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期总第 课时课 题语文百花园六课时安排共 1课时(第 1课时)教学目标“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教学重点“温故知新”“口语交际”教学难点“习作”教具、课件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让我们喜欢或佩服的人,请选一个自己喜欢或佩服的人写一篇作文。 板书:我喜欢(敬佩)的一个人 2、 引导审题,明确要求: 1. 从题目中你们知道了什么信息? 这篇作文要求的内容是什么? 2. 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呢? (写清楚喜欢或敬佩的原因,通过主人公的事迹或行为进行表现。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对他的喜欢或敬佩之情。) 三、理清思路,深入探讨: 1. 片段品读,领悟写法。 (1) 出示课文片段,领悟语言的精妙: (2) 学生自由读。 (3) 指名几位学生读片段,全班交流。 2. 小组讨论、交流习作的注意事项。 (1) 事例是否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 事情叙述的经过是否通顺、清楚。 (3) 叙述过程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 3.指名发言、交流,师生评议。 4. 小结: 四、自由表达,完成初稿: 请大家完成一篇习作,注意把所写的人的特点表现出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情感要真挚。 五、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 选择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习作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改。 2.小组内互读习作,先请同伴提意见,再自己修改。 6、 总结拓展: 我们围绕一个人的品质、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了令自己喜欢或敬佩的人。同时,我们知道只有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人物才会立体、丰满、感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期总第 课时课 题30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课时安排共 课时(第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甥、刃、擎、厢、拽。 2了解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神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齐天大圣这个神话英雄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齐天大圣这个神话英雄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了解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神奇。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你认识了哪些生字和新词? 重点交流: ()认识的生字:甥、刃、擎、厢、拽。 (2)理解词语: 中军:古代行军作战分为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 赞叹:本课是疑问,感叹。 去来:去的意思。 厮:指服杂役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蔑称。 配合:配:婚配;合:匹配配偶。 擎:举。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交流汇报。 课文记叙了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和二郎神在水帘洞前大战的情景。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齐天大圣面对二郎神的挑战,举起金箍棒,劈手相还。 第二部分(3-5自然段)齐天大圣与二郎神大战时各自不同的神奇变化。 第三部分(6自然段)齐天大圣与二郎神打到了花果山,惊慌了四大天王。 四、默读课文,深入学习。 1齐天大圣与二郎神大战了几个回合?在文中标出。2课文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重点交流汇报: 齐天大圣是怎样判断那只鱼鹰是二郎神变的,二郎神又是怎样判断那条鱼时齐天大圣变的? 课件出示: (1)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清;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 ()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 教师引导:还有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哪感受到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过程中的神奇? 朗读全文,说说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六、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阅读猴王出世齐天大圣等故事。 板书设计 面对挑战劈手相还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千变万化神奇无比 且行且战惊动天王教学反思本期总第 课时课 题29武松打虎课时安排共 1课时(第 1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教具、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 冈()杖()职()粱()膛()并() (2)注意读音。 迸(bn)、冈(n) ()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 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 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 第一部分(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第二课时 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默读课文,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 2自由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大风过后,跳出大虫。(猛虎出现) ()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闪、又一闪。(猛虎进攻) (3)老虎翻过身来,武松打断梢棒;老虎咆哮起来,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武松用半截梢棒又打了一回,打死了猛虎。(打死猛虎) 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件,重点体会: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着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2)武松将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大虫急要挣扎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4交流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写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5朗读指导。 通过指名读、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加深感悟和理解。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6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 指导提示: (1)在读的基础上,理清打虎经过的三个层次(猛虎出现、猛虎进攻、打死猛虎)。 ()语言要简练。 ()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注意适当运用文中的精彩词句。