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法(1).ppt_第1页
分类法(1).ppt_第2页
分类法(1).ppt_第3页
分类法(1).ppt_第4页
分类法(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组织的分类法2 信息组织的分类法 清晰的分类大纲类目划分层次适当类目划分标准易于理解类目中按主题信息集中浏览中设置导航 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 体系分类法主要应用概念划分与概括的方法 建立等级体系结构组配分类法主要应用概念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实行组配 体系分类法的构成原理 体系分类法 等级分类法 列举式分类法 概念 一种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的等级制概念标识系统 它是对概括文献信息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进行逻辑分类 划分与概括 和系统排列而构成的 特点 按学科 专业集中文献 并从知识分类角度揭示各类文献在内容上的区别和联系 提供从学科分类检索文献信息的途径 历史最久 使用最普遍的信息组织语言 类类目类号 类名 类级 注释 参照子类 下位类 母类 上位类 同位类 相关类知识地图 体系分类法的微观结构 R318 01 生物力学生物流体力学 骨 软组织力学以及生物力学业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等入此 参见Q66 分类规则惟一性 在每一次划分时 只使用一个划分标准完整性 划分后所得各子类的外延之和应等于其母类的外延科学性 要选择事物本质的 符合分类目的的属性作为划分标准 类目的划分 分类标准的选择决定提供什么检索途径分类标准的使用次序决定形成什么分类体系结构 学科门类及分支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问题研究方法学派 学说 观点学说的构成部分事物的特性 性能 现象 形态事物的自然分类 品种物质结构 成分事物所处条件 环境 场合 可作为分类标准的事物属性 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 作用原理事物的发展阶段事物的特征 等级研究对象的组成部分 位置产品结构产品所用材料生产工艺 操作过程 方式方法 技法产品品种 用途 应用场合工程种类业务种类 国家 地区民族 语言时代 年代 历史时期事件人物 著者 类目的排列 同位类排列次序的重要性 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发展和联系的排列次序 自然序列 具有科学认识意义符合某种具体目的的排列次序 人为序列 具有检索实用意义 对同位类排列的要求连续性规律性稳定性重要类目的突出性 连续性 所谓客观原则和历史原则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照顾亲疏关系 照顾性质相近 位置相近 时间相近 自然序列按自然界的发展演化进程排列按社会及各种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排列按概念的系统性排列按从低级事物到高级事物的次序排列按物质结构的某种次序排列按生产流程的次序排列按习惯次序排列 人为序列从重要事物类目到将要事物类目的排列次序从有现实意义的事物类目到仅有历史意义的事物类目的排列次序从有较多文献论述的事物类目到只有很少文献论述的事物类目的排列次序从抽象的 理论的 一般性问题的类目到具体的 应用的 个别性问题的类目的排列次序 类目名称及其涵义 类名涵义的理解受上位类的限定不仅受上位类的限定 而且也要受下位类的限定除受上位类的限定外 还要借助于类目注释来明确与其他有关类目进行对比同一类目处于非最后一级和处于最后一级时的不同理解 类目名称要求确切 即所用的词或词组要能准确 恰当地反映类目的实际内容范围 科学 即要采用比较通行的科学名词作类目名称简洁 即所用的词或词组要概括精炼 体系分类法的结构体系 体系分类法的宏观结构 分类法的属性是一部类目的汇编是一个类目的体系是一部类目的词典是一种类目的排列表 分类表的功用是对文献进行分类标引和组织分类目录的规范是对文献进行分类排架的依据是用户进行分类检索的指南是信息工作者工作中的参考工具 组配分类法的构成原理 组配分类法基于概念的可分析性和可综合性 即一个复杂概念可以分析为若干简单概念 或概念因素 若干简单概念可以综合为一个复杂概念 一个复杂的主题概念可以用若干个简单概念标识的组配来表达 组配分类法是体系分类法的发展克服体系分类法的列举式列类方法所造成的不能无限容纳概念的局限性 揭示事务的多种属性 突破一个类目在同一层次的划分只使用一个分类标准的限制 事物可以按照多种属性聚类 克服体系分类法的类目的单线排列方式所造成的 集中与分散 的矛盾 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组配分类法的结构体系 一部有四个面的组配分类表 组配分类号的轮排 组配分类法与体系分类法的比较 组配分类法对主题概念的包罗能力更强 组配分类法能达到更高的专指度 组配分类法克服了体系分类法的 集中与分散 的基本矛盾 在检全率和检准率方面 都高于体系分类法 组配分类法较易于修改 