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富源县打磨塘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富源县竹园镇打磨塘煤矿二九年十二月7云南省富源县打磨塘煤矿储量核实报告申报单位:富源县竹园镇打磨塘煤矿法人代表:吕国柱采矿许可证号:5300000210706编制单位:云南地矿特种工程有限公司勘查资格号:第334530893号法人代表:何永慧经 理:张成亚总工程师:杨国民项目负责:罗家贤编 写 人:罗家贤 谢秋存 郭丽江编制时间:二OO九年十二月提交时间:二OO九年十二月正 文 目 录第一章 概 况71.1 工作目的任务及要求71.1.1 目的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1.1.2 具体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地理位置及交通7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111.4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11.4.1 矿区地质勘查史111.4.2 储量审批结论131.5 储量核实范围及本次工作情况14第二章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172.1 区域地质概况172.1.1 区域地层172.1.2 构造特征172.1.3 岩浆活动172.2 矿区地质172.2.1 地层182.2.2 构造202.2.3 滑坡22第三章 煤 层233.1 含煤性233.1.1 煤层赋存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3.1.2 煤层厚度、结构及其变化规律233.2 煤层对比263.2.1 对比依据263.2.2 煤层对比可靠性283.3 可采煤层错误!未定义书签。3.3.1 主要可采煤层错误!未定义书签。3.3.2 次要煤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煤 质错误!未定义书签。4.1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284.1.1 煤的物理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4.1.2 煤岩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4.2 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294.2.1 煤的化学性质及化学组成294.2.2 煤的工艺性能324.3 煤的可选性334.4 煤的风氧化带错误!未定义书签。4.5 煤的工业用途344.6 伴生有益矿产错误!未定义书签。4.6.1 锗、镓错误!未定义书签。4.6.2 铜错误!未定义书签。4.6.3 其它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65.1 概 述535.1.1 工作概况535.1.2 矿区位置535.1.3 完成工作量错误!未定义书签。5.2 水文地质545.2.1 地形地貌、地表水及气候特征545.2.2 核实区地层含、隔水性545.2.3 断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545.2.4 滑坡的水文地质特征405.2.5 老窑的水文地质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5.2.6 矿山开采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5.2.7 矿坑涌水量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5.2.8 供水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5.3 工程地质错误!未定义书签。5.3.1 工程地质岩组错误!未定义书签。5.3.2 矿坑顶、底板稳固性错误!未定义书签。5.3.3 构造破碎带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对开采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5.3.4 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5.4 环境地质错误!未定义书签。5.4.1 区域稳定性及地震错误!未定义书签。5.4.2 水环境质量错误!未定义书签。5.4.3 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性错误!未定义书签。5.4.4 地温错误!未定义书签。5.4.5 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5.5 小 结错误!未定义书签。5.5.1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5.5.2 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 矿山开采错误!未定义书签。6.1 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6.1.1 开采历史错误!未定义书签。6.1.2 开采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6.2 开采方式、开拓系统及采矿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6.2.1 开采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6.2.2 开拓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6.2.3 采矿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6.3 矿山资源储量增减变化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6.4 环境治理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6.5开采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资源储量核实567.1 核实范围567.2 核实的原则及方法567.2.1 储量核实的原则567.2.2 储量核实方法567.3 储量级别及块段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7.3.1 原储量级别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7.3.2 煤层风氧化带及采空区圈定错误!