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3月统一质量检测(青岛市一模)(含解析)(1).doc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3月统一质量检测(青岛市一模)(含解析)(1).doc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3月统一质量检测(青岛市一模)(含解析)(1).doc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3月统一质量检测(青岛市一模)(含解析)(1).doc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3月统一质量检测(青岛市一模)(含解析)(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第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纸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2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某博物馆有一文字残缺的史籍,其中有一段内容是:“曰丞相,曰宰相,设计相,至则丞相废。”“”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秦b唐 c宋d明【答案】c考点:宋代的政治体制。解答此题需要对宋代的政治体制有较多的把握。宋代为了加强皇权,进一步分割相权,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三司的长官就是计相。故选c。14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答案】b考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从材料“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可以看出私有观念进一步发展,故选b,ac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土地兼并或者土地商品化的问题。15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 责任内阁的权力重心 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答案】a考点:中华民国政体。辛亥革命后,效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但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又引进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对美国政体进行了最大的 变通。故选a。bcd项都是美国政体的特点。16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答案】d考点:全民族的抗战。材料中的“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撤退两个字不能是调动了各阶层的革命热情,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的精英们应该是从内地向南方的革命地区奔赴,不能是被迫撤退,所以a项错误。土地革命只能调动的是农民的积极性,所以b项错误。c项说法本身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化中心的转移问题。17图6是19451949年中欧形势图,对其理解准确的是 图6a巴黎和会召开,民族国家独立b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对抗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答案】b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了美苏冷战,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由地图中“被占领的德国19451949年”可知在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b符合题意。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是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华约诞生于1955年,与题干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c在时间上不合;德国于1990年实现统一,与题干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排除d。故选b。18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答案】c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题实际上考察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材料“.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即可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裙子变短,但这本质上反映了工业革命对女性的要求在转变,要求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生产,促进了女性角色的转变。故选c。 19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家统一的需要b健全民主法制的需要 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d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答案】d考点: 德国于1871 年完成国家统一,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是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与题干时间信息“19 世纪80 年代”不符,排除a、c两项;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有浓厚封建残余气息的国家,皇帝掌握国家大权,谈不上真正的“民主”,排除b 项。20图7是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对该阶段理解正确的是 糖料产量 油料产量 棉花产量图7“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对“左”倾错误的纠正还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严重失误 自然灾害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abcd【答案】c考点: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史实我们看到的是农村经济中的糖料、油料产量呈大幅下降趋势,棉花产量下降趋缓,整体上看由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左倾错误造成的影响,经济建设出现失误,这之间的三年自然灾害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因此c项正确。21某校校本课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拟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单元,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单元,民主共和,三民立宪;第四单元,;第五单元,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四单元的主题应是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欲变社会,先变思想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答案】b考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根据所学,题目的五部分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的含义实际上是欲变社会,先变思想。故选b。22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里,保留有白菜种子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b伏尔泰倡导的开明君主制为1787年宪法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c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发达,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d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开始启动【答案】a考点:史料。从表格信息分析,半坡遗址出现了白菜种子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在原始社会出现了蔬菜种植的现象,因此a项正确,故选a。b项错误,伏尔泰倡导开明君主制,但是美国建立的是共和制政体;c项错误,从英国的商品大量的出口这一信息无法得出英国式第一个工业国家。d项错误,全球化趋势开始启动是新航路的开辟。23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a制度创新 b武力掠夺 c和平崛起 d民主强国【答案】a考点:中外制定创新。本题需要分析战国时期秦国、18世纪英国、19世纪末日本和今天的中国等各自崛起的原因,再找出四者的共同之处。18世纪的英国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积极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末的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无不反映了制度创新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性。第卷(必做140分选做20分,共160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12大题。其中3641题为必做部分,4247题为选做部分,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地理、历史二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一道试题,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2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必做部分】38.(24分)历史图表包含了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5000西汉东汉明中期康熙乾隆嘉庆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秦隋唐宋元欧洲(万人)中国(万人)图表一 中国和欧洲人口对比统计图( 图例: )图表二 旧航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图表三 新航路图表四 中国和欧洲的生产总值(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单位:%)年份中国欧洲182032.426.6189013.240.3(1)据图表一,指出中、欧人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并结合明清时期民众衣、食结构方面的变化,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4分)(2)比较图表二、三,提取两项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4分)新旧航路的变迁说明了什么?(2分)(3)据图表四,分析中、欧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的原因。(6分) (4)据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4分)【答案】(1)趋势:中国和欧洲的人口都呈增长趋势;中国从清朝前期开始,人口增长迅速,增速超过欧洲;欧洲从16世纪开始,人口较快增长。