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自由读第一部分,体会心理活动描写之妙。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感受了武松打虎过程之后,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 2总结: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武松打虎过程讲给父母听。 阅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 板书设计老虎:扑、掀、剪 武松打虎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武松:跳、闪、躲、抡、 打、揪、踢、摁教学反思本期总第 课时课 题28*杨子荣借题发挥课时安排共 课时(第 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诈、匪、惕、梭”是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作品对英雄杨子荣心理的描写。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教具、课件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课前谈话: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民英雄为共和国的建立前仆后继,与恶势力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来到1946年的东北山林中去,感受孤胆英雄杨子荣身处险境与土匪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2板书课题:杨子荣借题发挥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进行初步质疑。) 3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这是怎样的一场战斗?杨子荣是怎样借题发挥的?他又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交流:说说你认识了哪个生字,理解了哪个新词。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拂晓时分杨子荣要入睡时听到了枪声和慌乱的叫喊声。 第二部分(3-6自然段)写杨子荣面对这场混乱,沉着思考,判断这是敌人的一个阴谋。 第三部分(7-12自然段)写杨子荣准确判断之后,来了个“借题发挥”。 四、依据提示,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你认为杨子荣是怎样一个战士?试着找出课文中描写杨子荣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他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五、交流汇报,读中感悟。 重点讨论:你认为杨子荣是怎样一个战士? 重点朗读体会下面的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同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感受杨子荣面对群匪冷静思索,正义凛然的英雄形象。): 1杨子荣一听,刷地全身冷下来,心脏紧张地跳动,内心一阵苦思:“怎么?二零三首长真的这样冒失吗?真的随着匪徒的脚印袭来吗?如果真的这样,战斗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我现在怎么办呢?一阵大肚匣子和手榴弹先消灭自己跟前的匪首吗?” 2他默默地确信自己的判断:听枪声就不是小分队的战术,小分队对匪徒的袭击向来不喧哗,也绝不会这样远距离射击,这一点我深信战士们的军事素养和白刃拼杀的勇气。二零三首站即便袭来,也绝不会从夹皮沟方向,因为他的虚张声势,就是为了把匪徒的注意力吸引到那里去。 3那么这个老匪用的又是什么伎俩呢?是为了提高匪徒们的警惕而作军事演习吗?还是这件事又是这个老匪对我进一步考察呢?为了斗争得胜利,我没有权利来设想前者的可能,而只有后者。现在的问题是我怎样在这个老匪跟前表现表现。 4我打死几个匪徒,在座山雕面前显显我的本事,解除这个老匪对我的怀疑。 六、通读全文,感悟写法。 认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说说这种写法对你得写作有什么帮助? 七、拓展学习,升华主题。 观察并评价课文的第二副图,朗读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词。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并跟唱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词,加深对人物形象和品质的理解。 八、布置作业。 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 推荐阅读:智斗、空城计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入睡时分听到枪声 杨子荣借题发挥沉着思考冷静分析大智大勇忠于革命 准确判断借题发挥教学反思本期总第 课时课 题27我是猫课时安排共 1课时(第 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糕、贪”等13个生字,会认“馋、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贪馋”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教学难点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重点指导: (1) 属于左右结构的生自有哪些? (2) 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人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头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2引导交流: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 (教师引导学生从猫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体会。理解:瘆人、难得的机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学习第二、三部分(3-6自然段(1)自学二、三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默读3-6自然段,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的语句。 (2)交流汇报 第二部分交流重点:猫咬了一下年糕,牙齿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的尴尬处境。 第三部分交流重点:重点体会猫在摆脱年糕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通过评读的方式体会猫的可笑可怜同情,通过读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1)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何功效。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 (2)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周围来回摩挲,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画了个圆圈。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猫当时的处境。) 3学习第四部分 (1)自由读第四部分,把人物的不同表现画出来。2)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深入体会。(读出各种不同人物面对猫艰难的窘境而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 4自由朗读全文,并重点朗读你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文章学完之后,你的脑海中留下的仅仅是猫可笑的形象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泰戈尔散文诗二首、狗的友谊、母爱板书设计看见年糕 我是猫偷吃年糕可笑可怜同情 力拔年糕 众人嘲笑教学反思本期总第 课时课 题语文百花园五课时安排共 1课时(第 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体会顿号的用法。 