组配分类法对于使用者来说更难于掌握 组配分类法在图书情报工作中适应性较差 2 2国内外分类语言的实例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CLC 杜威十进分类法 DDC 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 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 LCC 冒号分类法 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 中图法 系列出版物详略不同的三种版本类分专门文献的分类表以 中图法 为基础的专业分类表方便使用 中图法 的工具电子版 中图法 类目体系 基本序列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哲学 宗教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基本大类 中图法 标记制度 体系分类法分类号的功能固定类目位置排列类目次序表达类目体系结构 中图法 标记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容纳性 表达性 易记性 简短性 可扩充性 标记符号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 以拉丁字母标记基本大类 并可根据大类的实际配号需要再展开一位字母 用以标记二级类目 在字母段之后 使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各级类目 辅助标记符号 编号制度层累制 S农业科学5农作物51禾谷类作物511稻512麦 1小麦 3大麦513玉米 52豆类作物 八分法 TM电工技术0一般性问题1电工基础理论2电工材料 8高电压工程91独立电源技术92电气化 电能应用93电气测量技术及仪器 双位制 11汉族12蒙古族 21满族22达翰尔族 84高山族85苦聪人 借号法 R5内科学51传染病52结核病 58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59全身性疾病59 9地方病学 中图法 组配技术 组配技术利用分类表中已有的表示简单主题概念的类号 按一定规则组合成一个复合类号 用以表达分类表中没有的复杂概念的一种技术 采用组配技术的好处提高描述新主题的能力提高类目细分程度缩减类表篇幅规范类目共性区分标准和配号的规律性 中图法 运用组配技术的四个方面通用复分法专类复分法类目之间的仿分冒号组配 临近类目仿分 A7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毛泽东 邓小平的生平和传记71马克思711传记 716肖像 照片 画传72恩格斯仿A71分 仿总论性类目划分 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DecimalClassification 概况 杜威十进分类法 受美国圣路易斯市图书馆哈利斯分类法的影响 根据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关于知识分类的思想 将人类知识分为记忆 历史 想象 文艺 和理性 哲学 即科学 三大部分 并将其倒置排列 展开为10个大类 分类体系标记制度附表索引评价网站 http www oclc org dewey DDC的类目体系 DDC的标记制度 对DDC的评价 对分类法的主要贡献类目体系完整 类目详尽 等级分明 便于理解使用 首创以简明的号码标记类目的方法 便于图书排架 目录组织和检索 首次采用小数标记制 首次使用了复分和仿分方法 首创了图书分类法的类目相关索引 成立了常设管理机构 不断修订更新 保持分类法的长久生命力 DDC的主要不足大类体系未能反映学科门类之间的联系 大类的设置已不能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过分明显的美国中心 影响其在其他国家的使用 小数标记便于扩充 但也造成一些专指主题的号码过长 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 概况UDC是欧洲第一部文献分类表 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部文献分类法 它最早提出概念分析和组配原则 被称为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先驱 由于UDC多语种 多版本 类目详细 组配灵活 标引能力强 因而不仅能适用于成册文献的分类和排架 也能满足单篇文献的分类要求 不仅适用于手工检索 也被成功地应用于机器检索 从而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情报检索语言之一 类目体系标记制度组配 复分评价网站http www udcc org UDC与DDC在分类体系上的区别 大类序列略有不同类目体系展开方法不同UDC的类目体系通常比DDC更为详尽UDC对一些大类进行了分面化改造 使其成为一种分面组配结构 UDC的标记制度 5数学 自然科学52天文学 测量 大地测量学523天文学523 1宇宙及其结构 宇宙论523 16各种宇宙现象 尘土523 164无线电天文学 波 对UDC的评价 特点在分类法发展的历史上 最先提出概念分析原理 