未定义书签。7.3.3 原储量计算块段的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7.4 储量核实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7.4.1 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核实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7.4.2 保有资源量申报错误!未定义书签。7.4.3 保有资源储量分类编码的确定依据及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7.4.4 原精查矿量与本次核实矿量对比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7.4.5 储量核实需要说明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工作质量评述错误!未定义书签。8.1 核实工作方法及手段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8.2 工作质量评述错误!未定义书签。8.2.1 地形地质图:错误!未定义书签。8.2.2 勘探线剖面图错误!未定义书签。8.2.3 资源量估算平面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 矿床概略技术经济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9.1 资源形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9.2 可采资源量错误!未定义书签。9.3 矿山经济估算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9.3.1 经济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9.3.2 经济效益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9.4 综合分析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 结 语错误!未定义书签。10.1 取得主要地质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10.2 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10.3 矿区远景及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顺序号图号图 名比例尺0101云南省富源县打磨塘煤矿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1:50000202打磨塘煤矿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0303打磨塘煤矿0勘探线剖面图1:20000403打磨塘煤矿2勘探线地质、水文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00503打磨塘煤矿4勘探线剖面图1:20000604打磨塘煤矿C7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0704打磨塘煤矿C8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0804打磨塘煤矿C9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0904打磨塘煤矿C1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1004打磨塘煤矿C1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1104打磨塘煤矿C14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1204打磨塘煤矿C15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1304打磨塘煤矿C16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1404打磨塘煤矿C17-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1504打磨塘煤矿C18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1604打磨塘煤矿C19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1704打磨塘煤矿C20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1804打磨塘煤矿C2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1904打磨塘煤矿C23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2004打磨塘煤矿C23+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2105打磨塘煤矿矿井水文工程地质图1:50002206打磨塘煤矿矿坑涌水量计算图1:50002307打磨塘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附 图 目 录第一章 概 况1.1 工作目及任务富源县打磨塘煤矿2006年7月获省国土厅换发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2011年7月,矿权范围内7个坐标拐点圈定,面积1.1369km2,开采标高1950-1680。