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2013笔记.doc_第1页
心理学与生活2013笔记.doc_第2页
心理学与生活2013笔记.doc_第3页
心理学与生活2013笔记.doc_第4页
心理学与生活2013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 20书名作者出版社评价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章节基本上都能与考试大纲相吻合,是主要参考书。普通心理学叶奕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跟上本不同,可作为参考,认知详细。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老,情绪调节部分很实用。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表象理论和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等方面讲述的比较详细。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和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流派如结构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格式塔、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对复试较有用。心理学与生活津巴多人民邮电出版社入门读物,培养你将应用心理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思维。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人格部分写的不错。08考试大纲好几个新增的知识点都来自该书。总结彭聃龄老师的普通心理学是必看教材。2011年心理学考研大纲新增了社会心理学的部分,请考生注意学习相关的知识。有人建议把普通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结合起来复习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威廉冯特索书号感觉的解析恩斯特马赫H369 Y60外文阅览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性欲三论B84-065 33心理学与文学荣格寻求灵魂的现代人B84-065 26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B84 159A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B846 5理解人性阿德勒C912.68 3生活的科学C51 37:13东和主自卑与超越B848 13逃避自由弗洛姆B84-065 48爱的艺术在幻想锁链的彼岸B712.5 5健全的社会C912.4 51B记忆战争(批判弗洛伊德)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卡伦霍尔奈B846.2 7神经症与人的成长B84-065 39爱与意志罗洛梅B84 74B动机与人格马斯洛B84 111人性能达的境界C912.6 19东和主人的潜能和价值B84 93后现代精神分析霍兰德I0-05 25文学阅览心、脑与科学罗杰斯塞尔B712.59 69走出抑郁罗尔B842.6 15活动、意识、个性列昂捷夫B848 26东超越自由与尊严斯金纳B848 23东科学与人类行为B84-063 W1哲学阅览Sternberg.Love is a story Brehm.Intimate relationship.1985成人依恋理论(Adult Attachment Theory)Personal Relationship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psychological SciencePsychological Bulletin如何阅读教材预习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根据子标题思考后续会介绍什么内容?浏览照片、表格、图片或概念图对主题内容起到什么作用?寻找黑体字表示的词汇,定义它们是什么?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之前阅读过哪些与主题中新知识相关的?新的知识与你之前了解的有什么不同?你之前了解的知识对于当前的知识有什么促进作用?质疑中心思想是什么?图表对中心思想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关联预测图形化在阅读时寻找线索寻找比较的词语、寻找对比的词语、寻找表因果的词语、寻找时间顺序的词语总结复述1.