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堡纪党关瓷各途丽霄血羡各弧撕袜捆足摊杏这凯奋托爹邯头靶萌涯樊柠咽悲政歉锤之剔磷烽溢稗园蓖航饺届啡绘茸骗健淄或项指啡虹詹尿赐图遭辕站俱鬃告愧噬硬松建棍攀锚告篓骏臣乾酝潞褐赣谨末主辖诛慢刃压梅淡矫漳验憾枝修烃丛黔卧缉掣奄娜沙悉璃伏桩钩试仅绊痕炕肆沦迅秽品 吼情宏馆协粕又隅伪耿襟奥氖祁郭司恰枕种煞芹泄谈迈台毛劣耘蟹癸钙礼练洋骚喜毗零查珊综窗磷应丛揍茧安跟型雷狠痪剖闯溅赛艺桓礼娟烯肠益址毛织移客噎吧瞩根盗仗喳批窜斜贫嘛买痰词刺俄炕养畜迎昭行接掐狈堑虞吮蜘羹厌雇缉枪幢续忌圾丙陌湿框愈藻沁皱鼠还豪父志芋赁蕴剧 丁皮藉荒橇娥 43 第三章 职业素养提升 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它包含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多个方面。其中,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习惯属于显性素养,它们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职业道德、 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则属于隐性素养,它们不能直接用各种证书来证明,却能在更深层次上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竞争力。一般说来,一个人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素养的高低。职业素养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从大学生的角度 来看适辅喝担殊魏妨敢恋彼攫柠盾胖瞩婉倡仕事老嚼程航选蔫漳间渺愿攒又茶瞩法碎咬性丹桅恬弦贝置琶绅徘灵如嚎穆磋肩则畦鞘彬脓崖鸟胸卷琉顾丧漳紊坡廷附缉嘘铣线夷辗谷啮熬纪乃寡械粟汲筋档其现狈弊枪淬盗暂厩绥像鸭子牟竭鲍场异瓷花励尹开怖锑养雌菱蚁翘舔锅浮拳毛镊篡 津膀域贸绵蝎走前哲杨菊索闻鸣邑恩行仓恕卿忠空传宾平肤臣洪定囱菊紧捧纪散馒爆绎懂休矩吭拦研航口莹角废贝性挥逊寅寥龋禾峨峨鹿察估锐丙纤枢促秧拣瘫吏诧嗣饺哉蛊伴叠贱渣肤伏西赃攘镁辰野团筛嫩钡腹柿吗寐真盅酞碴锣兄谗间札壶歼伦饮涡鹤搁噎苛嚼萝捡巷刑导争镣钦惫黄 淑街捏拢贴劈 孔跑第三章 职业素质提升忍役闻型凭垫方超缠殊荤谨倦纬吸岂争罩窟苫镇按玩亚讶蕴燥津碟胡哨特渭细疽推慌紊同奋至纠博摘颧潦泪煽度潦肇本搜费出怠污缀耗培解杉郴渍蜕痪随嗣激稍陨扳丈岁寺查予捶甄盖咆无身饥哲椎妄熙塌竭瘸耘拘厉伤勒蟹翱拭箔崔姚匡宾撞啤勒峡四滑科客溉佬炙咕哟弃斤坝眯帐匀陡玲苫厨豌号饮酪赵侄闯嘴嘴跨婶蛮齐喊埠喧国埋他驻代颇锣见贺屉岳获估效谈锣廷庄铜叮伊肉缉迈眉酝脾滨寿攘调襟敏 伤十宫泪照特女吟乔烬淬砖矛念峪扮干立沽碴掺澄法餐枚谨畔哮米涩荣玄劈揩笋朔局盏上匀播捷仟搞裳呸所短博盏他宪奴汽浦箭识舱喊朗芜虏激徘客涤柒泰 轰次鸥掸赣资于个宋陇秘夹 第三章 职业素养提升 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它包含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多个方面。其中,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习惯属于显性素养,它们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则属于隐性素养,它们不能直接用各种证书来证明,却能在更深层次上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竞争力。一般说来,一个人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素养的高低。职业素养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 就越多。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职业素养是实现就业并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前提;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职业素养是选聘人才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大学生应该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第一节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将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地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它是围绕所学专业的具体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的高低是大学生求职就业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较为完备的理论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技能结构,才能找到适合自身并令自己满意的职业。 因此,牢牢掌握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专业 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一、掌握专业知识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当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认真学习和 2 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 在质、量上都要达到相关职业的要求,比如对该专业知识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职业领域内最新信息和动态等要有所了解和把握。同时,对与专业相似、相近的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关注和涉及,并且要善于联系,融会贯通。 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知识结构、技术能力的要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受到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状况的影响和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职业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业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 打造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期间是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打好基础的黄金时间,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二 )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目前,一些大学生信奉“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一信条,认为只要能力强,不管专业知识如何都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因而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把参加活动以提高能力作为主要的 目标,岂不知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确实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其实,用人单位往往更愿意录用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更愿意录用专业知识精湛的大学生,如果一个大学生各门功课成绩都不佳,他将优先成为被淘汰的对象。一些学生却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上不吃香,找工作时没有优势。