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复习.doc_第1页
古诗词鉴赏复习.doc_第2页
古诗词鉴赏复习.doc_第3页
古诗词鉴赏复习.doc_第4页
古诗词鉴赏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 把握情感专题 执教:王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近年浙江省中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的题型。2、让学生明确近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考查的主要知识点。3、让学生学会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技巧。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鉴赏古诗词技巧,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以虞美人为例,梳理鉴赏古诗词情感的方法。2、让学生通过真题演练方式掌握解题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二、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分析近几年浙江省中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2015杭州)九日寄子约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1)从首联 、 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 节。(考查对内容的理解)(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考查对情感的赏析概括)(2016台州)若耶溪上南宋 陆游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村场酒薄何妨醉,菰正堪烹蟹正肥。注 此诗写于作者严州任满,缷任归乡之后。村场:村庄祭神的场地。菰:俗称茭白,可食用。堪:能够,可以。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愉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卸任后的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4分)(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教师小结:从材料来看这几年古诗词鉴赏的考点一般就是:内容和情感。对内容的考查相对简单,同学们要学会筛选关键信息,准确概括答题。而对情感考查,难度相对较大,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古诗词把握情感的方法。三、以中考补充古诗中的虞美人为例,解析把握情感的方法。虞美人 李煜(南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1、齐读一次。2、初读之后,你能不能用词中一个字概括词人的情感?明确:“愁”。教师小结:这个“愁”字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把握情感的第一个方法:抓关键词。3、那么,词人究竟有哪些愁呢?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来找找这首词里,词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现他的愁情的?通过这些景、物写出了他怎样的愁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品一品,我们再讨论。答:(四人小组讨论后归纳)归纳如下:(1)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月”五个景物。赏析第一组景物:“春花秋月”“春花秋月”是多美好的景物,但词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词人为什么希望美好的“春花秋月”快快结束呢?我们知道,花有开有落,月有圆有缺,循环往复。春花秋月是没完没了的,可词人却想让它们有完有了,但春花秋月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吗?不会。接下去,他又说:“往事知多少”。往事知多少,知多还是少呢?你想想你现在对你的往事知道的多还是少呢?再过一段时间你记得的是多还是少呢?(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朱自清在匆匆里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在开的时候,可是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呢?什么意思?)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对往事的记忆会越来越少,但春花秋月却循环往复,不会改变。所以有了这样的对比,你说他愁吗?愁啊!这是什么愁?他看到了春花秋月,今年的花是这样的开着,明年它还会再开,但是我的过去呢?一去不复返了。这就是往事之哀(回想往事带来的哀愁)。 赏析第二组景物:“小楼”“东风”。“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说明什么?东风以前也来过,没有改变。提示:“东风”在古诗中常被解作“春风”(古文中以东南西北来代指春夏秋冬四季)。这一句“小楼”与“东风”相连,是想说,小楼又一次迎来了春天。春天来了,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充满欣喜。但作者却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能表明词人情感态度的是句中哪个词?“不堪回首”词人回想故国,故国为何会“不堪回首”呢?了解一下这位词人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这也是一个把握情感的方法:关注作者。公元961年,李煜登基,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公元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由昔日的君王变为阶下囚,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封违命侯。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曾经的李煜是个皇帝呀。那他回想故国,他会在想念什么?当皇帝时锦衣玉食,如花宫女朝歌夜弦,自由自在的生活。说不定还回想到了曾经春天来临,外出郊游的场景呢!这一切,现在都没有了。所以,当小楼的春天又来临的时候,只说明他阶下囚的生活又过了一年而已。对一个皇帝而言,阶下囚的生活意味着什么?没有尊严、没有自由、没有地位。所以,当他回首故国,只是感受到亡国带来的悲痛而已。亡国之痛赏析第三组景物:“月”为什么是“月明中”呢?为什么不是风高月黑的时候,不是秋风里呢?这不是一般悲哀的场景吗?月是代表思念的,在这里他虽然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想到了自己的国家。