打磨塘煤矿位于恩洪矿区十井田,属国家探明区。根据国土厅200942号文件精神,需重新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并经省国土厅评审中心审查通过,国土资源厅备案。为此,打磨塘煤矿于2009年12月与“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签订了云南省富源县打磨塘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合同。本次核实工作以原云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1976年12月提交的云南省恩洪矿区十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及矿山开拓、开采所获的地质资料为基础并通过一定的野外工作,对打磨塘煤矿矿权范围内的资源储量核实进行核实。依据国土资200726号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通知(2007年2 月6日)及云南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暂行规定的要求,编制云南省富源县打磨塘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1.2 地理位置及交通打磨塘煤矿区范围隶属于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管辖。矿区位于富源县城178方向,平距28km,公路里程60km,地理坐标:东经10414461041529,北纬252433252526。采区边界北至磨石地,南至采区边界F5断层附近,东至F35断层与F5断层交汇处附近,西至2165.6山脊附近,南北长1600m,东西宽1200m,面积1.1369km2,矿区交通方便,富源至营上至乐坞村每天有班车往返,矿区亦有公路通达竹园至恩洪煤矿和富源至竹园公路,矿区往西至曲靖90km,往北经营上至富源64km。向南东至罗平可接南昆铁路,西距昆明201km。(见图1-2-1)打磨塘煤矿位于十井田西北部,采矿权范围坐标值见表(表1-2-1)。表1-2-1打磨塘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拐点编号54北京坐标80西安坐标经纬度坐标XYXY北纬东经12813274.0035424622.0022812710.0035425032.0032812148.0035425370.0042811704.0035425036.0052811663.0035424700.0062812180.0035424166.0072812817.0035424284.00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矿区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区,地势北西高,南东低,海拔标高西部山包2255.12m,最低南东沟口处高程1890m,相对高差365.12m。采区沟溪发育,但溪沟较小,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沟溪向东汇入块泽河,属珠江水系。区内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霜冻期,24月为风季,510月为雨季,年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8,平均气温13.8。年降雨量大于1093.70mm。总之,本区显示为冬春干燥多雾,夏秋多雨湿润,即冬寒夏温,春暖秋凉的高原性山地季风气候。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少数彝族,除部分人员参加采煤外,均从事农业生产,农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次为马铃薯、小麦,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区内乡镇企业主要有煤矿、煤焦厂、采石场,其它企业欠发达。区内已通高压输电网,打磨塘煤矿已架设矿山变压供电系统,各村均开通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在该区开通移动电话网络。电力资源丰富,通讯极为方便。1.4 矿井及小窑1.打磨塘煤矿基本情况打磨塘煤矿始建于1982年,原属集体煤矿,以巷采为主。回采率低,主采C7、C8、C9、煤层,年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开采水平达1786m。且已基本采空。2000年改制为私营煤矿,2005年补建成新斜井一对,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目前已施工到2015m水平,同时与老井连通形成整体的回风、运输系统,生产能力逐年提升。打磨塘煤矿占用恩洪矿区十井田1369km2开采C7- C11煤层,煤矿自1982年至今,消耗资源储量154万吨,历年产煤量为115.5万吨。见表1-4-表1-4- 历年产煤一览表年产量(万吨)年产量(万吨)年产量(万吨)198331992320014198431993320024198531994320035198631995320046198731996320058198831997320061019893199832007101990319993200810199132000320099.52.矿区开发历史本区的开采历史据前人资料,始于几百年前,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已知开采的煤层有C7、C8、C9、C11、C14、C16,但多为小窑在浅部开采,一般不超100m深度。已知最早正规建井的有云上公社乐坞地方煤矿,70年代生产已达5万吨/年。