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段佳话 两地渊源“朱子三访地”寻踪徐枫本报(金华晚报)3月27日15版人文关注版面刊发的汤溪厚大村的美丽传奇一文,叙述了范氏家族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荣光。文章刊发后,有兰溪读者提出,文中提及的“朱熹三访地”应是兰溪市香溪镇香溪村。“朱熹三访地”到底在兰溪还是汤溪?香溪和厚大两村有什么渊源关系?前些天,记者就此问题作了一番求证和寻访。两地渊源香溪镇位于兰溪市区东北,距兰溪市区14公里。香溪之名由境内香山、香潭演化而来。香溪与缪源、盛源汇合于香山脚下,汇水成潭,故香溪又名香潭(现称香头)。兰溪素有“三江之会,七省通衢”之誉,舟楫之利为浙中西水运中枢,在过去以水运为交通主要手段的年代,地处钱塘江上游的兰溪地位便显要起来。“日有千舟竞发,夜照万户明灯”,曾是当年兰溪商业繁华的生动写照。香溪镇素有兰溪“北乡门户”之称,兰江水运穿镇西而过,上通金衢,下达杭沪。香溪在兰溪设县之初便有街市,宋时香溪属武昌乡(旧名章化里),明代时已成为一个重要集镇,明万历六年(1578)置香溪镇建制,设有巡检司、课税局等机构,东西有盐仓、粮仓,至今仍有东仓、西仓地名。香溪镇是兰溪范姓主要聚居地之一。据曾负责组织兰溪市范围家谱调查,著有兰溪家谱探秘一书的兰溪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彩标考证,范氏迁入兰溪境内始于北宋,其族支分别从苏州、福建等地迁来兰溪生息繁衍。香溪范氏先祖范履冰,唐高宗时任丞相,世居河南开封;唐五代时,范氏南宅一支为避乱,由河南迁至福建定居;北宋初,范怀由福建迁居浙江兰溪城南之坞口,越三世,范怀之孙范大录由坞口迁徙香溪定居。中国谱牒研究会会员、市地方志研究会副会长、副研究员胡汝明告诉记者,范氏宋咸平元年(998)始由兰溪城南迁往香溪,始迁祖怀公墓葬“本邑山口厚大”,范浚爷爷范锷墓葬“本邑二十都”,二十都在现在的汤溪镇厚大村一带,由于明代成化七年(1472)汤溪县未成立前,厚大一带属兰溪管辖(香溪范氏宗谱对此有记载),故称之为兰溪“本邑”;金华市地名志上面说得很清楚,厚大村始祖范叔载于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自兰溪香潭迁此,护祖坟而发族(据鲁阳范氏宗谱载),厚大村“厚”取里居之纯美,求子孙积累之厚,“大”则望姓氏繁昌之意,故村名“厚大”。范氏一族鼎盛于宋,自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至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220多年,香溪范氏一门有40余人登第入仕。香溪范氏第四世范锷皇祐五年(1053)进士及第,赠上柱国,子范筠元祐三年(1088)进士及第,赠上柱国(“柱国”本是守卫皇城安全的最高武官,犹今天的京城卫戌司令部司令,唐宋以来改上柱国为正二品勋官,用于封赠有功的高级官员)。范筠生有十子,名溶、深、渭、浒、浩、泳、洵、浚、微、溉,范浚排行第八,十子除范浚外,八子均为进士,九人全部做官,故有“一门双柱国,十子九登科”之说。现年67岁的范福熙是香溪范氏三十二世孙。他说,目前香溪范氏子孙总共上千人,主要聚居在香溪香一香二村的有四五百人,此外散居在兰溪北乡马涧、墩头等地的有五六百人,而汤溪镇厚大村有近2000人的范氏后人,人数比兰溪香溪范氏子孙多。范福熙说,厚大村与香溪村两地范氏子孙目前保持联系,并有来往。据他证实。2006年9月香溪范氏后人新修香溪范氏宗谱,厚大村曾派人过来祭奠先祖。一段佳话范浚是香溪范氏第六世孙,世称香溪先生。范浚生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卒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绍兴二年(1132),范浚曾举贤良方正,朝官七次引荐他,朝廷虽屡屡相召,但因秦桧弄权当国,他力辞不赴任。范浚晚年设帐授徒至数百人,播扬理学思想。据兰溪市市志办主任何百川考证,朱熹于18岁和20岁时,曾两次登门拜访范浚,但均未能见面。其中第二次拜访时,“因录屏书心箴而去”。范浚死后,朱熹亲临凭吊,并且写下一段情真意切的话:“余尝三谒未遇,厥后再至,而先生已逝。其从子右史蒙斋延余于先生讲学处,观其言论文章,悉本洙泗渊源,而心箴一篇尤得千圣不传之秘。惜入其室而未获亲见其人。瞻仰门墙,流连不忍去。因书此以志慕焉。”(见香溪范氏族谱卷首)何百川认为,朱熹完全是以“私淑弟子”的身份地位来评价和推崇范浚的,这不能不说是一段历史佳话。