这种不能承受的故国之思,让他愁上加愁呀。这些景物都是那么美好,作者却以乐景衬哀情,让我们读到了往事之哀、故国之思、亡国之痛。(2)词的下阙写到的景物:“雕栏玉砌”“朱颜”“春水”。赏析“雕栏玉砌”“朱颜”:表明作者对这两个意象的态度的是哪几个字?“应犹在”“改”结合作者生平,大家觉得“雕栏玉砌”“朱颜”会代指什么呢?“雕栏玉砌”指的是南唐故国那奢华的皇宫吧,(我们去旅游的时候曾见到过许多过去留下来的这样的雕栏玉砌,几百年过去了,基本上没什么改变,只不过掉点漆),所以词人说这些物“应犹在”;而“朱颜”呢?“朱颜”本意为美好的容颜,在这里则代指谁?故国、处于皇位的自己、后宫佳丽、美丽的宫女等。人已“改”。大家想象一下,“改”成什么样了?故国不在了(江山易主),佳丽们、宫女们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原为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改变的仅仅是“容颜”吗?对词人而言,还有什么变了?改变的不仅是“朱颜”,还有地位(由国君沦为阶下囚)、感受(由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对词人而言,景物都没变,人却都变了。这是一种什么愁?物是人非。词人通过这样强烈的对比,自然引出了全词的抒情高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春水”:“向东流”的“春水”的特点是什么?汹涌澎湃、长流不息用春水来比喻愁,愁思像春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直接抒发了作为阶下囚深重、无尽的哀愁小结:这些“春花、秋月、小楼、东风”还有“雕栏玉砌、朱颜、春水”,都是美好的景物,但这美好的景物在作者的眼中却不是良辰美景,而是他愁情的一个个载体而已。他借这些美景抒发自己的往事之哀、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物是人非之感。在古诗词中,这些能够用来表达诗人内心独特情感的景、物、人就是意象。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这就是把握诗歌情感的第三种方法:理解意象。这是我们赏析古诗词常用的方法。在古诗词中,物象所代表的情意一般是固定的。常用的意象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一下: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思。柳:谐音“留”,有伤感离别的意味。“折柳”就有相留之意。梅:“性耐寒”,诗人常借以表达孤高、不屑流俗的品格。菊:“傲霜之花”,品格高洁、坚贞,有隐逸之意。明月:思乡之愁。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或愁绪绵长。黄昏、落日:思乡怀人,凄凉孤寂。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这些意象是诗词中比较常见的,其实还有很多意象,建议大家课外多加积累。(3)再来品读这一句写愁的名句。能换个角度来赏析吗?刚才已经提到了比喻,其实还有设问、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纵观全词,词的上阙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下阙“应犹在”与“朱颜改”形成对比来抒发愁情对比的手法。所以,这也是把握情感的一个方法:品读手法。总结:一共学到了四个把握情感的方法:1、抓关键词(就是能显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字词);2、关注作者(这主要要靠大家平时的积累,考试时要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若作者不熟悉,则此方法就行不通了。不过,可以留意一下注释、标题有无提示);3、理解意象(就是表达诗人内心独特情感的景物人);4、品读手法(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要求同学们在考试时要灵活运用。(4)考试时,我们不但要灵活运用解题方法,还要注意答题的规范。一般答题方法:1)问抒发了什么感情。回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注意写清楚古诗词中流露的情感)2)问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作者流露的感情。回答:通过写什么(内容)或运用什么(手法)+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即内容加情感。根据答题方法,概括虞美人的思想感情?作者追怀故国,表达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抒发阶下囚无尽的哀愁。四、学以致用:根据本堂课所学方法,我们一起来学以致用。 (2016湖州)虞美人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注释】溟濛(mng m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忒(tu):太。(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柔美的杨柳和 红艳的海棠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答案 示例一:“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春雨连绵、杨柳柔展,此情此景让远离乡关的词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示例二:“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示例三:“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两句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示例四:“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2016宁波)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定林所居宋王安石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二月四日作宋陆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注释】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蜿蜒曲折(或:弯曲)、_高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轻柔之风(或:飞蝶鸣鸠)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示例:定林所居中的“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的“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解析:首先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从注释中可知陆游作诗时落职闲居家乡。此外,“一切景语皆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