心理学导论1.1心理学是什么关于个体心理行为和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过程:心理过程的实质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个性心理特征及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过程通过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出来,个性心理特征综合个体及环境的影响,呈现出整个心理过程;而个性心理特征都可以挖掘出一般心理过程的本质。因此两者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消失的整个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主要集中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而情感过程则侧重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心理体验;意志过程主要是人们视线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1.2心理学的目标描述发生的事情;解释发生的事情;机体变量或秉性变量;环境变量或情境变量预测发生的事情;控制发生的事情1.3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相关法、行为测量和观察法、自我报告法)精神分析2. 神经系统活动2.1基本单位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神经元的机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神经元的基本机能是:通过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神经元。2.2 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及突触传递静息状态当细胞不活动的时候或者处于静息状态的时候,胞内钾浓度高于胞外十多倍,同时胞外的钠离子浓度高,细胞膜不是完全的屏障,其有钠泵和钾泵的传输机制。离子通道动作电位化学基础是离子的带电离子流通过细胞膜而实现的。动作电位的性质遵从全有或者全无的影响。要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起作用。静息电位当细胞内液发生极化的时候,提供了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背景 突触传递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并不是相互紧紧连接的,而是有一段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两者通过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信息。神经递质是一种神经元兴奋的化学物质,包含在突触囊泡中,离子的流入引起突触囊泡的破裂,释放出所含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必须附着在受体分子上。神经递质与镶嵌在突触厚膜内的受体分子结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不能有其他递质或者化学物质附着到受体分子上;神经递质的形状必须与受体分子的形状匹配。一种受体分析产生兴奋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取决于受体分子。神经递质与我们的心理密切相关:记忆、情感、心理障碍、药物成瘾等。多巴胺1817年,一个叫做詹姆斯帕金森的英国医生在他位于伦敦的诊所里接待了这样一位病人。他行动迟缓,肌肉僵直,手无法控制的抖动,步伐拖曳,明显的忧 郁,以及轻度的痴呆。他从伦敦的大街上又找到了另外类似的5名病人,将他们的症状总结成了一篇论文,描述了这种运动退化疾病:震颤麻痹(shaking palsy),后来被命名为帕金森症。经过解剖帕金森症患者的脑部发现,在大脑的一个区域基底核部位,一种神经化学递质多巴胺的浓度有显著的降低。主要存在于大脑的基底区,负责控制身体运动调节。3. 脑心理的实质是大脑的机能,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动物心理演化过程分三个阶段:1、 感觉阶段2、 知觉阶段3、 思维萌芽阶段而人类的发展史也证明了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中前脑、中脑、后脑并不是像前、中、后那样排列的。脑干为最深层的结构,包括了脑干、延髓、丘脑、和小脑;主要管理自主过程,心率、呼吸、吞咽和消化功能。延髓在脊髓最上端,主要是呼吸、血压和心搏调节的中枢,在延髓中从身体发出的上行神经纤维和自脑发出的下行神经纤维都在延髓发生交叉。紧贴延脑之上的是桥脑,提供传入纤维到其他脑干结构和小脑。网状结构是一类致密的神经细胞网络,它唤醒大脑皮层去注意新刺激,甚至在睡眠中也保持着脑的警觉反应(Kinomura,1996)。网状结构有经丘脑的长纤维束,传入的感觉信息可以通过丘脑到达大脑皮层适当区,并在那里进一步加工。小脑在头骨基底贴在脑干之后,调协着身体的运动,控制姿势并维持平衡。小脑损伤就会阻断平滑性运动的信息流,造成不协调。外包在脑干之外的是边缘系统,还有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组成;主要与动机、情感和记忆过程有关。