想到了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注意比较区分)【学习难点】农耕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自主学习】一、 遗址:距今约七千年,浙江余姚, 流域,河姆渡人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着 的房子。二、 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 流域,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住着 的房屋,能制造色彩鲜艳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二、原始居民时间地区 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房子 原始手工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组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三、拓展延伸: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农耕河姆与半坡、定居长江与黄河, 培育水稻与粟米、农畜陶纺有分工。【练习反馈】1、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 )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 ) A、玉米 B、水稻 C、 小麦 D、粟 3、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 A、种植粮食 B、饲养家禽 C、制造陶器 D、定居 4、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 ) 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B、 元 谋人遗址 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5、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玉米、粟 6、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 ) 会种植粮食 会饲养家禽 会制造陶器 会建造房屋 用针缝制衣服 使用磨制石器 A、 B、 C、 D、 7、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 。发掘的实物有:灰烬堆 磨制的 石刀、石斧 骨针彩陶片有房屋痕迹( ) A、元 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来源:Z+xx+k.Com我想到了 第3课 华夏之祖【学习目标】1、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2、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学习重点】黄帝;禅让制【学习难点】禅让制【自主学习】一、距今约四五千年, 和 是黄河流域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 族。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 ”。至今海外华人自称自己为“ ”。三、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 、 。【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谈谈自己对禅让制的认识。 、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三、拓展延伸: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练习反馈】1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A.黄帝部落 B.炎帝部落 C.蚩尤部落 D.夏部落2下列传说中与炎帝无关的是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 B.尝百草,寻药物 C.创制历法 D.发明陶器3传说中铜器和车船的发明人是A.炎帝B.黄帝C. 蚩尤D.嫘祖4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5“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舜尧禹 B. 尧舜禹 C. 禹舜尧 D. 舜禹尧6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7 禹治水时,采取的新方法是A.堵塞决口 B.加高堤坝 C.顺势疏导 D.加宽河道8、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当时没有贵贱之分 实行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原始社会走向解体 贫富分化加剧ABCD.9. 传说中的“禅让”,首领地位顺利更替的实现方法是A.经过民主推选 B.按亲属关系 C.比试个人武功强弱 D.按年龄大小10阅读材料:史记夏本记记载有以下一段话:“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1)这段话描述是对谁的描述?(2)请你分析一下他“不敢”入家门的原因是什么?【当堂反思】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2、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观察想象能力。【学习重点】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学习难点】1、理解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他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开始了阶级社会。【自主学习】一、 制替代禅让制 禹死后,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 制代替了禅让制二、夏朝、商朝、西周三代的更替建立时间建立者 都城 暴君重大事件夏朝商朝西周三、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 2、分封对象:3、作用:【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三、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史明智”、“以史为鉴”,那么我们从夏朝和 商朝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四、系统总结:禹死启继位,禅让变世袭。商汤灭夏桀,盘庚迁都殷。 武王伐商纣,建周分封制。桀纣厉相似,后人得启示。【练习反馈】1、夏朝的第一个国王是:A、禹 B、启 C、桀 D、汤2、西周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3、我国原始社会结束于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4、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的这位有作为的君主是:A、汤 B、桀 C、盘庚 D、纣5、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把人当坐骑,还把自己比做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荒淫无道,设酒池肉林,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请回答: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各是谁? 他们的所作所为导致了怎样的后果?【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来源:Z+xx+k.Com我想到了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2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文物的教育。【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学习难点】1、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2、培养我们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自主学习】1. 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开始于 。2. 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 ;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 。3. 与商朝同一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是 “ ”文化。4. 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5. 夏、商、西周社会经济主要以 为主,主要劳动力是 。6, 业、 业、 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 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 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家一丝”。这说明了什么?三、拓展延伸: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代表。这两种文化有所不同,为什么?四、系统总结: 青铜文明水平高,鼎尊三星三代表。 农牧工商有发展,奴隶命运很悲惨。 【练习反馈】1下列最能反映商朝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的是A、造酒业 B、玉石雕刻业 C、青铜铸造业 D、制陶业。2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古鼎是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面具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我国最早出现瓷窑是在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4. 昏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A. 周文王 B.周武王 C. 周幽王 D.周平王5. 成语生动形象,言简意赅。通过成语“反戈一击”,我们可以了解( )朝代灭亡的历史。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6. 