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生命教育.doc_第1页
故乡的生命教育.doc_第2页
故乡的生命教育.doc_第3页
故乡的生命教育.doc_第4页
故乡的生命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不离开故乡,不知道故乡的分量。 黄河的魂魄 有个学生写江南的散文,有一句大意是这样的话:只有在江南,才会有张生与莺莺的传奇。她不知道,这段故事是在我的故乡山西。 张生面对着黄河大发感慨,金圣叹对张生的这一段直抒胸臆极为赞赏。张生道:“九曲风涛何处险,正是此地偏。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金赞为“便是曹公乱世奸雄语。”然而这段浪漫传奇为什么以普救寺为背景呢?因为普救寺附近的蒲津桥是连接长安和河东的必经之路.秋日霜林染醉,是普救寺一带特有的柿树叶景。母亲河流过山西,把魂魄留在了壶口。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 壶口瀑布是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李白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观壶口瀑布而得的神来之笔。虽然也有地肥水美的沃土,山西的地理在我的印象中还是坚硬的山与奔腾的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的人也大多以内在的倔为性格的根本,这种性格,成就伟大,也成就卑微。附 资料徐继畲(17951873年),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东冶人。幼年,随父寓京,师从高鹗。父徐润第,进士出身,有敦艮斋遗书传世。徐继畲亦中进土,授翰林院编修,屡屡升迁,官至福建巡抚。他也是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中过文武举人的村是白家庄,文举白万鹏,清咸丰乙卯科中举:武举白全清,道光辛卯科中举。同徐氏一样,白氏一族是故乡的望族。王凤山 国民革命军晋军第四十三军暂编第四十五师少将师长,一九四二年六月牺牲于万泉县西张瓮村。 王凤山,字鸣岐,山西省五台县东寨人。幼家贫,村人喜其聪敏,集资供给入小学学习。后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后投笔从戎,考入北方军校第一期工科。一九二七年以后,曾参加由子镇河率领的军官生队,参加“北伐”及联冯反蒋诸战役,历充第六十九师第二0三旅连、营长。王坚守阵地,次日亲率预备队反攻,战况异常激烈。特务连长王士新及金连官兵牺牲。王臂部负伤仍继续指挥,后又连中数弹,肠流腹外,以身殉国,时年三十六岁。第二战区长官部请恤,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并指令将万泉县西张瓮村更名凤山村。王遗有战地日记数十册,惜已散失。故乡的生命教育 故乡的土地,有很多生与死的痕迹。乡间的生命无处不在,晨雾缭绕下,炊烟袅袅中,牛耕地羊上坡,鸡飞狗叫猪哼哼,还有可爱的白兔。夏日的时候,虻蝇蚁虫,一派生之繁荣。 我大约五六岁的时候,跟着大一点的孩子跑来跑去。跟着伙伴看婚丧嫁娶的一切热闹场面。停着灵柩的院落里,看一院子人的跪拜,一院子人的号啕大哭,一院子人的觥筹交错,然后抬着灵柩去出殡,一路上,不时停下来跪拜小小的神龛,伴着的是笙乐和纸钱,这真是充满了悖论的葬礼,既热闹又苍凉。看着看着热闹,突然有一天,恐惧感袭上心头,这就是人死后的情景吗?黄土垅中,有身体衰弱寿终正寝的老者,有与夫家结怨想不开自尽的农妇,有因为莫名的病症夭亡的婴孩这些曾经悲欣交集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吗?到底有没有来世呢?恐惧感愈来愈浓,进而迁移到与葬礼有关的事物,见到穿白白鞋的人也害怕,更不用说上初中时那几天看到前面电业局楼边的那一处吊孝的棚厦,哭声阵阵,灯影摇曳。直吓得我汗毛竖立,头皮发麻,那几天,早上大约五点半,我就一路狂奔逃也似的经过这一处必经之路去上学。这种恐惧感伴随了我很多年,一直到我听到姨家的儿子宏儿夭亡的消息。我辅导过他暑假作业,他淘气的样子至今宛然在目,姨对他恨铁不成钢的斥责,他当军人的梦想,都被小小的黄土堆覆盖了。倘若有来世,我们又以怎样的模样相遇呢?我从此不再那么惧怕鬼神的传说了。多年后,回到久别的故乡。