海马是边缘系统中最大的,在外显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损伤的后果;杏仁核是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中起作用的。杏仁的损伤对精神特别活跃的个体产生镇定作用;下丘脑是脑内很小的结构,但调节动机行为,包括饮水、摄食、体温调节和唤醒,维持身体内部平衡和内稳态。当然下丘脑也调节内分泌系统。大脑及其表层在最外部,人类的全部心力活动就发生在这里,大脑分成两个半球,两个半球之间由一些厚的神经纤维称为胼胝体联系起来,还有标记半球的中央沟,将每个半球在水平方向分成两个部分,因此在垂直上将大脑分为四个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大脑及其表层即大脑皮层的整合感觉信息,协调你的运动,促成抽象思维和推理。额叶中存在运动皮层(motor cortex)左右顶叶存在躯体感觉皮层(somatosensory cortex)两侧颞叶存在听皮层(auditory cortex),一区与语言产出有关,另一区与语言理解有关。 视觉传入由位于头后部的枕叶视皮层进行加工,最大区接受眼后不视网膜中心区的传入信息。 大部分皮层的功能与解释和整合信息有关,像筹划、决策一类过程发生的联络区皮层(associate cortex),他们分布成几个皮层区。关于裂脑的实验研究心理学的40项研究、关于大脑疾病的研究4.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一种腺体网络,它制造和分泌被称为激素的化学信使到血流中。激素在日常功能中是最重要的。其包括内分泌腺体和内分泌激素。其基本过程是如下:内分泌腺对血流中化学物质含量发生反应,或者为其他其它激素或脑发出的神经冲动所兴奋。然后激素被分泌到血流中,沿血流到一定距离以外的目标细胞,作为他的特异受体。5.感觉世界心理物理学从心理物理学到心理事件,研究物理刺激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行为和体验的关系。Gustav Fechner,1860费希纳提出测量物理刺激强度和感觉体验大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之后研究者确定阈限并建立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心理量表。绝对阈限是产生感觉体验需要的最小的物理刺激量。插入绝对阈限函数图对于绝对阈限测量的定义:有一半次数能够觉察到感觉信号的刺激水平。感觉适应感觉系统对感觉环境中的比对稳态更为敏感,这主要是适应过程所导致的结果。感觉适应是指感觉系统对持续作用的刺激输入的反应逐渐减少的现象。反应偏差由一些与刺激的感觉特性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观察者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而产生的系统趋势,激励的介入会改变反应的正确性。信号检测论信号检测论Green & Swets,1966是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信号检测论并不严格地关注感觉过程,而是强调刺激事件出现与否的决策判断过程。信号检测提供了同时评价感觉过程和决策过程的方法。如下图权衡矩阵:反应是反应否刺激信号有击中漏报刺激信号无虚报正确否定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你能够辨别出的两个刺激间的最小物理差异。韦伯定律,韦伯常数,韦伯常数的数值越小说明能够觉察到的刺激之间的差异越小。6. 视觉 6.1眼睛 瞳孔、晶状体、视网膜(锥体细胞) 6.2视觉神经 无意中视觉 盲视 6.3视觉现象 颜色视觉 颜色波长色调饱和度体验:加法颜色混合(互补色、负视觉)减法颜色混合色盲颜色理论三原色理论拮抗相加理论复杂视觉空间、形状、运动、对比度、结构等7.听觉人对于音乐的感受有差别么?情感的共鸣是如何产生的?为何在我复习得要睡觉时,听音乐可以马上提神7.1声音听觉是空气中的声波流动波振动脉冲声音在大脑皮层进行识别频率振幅心理维度:音高(频率所影响)、响度(振幅所影响)、音色7.2耳朵7.3听觉理论音调觉知理论声音定位理论:蝙蝠齐射定位、相对时间、相对强度(基于一个假设)8. 嗅觉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磁场还是化学物质,使性格相似的人相互吸引?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是怎么回事?8.1生理基础嗅觉与食物的香味是如何发展Monefieff,1951嗅觉与记忆力:嗅觉营销人类的嗅觉与信息的关系 McCintock,1971Jocob & McCintock 2000嗅纤毛膜(感受蛋白)嗅神经(更新)额叶、绣球(大脑皮层)9. 痛觉9.1痛觉是什么?对有害刺激的反应,分为伤害性疼痛和神经痛9.2痛觉的生理基础9.3心理机制情绪反应门控情景解释10. 知觉10.1认知的过程理解环境中客体和事件总的过程,感受、理解、识别、标记以及准备对他们做出反应。认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觉感觉和知觉是分离的把物理能量转换成大脑能够识别的神经编码过程,提供了感觉基本事实。