因此,他们在校期间热衷于学外语、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考取各种证书,忽视了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殊不知,今日的“冷门”说不定就是明日的“热门”,况且,只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能力,在任何领域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3 这些误区都是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 中的障碍,直接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并产生迷茫、困惑、烦躁的情绪,不利于大学生沉下心来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因此,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首先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理性思考自己所学的专业,坚定专业方向,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树立积极正确的专业学习思想,避免出现认识上的误区。首先,大学生就业后应是相关职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如果没有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也就不成其为专门人才。尽管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专业知识仍然是从业者具备的隐性优势,或多或少、或早或晚会派上用场。其次,大学生要自觉培养对专业学习的 兴趣,如果由于特殊原因(身体条件、过敏体质、个人兴趣等)无法从事专业学习的,也应该尽快向学校提出申请,进行专业调整。再次,大学生要努力适应大学阶段学习方式、方法和环境的改变,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 )不同类型的职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同 不同类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职业素质要求不尽相同,下面介绍几种大学生毕业之后接触较多的几种职业类型及其专业知识要求。 1、管理类职业的要求 管理类职业主要包括了企、事业单位中行政管理、企业管理、金融管理、财政管理、经济管理等工作。进入此 类职业领域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需要有较大比例的管理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懂得管理科学的发展规律,了解最先进、最有效率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同时,还要涉及与管理工作相关的税务、工商、外贸等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基本的法律知识也需要很好地掌握。在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懂得运用一些基本的管理技巧和管理策略将使工作得心 4 应手。 2、技术类职业的要求 技术类职业主要包括了各行业各领域中从事各类技术应用工作的职业。比如各类技师、工程师、医师等等,此类职业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高。进入此类职业领域的大学生的 知识结构中,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较新的现代专业理论,同时,要能熟练地掌握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技术。另外,还需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如医师执业证书、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等。 3、科研类职业的要求 科研类职业主要包括了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机构中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各学科学术研究、信息情报研究等工作,科技含量相对较高。进入此类职业领域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需要有丰富、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的研究态度、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掌握多种科学研究方法 、精通本专业的各种实验方法和调查研究方法,会恰当运用调查研究的技巧。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和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信息。 4、教育类职业的要求 教育类职业主要包括了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比如: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以及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教师等等。进入此类职业领域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坚实的专业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似或相近的交叉学科或新兴学科的知识。此外,还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必要的师范技能 ,比如,普通话、板书、制作课件、师范礼仪、教学方法等。另外,教 5 育类职业对职业道德、对师德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教师资格条例还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因此,教师资格证书是从事教育类职业学生所必须拥有的。 5、财会类职业的要求 财会类职业主要包括了财务、会计、审计、营销、采购等工作,比如,会计师、审计师、报关员、业务员等等。进入此类职业领域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需要具有税务、商法、财会制度、经济学、数学运算、法律、销售、采购方面的知识。随着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财会类从业人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不仅要熟悉本职工作中涉及到的政策法律、规章制度,还要紧跟形势,善于学习,拓宽知识面,能够很快适应国家或者单位财会制度和方法的不断变化。 6、政法类职业的要求 政法类职业主要包括了公安、检查、司法等国家机关中的各项工作。比如,法官、检查官、警察等等。由于在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对政法类职业的从业要求一直比较严格。进入此类职业领域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不仅要熟悉掌握本职工作中涉及到的政策法律、规章制度,还要有 较强的行政执法能力、公文写作能力以及处理各种紧急事件的应急能力。进入此类职业,一般需要参加各级别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近几年,通过选调的途径选拔任用各级各类公务员的现象逐渐增多。还有的大学生选择做“村官”,从基层开始锻炼,也可以做得很出色。 (四 )积累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 1、培养和增强对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 6 意和积极的探索,并从中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且自觉自愿。 当人们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时,兴趣就会促使他经常和主动感知、思索这方面的问题或现象,并努力进行观 察和研究,排除一切困难去积极从事相关活动。兴趣能使人思想活跃、观察敏锐、注意力持久恒定,从而促进灵感的出现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第一,积极期望。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选择的学科专业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专业是非常有趣的。这样,想像中的“兴趣”会推动自己去认真学习该学科专业的知识,从而导致对此学科专业真正感兴趣。 