2、学生能找出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3、激发学生认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兴趣,并和同学分享。 4、阅读新三字经(节选),增强语言积累。教学重点增强语言积累教学难点学生能找出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修改教具、课件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温故知新 一、标点和句子 1、引导学生读句子,悟顿号的用法。 读下面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 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的路上断了粮,跟随的弟子都饿得爬不起来了。 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黄帝时代一系列灿烂的制作和发明,诸如衣冠、宫室、舟车、蚕桑、文字、音乐、历法、指南车,等等,为古代中国的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小组交流: 什么情况下用顿号?可举具体的例子来说。 练习: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2每逢三五日,她都要去赶集,在农贸市场上总能看到她采购时讨价还价的身影。 3语文课本第三册四五单元是小说,同学们学习得很有兴趣。 答案:1“原子弹氢弹”间加顿号,“发射回收”间加顿号 2“三五”间加顿号。3“四五”间加顿号。 二、修改病句。 1、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修改病句? 2、 修改病句有哪些方法? (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3、师生共同探讨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4、我们会经常遇见那些病症呢?(出示投影讲解)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5修改病句有哪些方法呢? 师生共同总结: (1)修改成分残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个部分。如:“放声歌唱。”这一句缺少了基本成分“谁”,所以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修改的办法是补上这一部分,可改为:“同学们放声歌唱。” (2)修改意思重复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显然“不正确”重复了“错别字”的含义,修改的办法是把“不正确”或“错别”去掉一个,保留一个,成为:“我把不正确的字改正过来了。”或者:“我把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3)修改用词不当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以及错误的性质(用错了近义词,范围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如:“小刚十分爱护时间。”“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保护,用在“时间”前面不恰当,可改用“爱惜”(意思是因为重视而不糟蹋),成为:“小刚十分爱惜时间。” (4)修改词序颠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如:“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读句子后就能发现先讨论报告再听报告是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必须是先听报告再讨论报告,成为:“我们听了并且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5、引导学生当小医生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在艺术节活动中,受到美的薰陶。 (2)英勇的炮兵部队击落了许多飞机和坦克。 (3)来参观的人都夸耀我们学校的环境美化好。 分别请三个同学说一说,三个句子各自的病症,应该怎么改。 (第一句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应改成我们或大家受到美的薰陶。;第二句第三句词语搭配不当,坦克不能用击落,夸耀有炫耀的成分,应改成夸赞。) 6、再次运用实践。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三、拓展交流。 1、你觉得丫丫查阅相关资料后,制作的这个名人小档案有什么益处? 3、 除了简介和名言之外,还可以记录一些什么内容? 二、 阅读平台 1、 不会的生字查一查字典。 2、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三字经中出现的人物的相关资料。 3、 提倡通读新三字经全文,全班进行朗诵比赛或根据新三字经内容讲述相关的故事,了解历史。 语文大课堂寻找名人足迹 语文实践活动目的: 1、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各个领域的名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2、 培养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汇总、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自己最想了解的名人的资料。 实践活动过程: 三、 交流搜集内容。 1、 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涌现了多少名人啊!他们像璀璨的星辰,装点着民族历史的天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搜集、整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今天想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名人是谁?并用几句简洁的话语来为大家描述他。 2、 同学发言之后,大家评议,谁介绍的语言最精炼,最能让大家了解这位名人的特点。 (此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后学会抓重点,提炼精华,而不是面面俱到。) 四、 交流搜集经过。 1、 以四人一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搜寻这位名人的事迹资料采取了哪些途径。 (图书馆、书店、互联网、询问长辈、直接采访等。) 2、 在你搜集资料过程中用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有没有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总结: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回头看,我们要好好珍惜,更要吸取经验,以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在积累和反思中成长。 3、 请同学介绍自己是用以什么方式来整理搜集来的资料的。 五、 交流搜集内容 1、 先在组内交流,每个人将自己整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 2、 各组选出最有特色的在全班汇报。 3、大家评议, 内容是否翔实; 选择事迹是否突出鲜明; 是否能展现这个名人的特色; 是否有自己对这个名人的客观评价。 六、 师生交流如何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介绍这位名人的文章。 1、 以21-25课为例,想一想,这些传记类的文章,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 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的精神气质,使主人公成为独特的“这一个”,而不是千人一面。 (2) 将史料的真实性与描写的生动性有机结合,力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换言之,要有文学性。 (3) 择要介绍,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介绍人物的主要贡献,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生平经历,(或取一个截面)只要能突出主题就行。 2、 以小组为形式,互相再精选材料。 作业:将整理后的文章放在班里的名人网站上,大家共同浏览,并评选星级。习作:二十年后再相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激发兴趣,想像说话,初拟草稿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精神抖擞!