目前与打磨塘煤矿相邻的煤矿有 均为申领了采矿证的正规矿山(见1-4-1)。1.5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4.1矿区地质勘查史恩洪煤矿区地质勘查工作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后曾有多个地勘单位作过不同阶段地质工作,而正式普查工作,是从1957年开始的,现简述如下:1938年王竹泉、路兆洽等在矿区内进行过地质调查,并作有1:100万及1:20万地质图,对滇东煤田区域性的地层,构造有所论述。1956年西南地质局564队,进行了富源至宣威一带含煤地层踏勘工作,并对煤层厚度和煤质作了评述。1957年云南省地质局采样地质队进行了1:5万地质填图,并按4km间距的地表工程,硐探老窑采样,测制地层,构造剖面等工作。19731975年在全矿区按500m勘探线距投入大量钻探工作,相当于初勘的工作程度。打磨塘煤矿位于恩洪煤矿区十井田南西边部,由云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1973年10月1975年12月进行精查地质工作,新施工钻探35孔,8610m;透封老孔15个,2180.6m;坑探446.3m,浅井122.5m;槽探39674m3;钻孔简易水文观测22孔;煤层煤样3件,煤芯煤样611件;瓦斯样5件,煤尘样2件,半工业试验样2件,全分析水样10件,于1976年12月提交云南省恩洪煤矿区十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提交ABCD级以上工业储量10900万吨,其中炼焦用煤7510万吨,动力用煤3340万吨,并交云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1.4.2 储量审批结论云南省恩洪煤矿区十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由云南地质局第六地质队1976年12月提交,于1976年12月24日获云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批。批准文号76第06号。专家认为地表地质工作较细致;钻探工程质量较高,地层及主要煤层对比可靠,煤层对比依据较充分,基本查明了井田的地质构造,查明了井田内的主要煤层产状、厚度、结构及煤质情况和分布规律,基本查明了井田的水文地质条件。批准A2+B+C1级储量4135.60万吨,D级3380万吨。其中A+B+C级以上炼焦用煤5130万吨,动力用煤2340万吨。AB级占A+B+C级的45%,据查该储量已上云南省储量表。1.6本次工作情况受“富源县竹园镇打磨塘煤矿”委托,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依据打磨塘煤矿提供由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范围拐点坐标,对矿权范围的资源储量进行核实,并于2009年11月签订了报告编制合同,2009年12月初,我公司派人赴打磨塘煤矿进行野外工作,于12月中旬结束。下旬转入室内综合整理并编制“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本次主要对采矿权范围内的15层煤炭资源储量进行核实,即C7、C8、C9、C11、C12、C14、C15、C16、C17-1、C18、C19、C20、C21、C23、C23+1、煤层。其中C18、C19、C21、C23、C23+1平均含硫3%,单独统计。本次核实工作于2010年1月完成编制工作,编写了云南省富源县打磨塘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完成地质综合工作量,见表(1-6-1)。表1-6-1 完成地质综合工作量统计表工作项目单位有效工作量1/5000地形地质图Km2核实、修测1.9 1/5000水文工程地质图Km2核实、修测1.9观察主要巷道水文工程地质现象m校核地质点个451/5000坑道水文工程地质图张1通过上述工作,并认真分析研究了原精查报告的已有资料,进一步查明了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构造、煤层层数、厚度及煤质变化情况,预算了矿坑涌水量,进行了探采对比,评价了矿井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类型。收集了矿井瓦斯、煤尘爆炸、自燃倾向等相关资料,对矿井的瓦斯等级、煤尘爆炸用自燃倾向性等 作了初步评价。调查了矿井范围及周边的环境地质现状,评价了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预防措施。采用分割法对各可采煤层的资源储量进行估算,并根据现行规范对资源储量的类别重新划分;求获占有资源储量1573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419万吨(其中111b 340万吨,122b 155万吨,333 924万吨)。消耗资源储量154万吨。第二章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2.1 区域地质概况2.1.1 区域地层区域地层系统在该区出露较完整,主要有下二叠统茅口组海相沉积碳酸盐岩;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火山集块岩,火山熔岩、凝灰岩;龙潭组(宣威组)含煤岩系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煤线;上三叠统卡以头组砂岩、粉砂岩;飞仙关组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永宁镇组灰岩、泥灰岩泥质灰岩、杂色砂、泥岩等。2.1.2 构造特征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滇东新华夏系构造带南部。根据大地构造形态发展特征,黔西煤田之滇东部分,以师宗弥勒大断裂为界,可分南北两个煤区。北煤区根据古陆的相对位置及现在的构造形态,可分为圭山、恩洪、富源、宣威等四个亚煤区。本工作区位于恩洪亚煤层,恩洪复式向斜中段南部。