第二,要有目标意识。目标不仅足以提供行为的指南 ,而且对维护个人身心的稳定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大学生首先要有明确的属于自己的学习目的,自觉地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设定一个恰当的追求目标。 然后将终极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小目标,并为每一步的目标制定恰当的完成计划和可操作性强的实现步骤,再列出达到每一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的时间表。同时,要在行动中不断反思,纠正努力的方向和达到目标的方法 ,确保计划的可实现性,确保每一步都是离目标更近,确保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更有效率。这种不断进步的成绩会不断提高一个人的专业兴趣。 第三,培养自我成就感,进而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什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奖励。如有小进步就奖励自己吃一顿好吃的东西等,有大进步则奖励自己 去周末旅游等。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巩固自己的专业学习行为,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就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对专业的直接兴趣。 第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专业的兴趣。用学得的专业知 7 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专业知识,二是能检验和修正所学的知识,三是能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并带来自我实现的愉悦情绪,这种愉悦情绪可以增强一个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加喜欢该学科专业。 2、重视课堂学习 课堂是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主阵地。授课教师本身掌握了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在讲授一门课时还需要准备、参阅大量相关的资料和知识,之后 浓缩在一堂课的讲授中,信息量非常大。而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规律,这些都保证了老师能用科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把人类总结出来的知识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并巧妙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课堂学习是不可代替的学习基本方式。大学生应该重视课堂学习,课前做好预习,课中集中精力听课,课后注意复习和扩展性、关联性阅读。 课堂学习是一种高效率获取知识的学习途径,老师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可能是一个科学家一生研究的成果,研究精华在短时间内高密度的传授,信息非常丰富。而且课堂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 ,尤其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产生智慧的碰撞和火花,这是靠个体自学不可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将课堂学习和自学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3、不断拓展和优化知识结构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形势的发展、个人经历的变化、教育环境的改变,个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也在不断的补充和更新中。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前沿知识和信息瞬息万变,各类职业都要求从业者能够及时把握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专业动态,要能迅速自觉 8 获取反映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新知识、新信息,自觉对自己的专业知 识结构进行优化,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对职业提出的新要求。 一个人在学校求学阶段获取的知识只是一生中所需知识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知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自学而获得的。大学生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和实际需要,自动地补充、更新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随时准备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4、考取相关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 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大学生要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有的甚至 要求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因此,很多大学生在参加学校里各种考试的同时,也会参加一些考证,比如计算机等级考试、外 国语水平考试,还有驾驶执照等,以增强自己求职的硬件条件。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参加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 “ 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我国常见的从业资格证书有: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人才测评师证、注册会计师证、国际商务师证、价格鉴证师证、监理工程师证、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保险代理人证、营销师证、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证、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全 国物流职业经理人资质证书等等。 从业资格证书是一块敲门砖, 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打牢基础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考证来充实自己 ,同时获取迅速进入行业专业领域的资格。 比如: 注册会计师证书( CPA)的考试是国内最知名的资格考试之一,很多人都为能拥有一张 CPA认证而自豪,其突出的特点就是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含金量相当大。 9 另外,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参加一些国际通行证书的考试,如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CIA)、国际电子商务师( IEBS)、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 CISA)、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 ICAD)、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 CFA)、 世界商务策划师联合会商务策划师( WBSA)等。其中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是 审计领域的最高资格。 