知觉组织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对一个客体的内部表征的有用描述,对一些类客体的简单特征如颜色、边界和线段等的整合与连接,形成可被再认的客体的知觉。从感觉像什么知觉是什么东西理解其功能是什么。辨认和识别客体赋予知觉以意义。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10.2感觉像什么?近距与远距的刺激近距刺激是呈现在视网膜上的物象,而远距刺激是环境中的客体,近距刺激是由远距刺激所决定的。视知觉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来自近距离刺激信息来解释辨认远距刺激。两可知觉因为知觉在辨认中(组织阶段、识别阶段)有多种解释。知觉错觉艺术中错觉的应用(J.J.Oppel,18541855)几何光学错觉我们倾向于把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转换为确定清晰的解释。而当两可刺激给知觉系统带来了几种可能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欺骗你用被证明是错误的方式体验一个刺激图形,就再感受错觉。错觉不仅仅出现在视觉中,还出现在其他感觉通道,如听觉Bregman,1981;Saberi,1996;Shepaed &Jordan ,1984 听觉错觉的研究Todrank & Bartoshuk,1991 味觉错觉和味觉10.3知觉理论赫尔姆霍兹(Hermann voHelmhoh)认为赞成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强调智力在解释常见的能兴奋神经的两可刺激中的作用,他认为知觉是一个从特殊影像推断其所表达的一般客体和事件类别。这种过程处于无意识推理。对赫尔姆霍兹理论的批判赫尔姆霍兹把知觉分解为两个阶段:分析阶段:感受器官把物理世界分析成基本的感觉整合阶段:你把这些感觉单元整合成对客体和其属性的知觉格式塔方法强调人们知觉过程先天的作用,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心理现象只有被看做是组织和结构的整体,而不是分解成原始的知觉单位才可以被理解。提出整体大于局部。很好奇他们是怎么论证他们的观点的。听音乐的时候,单个的音符是如何被知觉成一种象征着某种情感的音乐呢?为什么早晨起来的时候听音乐似乎能促进清醒状态,而睡眠的时候则又可以有助于我们的睡眠?吉布森生态光学不用把知觉理解为有机体的结构,而是通过对现时周围环境分析理解为知觉。Mace,1977Gibson,1979; Nakayama,1994他们把焦点定于外界刺激属性。按照他们的观点,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直接提取环境中感觉信息中的不变性和稳定性。10.4知觉过程注意环境中的何种刺激最能引起你的注意?选择性注意:目的指向选择,刺激驱动捕获两者选择注意何者更加能够容易成为人的焦点呢?研究表明刺激驱动捕获胜过目的指向选择。(Yantis,1993;Theeuwes,1998注意的过滤器效应:由于心理资源有限,没有被注意的信息会被我们过滤掉。但是当注意已经过滤了所有被忽略的信息使得其回忆不可发生,但是有些被试仍然能够回忆一些信息,我们总能不需要花其他经历去注意听自己的名字,却能从众多的信息中识别出来。这是鸡尾酒会现象。Chery,1953因此研究者认为非注意通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工,但是没有达到足够意识知觉。前注意加工与无意识推理有什么区别呢?有意识的记忆和对客体的辨认需要注意,但是很多复杂的信息加工是在没有注意和知觉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Kubovy,1999这种加工是前注意加工,因为在感觉输入首次由感受器进入大脑的时候,他们在你去注意之前就已经被加工了。其功能是在环境中找到由单一特征定义的客体。当然这种前注意加工去检测特征的组合是比较困难的。组织过程知觉对象:由于知觉组织而被感知的对象图形、背景组织过程:有时候知觉到的错觉轮廓,其实并不存在于远距刺激,而仅仅在于你的主观经验。Lesher,1995封闭性组织过程:使我们把不完整的图形看成完整的。仅仅给你刺激的角度,但是你的知觉系统提供了他们之间的边界。封闭性使你具有把刺激知觉成完整、平衡、对称的倾向,即使存在空隙、不平衡和不对称也一样。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相似律共同命运原则空间和时间上的整合(闭合、连续)我们仅仅从一瞥中不能得知环境的全貌,但是我们可以整合不同空间中的和不同时间的知觉信息,从而得知环境的整体。运动知觉:是一种的确需要你对外部世界的不同瞥视进行比较的知觉。在运动知觉过程中我们的知觉会选取参照框架。月亮和云层的相对运动。Rock,1983,1986这种运动揭示了似动现象,这种现象是詹姆斯?最早提出来。他后来发明了电影了?深度知觉:关于物体的三维信息(方向和距离),但是由于视网膜成像只能产生的是二维的,投射在某点的远距刺激可以位于投射线的任何位置,因此我们需要依靠深度线索双眼线索、运动线索和图形线索来进行深度知觉。双眼线索的原理来自于视差和视轴辐合。视差相对视差?