材料解析: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些地名的由来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请问:这些地名的由来与西周的什么制度有关? 西周的周王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7,你认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点有哪些?【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来源:Z+xx+k.Com我想到了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2、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学习重点】齐、晋称霸【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自主学习】1.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于 年。2.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 、 、 等。3. 齐桓公任用 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4.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5. 战国七雄指 、 、 、 、 、 、 。6. 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其中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是 。【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说出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三)拓展延伸讨论分析改革与强国之间的关系。(四)系统总结: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练习反馈】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A.晋文公B.楚庄公C.齐桓公D.越王勾践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C.各诸侯王参加会盟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纸上谈兵B.朝秦暮楚C.卧薪尝胆D.退避三舍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A.齐和秦B.燕和楚C.韩和赵D.赵和楚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A.B.C.D.7.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A.齐国B.晋国C.楚国D.赵国8.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9、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二、材料分析题9.“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阅读材料回答: 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10 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来源:Z+xx+k.Com我想到了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学习评价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3、认识: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需要。学习重点: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学习难点: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学习过程:(1)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6-P37,完成以下问题1、铁农具: 时期出现, 使用范围扩大。2、牛耕: 使用牛耕, 时期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说出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时期、人物、地位。阅读课本P38-39,完成以下问题1、商鞅变法背景(原因)、目的、时间、主要内容、历史作用。2、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主要矛盾 与 (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主要因素。课本P39动脑筋。(三)拓展延伸商鞅变法作为两千多年前效果显著的一场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四)系统总结:简要说出本节课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五)巩固训练1、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D.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商鞅变法B.使用铁器C.推广牛耕D.兴修水利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阶段矛盾尖锐B.周王室日益衰微 C.生产力迅速发展4、我国实行县制最早是在A.春秋B.战国 C.夏朝 D.商朝5、商鞅变法中提出的选官的标准是A.开科考试 B.门第高低C.地方推荐D.军功大小6、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的方式是A.革命斗争 B.变法或改革C.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出现D.地主阶级统治建立7.阅读下列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请回答:上述材料是谁的名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了“治世”“便国”他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进行变法?从中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来源:Z+xx+k.Com我想到了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学习目标:1、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学习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难点:文字的演变,古代历法。医学成就。学习过程:(1) 自主学习一、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 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二、按朝代时期总结这一阶段的文化成果类别时间主要成就历史地位或影响天文历法医学(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随着文字演变,记载文字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能说出一句关于24节气的谚语,或背诵24节气之歌。(三)拓展延伸1、结合课本图先和自己收集的有关文字演变的材料,进行展示,并能说出相关含义。2、说说自己在天文、历法、所知道的一些常识。(四)系统总结:从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方面所学的内容。 (五)巩固训练1.据说今天的农历来源于夏朝,所以又叫A.夏历B.周历C.商历D.阳历2.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3.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诗人是A.宋玉B.屈原C.李白D.杜甫4.闻名中外的甲骨文的发现时间和地点是A.19世纪末的河南安阳B.19世纪末的河南商丘C.20世纪初的陕西西安D.世纪初的河南洛阳5.最早留下哈雷慧星的记录是在我国A.商朝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6.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A.齐国B.燕国C.楚国D.秦国7.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 ”,也叫“铭文”。8.望、闻、问、切四诊法,是由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总结出来的。9.楚国优秀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千古传育的抒情长诗 10.“大篆”这种字体出现在 晚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11.阅读下列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回答:这句诗出自谁的什么作品?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六)【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来源:Z+xx+k.Com我想到了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2、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联系起来,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览表流派人物历史时期主要思想代表作品及影响儒家道家墨家 法家兵家(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什么叫百家争鸣;孔子在教育方面有那些成就?对你学习有什么意义;(三)拓展延伸诸子百家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四)用列表方式总结本课的内容: (五)巩固训练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子B.颜子 C.孟子 D.曾子2.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姓李名耳B.道教创始人 C.他的思想反映在道德经中D.春秋楚国人3.“知已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A.朝非子B.墨子 C.孙膑 D.孙武4.