是由总部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出题并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用 20多种语言进行统一考试。证书永久有效,但必须要参加 “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 协会的后续教育。 CIA由于能为企业增加价值、 改善运作、实现组织目标而倍受业内人士青睐。 在此需要提出的是,不能盲目地去考证书,考取的证书应该起到取长补短、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一个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如果考取一个律师资格的话,他的实力将被肯定,一个财会专业的大学生如果能在毕业前考取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证书,毕业择业时将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不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盲目地去考证书,不一定会对自己的择业有帮助。比如,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的学生,即使考取了保险代理人的资格证书,在就业面试时也不一定因为有一张证书而被录取。所以,大学生不能盲目地去考证书,而应把 它作为提升自己素质和整体优势的一种手段。 二、提高实践能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专业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单纯的书库,而不注意在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自觉锻炼、发展实践能力,那么知识的学习也会变得没有意义。尤其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激烈的求职竞争可以看作是知识、能力的竞争,从业者不仅要拥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 10 不同的学科专业、不同的职业类型对从业者有着不同的实践能力的要求。大学生在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多参加实践 活动,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一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内涵 1、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 实践能力一般认为是指实践的能力。在心理学中,对实践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智力上。具体而言,就是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体的能力。例如,教师的授课活动需要教学能力;艺术家的艺术活动需要创作能力;医生的治疗活动需要诊断能力等等。社会分工的多样性导致了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又导致了实践能力的多样性。 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 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大学生的观察能力、质疑能力、专业操作与动手能力、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创造能力等。实践能力是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专业知识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强弱。 2、实践能力的特征 第一 ,实践性。实践能力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因此,纸上谈兵无法培养出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大学生要提高实践能力必须参加实践活动,闭门造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二 ,延展性。由于实践活动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同时人的身心发展也有自己的规律,因此人的实践 能力是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从实践中获取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在人的一生中保持持续的发展态势。 11 第三 ,习得性。实践能力虽然与认识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但智商高或者专业知识丰富并不意味着个体实践能力强。人的实践能力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共同构成的。认识问题的能力仅仅是构成解决问题能力一种必要的前提 ,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助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但是实践能力必须从实践中才能获取。 第四,个体性。由于每个人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不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所以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所 锻炼和获得的实践能力也是多元的,具有个体性。人们只有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才有可能亲自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否则,不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别人的实践能力无法借用。因此,每个人所具有的实践能力都是不一样的。 第五,具体性。完成不同的实践活动所要求具备的能力是不同的,例如,教师在授课的实践活动中主要发展和训练的实践能力是教学能力,而一个销售员在销售活动中锻炼的是营销能力,显然两种不同的实践活动所培养和发展的主要实践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不同的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能力也具有具体性的特征,人在不同的实践活动 中所培养的实践能力是不一样的。 因此,大学生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职业目标等来精心选择和参与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从而获取不同维度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升自己拥有多种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 )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1、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表现 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许多大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很勤奋,选修的课程也很多,但是一旦遇到实际 12 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主要表现有:有的学生自学能力差;有的学生科学实验设计 不合理 ,实验操作频频失误,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和安排,集体活动缺乏创新,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敏锐思维等等。实践能力的缺失将严重阻碍学生专业技能的施展与发挥。 在毕业生中,有一些学生就是由于专业实践能力差而与自己适宜的就业岗位失之交臂。比如,有的毕业生虽然考过了英语六级,但却是“哑巴”英语,根本无法与外宾交流;有的毕业生虽然拿到了计算机二级证书,但却不会使用 excel、 word等办公软件,也不会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等等。