来源于视网膜像差随着两个物体之间的深度距离而增加;而与处于远距离时相比,一个物体靠近你的时候你的眼睛更多的发生视轴辐合。运动视差是因为环境中的物体的相对距离决定了它们在视网膜成像场景中相对运动的大小和方向。图形线索中的遮挡、插入、相对大小(近大远小)、线条透视、质地递变(深度增加,质地密度会变大)产生不同。知觉恒常性:近距刺激会使我们对于物体的感知有所变化,但是我们感知远距刺激的性质通常是恒定的。尽管刺激眼睛的光线模式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变化。知觉恒常性靠深度知觉,同时还依赖对于形状物体性质的先验知识。知觉恒常分为:大小恒常、形状恒常、方向恒常(还依赖于内耳中的前庭系统、同时先验的经验也会提供一些敢于物体朝向的附加信息)、亮度恒常10.5辨认与识别过程Marr & Nishilara,1978Irving Bie-derman, 1987; Hummel ,1992数据驱动:把从周围获取的感觉信息发送给大脑,以抽取并加工相关的信息;概念驱动:利用已经掌握的环境信息来帮助知觉识别。物体识别:我们记忆物体的表征,包括对整个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表征。不过我们经常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我们需要将物体的各个角度都储存起来。观看一个物体的时候,要在心理上对其知觉进行转换,并与记忆中的表征进行匹配。情境与期望影响:知觉的识别还取决于期望和物理特性,物体识别是一个构造和解释的过程。而这种情境与期望的影响从定势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定势是指准备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某刺激进行知觉和反应。定势分为运动定势、心理定势、知觉定势。运动定势是指准备好做一个事先设定好的快速反应。心理定势是指准备好根据规则、说明、期望或者是习惯倾向来处理某些问题,11. 意识特吕弗的电影记忆碎片短时记忆的缺失LIE TO ME意识是什么?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是什么?什么决定意识?无意识的东西是不是会影响你的生活?意识的变化?如何将一个人的内部过程外部化,将个人的过程解释给公众,并准确的测量主观经验?11.1意识是什么?意识对你所集中注意的所有心理活动的总称,既意识到你正在做的事实,也意识到你正在做这个事实。对意识的不同定义,Natsoulas,1998对意识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基本水平(对内外部世界的觉知);中间水平(对你所觉知的一个反映、符号觉知、思考操纵不再眼前的客体、想象);高级水平(对你自己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会思考的个体的觉知、自我觉知)丧失自我觉知的案例 Tulving,1985。知觉情感思维表象愿望?11.2意识的过程非意识过程(nonconscious):生理调节,当然也可以通过训练来有意识地控制。神经系统在没有意识资源参与的情况下就能进行很多重要的功能。无意识(潜意识,unconscoious)前意识记忆(preconscious memories):只有当注意被吸引过去后才能达到意识的记忆称为前意识记忆。主要关于语言、运动或者地理的一般知识以及你个人经历的事件集合。无意注意是什么?11.3意识的研究方法出声思维报告经验抽样法11.4意识的功能帮助生存:限制功能、选择储存、计划执行控制对现实的个人和文化建构:共识效度Pyszczynski,1996无(潜)意识的过程影响意识的功能Motley & Barrs,1979 SLIPJacoby,1999弗洛伊德中无意识如何引起人的口误等一系列错误行为?过失心理学11.5意识的非常规式睡眠找些科学松鼠会的资料,如何解决个体的睡眠问题;音乐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咖啡与睡眠的关系;美国睡眠障碍中心诊断的形式生理节律:唤醒水平、新陈代谢、心率、体温、激素活动。为什么生物节律在下午达到最大,但是下午为什么是人最瞌睡的时候?时差的发生是因为内部生理节律与常规的环境不协调 Redfern 1994 Coleman,1986睡眠周期:主要体现为脑电活动EEG(图)快速眼动睡眠REM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睡眠的功能自我保存和恢复11.6睡眠障碍失眠症中国人睡眠状况调查,中国睡眠日等;Trinder,1988 Spielman & Glovinsky 1997突发性睡眠症睡眠窒息日间嗜睡Roth 1989National SleepFoundation 200011.7梦睡眠的剧场梦什么时候出现在REM过程中,人们会报告更多的梦。当然也有与NREM中的梦不太可能包括涉及情绪的故事内容。过失中的潜意识潜意识是当时未意识到的含有强烈情感价值的内容过失的产生:牵制的意向为什么要牵制:分类、动力平衡过失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语言、遗忘、重复、含混过失的心理情境:梦的内容是什么及梦的功能盗梦空间弗洛伊德对于梦的分析。梦是什么?梦的起源?