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复习材料.doc_第1页
2010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复习材料.doc_第2页
2010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复习材料.doc_第3页
2010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复习材料.doc_第4页
2010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复习材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中仙中学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复习材料前言复习方法 (一)整体把握、抓住重点、攻克难点。 复习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胡子眉毛一齐抓,哪儿都想抓几下,结果什么也复习不好,反而会觉得越复习越乱。翻开笔记,将所学过的知识的重点、难点都整理一下,可以将各章节的知识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出来,然后根据各册书前面的简介提示找出重点、难点。对照自己笔记,看看自己记得是否全面,查漏补齐。看看哪些地方还是最薄弱的地方、自己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就要找老师彻底弄清,绝不能放过去了。因为课本的编排知识点是系统化的,它不是孤立零散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因此,只要理清重点、难点就可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注意书后例题的复习,理清解题思路。 不管是哪一科,书后的例题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代表性。换句话说,就是知识点的外在考核形式。所以每一个例题都不能放过。搞清了这些题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知识基本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知识的迁移引申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三)注意总结自己以往考试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可以将以往的试卷找出来,将所有的错题分一下类,找出错的原因,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自己还不能准确总结症结的所在,可以请教一下老师,看看自己今后应该多注意什么。要知道“聪明的人不在原地摔跟头”。 (四)注意向课堂要效果。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上课时注意记好复习笔记,多动手解题,既可以提高自己答题的速度,又可以将老师所复习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提高。老师教是一个方面,自己的学习领会多少还是最主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是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却不同的原因了。课内打基础,课外长才干。 (五)注重解题能力训练。 因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一次具有两种功能的考试,它既是初中毕业的水平考试,又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选拔考试。水平考试是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选拔考试则是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进行阅读、写作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应该注意多做一些典型的习题,使解题的能力得以迅速提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1-6册难字易读错写错字(略)三、其它基础知识 (一)、部分命题方向分析 本部分知识点在积累与运用中出现的机率甚小,分比不大,粗略掌握即可。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 掌握错别字、病句、语言得体问题等基础知识点的辨析、解题方法。 (三)、知识点辨析 1、错别字从形似字、同音字方面着手解决。 2、病句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对应解决。3、句式变换4、标点符号5、修辞手法 解法:(1)准确认知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常用修辞。 (2)避免混淆。 比喻与比较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比较仅是双方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对比或类比。 例: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比喻) 例:他比他爸爸还高。(比较) 比喻有明喻(比喻词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词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词通常不出现)之分。 比喻与借代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体替代本体。 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比喻) 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借代) 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 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 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 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 排比与反复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 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 例:周恩来年谱(19491976)详细记述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表现了周恩来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现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日夜操劳的感人情景和非凡的管理国家的才能。(排比) 例:无耻啊,无耻,这是特务们的无耻,恰是我们的光荣。(反复) 夸张有夸大和缩小之分 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例:闰土的见识广博,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见到的只是四角的天空。 6、语言得体问题从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方面辨析、改正。(四)古诗词分类积累汇集,按照课程标准推荐背诵50篇。 诗中雄心壮志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中哲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诗中夕阳(落日)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中忧愁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诗中树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东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诗中泪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4、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诗中塞外风景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塞下风来秋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鸟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5、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6、山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诗中山河(江山) 1、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诗中春景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 诗中夏景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叶绍翁园田) 3、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秋景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这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沙场秋点兵。(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这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诗中冬景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中山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健题破山寺后禅院)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京)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雪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年羊。(敕勒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6、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村居) 诗中柳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诗中云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诗中湖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海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 5、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诗中舟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中酒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维) 5、浊酒一杯千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诗中乡情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诗中豁达对待离别的诗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诗中不明送别但意味深长的诗句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四、课外名著阅读导引一览表鲁滨孙漂流记伊索寓言水浒传西游记格列佛游记繁星春水五、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应考策略 第一,重视积累,关注课外语文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 综合性学习的题非常灵活,涵盖面广,涉及知识多,只有在平时学习时多积累,做到“厚积”,才能在临考时胸有成竹而“薄发”。 这里所说的积累,不仅指语言积累:古诗文、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词语、成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还包括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等人文常识及其他学科的积累。 第二,注意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题,在平时学习和应考时掌握技巧。 第三,注意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关注课外,积极思考。 多读有益的报刊,关注新闻媒体、关心国内外大事、文化、教育动态。 强化练习 1、海州区某中学学生处针对校园内有同学乱扔垃圾的现象,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并在学校走廊上写了宣传标语:“你丢下的是品质,我捡起的是垃圾!”可是文新朐同学看后,提出应该改为“你丢下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你觉得哪一种说法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 【参考示例】第一句标语,突出了随意丢垃圾的坏处,第二句强调拾捡垃圾的重要性,要根据宣传的重点确定运用什么标语。 2、某公园有一则公告:“公园内严禁打鸟,严禁攀折树木,违者罚款10元,情节严重者将扭送公安部门处理。”请你用委婉得体的语言改写这则通告。 答: 【参考示例】示例:草木有情,小鸟有意,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3、周恩来总理曾参观广东从化溪流小学,见到墙上“人人要讲普通话”的标语,点头称好,但建议改为“人人学讲普通话”。讲你简要谈谈这样改,表达有怎样的变化。 答: 【参考示例】语意、语气均发生了变化。“要讲”是要求(指令),语气较强硬;“学讲”是号召(倡导),语气较委婉。 4、下面是学校中常见的两个提示语,你能将其改为充满尊重和人情的句子吗? (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我的修改: (阅览室里)报刊不准带出,违者罚款。 我的修改: 【参考示例】多一点安静,少一点嬉闹,环境因你更精彩。只想阅读,不想拥有,它们在这里更珍贵。 5、“中华好风尚”公益广告中有这样一则广告:这是中央电视台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