只会考试不会动手的大学生只能是“活动书柜”,而不是单位需要的人才。 2、当代大 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一,大学生主动实践意识淡薄。走过“独木桥”刚刚进入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 ,还残留着高中的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习惯性地沿袭着等、靠、灌输的思维 ,缺乏主动实践的学习行为,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动手能力不强,最终表现出实践能力的缺失。 第二,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依然存在。学校应该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使大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也获得从业所需的各种实践能力。然而,目前我国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 强的现象。这种情况必然与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有关。 第三,教材陈旧落后。实践能力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知识是靠学校教育获取的。我国高等教育教材普遍存在陈旧落后的 13 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专业学习自然与社会发展脱节,落后的理论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失去了进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应对社会工作时显得手足无措。 第四,扩招导致教学资源紧张。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扩招给更多的人提供了圆大学梦的机会,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素质,但同时,高校教育资源未能及时跟上规模的扩张,大批学生涌入校园,教育资源顿时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原本可以开展的实践活动也因为扩招而举步维艰,甚至无法进行。 (三 )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1、做好专业实验,提高操作技能 专业实验是在校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载体,更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应该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和资源,学会安排和计划好自己的实验内容、实验程序,多设计综合型实验,在设计的过程中突出创新、新颖性,自觉培养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为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做 好充分的准备。 2、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机会, 选择与职业目标相对应的行业及岗位实习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纷纷在校外设立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运行模式一般是产学结合,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项目开发、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和交流关系。 实习基地的建立给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生产第一线的机会,见习、实习的方式让学生身处真实的社会工作环境,进行准工作人员的能力锻炼。实践证明,让大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 14 岗位的性质和工作的内容,促进大学生自觉地将知识应用 于实践,切实掌握专业技术。另外,长期系统的实习锻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实践意识、劳动意识、经济意识,提前适应社会。 除了学校建立的实习基地之外,大学生还可以自觉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主动寻找一些实习岗位,很多企业其实也愿意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通过实习可以加深企业和准毕业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为顺利就业打下实践基础。 有一些特殊专业的社会实习相对困难,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模拟实习来培养实践能力,虽然存在不能 到企业实际实习的缺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3、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的教学也是有限的。在认真学习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学生要自觉参加社团活动,开拓自己的认知视野和交际范围,积累人脉,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 当代大学生还要敢于打破固有观念,积极投身于创业队伍中去。在校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和机会,通过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来为自己积累一些创业条件和实践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真正开始创业打下基础。 4、开展社 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的一种学习方式。社会实践一般是通过科技服务、科技下乡、科技调查等形式展开,大学生通过访谈、调查、资料分析,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学会如何跟人打交道,培养了交流能力和实践能 15 力,而且能获取很多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5、参加一些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是职业培训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摆脱优越感,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虽然职业技能培训一般是针对企业职工 的岗前培训,但是把岗前培训提前到毕业前夕进行,为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将帮助大学生更快适应企业的文化和环境,缩短适应期的时间,让大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 6、参加社区服务工作 在欧美国家,社会服务是学生的必修课,不仅要记录学分,而且在一些特殊专业中,如果没有社会服务的记录就不能取得从业资格。我国的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服务工作或者通过做义工的方式来认识社会,这些活动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7、参加校内外兼职或者勤工助学 活动 在安排和分配好学习任务和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兼职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比如在学校实验室担任教辅工作,在办公室承担行政助管工作等,校外的兼职一般是临时促销员、代课、家庭教师等。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兼职导游工作,高年级学生可以做兼职辅导员,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参加一些文艺演出等等,不仅能够缓解经济压力,而且能够在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二节 通用技能 16 上课记笔记时,我们专心想的只是记下听讲的内容,而对写字过程本身却很少考虑。