老师今天想请你们听首歌,愿意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听完后,可要告诉我你听明白了什么哟! 课件播放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听懂了歌曲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对,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祖国,一定更美! 板书:二十年以后 二、启发谈话,拓展思路 1、二十年以后,有一天我们相约在一起了。二十年不见,当我出现在你们面前的一刹那,你们肯定不敢相信站在大家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曹老师,大胆地想像一下,二十年以后的曹老师会是什么样子? 指导学生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想像说话。 小结:是啊,二十年后的曹老师已年过半百,皱纹已布满我的面颊,青丝中也夹杂着白发。见到阔别二十年的你们,我怎能抑制信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呢?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2、创设情境:二十年后再相会 师:噢,你们是二十年前我在民族团结小学六年级一班的29个孩子吗?啊,那是谁呀?我怎么认不出来了?指名学生想像并模拟当时自己语言、动作。 在创设的情境中,尽量启发学生想像说话,说出自己二十年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在哪个岗位上发挥作用。 小结:我太高兴了,因为我的弟子中有这么多有出息的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们个个都比曹老师强。 三、同桌交流,自由表达 1、二十后,我们相聚在一起,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变了,物也变了。咱们学校,咱们社区,咱们的城市,可能变成什么样了呢?放飞你想像的翅膀,任你的思绪飞扬,把你的想像给同桌说说吧! 2、你打算重点写哪几个人,他们的样子、职业、谈吐等都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可用今昔对比的办法,重点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一定要合理。再在两人小小组之间交流评议。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么投入,老师真不忍心打扰你们。来,把刚才给同座说的内容说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吧! 四、全班汇报,相机指导 1、找三组同学说,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的意思表达更完整,更清楚! 2、请同学评议,评议的角度, (1)想象是否合理 (2)是否表达了师生间,同学间,二十年之后再次相见后之间浓浓的情。 五、师生赛写,初拟草稿 同学们的想像果然丰富多采。二十年后的世界十分精彩!你们的创造和劳动会使咱们祖国更美好!多想乘坐时空快车去二十年后的世界看看呀!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去吗?好,拿起笔,把你想到的二十年的情景写下来吧!老师跟你们一起写,看我们谁写得又快又好!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修改评议,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一、师生继续作文。 二、小组评议,各组推荐一篇优秀文章在全班念。 三、全班交流,及时评议。 四、师读自己写的作文,生评议。 五、总结:听了刚才同学们写的作文,我好想自己减去二十岁,跟你们一样年轻,共同沐浴二十年后的和煦春风,共同撑起多彩的世界!把你们的作文修改好,抄在作文本上吧,老师会把优秀作文推荐到学校文学社发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26天窗课时安排共 1课时(第 1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的独特感受,以及孩子们想象的特点。2、会认“藉 霸”两个字,会写“藉 霸 蝙 蝠 宙”五个字,理解“慰藉、恶霸、猛厉、宇宙”词语的意思。3、会用“也许也许 也许”写一句话。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具、课件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认识作者,质疑课题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散文天窗,(板书课题及作者)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这位作家。(指名介绍)出示老师收集到的茅盾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临终前,他捐献了自己一生的积蓄设立文学奖,专门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的创作者,这就是“茅盾文学奖”。2、师简要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28年,那时候中国社会比较落后,尤其是农村社会比较闭塞,人们很少可以从外界获得信息,孩子们也很少接触外部世界。学习一篇课文,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什么是天窗?)4、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天窗的样子。5、指名回答。(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说说你见到过的天窗的样子。(出示课件:乡下房子让生了解天窗的由来。)6、过渡: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天窗的魅力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习自测: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慰藉 蝙蝠 宇宙恶霸猛厉扫荡1、挑生读一读,说一说“慰藉、恶霸”的意思2、用“慰藉”说一句话。2)填空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时,()时,小小的()是孩子们唯一的(),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1、挑人回答,让生连着读一读。(这几句话是课文里的句子,抓住课文的主要句子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三、再读课文,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自读课文,思考,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出示: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是本文的中心句,这时候指什么时候?1、出示: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2、“顶喜欢”你是怎么理解的?(非常、特别、最)“偏就不许”这时你的心情怎样?用上“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3、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逼”说明不情愿,也许你还留恋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的从帐子里伸出头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作者看到了什么,有想到了什么呢?四、探究、体会乡下孩子看天窗所想象到的。1、自学提示:自读5、7自然段,用-画出作者看到的,用画出想到的句子,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课件(填表)2、小组交流,挑生汇报。(1)挑生读第5自然段,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带子似的闪电一划 想到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2)挑生读第7自然段,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的星、无数朵云,一条黑影想象到 蝙蝠、夜莺、猫头鹰)孩子们透过天窗还可以看到什么呢?用上“也许也许也许”3、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体会孩子们想象的奇异和带来的快乐。4、师生连读,体会孩子们想象的特点。