朱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撰成于淳熙四年(1177),距离“因录屏书心箴而去”已27年,朱熹将心箴原文注入孟子集注。朱熹在注解孟子“心之官则思”一语时,引用了范浚心箴全文:“茫茫堪舆,俯仰无垠。人于其间,渺然有身。是身之微,太仓稊米。参为三才,曰惟心耳。往古来今,孰无此心?心为形役,乃兽乃禽。惟口耳目,手足动静。投闲抵隙,为厥心病。一心之微,众欲攻之。其与存者,呜呼几希!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百体从令。”朱熹生于南宋赵构建炎四年(1130),卒于南宋宁宗赵扩庆元六年(1200),历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立朝仅46日,为官不到10年,其余40余年都从事讲学和著述。朱熹祖籍歙州婺源县(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县,曾寓居建州崇安和建阳(以上今皆属福建)两县。南宋偏安江南,临安是当时政治文化中心,绍兴十八年(1148)年,18岁的朱熹赴临安应考,高中进士。记者揣想,朱熹登门拜访范浚,很可能是乘船进京赶考前后,当他泊船香溪,寻范浚不遇,心中是何等怅然?朱熹是继孔子之后的大儒之一,他的学说生前并未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相反,庆元二年(1196)三月,有人上书斥朱熹道学为“伪学”,更有人进言,“乞斩熹以绝伪学”,当权者给予朱熹学说严厉打击。朱熹在孤独、凄凉的病榻上与世长辞,9年后冤案才得以昭雪,朝廷为朱熹恢复名誉。宋理宗以朱熹学说“有补于治道”,淳祐元年(1241)理宗下诏,“令学宫列诸从祀”,这是朱熹从祀孔庙之始,距离朱熹去世其时已41年。也许是因为程朱理学后来受到统治者的旌表、提倡而居独尊地位,范浚身后地位也渐渐抬高。明嘉靖六年(1527),御注心箴与程子四箴注一并颁布天下学宫(据光绪兰溪县市卷五);明嘉靖十九年(1540),敕建范香溪祠于兰溪城南仓岭,给帑春秋二祭;清乾隆十九年(1754),浙江督学使雷鋐题“婺学开宗”四字额于祠,“以明婺之道学由于先生,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也”(据光绪兰溪县志卷三)。范浚讲学、著书的书院位于距香溪集镇三华里的宝惠寺,现在这里已成村落,村名保卫村(记者怀疑保卫村可能由宝惠讹化而来),依稀可以寻见当年遗存的,只有村口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拖拉机柴油发动机装试工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氨纶纤维混纺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护岸植被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物业工程入户维修标准化培训课件
- 园林技术面试题目及答案
- 应试会计面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资产保全试题及答案
- 银行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银行运营管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小学学校作业管理优化实施细则(2025修订版)
- 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题人际关系面试题及答案
- 青海招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酷家乐教学课件下载
- 2025年乡镇畜牧站动物检疫员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梳理与解析
- 2025年中国电信招聘考试题库与答案解析
- 新沪教牛津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市场监督局知识培训课件
- 大学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申请表doc
- 辽宁交通2007检测收费标准
- 护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优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