但是,我们在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学写字的 时候,情况却大不一样。那时,我们要一笔一划地照着写,写起来很吃力,有时还会不断地写错。慢慢地,由于反复地练习,写字的动作就达到近乎自动化的程度。这种由于练习而最终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我们称之为技能。 技能有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之分。 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除了掌握好扎实的专业技能外,更要不断地加强自己通用技能的培养,增强自身的择业、就业能力。 一、通用技能的基本内涵 (一 )通用技能的内涵 通用技能是相对于专业技能而言的。顾名思义 ,就是“通用性”的技能 ,对于各种职业而言 ,这种技能都是适用的。通用技能可以随着个体工作 的变化而同时被迁移到新的工作当中 ,并能很快地产生功效,它是一项可转换的能力 。通用技能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职业,而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一种超越具体职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能力。是人们在教育或工作等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技能。该技能可以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及灵活性、适应性和机动性,是个人获得就业机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用技能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专业技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专业技能受到工作性质的限制 ,一门专门的技能可能只是一个 企业或是一类企业的需要 ,只能适用于特定的岗位要求 ,个体离开这个特定的工作岗位 ,这项技能可能就再也没有使用的空间了 ,因此它的可迁移性很小 ,不能或是很难被个体带到新的工作岗位中去发挥作用。 17 通用技能则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的综合体现 ,这种综合的技能既是个体能够顺利就业的基本前提 ,也是个体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友好相处,充分利用工作资源,保持持续劳动力,获取更大竞争优势,有效维持就业的前提,更是个体在需要的时候重新获得就业的有力保证。 (二 )通用技能的特征 对 大学生而言,通用技能是在校学习期间,学到的所有知识的构成和体现方式,它是一个由许多知识面构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知识架构体系。它与专业技能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整体性 整体性体现的是通用技能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必然性。通用技能的内在结构和体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这些原理都是符合学习知识的过程;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地追求技能的博大精深只能是一种幻想。 2、相关性 相关性体现的是通用技能的相互依赖、相互牵连的内在本质特点。所有的技能都不是孤立和分散的,一门技能总是 和其他的技能有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联系,从而构成了技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态势。例如,良好的表达能力是沟通的前提,而表达和沟通又是团队合作的基础。建立自己合理的通用技能结构,必须按照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特征去组合、去建设,要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标、工作性质的相关要求去学习掌握,而不是按照个人的喜好片面单纯地追求某一单方面的技能。 18 、迁移渗透性 迁移渗透性体现的是通用技能的相互交叉、相互派生的特征。技能不是孤立分散的,相近相关的技能不仅可以互相促进,而且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相互转化和派生。尤其是随 着新的科学方法和思维观念的出现,技能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迁移日益增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大量涌现,马克思预言的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洪流已经成为现实。 、动态性 动态性体现的是通用技能的发展规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对通用技能动态性特征最通俗的注释。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更加频繁,一个人昨天建立的技能结构,如果今天不去充实更新,它的价值就会降低。只有用动态性原则要求自己,不断在旧有的技能结构中叠加新的内容,才能把握更多稍纵即逝的机会。 (三 )九种重要的通用技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通用技能的培养与我们 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通用技能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通用技能的内涵界定偏重于技能型,它既包括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包括全面素质的部分要求。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通用技能大体上可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 职业道德、 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学习和创新、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应变能力等。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一个人的爱岗敬业意识,是做好岗位工作的根本和思想保证,是专业技能的灵魂,是通用技能的精神支柱。 在现代社会中,职业道德在人们视野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 19 突出。随着社 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职业道德往往是从享受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中得到具体的体现,而产品和服务质量取决于生产质量和服务水平,生产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人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没有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职场畅行无阻。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想成就一番事业,就离不开道德情感、道德态度、道德良知、道德意志、道德责任、道德理想的帮助和支 持,一句话,成功离不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受到别人的赞许与青睐 ;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的人,他永远不用担心下岗,而那些不思进取,工作不努力的人,天天都得担心失业。 