(从数量、形状、颜色等进行想象,想象是一种写作手法,我们可以在我们的作文中加以运用。)4、过渡:我们刚才从第五、第七自然段体会到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以及天窗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是啊,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让他们有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心灵也不会得到慰藉。五、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1、齐读后两自然段,说说自己的体会。2、为什么说“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你是怎样理解的? 是啊,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变化莫测的,所以想象的比看到的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当时,正是因为小男孩丰富的想象,以至于许多年之后,他成了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 此时此刻,你觉得这是一扇()的天窗。3、让生说。(小小的、神奇的、充满想象力的)六、作业:出示(课件)当你乘上开往北京的火车,透过车窗,你看到了(),想到了( )。当你乘上飞往上海的飞机,透过窗户,你看到了(),想到了()。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仔细观察) 看 到26 天 窗慰 藉 想 到 ( 丰富想象 )教学反思本期总第 课时课 题25*唐玄奘西行取经课时安排共 课时(第 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具、课件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讲述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唐玄奘西行取经,指导“奘“的读音,以及书写。(“奘”读zng,而不读zhng;,“壮”与“奘”的区别) 2、导入: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明朝小说家吴承恩以唐三藏西行取经为原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展示作者空前绝后想象力的作品。其实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求法的真实事迹和小说中的描述相差极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高僧、学者、翻译家、旅行家的事迹。 二、检查预习效果,通览全文内容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出示一组词语指名读 玄奘(zhng)缉拿(j)高僧(sng) 天竺(zh)堡垒(li)朝拜(cho) 2、测查学生词语理解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3、默读课文,了解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理清脉络 一、(1)取经原因 二、(2-10)取经经过 三、(11-13)取经影响 2)了解重点段层次 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途经哪些地方?(可先在文中画一画)(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三、研读课文,重点理解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共同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僧人? (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2、读了课文第一部分,你有什么问题? 1)他学识已很渊博了,为何还要不远万里去天竺学习? 2)从长安到天竺,山高路远,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毅然前往,并克服重重困难? 导:也许学习完这篇课文,自然能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3、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感悟人物品质。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取经过程中,玄奘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对待的,从中你感到他拥有一种怎样的品质? 重点句: 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立下誓言,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 “从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可感受他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 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体会玄奘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求法。总结:玄奘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天竺求学,一切源于他心中坚定的信仰,与一生的追求对佛法的弘扬。 过渡:玄奘西行求法十几年,从印度带回大量的佛经,这些真经是佛家教义的种子,只有翻译成中文它们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否则印度留学所创造的辉煌将变得毫无意义。 4、结合课外资料,了解玄奘的历史贡献。 1)学习小组合作读最后一部分,结合资料思考,回国后玄奘潜心做了哪些事情? (要点:翻译佛经,编写大唐西域记) 2)师生合作交流资 屏幕出示: 玄奘带回来的佛经数量大,覆盖面广,质量特别高,如果我们把唐朝汉译佛经比喻成为汉译佛经中的皇冠,那玄奘翻译的佛经就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玄奘西行求法历经千辛万苦,只为求取直经,而取到直经才只不过走了求法之路的一半,另一半就是翻译佛经,他魂系真经,迫不及待,也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佛法功德圆满。 阅读了课文,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玄奘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吗? 角度: 1、从学者的角度, 他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于探求真理。 2、作为一个高僧, 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学生应当具备的胸怀宽广
- 2025浙江温州瑞安市司法局编外人员招聘1人考试含答案
- 石油工程压裂井设计原则
- 政治实验预案
- 心理辅导服务制度细则规程方案制度
- 2025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面向湖北专项招募“三支一扶”人员笔试含答案
- 2025年病毒学乙肝病毒检测技术应用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技巧考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CT影像诊断解读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输液知识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 提高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PDCA医院改善项目申报书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详述
- 污水处理厂人员培训方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5.5 小数乘小数(附答案)
- 现货黄金购买合同模板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机械基础》课件-V带传动
-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词汇表
- 中职学校实训室管理制度及流程
- JJG 4-2015钢卷尺行业标准
- 汾酒代理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