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不良报告格式.doc_第1页
产品不良报告格式.doc_第2页
产品不良报告格式.doc_第3页
产品不良报告格式.doc_第4页
产品不良报告格式.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良通知及纠正/预防措施报告D0相关讯息:供应商或客户名称:产品型号/规格:编号:投诉日期:失效数量/失效比率:D1异常处理成员 团队组长:团队成员:D2异常现象 2.1客户反馈我司于2011年1月份提供的MUR460*10K材料,产品使用在开关电源中,电源频率为100KHz,之前使用情况很稳定,近期的一批产品过去后,损坏较多,达到1%的的比例值。2.2就此不良现象的发生,客户要我求司分析产生原因并改善。D3立刻处理方案 3.1 对库存材料及产线在制品进行抽样检查常规电性,无异常。 D4根本原因 4.1 收到客户发回的不良材料首先外观检查:弯角成型使用,部分材料引线发黑。外观图片4.2对客户退回的不良材料进行电性参数测试确认:(测试仪器型号为HTVS-800数显测试仪)4.2.1材料均反向击穿,正向电性正常。具体的测试条件及测试数据如下:编号VF600V I1=0.005mAIR5uA VR=600V11.095021.124031.044041.130051.073061.029071.102081.094091.0770101.0690111.0580121.1280131.0260141.0900151.0480161.0540171.1070181.0710191.0440201.0410211.0560221.0800231.1090241.03804.3将不良品采用化学方法进行解剖处理:4.3.1去除塑封料后,解剖至半成品观察,部分芯片侧面有开裂痕迹,其他材料无明显异常。半成品结构完整侧面有裂纹其他芯片侧面无明显异常4.3.3继续解剖至芯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芯片均有不同程度的破碎,但芯片的表面并未发现有热击穿的痕迹。4.4 产生不良原因分析: 4.4.1 内部制程检查:该款材料在供货使用方面,一直比较稳定。一般来说,我司对已经批量供货的产品,是不会随便进行更改的,避免引起客户使用配合性上的波动。生产方面,我司也进行了追溯,物料及生产工艺确未做过任何更改,制程中检验也并未发现该款材料异常。4.42 对于库存的材料进行常规电性测试及可靠性检测,均为良好并无异常。4.4.3我司对客户退回的不良品也进行了解剖分析,发现芯片的焊接制程良好,但进一步解剖至芯片发现,内部芯片均已破碎,但碎裂的边缘整齐,并未发现有热击穿的痕迹。因此,我司分析该情况应是由于机械应力作用而导致的芯片受损。4.4.4 从二极管的生产工艺来看,二极管在焊接、封装等制程中基本不会受到较大的机械应力,焊接过程中芯片受到的损伤也基本是由于碰撞受到的边缘损伤。加上对我司制程的追溯,并没有发现该款材料生产上的异常。4.5 综合以上信息,我司分析,造成芯片内部受损的环节,最有可能是在材料的整形环节。因3A的引线较粗,在引脚剪断折弯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应力的作用,导致内部受损。 D5矫正措施 5.1 业务负责与客户端沟通: 5.1.1 请客户确认是否在材料的整形环节出现波动,导致芯片受损,从而导致不良率上升。5.1.2 客户端未使用的材料,可退回我司,我司做进一步检测,以确认该批材料是否存在批次性异常。5.1.3 如有需要,我司可提供整形后的材料,供客户试用。 D6效果确认 6.1 请客户端结合我司改善持续确认我司后续供货产品品质。 D7防止再发对策 7.1公司内部各部门按照工艺文件要求及相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