在漫长地史时期的发展中,特别是三叠纪以后,区域经受多期次的构造变形,造成区内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时期的构造形迹广泛发育,并控制了区域成煤盆地的空间展布,总体形成一幅由北东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组成的褶皱断裂构造形态和特征。2.1.3 岩浆活动区域岩浆活动弱,主要由晚二叠世峨嵋山玄武岩、沉凝灰岩、火山集块岩、角砾岩及少量与玄武岩同源异相的辉绿岩侵入岩体组成。矿区未见岩浆活动与动力变质作用。2.2 矿区地质本矿区位于原云南省恩洪煤矿区十井田精查地质报告范围南西偶,北西井田边界,南西至0线附近,东至F5断层与F35断层交汇处。西侧附近南至乐坞老厂炼焦厂。具体位置由7个矿界拐点控制,详见“地形地质图”(附图1)。2.2.1 地层在采区范围内,经钻探揭露及地表自然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龙潭组(宣威组)P2l1-P2l3;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 f 1-T1 f 5);第四系(Q)。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岩性为暗绿灰色、灰色块状,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呈细晶等粒结构,具杏仁状构造,属一套火山岩建造,于茅口灰岩之上和龙潭煤组之下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大于150m。(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宣威组)(P2l)由一系列粉砂岩、泥岩、细砂岩夹煤层组成的连续沉积含煤岩系,地层厚度240.0250.0m,平均245.0m,煤层总厚39.20m,含煤系数为16.0%,但各段不相同。按岩性组合,特征不同划分为三段,现分述于后。龙潭组(宣威组)第一段(P2l1):黑色、黑灰色薄至中厚层状中砂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夹煤层及煤线组成。局部夹有极薄层状菱铁岩,含少量团块状似层状黄铁矿。该段内共含可编号煤C10层,其中可采煤7层(C171、C18、C19、C20、C21、C23、C231等层)含煤系数20.4%,可采系数14.9%,含硫量高,煤层间距、厚度变化大,有分岔复合现象。厚度78.0m。龙潭组(宣威组)第二段(P2l2):C7煤层顶C16煤层底,厚97.5m。岩性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岩夹煤层,煤线及菱铁岩(厚550cm不等)组成。该段内共含可编号煤9层,其中可采煤层8层(C7、C8、C9、C11、C12、C14、C15、C16等层),含煤系数16.11%,可采系数13.5%,多为半暗半亮型煤,其煤层厚度大、稳定、煤质最佳。龙潭组(宣威组)第三段(P2l3):C7煤顶龙潭组顶部,厚72.5m,岩性为浅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煤线组成。局部夹薄层菱铁岩(单层厚度110cm不等)。该层含煤2025层,煤层薄,一般在0.30.5m,含煤系数2.90%,无可采煤层。(3)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全层总厚度约100120m,现介绍如下:卡以头组(T1k):岩性为灰绿色薄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上部以细砂岩为主,据岩性差异将该组分为两段。卡以头组第一段(T1k1):厚74.06m岩性为黄绿色粉砂岩,中下部夹粉砂质泥岩,风化后呈片状薄层,具水平层理及斜交层理,产丰富的动物化石Lingn、La SP、Oxytama SP、Pteaia SP、Unianiteo SP等。腹足类及少量植物化石碎片。与下伏龙潭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卡以头组第二段(T1k2):厚38.14m,岩性变化不大,但下部以黄绿色细砂岩为主夹粉砂岩,上部以绿色厚层状粉砂岩、局部夹紫色粉砂岩条带,不显层理。产itheria SP。(4)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 f)以一套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细一中粒砂岩,呈不规则状互层或夹层产出。该组地层由于断层破坏,出露不全,厚度300m。根据岩性组合及生物化石的差别,将其划分为五个段(T1 f 1、T1 f 2、T1 f 3、T1 f 4、T1 f 5)。现分别介绍如下:飞仙关组第一段(T1 f 1):紫红色薄层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质泥岩,夹中厚层状粉砂岩,上部为黄绿色厚层状细砂岩夹薄层粉砂岩,底部夹中厚层细砂岩。具小型斜层理及交错层理,产Plaeoneilo SP,厚度79.30m。飞仙关组第二段(T1 f 2):紫红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岩石坚硬,风化后常形成陡岩地貌特征。产Lingu La SP、Claraia Clarailingnln SP。厚度70.00m。飞仙关组第三段(T1 f 3):紫灰色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呈沉积韵律互层。下部主要为紫灰色夹黄绿色条带的粉砂岩。产Unianiteo SP Lingulag、Claraia aurita clanuingipatle el ef eSgriobalhi。厚60.65m。飞仙关组第四段(T1 f 4):紫色、紫红色薄中厚层泥质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下部为黄绿色厚层细砂岩夹粉砂岩,岩石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常呈陡岩地貌,含钙质结核。产Ling lua SP、Unianiteo SP、厚度111.86m。飞仙关组第五段(T1 f 5):灰绿色薄层状钙质细砂岩,夹紫色条带状粉砂岩未见顶。(5)第四系(Qdel)区内第四系松散沉积,主要分布于冲沟两侧及山间平台之中,由褐红色残坡积碎屑、黄灰色碎石、灰色、褐黄色粉质粘土、砂砾等组成厚020m不等。