曾经住过的老屋瓦上杂草茂盛,有些老屋院墙已坍塌了,院中的桃树茂盛依然,结果的枝条探出院墙,被视做神树的树上缠满红色布条,一些供奉着狐仙的小神龛依然神秘,白天也是一片寂静,有一座已有些倒塌的屋子,黑洞洞的,宛若聊斋中诡异的居所,走在老屋所在的街上,昔日的人声鼎沸、六畜兴旺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了。晋祠 晋剧 “桐叶封弟”开启了晋祠的序幕,三家分晋、豫让漆身这些都太古老了。晋祠的水如今并不突出,然而晋祠的建筑却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不过,当年与同学春游去晋祠,我对此一无所知,眼睛只盯着水里亮闪闪的硬币看热闹了。热闹的事还有很多。小时候,如果说乡间娱乐的话,那当然就是晋剧了。乡间唱戏,多是求雨、祭祀或喜事时才有的热闹,而我读书的小学教室,就是唱戏时摆神像的地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咚咚锵锵的配乐让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乡民浑然忘却了生存的艰辛,只剩下千秋几出戏。戏曲的内容不外乎是忠孝节义,善有善报之类的。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看戏的间隙,用他们有限的词汇去解释戏文中半文半白的唱词。虽然晋剧的唱词偏于通俗易懂,也有一些文言词汇。我记得我大约是二年级的时候,回到城里上学,还用老家的“禀”威胁小伙伴要告诉老师他们的劣迹,结果被小伙伴嘲笑的灰头土脸,他们是直接用“告”字的。打金枝和三娘教子是我看过印象最深的戏。记住打金枝不在于昇平公主嫁给郭暧的传奇,在于那一身看起来金光璀璨的戏服满足了小女孩的公主梦,还有那种把帝王家的日子过得跟平民百姓一样的热闹、喧嚣的世俗情。帝王将相的传奇人生,三娘教子里“幼苗欲壮要浇水,小树成材常捅拨”的传统教育,王宝钏苦守寒窑一十八载的隐忍与荣华,包拯大义灭亲的刚直,这些构成了老百姓生活中的一点暖色,也成了我的生活启蒙老师。而扮演这些角色的演员,老百姓称为戏子的,只不过能在唱戏的这几天享受比普通农家饭食好一点的“派饭”,也就是轮流在做得起“派饭”的百姓家中吃饭而已。唱完戏,这些辗转于乡间的艺人又去了哪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人,也渐渐消逝在历史的烟云里了吧。 附:打金枝 唱词选段国母我讲话都为你,愿你们相亲相爱和和气气到白眉。劝把男来再劝女,不肖的蠢才听仔细。假如你父皇寿诞期,驸马不来你依不依?手压胸想情理,你何不将人比你自己?你虽然是个帝王的女,嫁到民间是民妻。从今向后要留意,赔情认错不为低。国母我嘱咐你牢牢谨记,从今后夫妻二人和和美美。我们的丽江导游是一个身材苗条的纳西女孩,她上身着民族服饰,穿一条牛仔裤,脸色微黑,时常露出笑容,显得略带羞涩而又开朗。我们夸她苗条,她却笑着说:“在我们这里,人家一看我就不能干(农)活。”我们明白她的潜台词:这样瘦的女孩不容易出嫁。纳西族是以胖为美的,胖金哥、胖金妹是美称,犹如我们的帅男靓女。这是因为纳西族世代居住的高原虽然山清水秀,可是水中的金属含量较高,是天然的减肥水,人喝了不容易长胖,物以稀为贵,纳西族从古至今,崇尚环肥之美,这倒让我想起康定情歌里的一句:“人才溜溜地好吆”,她的审美标准就是得长的胖。沈从文老先生当年看见一个胖女人从桥上过,就很伤心,想必苗族与云贵高原其他民族的审美标准大相径庭吧。可是说胖就能干农活,我可不信。在云贵高原一路走来,田间地头尽是女性的身影。她们有的弯腰割稻,有的背着装满蔬菜的背篓。甚至在丽江古城的晚上,我看见一个一边哺育着婴孩的母亲,一边焦急地望着她的小摊。她们的体态一无例外地瘦小。假如是遇见夫妻二人同行,也一无例外地是妻子抱着孩子。我早就听说中国的传统风水学观认为,由北至南,风水逐渐倾向于利于女性。广东的惠安女,就是最典型的例证。所以,在云贵高原的男子,多以琴棋书画柴米油盐为要务。到达纳西土司时代居住的木府,我们看到了一对独特的狮子雕像,雌雄二狮,雌狮紧闭双唇,雄狮狮子大开口。寓意明确:女子虽然掌控经济大权,但是要多干活少说话。男子虽然干活少,可是政治地位至高无上。历代纳西土司继承人,绝无女性。正当我们感叹男女不平等时,到达玉水寨,我们看到了一对座骑,是老虎和牛。老虎是女性的座骑,牛是男性的坐骑。据说,母老虎的说法就源于此。刚刚吐了一口胜利的长气,想起那对狮子来,还觉得很忿忿。虽然如此,面对着云贵高原上辛勤劳作的女性,我还是很惭愧。我至今忘不了文学理论老师对我们自诩现代女性的评价,虽然不免刻薄。这句话是:“既没有东方传统女性的贤德,又没有西方现代女性的独立。”这几年,社会就业的压力愈来愈重,我也看到越来越多年轻的女孩子用青春换取生活的捷径,依附于金钱和权力的华装丽服下,作精美的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