是组配分类的先驱 类目详尽 标记制度灵活 辅助符号多达十几种 表达概念能力强 不足大类的划分不够均衡组配规则过于灵活影响标引的一致性号码冗长 组配符号种类繁多 过于复杂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LCC 概况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现时不少大学图书馆采用的图书分类法 原因是它用了26个英文字母作分类代码 比0 9的数字代码可以达成更仔细的分类 但这个分类法其实亦已采用了超过150年 所以仍有不少不足之处 类目体系标记制度评价网站 http lcweb loc gov catdir cpso LCC的类目体系 对LCC的评价 特点 类目体系有文献保证 因而实用性强 类目体系由各学科专家编制 适合研究型图书馆的分类特点 是典型的列举式分类法 较少采用组配方法 类号较简短 容纳概念的能力较强 有专门机构负责修订 及时反映新的变化 不足缺乏明确的分类理论指导 类表的系统性 规律性差 类表主要是按照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文献及其需要编制 类表按分册编制 缺乏统一的索引 没有统一的修订和协调 整体性差 采用详尽列表方式 篇幅巨大 类表管理 更新的费用大 顺序标记适用于排架 但表达性差 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分类描述语言 数字化信息资源组织的特点网络信息组织的分类法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建立 数字化信息资源组织的特点 著录对象复杂储存的信息具有动态性网络信息是交互式的 多媒体的能反映形式特征的事项不多载体形态 篇幅难以确定著录信息源难以确定储存地点多样化 网络信息组织的分类法 现有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的自编分类系统 现有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 DDC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加拿大国家图书馆的CanadianInformationBySubject http www nlc bnc ca caninfo esub htm LaTrobeUniversity Bendigo CatalogueofInternetResources http library bendigo latrobe edu au irs webcat ddcindex htm UDC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GERHARDhttp www gerhard deNISShttp www niss ac uk subject new95udc htmlSOSIGSocialScienceInformationGatewayhttp sosig ac ukLCC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Cyberstackshttp www public iastate edu CYBERSTACKS TheWWWVirtualLibraryhttp www vlib org 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组织方面的优势由于限定了检索范围 可以提高查准率 分类等级结构可以提供检索词的上下文 自动索引结构便于用户在查找时进行浏览 检索目的不明确或检索词不确定时 分类浏览方式更有效率 以知识分类为基础 以符号为标识 具备成为不同语言转换中介的条件 非文本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中所占比例日渐增大 其内容特征难以用文字表达 分类法的聚类功能及号码标识为之提供了一条可能途径 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组织网络信息时所需做的调整将分类法的文献保证扩展到包括Internet信息资源 增加必要的新类目 修订类名 增强其表达性和通用性 分解和标记类号的组成因素 以识别它所表达的特定主题和主题方面 不断增加新的术语作为索引词 扩展分类法与其他受控词汇的联系 控制使用类目的深度 多数网络分类检索系统只使用分类法的1 3级类目 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的自编分类系统 自编分类系统的种类等级式主题分类法系统基本上采用等级结构一个主题充当一个类目类目按字顺或人为次序类目不采用标记符号 分类号 表示一个类目可以细分为若干个细目 同位类的细目多按字顺排列依事物分类 而不是依学科分类 自编分类系统的特点重视以事物为中心设置类目类目收录范围宽泛多重列类 重复反映排列方式简便直接以语词组织信息更新迅速 网络分类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类目设置缺乏规律性类目归属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同位类排列不能揭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