2.2.2 构造在十井田范围内:地层总体呈走向近南南西北北东,向北西倾斜,倾角较平缓(1015)的单斜构造,井田内构造特征,主要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井田内断裂构造共发现大小断层74条,而断层规模落差大于20m有22条;落差小于20m的有52条,断层倾角5580不等,一般为6070,断层性质,正断层多达70多条,几乎均为正断层。滑坡在井田内规模大的有3处。其断裂、滑坡等在十井田非常发育,地层不但被断层切成“条条”“块块”,而且浅部被滑坡铲刮,煤量损失大,使井田的工业价值降低。打磨塘煤矿矿区范围内及周边附近地段褶皱不发育,主要以断裂构造为主,共发现有13条断层,滑坡体1处,特别是浅部断层特别发育,位于原高级储量分布区,煤层多被分割为“条条”、“块块”,现分述于后。(1)断层矿区内断层由北至南主要有13条。现将对开采影响较大的断层叙述如下。F47正断层:分布在打磨塘煤矿区北部,该断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为北东,倾角为61,长度620m,一般落差为7m,东端部交于F1北东向断层,其落差往东部逐渐变大。F48正断层:位于打磨塘煤矿的西部。断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倾角60,长度大于590m,一般断距为10m。与F47断层平行产出。F1正断层:位于采区中部附近。东端与纵贯十井田并切错多条北西向断层,由南向北断距逐渐变大,断层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为310左右,倾角为65;长度1000m,落差最小20m,最大52m,采区一般落差1025m。该断层对开采有一定影响。F35正断层:位于采区范围东部附近,北西端交于F1断层,南西端延至矿界东侧F5断层,断层走向北西至南东,倾向北东为45,倾角为69;长度700m,落差一般21m。F36正断层:位于采区范围东部,西端交于F1断层,东端与F5断层相交,断层走向北西至南东,倾向南西为227,倾角一般为65;长度为70m,落差一般15m。北西有F55小断层与F1和F36相交形成“三角形断块”F37正断层:位于打磨塘煤矿的主井口附近。断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倾角65,长度大于615m,断距一般为32m。与F36断层平行。F58、F59正断层:位于采区中偏东部,南端与F37、断层相交,北端F59与F1相交,F58与F36相交,两断层走向近南北向,倾向相对,F59倾向东,F58倾向西,相对形成地堑,F58倾角为78左右,F59倾角为70,落差两断层均为15m,F59断层与F1断层相交的西侧使地层及煤层形成三角块,对开采影响很大。F56、F57正断层:位于采区范围南部附近,F56北端交于F37断层,南端交于F38,F57北端交于F1,南端交于F38两断层走向均为南北,倾向均为西280和265,F56倾角为70F57为64;长度分别450和490m,落差为12和10m,两断层对开采均造成一定影响。F38正断层:位于采区范围南部边缘附近,南东端与F1断层相交,断层走向北西至南东,倾向南西为234,倾角一般为65;长度为600m,落差一般20m。F5正断层:位于采区范围东南部边缘外,南西端延伸出图,进入九井田,东端延伸出图,断层走向北东至南西,倾向北西为295,倾角一般为70;长度1000m,落差20m。上述位于打磨塘采区内的大小13条断层,均有破碎带,但规模不大,一般1.0m,就可靠程度,可靠的有F1、F5、F7、F38、F47、F56等6条,较可靠的有F35、F36、F55、F57、F58、F59等6条。F48深部无控制,属推测断层。2.2.3 滑坡采区附近仅有滑坡体1处,原报告编号HPV1,位于采区东部,属古滑坡,经揭露影响深度为6070m,所处位置与地形及断层有关。滑坡体位于采区东部影响范围极大。据原报告反映,在采区东部的ZK8孔滑坡体最低标高至1790m,滑坡体均成椭球状,长轴方向与井田北东向的主干断层走向大至相同,坡体西式陡东缓,后壁向东倾斜,倾角多在50以上,与地层倾向相反,最厚点在8号孔约170m。在2、3、4、5线铲刮煤面长度180480m,该滑坡体仅使C9煤层就失去约136万吨储量。而在打磨塘矿区南东部的面积约0.024KM2。滑坡体为T1K及T1f的地层。2.2.4 核实区的构造复杂类型打磨塘煤矿矿权范围内含发育断层条,但仅F35、F37、断距20m,南部有约0.024km2的,矿区范围不但被断层切成“条条”、“块块”,且浅部的一些主要煤层被滑坡(HP)铲到去一定量的煤面,对开采造成较大影响,故矿区的构造复杂型为中等偏复杂。第三章 煤 层3.1 含煤性龙潭组地层总厚240250m,平均厚度245m,共含煤层4250层,平均47层。自上而下主要煤层编号为1至23号,其中还有许多透镜状煤层及煤线未编号。煤层厚度0.055.27m不等,平均煤层厚度为39.2m,含煤系数16.0%。储量计算煤层15层总厚度平均19.16m,储量计算含煤系数7.82%。采区内可采煤层原进行储量计算的有:C7、C8、C 9、C11、C12、C14、C15、C16、C17-1、C18、C19、C20、C21、C23、C23+1、共计15层。1、龙潭组三段(P2l3):无可采煤层。2、龙潭组(宣威组)二段P2l2:C7C16煤层底板地层厚度平均97.50m,含煤层共计有19层,平均14层(厚度0.30m的有4层,煤层厚度8.016.0m,平均12.0m,含煤系数12.30%,其中可采煤8层,煤质优,皆为焦煤,是井田主要含煤段,储量计算煤层厚度9.64m,可采系数11%。可采煤层多,且多为炼焦用煤,煤层稳定,煤质好,是井田勘探的主要对象,工业利用价值最大。3、龙潭组一段P2l1:C16煤层底P2(玄武岩顶),地层厚度平均78m,含煤层多而密集,含煤1122层,平均16层(厚度0.30m的有5层。煤层厚度6.5016.57m,平均12.69m,含煤系数16.4%,其中可采煤7层,储量计算煤层厚度7.26m,可采系数9.31%。可采煤层较多,但厚度不大,煤层结构复杂、不稳定、煤质较差(含硫高、灰分高)、多为动力用煤,工业利用价值一般。3. 2 可采煤层根据原精查报告资料,打磨塘煤矿范围内全区可采煤层15层。7、8、9、11、12、14、15、16、171、18、19、20、21、23、23+1。