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理解杜甫诗三首中所寓含的杜甫的漂泊情怀。2联系杜甫的生平经历,朗读品味三首诗歌,着重理解杜甫诗中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3背诵杜甫诗三首,并体味杜诗的整体风格沉郁顿挫。二、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法、整合法、概括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来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感受能力,并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来增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便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政治抱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35岁以前都在读书和游历,饱读了诗书,开阔了眼界,可以说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做了充足的准备。然而杜甫到长安待了十年也只不过做了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相当于仓库管理员)。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漂泊生涯,他先后转辗西南各地,后来又举家东迁,在从成都漂往湖湘一带时,中途在夔州滞留了两年,此时经历过多次漂泊后流寓到夔州的杜甫,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怎样?他当初的政治理想发生动摇了吗?此时的杜甫每天心里在想着什么?从杜甫诗三首我们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内心情怀?二、朗读诗歌,初步感悟诗意铺垫:课前要求学生早自习认真预习三首诗歌,注意字音,翻译文章,梳通文意。1点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语气)2学生听诗歌朗读磁带(纠正字音、节奏、语气方面的朗读错误)3全班学生朗读诗歌(正确朗读诗歌,思考导语中提出的问题)三、再读诗歌,整体感悟诗歌的共同特点铺垫: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自由发表感悟。设问:读了这三首诗歌,你能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后明确:1都写于流寓夔州的漂泊时期2都是写于秋天(一、三首直接写秋)3都反映了杜甫的思家念国之情4诗风都显得沉郁顿挫教师点拨:作诗一首,概括杜甫漂泊中的情怀,又引发学生思考。流寓到夔州,独思在深秋。家国身世恨,都入漂泊中。四、重点分析:杜甫的漂泊情怀1思考:流寓夔州的杜甫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怎样呢?提示:抓住诗歌关键词句分析学生朗读思考,小组讨论后明确:(1)秋兴八首(其一)孤独(孤舟)悲伤(泪)焦急(催、急)(2)咏怀古迹(其三)凄凉(独留青冢向黄昏)怨恨(分明怨恨曲中论)(3)登高漂泊(常作客)孤独(独登台)穷愁多病(百年多病;艰难苦恨繁霜鬓)衰颓失意(潦倒)2概括与分析:试用一句话概括每首诗的诗旨并加以分析。概括要求:(1)每句话只用七个字;(2)要把诗题带进去。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概括分析一首诗歌。学生朗读思考,小组讨论后明确:(1)秋兴八首(其一)诗旨:秋兴触景思故园。点拨:引导学生围绕“思”字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诗歌主旨的作用。意象: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特征:凄凉、衰败、动荡、阴沉。意境:悲愁、萧森。作用:象征当时动荡、衰败的唐代社会。(2)咏怀古迹(其三)诗旨:咏怀古迹怨朝廷。点拨:引导学生围绕“怨”字来分析“借古讽今”的手法对表现诗歌主旨的作用。借古:记叙昭君一生的悲剧:对比:去(朔漠)留(青冢);对比:生(省识春风面)死(魂归)。抒怀:抒发诗人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3)登高诗旨:重阳登高忧家国。点拨:引导学生围绕“忧”字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意象:秋风、天空、猿猴、飞鸟、落木、长江。特征:萧森、动荡。作用:既象征当时的社会状况,也烘托出诗人孤苦悲伤、时光易逝、壮志难酬、忧国忧民之情。3总括三首诗的诗旨:从杜甫的三首诗歌,可以看出流寓夔州的杜甫怎样的情怀?(用一句话概括)学生小组讨论,整合三首诗歌的共同主旨:悲秋中的漂泊情怀。点拨:三首诗歌都写出了杜甫在漂泊的时候所抒发的羁旅的愁思、家园的忧伤和身世的感慨,诗风沉郁厚重,悲凉凄清。五、探究:你是怎样理解杜甫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的社稷情怀的?提示:1.联系杜甫的生平经历;2.联系杜甫的思想;3.联系杜甫诗三首。投影显示:杜甫的生平经历以及杜甫当时所处的唐代社会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思考,小组探究后明确:“安史之乱”使强大的唐帝国由盛转衰,使广大人民陷入动乱之中,杜甫也由一个朝廷小官跌入普通逃难者之列。这期间,杜甫亲眼看到饿殍载道的惨相,亲身经历了妻离子亡的痛楚,但杜甫站在广大人民的行列,共同承受了这场灾难。苦难使杜甫变得更加坚强,使他与人民的感情更加亲近,对祖国的挚爱更加强烈,思想也更加成熟。杜甫在漂泊的时候,即使穷愁多病,纵使孤独寂寞,纵然壮志难酬,也始终没有动摇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的政治抱负,始终没有忘记家国天下,始终没有忘记血肉相连的黎民百姓。杜甫漂泊中的社稷情怀,足以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六、延伸拓展阅读下列杜甫作于成都草堂时(759765)的其中的两首诗歌,然后思考杜甫暂居在成都草堂时心中有什么“梦想”。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学生讨论后明确: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在成都的浣花溪畔,饱经忧患的诗人在朋友的资助下暂时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其间,杜甫写了大量的写景抒情的诗歌,诗风清新质朴、优美从容。诗人在这两首诗中描绘了大自然的自由和美丽,尽情倾吐了对理想人居环境的由衷渴望,散发着杜甫梦想的芬芳。草堂是杜甫梦想的寓居,寄寓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可见,无论在漂泊中,还是在安定时,“天下安定,黎民安居”始终是杜甫追求的梦想!七、课堂总结“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甫的三首诗歌,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满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杜甫在年老、多病、孤独、漂泊的时候,还能够忧国忧民,心系家国,其伟大就在于此!“满纸漂泊言,一把辛酸泪。都云杜甫痴,谁解其中味?”杜甫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