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实验西校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月考试卷一、文言文阅读(40分) (一)默写(15分)1、则吾斯役之不信, 。 2、 ,雪尽马蹄轻。3、复行数十步, 。4、今年元夜时, 。5、了却君王天下事, 。答案:1、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草枯鹰眼疾3、 豁然开朗 4、花市灯如昼4、 赢得生前身后名【解析】本题考察名篇名句默写;常见易错字。注意事项:不能删字漏字;明确易错字的写法。识记方法:正确理解并背诵原文、反复推敲古诗文名篇名句、学会利用语境分析字形字义。(二)诗词理解(4分)天净沙秋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树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西风马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天净沙 秋,中“ ”和天净沙秋思,中“ ”,表明写的都是黄昏之景。(2分)7、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項是()(2分)A.两首小令是同一曲牌,所以韵脚相同 B.两首小令都描写的萧瑟荒凉的秋景C.两首小令写景都由远及近、实虚結合 D.两首小令都抒发了游子思归的情怀。答案:6、落日 夕阳西下7、 B【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生重点字词的理解通读全曲可知,第一首中的“落日”与第二首【解析】中的“夕阳西下”都点明了时间是黄昏 8.本题考查学生对这两首曲的整体把握第一首曲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而第二首曲中的秋景是萧瑟荒凉的所以B错误(二)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8、本文作者是 9、解释词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分)10、翻译(3分)至于斟酌損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帏、允之任也。 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項是 (3分)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B.“臣本布衣表明了诸葛亮原先的生活很艰苦。C.文中多次提先帝,既是表忠心,更是劝勉后主。D.本文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定决心。答案:8、诸葛亮9、 所:所有的;以:用来。10、 涉及思考得失的问题,能够向你毫无保留提出忠心之言的,是攸之、祎、允这些人的责任。11、 B【解析】8 本题考查的是课内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在背诵的基础上切记不要将篇目、朝代、作者混搭;需要学生在课下重点记忆。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1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翻译这句话时,注意因为这件事,至于处理事务斟请酌理,有所兴革,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事了。11.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题。选项中要选错误的一项。B项中“臣本布衣是诸葛亮隐归生活的状态。(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韩生料秦王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 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 (2)民皆徙避之(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子何以知之? 14、 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秦王将猎( )韩生劝止( )韩生释疑1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分)A.遇事要勤学好问。 B.要善于见徼知著。 C.要勤于观察思考。 D.遇事要集思广义。答案:12、生病 迁移13您拼什么知道这件事?14、百姓避之 宫卫问故 15、B【解析】1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意思是从前秦王喜好打猎因此扰民;“王之爱子病三日矣”意思是国王心爱的儿子病了三天了。根据句意解释字词的意思。13.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凭;“之”,指王子生病这件事。根据词意来翻译句子的意思。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内容的概括。本文第一段是说国王打猎扰民,百姓会在前一天避开;第二段是说韩生告知国王不会打猎的原因,劝说百姓不用离开;第三段是说宫卫询问韩生原因,韩生解释原因。据此概括内容即可。15.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韩生从“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即可推断出喜爱放飞风筝的王子生病了,进一步得出爱打猎的国王此次不会打猎的结论。据此围绕“观察”可分析出本文说明的道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19分)语言消亡最快的地区地球上有些物种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和地球上的有些物种一样,人类的语言也正面临日渐消亡的危险。据统计,一万年前,世界上已知的语言可能有两万多种,但到目前为止,只剩下不到7000种了,而且正在以比物种灭绝还要快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宣告“死亡”。