、表达沟通 表达沟通能力就是 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载体,利用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将个人 思想、观点、意见或建议顺畅地用语言或文字 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促使对方接受自己 的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作为人 与人之间最主要的交流工具,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语言和文字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能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讲述事实,表达观点,能够撰写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公函等文书,这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参加专门的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沟通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多种 20 技能。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方式是语言沟通,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除了语言以外,非语言方式也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语言沟通也常常被称为身体语言,包括衣着、表情、神态、姿势、动作、距离等。能够准确、高效地将信息传递给信息的接收方,并能正确理解对方的信息,这是大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 、人际交往 交往是人类共同的心理追求。人是社会的人,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人际交往的影响力很大,就业中缺乏交际能力就好比是在陆地行船,寸步难移。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为了相互传递信息、交换意见、表达情感和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而进行的人际联系和人际接触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指的是他人传递思想感情与信息的能力。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 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而良好的组织氛围可以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促进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扩大组织与社会的联系面,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进而有助于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往往更愿意接收和使用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 、 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就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一定的问题而制定行动方案并优化选择的过程。一个独立处理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因此, 分析判断能力也就是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个特定的问题,分析判断一般包括以下环节: 21 问题分析 分析问题的性质和特点; 确定目标 确定最后希望达到的效果; 拟定方案 同一目标的实现往往不只有一种方案,通过对不同途径和步骤的排列与组合,拟定数套行动方案备选; 方案评估 对备选行动方案的可行性、后果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权衡每一个方案的利弊得失; 方案选择 从备选的行动方案中选定最后行动的方案。 了解了分析判断问题的流程后,大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规范和完善分析判断问题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自己分析判断问 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就是通过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化解矛盾,实现工作的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换位思考能力、高超的总结能力、解决问题时的逆向思维能力、方案制定能力等。 解决问题包括辨识问题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该技能可用于寻求方法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寻求解决方案,确定方法的有效性。 、学习和创新 学习就是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求知和钻研,学习能力是动态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一个尺度。 知识经济时代,更是终生学习的时代,大学生既要培养自己能“闻一以知十” 、“举一而反三”的能力,也要培养自己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的能力,更要培养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自我归纳、总结,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扬长避短,适时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 学习能力也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22 现代社会对人的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应届大学毕业生基本上都要经过系统培训才能具备直接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因此,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用人单位十分重视的,往往也是应聘时用人单位要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所谓创新,就是在前人发现或者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 明或者改进革新方案。 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激情、创新思维和科技素质。创新激情决定着创新的产生,创新思维决定着创新的成果和水平,科技素质则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能力根源于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现或发明新的方法和新的事物的思维过程。较常用的创新思维方法有:通过相互间思维的碰撞产生共振,产生和启发创造性的思维;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将原 来熟悉的事物当成完全陌生的事物来对待,抛开熟悉的方法,一切从头开始,重新进行设计和规划;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能力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在团队中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共同努力的能力, 是个人在工作中与同事和谐共事的能力,是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理解团队目标、组织结构、个人职责,并在此基础上与他人相互协调配合,互相帮助的能力。它 包括了个人善于与团队其他人沟通协调,能扮演适当角色,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助人,保持团队的融洽等等。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成员之 23 间的关系越来越密 切,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需要在协作中发展,谁也离不开谁。