(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衣:广泛植棉,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食: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提高;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4分)(注:答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满足了人口增长需要等,可得2分)(2)信息:旧商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的主导国是欧洲国家,以欧洲为中心;传统商路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新航路开辟后商贸往来扩展至全球等。(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3)变化原因:中国在1820年以前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6分)(4)关系: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人口过度膨胀也会制约经济发展。(4分,言之成理即可)考点:新航路的开辟与中西国民生产总值变化。(1)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来,在康乾时期,中国的人口得到很大的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了欧洲,在16世纪的时候,西欧的人口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高产量的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和经济作物的推广等都促进了人口的增加。(2)新航路开辟前的商路,是地中海路线,中国和意大利是商业路线的两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旧航线的变迁说明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3)鸦片战争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中国的综合国力始终处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中国的高度发达的农耕经济使中国成为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但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工业文明崛起,中国日益受到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39(22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启蒙运动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丹尼斯谢尔曼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8分)(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2分)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4分)【答案】(1)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具有地域差异性。(4分)地位: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开创了中国文化“百家争鸣”的先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的推行提供理论依据;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特点:既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化运动;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的地位和价值;促进了社会转型。(4分,答出2点即可)(3)特点:现代化启蒙(答救亡图存可得1分)。(2分)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4分)(4)认识:出现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反映时代要求);对历史发展具有导向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4分,答出2点言之成理即可)考点: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特点和地位,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依据材料结合已学史实归纳概括即可。由材料中的“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既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又可以得出其具有地域差异性。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古代我国文化发展影响的相关史实归纳即可.(2)西欧的文艺复兴是文艺的复兴和思想解放的统一体,通过文艺领域的成就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强调了人的地位推动了社会的转型。(3)从材料“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分析中国启蒙运动的特点。近代民族危机加深,各个阶层掀起了救亡运动的高潮,思想的解放运动与救亡运动结合在了一起。(4)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并无固定的答案。【选做部分】4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4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4分) 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2分)【答案】(1)措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改革科举,废除八股等。(4分,答出2点即可)(2)失误:树敌太多,遭到顽固派反对;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过程急于求成等。(4分,答出2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启示: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等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考点:维新变法。(1)戊戌人士的变法措施可以结合教材作答,是基础性的试题。(2)从材料“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以分析的处维新变法失误在于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过程急于求成等,同时缺乏配套的措施,矛盾较多。维新变法维新变法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要稳步推进,掌握一定的策略等。4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下是选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代表们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据材料概括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关于人权和公民权的主张,(4分)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2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仿照示例续写内容。(4分)【示例】颁布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是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因此侧重于谴责英王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仿写】颁布人权宣言 【答案】(1)主张:天赋人权;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主权);全体公民享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利,法津面前人人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4分)进步意义:否定了封建等级和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鼓舞人民群众革命热情,推动大革命深入发展等。(2分,答出1点即可)(2)仿写:颁布人权宣言目的在于确立资本主义新制度,在将矛头指向封建旧秩序的同时,更重视对“自由”、“平等”、“法治”这些基本民主原则的阐述。(4分)考点: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独立宣言。从材料“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等条文分析该文献的主张。进步意义可以反对封建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2)此题已经有了例题,可以结合例题进行作答,注意要照顾到例题的格式。4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以下是选择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请结合所学知识驳斥材料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4分)并分析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的原因。(6分)【答案】理由:日本向美英宣战不是为了东亚的安定,而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东南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4分)原因:中国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的抗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失道寡助,损失惨重等等。(6分,答出3点且言之有理即可)考点:二战。材料指出日本向美英宣战的理由是:“为东亚之安定、敌方频杀无辜”。这一说法明显错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日本的侵华战争等战争对亚洲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宣告投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的抗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失道寡助,损失惨重等等。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卷(必做,共44分)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c 14.b 15.a 16.d 17.b 18.c 19.d 20.c 21.b 22. a 23.a第卷(必做46分+选做10分,共56分)【必做部分】38.(24分)(1)趋势:中国和欧洲的人口都呈增长趋势;中国从清朝前期开始,人口增长迅速,增速超过欧洲;欧洲从16世纪开始,人口较快增长。(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衣:广泛植棉,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食: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提高;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4分)(注:答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满足了人口增长需要等,可得2分)(2)信息:旧商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的主导国是欧洲国家,以欧洲为中心;传统商路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新航路开辟后商贸往来扩展至全球等。(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3)变化原因:中国在1820年以前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6分)(4)关系: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人口过度膨胀也会制约经济发展。(4分,言之成理即可)3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