预计到2100年,很可能又会有一半的语言消亡。很多濒危语言往往是随着最后使用者的过世而消失的。例如美国阿拉斯加的埃雅克语,当最后一名埃雅克语使用者在2008年去世后,这种语言消失了;土耳其尤比克语的最后一位流利使用者死于1992年。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一些优势语言,如世界通用语言英语、中国普通话等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在贸易活动中,经济强势的一方通常会吸引经济弱势的一方更多地使用自己的语言。那些以弱势语言为母语的人群,为了适应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通常都会调整自己常用的语言。语言学家注意到,英国的凯尔特语向英语转型,尼日利亚霍罗姆语向英语过渡等事例说明,经济因素在语言消亡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个案似乎表明,一个地区经济越发展,当地的本土语言就越可能走向衰亡。那么全球范围内出现的语言消失这一普遍现象,是否主要由经济发展所引起呢?为此,英国科学家通过借鉴生态学研究中用来追踪濒危物种的方法,对一个名为“民族语”的在线数据库进行了统计分析。他们最后得出了在世界范围内各种语言的地理分布、使用人数及其衰减速度等结论。他们获得了全世界大概6909种语言中超过90%的地理范围及使用者数量信息,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只有649种语言还在被人们使用,这意味着目前世界上所有语言的使用率才为9%。科学家统计分析了濒危语言消失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例如,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全球化水平。他们还考察了一些环境因素(如海拔高度),这些因素能够通过影响人际交流而对语言的消失产生影响。结果发现,经济发展与濒危语言的消失关系最为密切。其中,有两个地区是濒危语言的“灾区”:一类是经济发达地区,如北美洲西北部和澳大利亚北部;另一类是经济发展中地区,如热带和喜马拉雅山区。令人警觉的是,原本有地理阻隔的地区,其濒危语言会消失得慢一些,比如热带丛林密布,外界很难影响丛林里的部落;高山地区交通不便,外界也很难影响山区人民的语言和生活。但是近年来,热带和喜马拉雅山区却成为濒危语言消失速度最快的地方。这也是因为经济原因,如今热带和山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外界冲击迅速增加,于是濒危语言的消失也就加速了。 16、第二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和 ,其作用 17、 解释第七段加点词“灾区”在文中的意思。(2分) 18、 阅读全文,分条整理经济发展引发濒危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6分)(1) (2) (3) 19、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人类的语言将面临日渐消亡的危险。 B、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展语言衰亡就越快。 C、经济发展是造成语言消失的唯一因素。 D、地理阻隔会延缓经济对濒危语言的影响。20 有人说,第五段是多余的,应该删掉,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4分) 【解析】16.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中考规定了四种常考的说明方法,分别是举例子、作对比、列数字、作引用。答题格式是: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的特点,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使文章更具体、更科学。作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的特点。(寻找比较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列图表:简洁直观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17.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解题方法:日常词文积累、根据语境推断、联系他词他语等。“灾难”一词本指“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带来对生命的重大伤害。”;本文指濒危语言消失最快的地区。18.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概括的能力,首先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找到经济发展引发濒危语言消失的原因,从全文中都是可以找到的。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第段“人类的语言正面临日渐消亡的危险。 ”表推测,原文人类的语言也正面临日渐消亡的危险。 故错;B项“ 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展语言消亡的越快”,太绝对故错;C项,第段“经济发展是造成语言消亡的唯一因素”太绝对故错;所以D正确。20.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答题模式不能。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21分)父亲 快到父亲节了,给哥哥打电话,想知道父亲的墓地怎么样了。父亲的墓地就在青城后山,听说这次大地震,那儿的山体也有垮塌。当年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时,我正在遥远的伊斯坦布尔,那个晚上,也是一个人走到一处墓地,把所有的墓碑看了个遍,然后坐在萧萧的柏树下,直到夜深。记忆中父亲的脾气很急躁。小时候在院子里玩土炮仗,他正巧路过,吓了一大跳,愤怒中捡起一块砖头,就冲我奔来。我连滚带爬才逃过一劫。还有一次,为件小事顶了父亲几句,他不由分说就重重给了我一巴掌,这下母亲生气了,不准我们跟父亲说话。几天后,我玩耍时跌了一跤,鼻血长淌,父亲又正巧路过,便把我叫住,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手帕递给我。