现将各煤层特征分述如下:3.2.1各煤层分述1、7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顶底部,煤层厚度0.72-1.05m,平均厚度1.03m,有一夹泥岩 矸,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顶板为浅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及少量薄层菱铁岩,底板为浅灰色泥质粉砂岩及薄层菱铁岩。2、8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上部,距离7煤层底板18.25m,厚度0.78-1.69m,平均厚度1.30m,单一结构为全区可采的稳定型煤层。顶板为浅灰色粉砂岩与薄层菱铁岩互层(不等厚)为主。底板为0.60m灰色泥岩,以下为细砂岩及粉砂岩同 砾石。3、9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上部,距8煤层底板垂距17.66m,煤层厚度1.23-3.31m,平均厚2.99m,单一结构,偶有一层泥岩夹矸,属全区可采稳定型煤层。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夹菱铁岩的组合,底板为浅灰色、灰色粉砂岩夹薄层菱铁岩。4、11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下部,距9煤层底板约13.50m,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0.60-3.20m,平均厚1.27m,含1-2层泥岩夹矸,属全区可采稳定型煤层。顶板为灰色粉砂岩夹菱铁岩,底板为灰色粉砂岩夹菱铁岩薄层。5、12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下部,距11煤层煤层底板约3.50m,煤层位较稳定。厚度0.22-1.76m,平均厚度1.03m,单一结构,全区大部可采,属较稳定型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夹薄层菱铁岩,底板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顶有薄层泥岩。6、14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下部。距12煤层底板约3.50m,煤层厚度0.12-2.21m,平均厚度1.22m,常有一层泥岩夹矸,全区大部可采属较稳定型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底有薄层泥岩。底板为灰色泥岩夹粉砂岩。7、15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下部。距14煤层2.00m,煤层层位稳定。厚度0.32-2.60m,平均厚度1.40m,一般有12层泥岩夹矸,仅一个不可采点,属稳定型煤层。顶板灰色泥岩夹粉砂岩,厚度不稳定,常与C14合并。底板为粉砂岩夹薄层菱铁岩。8、16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底部。距15煤层底板8.40m,煤层层位稳定。厚度1.43-2.38m,平均厚度1.80m,常有2层夹矸,上夹矸为高岭石泥岩,下夹矸为泥岩,全区可采,属稳定型煤层,煤层顶板为灰色粉砂岩夹薄层菱铁岩,底板为粉砂岩夹菱铁岩,伪顶、伪底各为0.20、m的泥岩。9、17-1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上部。距16煤底板10.00m,煤层层位不稳定。厚度0.28-1.55m,平均厚度0.80m,常有一层泥岩夹矸,全区大部可采属较稳定型煤层。10、18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上部。距17-1煤层底板约12.21m,煤层层位不稳定。厚度0.17-1.35m,平均厚度0.96m。0-3层夹矸,灰分40%的点较多,为局部可采不稳定型煤层,顶底板均为深灰色粉砂岩,含团块状菱铁矿结核。11、19煤层:距18煤层底板约7.00m,厚度0.14-1.69m,平均厚度0.89m,复杂结构,常含3层以上夹矸,为局部可采不稳定型煤层,顶板为深灰色粉砂岩夹团块状菱铁矿及薄层,底板为深灰色粉砂岩夹细砂岩薄层或条带。12、20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中部。距19煤底板4.90m,煤层层位不稳定,厚度0.05-2.55m,常含13层夹矸,平均厚度0.97m,岩为泥岩、炭质泥岩,为局部可采属不稳定型煤层,顶板为深灰色粉砂岩、薄层细砂岩。底板为灰黑色粉砂岩夹薄层菱铁岩。13、21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中部,距20煤层底板约8.50m,煤层不稳定。厚度0.05-4.73m,平均厚度1.27m,含2-3层泥岩、炭质泥岩夹矸,为局部可采不稳定型煤层。顶板为深灰色粉砂岩夹薄层菱铁岩,底板为灰黑色粉砂岩及粘土质粉砂岩,含黄铁矿结核。14、23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下部。距21煤层底板约16.54m,煤层不稳定。厚度0.48-6.19m,平均厚度1.63m,含1-5层泥岩夹矸为局部可采不稳定型煤层。顶板为灰黑色粉砂岩夹团块状菱铁矿结核,底板为灰黑色粉砂岩夹黄铁矿结核。15、23+1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下部。距23煤层底板1.94m,煤层不稳定。厚度0.10-1.40m,平均厚度0.74-m,0-1层泥岩夹矸,局部可采,属不稳定型煤层。顶板为灰黑色粉砂岩夹黄铁矿结核,底板为高岭石泥岩,含星点状黄铁矿。3.2.2各煤层总述1、原地质勘探报告中所提到的各煤层,经本次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确认全区可采的稳定型有7、8、9、11、15、16煤层,和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12、14、17-1,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有18、19、20、21、23、23+1。上述煤层参与本次资源储量的估算。3.3煤层对比打磨塘煤矿采区范围位于原十井田之内煤层对比方法与十井田一致,其煤层对比主要运用了间距、煤层结构、夹矸性质以及煤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对比,以煤层间距、岩性、夹矸及地层标志层为主要对比依据。