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出伐树,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是A.孔子B.韩非子 C.孟子 D. 墨子5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 C.韩非子 D.庄子6.下列哪 些不是韩非子的观点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支持正义战,反对不义战争提倡法治,主张改革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A.B.C.D.7.“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这句话是谁提出的?A.庄子B.孟子 C.韩非子D.孙膑8.提出“制命而用之”观点的是战国时期的A.孙武B.孟子 C.韩非子D.孙膑9.“齿以坚折,舌以柔存”包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此语出自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10.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的主张,实际上是对孔子“ ”思想的发展。11.阅读下列材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回答:这句话出自什么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此人的主要思想观点有哪些? (六)【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来源:Z+xx+k.Com我想到了第10课 “秦王扫六合”学习目标:1、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归纳并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进步作用。学习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焚书坑儒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一、秦的统一秦朝建立的时间_建立者_都城_。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的封建国家。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_,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_、_、 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_制,郡下设县。(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命)2、经济上:统一_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_ 3、文化上:统一_;4、思想上:实行“_”。5、军事上:反击匈奴筑长城。 (命_率军反击匈奴;修筑了西起_、 东到_的万里长城;安定了北方。)统一南方修灵渠。(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朝的疆域:秦朝疆域辽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它的疆域四至是:(自己动手画一个示意图)(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 (1)、战国时期有哪几个主要的诸侯国?为什么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你如何看待秦灭六国,统一天下?(2)、结合当时的实际,分组讨论一下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采取这种手段有何消极影响?(三)拓展延伸: 1、结合所学内容,谈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的作用? 2、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理由。(四)系统总结:小组共同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1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是()A商鞅变法以后B.战国中期以后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D长平之战以后2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临挑,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长平,东到临挑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4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A树立秦的形象B加强思想控制C限制人们的言论D禁止儒学传播5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A蒙恬B.李斯C淳于越D赵括6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开凿的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长江黄河珠江淮河ABCD.二、材料分析题材料“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危害性?三、问答题简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六)【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来源:Z+xx+k.Com我想到了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学习目标: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思考下列问题:一、秦的暴政: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二、陈胜吴广起义1、根本原因_直接原因_2、时间_、地点_、领导人_3、建立政权地点_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人。5、结果_。6、意义_。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1、秦朝灭亡:(1)巨鹿大战:时间:_ 地点:_ 双方:_ 结果:_(2)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2、西汉建立: 时间:_ 都城:_ 建立者:_ (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 (1)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组内讨论)(2)秦朝灭亡之后,出现了“楚汉之争”,即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那么,楚汉之争仍属于农民战争吗?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三)拓展延伸 这节课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最多。(四)系统总结1、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复述本节内容。 伐秦的暴政:(表现)无陈胜、吴广领导(第一阶段)道秦末农民战争 项羽、刘邦领导(第二阶段),诛历史意义:暴秦西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2、制作本课历史大事年表。(五)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陈胜、吴广起义军建立政权的地点在( )A. 大泽乡 B. 渔阳 C. 咸阳 D. 陈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国人暴动.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陈胜、吴广. 项羽. 刘邦. 赵高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了( )A. 陈胜具有远大的理想 B. 陈胜等人的反抗精神C. 王侯将相之间的矛盾 D. 陈胜想进入统治阶层5、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的暴政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B. 爆发于公元前209年C. 建立了陈政权,推翻了秦的统治 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议一议:分小组讨论,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六)【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来源:Z+xx+k.Com我想到了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总第 课时)设计人:施新红 使用人:学习目标: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准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1.阅读教材6768页“文景之治”一目,思考(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思考)(2)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2.阅读6869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 (1)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可在组内讨论)3、阅读6970页小字,了解东汉的统治。(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意义如何?(三)拓展创新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治,在当时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与秦始皇在思想方面的措施加以比较,有何异同?(组内讨论)(四)系统总结 1、知识建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背景、措施、表现措施、结果 2、归纳:学习封建统治的巩固,一般应从哪几方面入手?(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1、文景之治是指谁统治时期?(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