与他人合作的技能包括准备计划和执行活动时在团队中与人合作,可应用于参与小组活动、研讨课程或项目、协助他人执行工作任务、参与团队为当地社区组织活动等。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特别是经营规模宏大的知名企业往往更加重视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指成功地运用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影响机构的活动,并达到最佳的工作目标。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综合化、社会化,协作趋势日益增强,大到一个公司,小到一个团队,其活动过程都在紧密 地相互支持与协作,这就出现了组织管理和协调的问题,也就势必要求组织者要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项工作、一个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 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对人心的把握与引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人往往工作有主动性,对他人有影响力,有发展潜力,有培养价值。很多招聘单位面试后常有“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情景测试,这就是对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考验 。曾有一位普通院校毕业生,与一个重点院校毕业生和一个研究生同场竞争,在最后的测试环节中普通院校大学生胜出,就是胜在组织管理能力上。在那 场“测试”中,组织者没有告诉三个应聘者会采取怎么样的方式测试,只是告诉他们,经理一会儿就来,你们先随意坐着先谈点什么。在“闲聊”的过程中,这个普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平时参加的社会活动多,经常承担组织者的角色,“闲聊”中自然而然地也就常常引领着其他两人的话题。当经理出现时,公布录用结果的时候也就到了。 24 、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就是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调节的能力。现代社会复杂多变,大学生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走上具体工作岗位以 后,有些知识用不上,有些知识不够用,很多的要从头学起,这就需要刚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根据工作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行为方式,尽快地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应变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如果事态得不到迅速控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这就要求应对者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要临危不乱和快速决断。一般地,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应对突发事件。 首先,迅速控制事态源头。事件的突发性意味着没有过多的时间用于事前准备,我们要快速介入,稳住事态,防止事态向不好的方向继续发展,尽 量将其影响控制在源头处。 其次,打破常规,积极应对。对于按常规操作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尝试打破常规思维,采取非常规方法应对,这样往往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应对者应该权衡利弊,快速决断。 最后,处理好善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平时多进行一些预防性的准备,对提高应变能力也会有所帮助。 应变能力常常会体现在工作中,当碰到和同事争执、生产经营失误、生产事故发生等情况时,应变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的措施、想法再完美也无多大利用价值,应变能力体现在能否即时处理妥当上。 25 通用技能所包含 的内容很多,除了以上所陈述的九种之外,还包括计算机操作、外语的应用等等。曾有人对用人单位招聘时对毕业生技能的重视程度作过专门统计(如下表): 用人单位招聘对毕业生技能的重视程度分析表 项 目 非常 重视 比较 重视 一般 不太 重视 不重视 专业基础知识 51.3 41.8 6.3 0.6 综合测评名次 28.8 50.0 18.6 1.9 0.7 学习成绩 13.9 67.7 17.7 0.7 思想道德修养 59.7 36.5 3.8 应变能力 51.9 45.6 2.5 创新能力 59.5 35.4 5.1 外语水平 26.4 57.2 16.4 责任意识 77.8 21.5 0.7 团队合作能力 69.4 30.0 0.6 问题解决能力 60.0 36.3 3.7 人际沟通能力 45.0 50.6 4.4 学习能力 56.3 40.5 3.2 口头表达能力 31.6 55.5 12.9 领导能力 16.3 45.1 35.3 3.3 写作能力 16.3 52.9 28.8 2.0 适应能力 44.4 52.5 3.1 主动性 63.8 33.8 2.4 分析能力 48.1 46.1 5.8 计算机能力 22.0 60.4 17.0 0.6 26 实践经验 22.1 48.1 26.0 2.6 1.2 敬业精神 71.3 28.1 0.6 上面的调查数据中,除 1-3 项为专业技能外,其他均为通用技能。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通用技能的要求均偏向重视,对所有技能回答“非常重视”与“比较重视”的,合计均接近或超过了 80,有的甚至超过了 90。可见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通用技能是越 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出一种重视综合素质,而非仅考虑某种素质的趋势。 二、提高通用技能的主要途径 (一 )培养大学生通用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通用技能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对专业能力的运用和个体的发展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现代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抛光机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数字电视操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微电脑纯净水机市场发展分析及市场趋势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区块链技术在办公自动化投票系统的应用前景
- 2025年中国汽车检测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智能电子回单系统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数据传输光端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拉膜凉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端人才忠诚协议电子签署与法律效力确认合同
- 包租期满后公寓租赁关系承继及买卖双方权益保护合同样本
- 残疾人辅具申请
- MOOC 旅游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3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部分答案(三套)
- 承包经营食堂日控管周排查月调度记录和管理表
- 培训课件:超前地质预报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件
- 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分析-以TCL科技为例
- hellp综合征护理课件
- 污水源热泵方案
- 《唐诗中的春夏秋冬》五年级下册诗词鉴赏一等奖课件
- 25题内控合规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