3.3.1 对比依据井田内龙潭组地层内共总结有主要标志层11层,辅助标志层7层。(1)煤层间距标志井田内煤层间距及其变化情况,根据煤层间距变化的稳定程度的不同分别进行归类。井田内C16煤层以上各煤层间距稳定,尤其是C3、C8、C9、C15、C16等煤层与上一煤层之间距稳定。C16煤层以下煤层间距属不稳定。而煤层最小间距如C15至C16煤层间距2.4m,最大间距如C3至C7煤层为62m。(2)岩性标志岩性标志:主要有C13煤层顶板砂岩标志层;C8煤层顶板菱铁岩不等厚互层标志层;C9煤层顶板砂岩标志层;C14煤层顶板厚层砂岩、粉砂岩标志层;煤系最低部铝土岩及玄武岩标志层。(3)夹矸标志夹矸标志:C3、C7、C11、C14、C16等,以上煤层,都在一定部位有显晶质或隐晶质高岭石泥岩夹矸。C16煤层以下各煤层大部分夹矸均为炭质页岩。(4)煤层组合标志煤层组合标志:1-3煤层形成一组,C3煤层至C7煤层为一系列薄煤层。C8、C9煤层间距较近,而煤层厚度大。C11至C15煤层为一套厚薄相间的煤层,其中以C12、C15及C14煤层与其底部的“尾巴”煤组成,结合夹矸及间距标志,较易对比。C21至C23煤层为全井田性共生煤层,间距较稳定,C23煤层以下2-5m处常见一层结构单一的煤层,即C23+1煤层。C18、C19、C20煤层为两套极复杂结构煤层之特征组合标志。(5)颜色标志颜色标志:区内C9煤层以上岩石为浅绿至浅灰色,而C9煤层为浅灰至灰色,C19煤层至C23+1煤层为深灰至黑灰色,C23+1煤层以下的高岭石泥岩则为淡绿色,且具丝滑光泽。(6)化石标志化石标志:卡以头组底部见丰富的叶肢介化石,是即将见1煤层的重要化石标志。C9煤层顶板见丰富的大羽羊齿化石。(7)煤质及煤岩标志煤质及煤岩标志:C15煤层以上为低硫煤,C16煤层以下为中高硫至高硫煤。C9煤层、C19煤层煤岩属光亮型,松软低灰分,回收率高。C11煤层为半亮型、煤岩较硬,呈块状。3.3.2 煤层对比可靠性综上所述区内各煤层对比,根据以上各种标志特征进行综合对比,可靠程度依据上述资料,区内储量计算煤层的对比,分为如下三类:对比可靠的煤层有C7、C8、C9、C11、C14、C15、C16、C21、C23、C23+1、等10层;对比较可靠的煤层有C12、C17-1、C18、C19、C20等5层,主要可采煤层对比清楚、可靠。3.4煤质3.4.1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采区内煤的物理性质:按煤岩成分的不同及煤层实际状态分类描述如下:(1)半亮光亮型煤:煤层C9:黑色,具玻璃光泽夹沥青光泽,条痕黑色,光亮煤具贝壳状断口,半亮煤呈均结构块状及不规则的条带状,常见有内生裂隙、裂纹,性较脆、易破碎、呈块状、粒状、鳞片状。(2)半亮型煤:煤层有C8、C11、C14、C15、C16煤层5层,黑色、具油脂光泽,条痕黑色,具不规则的条带状分布,偶见有少量内生裂隙裂纹,性脆易破碎、局部不易破碎、呈块状、粒状、片状等。(3)半暗半亮型煤:有C7、C12煤层2层,黑色,具油脂光泽沥青光泽、条痕黑色,多呈不规则的厚薄不等的条带状分布,局部见有内生裂隙裂纹,性较脆、易破碎,局部不易破碎,为均一结构或粒状结构。呈块状、粒状。(4)半暗暗淡型煤:有C17-1、C19、C20、C21、C23煤层5层,黑色,具暗淡光泽,条痕黑色、灰黑色,具均一块状及不规则的厚薄不等条带状分布,局部偶见有内生裂隙裂纹,性较硬,硬度大,脆度小,不易破碎,以块状为主,少量粒状。(5)暗淡型煤有:C18、C23+1煤层2层,黑色,具暗淡光泽,条痕黑色,以暗煤为主,可见丝岩,块状,硬度大,不易破碎,煤质差。3.4.2 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1 煤的化学性质及化学组成区内各煤层的化学组成及工艺性质详见表4-1(1)煤类:挥发分(Vdaf)变化在26.4020.13%之间,胶质层厚度(Y)变化在21.914.84mm之间,二项指数在垂直方向7-23+1煤层中,自上而下显逐渐降低但变化不大。属粘结良好的主焦煤。(2)灰分(Ad):原煤灰分属于中灰煤的有C7、C11、C12、C14、C15、C16、C18、C19、C20、C21、C23煤层共计10层,属于低灰的有:C8、C9等2层,属高低的有C17-1、C23+1煤层2层。洗煤灰分按冶炼用炼焦的灰分分级,属低灰分煤的有C8、C9、C14、C15、C16灰分在7.15-8.60%,属中灰煤的有C7、C11、C12、C17-1、C18、C19、C21、C23灰分含量在9.12-11.81%,属高灰煤的有C20、C23+1灰分在 。精煤回收率与原煤灰分含量成反比,其中,炼焦用煤的C8、C9煤层均大于50%,C11、C12、C14、C16、C20煤层40%,C7煤层接近于40%,为39.34%。其余煤层低于35%,C18、C21、C23、C23+1、煤层最低,仅有23.4%。(3)硫分(St.d):从上至下硫含量由低变高,C7至C16煤层为特低硫煤;最高原煤和洗煤均0.4%。C17-1为低硫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指标转让协议与汽车按揭贷款合同3篇
- 工厂车间生产管理经营承包合同书3篇
- 医用纯水销售合同范本
- 快递代收点合同范本
- 聘用简单运营合同范本
- 焊工作业压力焊模拟题及答案
- 智博英语必做题目及答案
- 教师个人校本培训计划2025(5篇)
- 2025年生物心脏瓣膜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首调旋律听写题库及答案
- GB/T 33339-2025全钒液流电池系统测试方法
- 护理标识管理制度
- 探讨跨界融合创新在智能数字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面料培训资料
- 失血性贫血的护理
- 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技术培训
- 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制度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培训课件
- 工商业光伏施工总承包合同
- 参考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 中信集团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