我心里一酸,原谅了父亲,母亲发起的纠葛自然也就停止了。父亲其实性格温和,从来没跟人红过脸。用一句古语说,他的一生是沉沦下僚,在大山深处的小县做一个小官员。他也很知足,常常骑车下乡,爬几千米高的高山。我常想,要不是时代的因缘际会,他也许就是山西老家一个乡村教员,不会大老远地跑到四川来,晚年也回不了故土。他能不知足吗?文革时,我们家占全了,父亲是叛徒,母亲是特务。那时候,母亲整夜睡不着觉,而父亲每次被批斗回来,倒头便睡。他后来说他不怕遭难,可我总有点不信,我觉得父亲是不能往深处想的人,这样反而好,不受苦。以后父母就提前退休了,迁到山外的都江堰。但父亲还是常坐着车回黑水去,他想把自己的历史问题解决好。记得有次他从外面回来,兴冲冲地给我们看一张纸,那是一份州里的文件,将他的党籍恢复至1937年,还惠而不费地给了个副厅级。看到这些,我们兄妹都漠然以对,父亲脸上有些尴尬,倒是母亲生气了,她说,虽然这没有什么意义,但毕竟是父亲的一个心愿。那一代人总是有许多心愿,难以了结。差可慰藉的是,父亲年轻时也喜欢写点东西,还在1937年的大公报上发表过一篇小说欠债者,一看就是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我翻遍图书馆,找到了这份报纸,让父亲高兴了好一阵子。晚年的父亲脾性越来越好,好微笑,好感伤,好流泪。家人聚在一起,聊起社会上的腐败,聊起某某事件,某某伟人去世,他总会禁不住老泪纵横,这时我们就会笑他,笑得他不好意思起来。他觉得以前的社会很纯洁,以后呢,还是有希望的。母亲骂他心存幻想,跟不上时代,但却不喜欢我们看不起父亲,她可以凶父亲,我们不行,她必须在子女面前维护父亲的那一点尊严。家里的事从来都是母亲做主,父亲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人。而且越到晚年,母亲越表现出决断的魄力,也比父亲有见识得多。但母亲毕竟也年纪大了,感情上越来越依赖子女。结果是许多事父亲听母亲的,母亲听我们的。而我们呢,却越来越少跟父母聊天,不是忙,是没有话讲。父亲不可能理解我,我也难以深入他的内心。虽说我在外地工作,也偶尔会想念他,但总觉得在忽略什么。在人与人的真正关系上,我们其实都是孤独的。父亲开始喜欢一个人散步,走到附近卫校的小树林里,对着下午的夕阳坐一会儿,然后站起来往回走。他的腰越来越弯,走得越来越慢,如果看到我们去接他,便会露出浅浅的笑容。因此,当听到父亲的噩耗时,我一时仍不能相信他就这样走了,他没什么大病,他是灯残油尽。据母亲后来对我说,父亲走的那一瞬间,眼里又流出了一滴眼泪。他是舍不得你们呀,她说。我常常想,父亲对我意味着什么?他是一座山,常挡住我的视线,为了自己方便和懒惰,我时常想绕行而过,等到这山塌了,我才突然明白,这座山挡住的是我们称之为终点的那个东西,从此以后我的前面也就一眼望到头了。21、看拼音写汉字差可慰jie( )22、 第二段划线句“这下母亲生气了”,第四段划线句“倒是母亲生气了”,母亲两次生气的原因分别是 23、父亲的脾气既急躁又温和,性格既知足又执着。其具体表现在:(8分)(1)急躁: (2)温和: (3)知足; (4)执着: 24、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表达了父亲、母亲关爱“我”及父子、母子间深厚感情。B、表达了父亲饱经沧桑的生活以及“我”对他的理解过程。C、表达了父亲平凡而丰富的人生以及对深沉的父爱的理解。D、表达了父亲是子女以及“我”对父亲深深的怀念。25、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结尾的妙处(5分) 答案:【解析】2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考生可通过规律性识记背诵、字形字义归纳防止丢分。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解题方法:日常词文积累、根据语境推断、联系他词他语等。23.本题考察内容概括。本题考察学生概括,首先需要给课文划分层次,找到主要事件,根据题意概括主要事件,需要注意概括时字数和格式要一致。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就是最符合文意的一项。25.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看清位置,筛选结构作用抓关键筛选内容上的作用组织语言,清楚表达段落的作用:从结构上看;从内容上看)结构:(先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本段在结尾,(1)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2)总结全文,(3)篇末点题,(4)深化主题,(5)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5-27题(10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食品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经济法学试题及答案
- 辽宁省烟草面试题及答案
- 校内活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医学基础知识常考题(含答案)
- 2025年雇佣执行经理合同范本
- 医疗器械法规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单体药店或连锁门店)
- 2025年VTE、伤口造口相关知识培训后考核试题及答案
- 树木寻访记探究课件
- 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2022
- 三级教育卡、培训记录和花名册
- 拜复乐-产品基础知识
- 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过程变更管理技术指导原则
- 建筑施工现场签证单(模板)
- GBZ(卫生)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 GB/T 9729-2007化学试剂氯化物测定通用方法
- GB/T 7588.2-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
- GB/T 13560-2017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 三视图及尺寸标注课件
- 混凝土配合比验证检验委托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