源于现实刺激;内在童年记忆、本能力比多;梦的差异梦的心理(潜意识):从压抑到缓释梦的心理情境:伪装(凝缩、移植、象征、润饰)、显相、隐义科学与艺术创造和进步是对性本能的压抑及升华,社会历史进步是以压抑和抵抗人的本能的欲望满足的结果。梦的解析非西方途径:梦的解释受到那些途径的影响?Jui具体梦中的内容在那个情境中代表什么?这种对梦的解析有什么变化?厄瓜多尔早上起来分享梦的仪式与群体文化、宗教相关的梦的文化天真的人类学家的中关于梦的仪式的呈现。与预言相关的梦11.8意识的其他状态清醒的梦境Step催眠是什么?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条件:催眠感应和可催眠性为什么会产生?(心理机制)效果Read,1996与催眠体验催眠减少疼痛冥想幻觉是什么?心理机制社会文化与幻觉宗教狂热知觉之门Watterlond,1983药物与心理James,188212. 学习与行为分析12.1学习的研究学习是什么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者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变化相对一致的变化基于经验的过程行为主义与行为分析约翰华生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华生行为主义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加以扩展。12.2经典条件作用一种刺激预示另一个刺激到来的基本学习方式。巴甫洛夫实验无条件反射性:无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无条件指代一种刺激及其所引起的自然的、偶然的反应,这些反应包括脸红、打战、因惊吓而害怕、分泌唾液等。无条件刺激是一种能引发特定的可预知的反应的行为,这种反应通常无需事先练习就获得,因为事物通常都会引起唾液分泌。当闻到事物的味道时,够不需要学习如何分泌。条件反射中的习得与消退:延迟性条件作用、痕迹条件作用、倒摄条件、同时性条件条件反射是指一个中性的刺激刺激是否是中性的怎么判断?在后期的研究中既有相椅性,又有信息性,才能成为有效的CS。中性刺激也就是在最开始时候并不是无条件刺激。,经过训练,一个一般的中性事件也会引起某些特定的反应,条件刺激所引发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这是通过学习得到的。习得:条件刺激中的首次被又发出来并随着实验的重复而不断增强器频率的过程延迟性条件作用:CS先出现并至少要持续到无条件刺激出现痕迹条件作用中,CS在UCS呈现之前就被取消了,痕迹是指有机体对UCS出现是不再呈现的CS的记忆。同时性条件作用中,CS和UCS同时出现。在倒摄条件作用中,CS出现在UCS之后。对经典条件作用的解释:在时间上相倚,信息性由于对无条件反射的先前经验而使得被试用第一个条件反射来降低第二个条件翻身的信息性的能力,称为阻断。,刺激泛化,以及泛化的梯度,拓展了学习的范围刺激泛化是指动物能够对与最初条件刺激相似的另一个刺激做出预期反应,反应的呈现无需经过事先训练。而当条件反射与某一个更狭小的刺激进行配对后,动物也会产生分化的学习行为。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刺激辨别刺激消退,消退之后也可以再现。经典条件的运用情感反应可以在人的身上被经典性地设置阿尔伯特案例,实验结果如何支持实验假设?情感性刺激对象和非情感性刺激对象有什么区别?解决儿童尿床的方法:O.Hobart & Mollie Mowrer,1938 味觉厌恶John Gracia & R,A,Koelling,196612.3操作性条件作用在经典条件作用中,实验者提供参与着毫不相干的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因此产生,然后对条件刺激所作出的反应也能够被观察到;在操作性条件下,参与者必须发起一个行为来促使预期结果的产生。操作性条件作用研究的是自愿行为如何被它的结果所影响。从行为后果中学习的反应。之所以用操作性使因为行为主体被控制了,或者说是因为环境而发生了改变。它影响了主体在以后是否被操控或在未来是否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根据操作性行为的影响,学习者将不断重复或者消除这些行为,目的是能够得到回报或者避免惩罚。一级强化物:能满足像饥饿、口渴或则睡眠这样的生理性需要的东西二级强化物:与一级强化物是相伴出现的,它可以通过经单行条件获得自身价值和强化自己的能力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如何使得一个行为得以持久比率间隔固定时制定比在一定数量的反应之后得到强化定时,第一次反应经过固定时间之后得以强化可变时制,需要较高的比率和较稳定的回报率可变比率,得到强化之前的反应的数量不确定自动售货机销售任务变化间隔,第一次反应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得到强化给朋友打电话时电话占线在可变比率下的反应比在固定条件下的反应更加不容易消退。操作性条件反应还在塑造和连锁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负强化中能使人们处理掉那些让人痛苦的刺激物,负强化物的使用方法是摆脱条件和躲避条件。其摆脱行为和躲避行为被不断重复,出现的频次也会增加。惩罚是反向控制的最明显的形式,在惩罚条件下,被惩罚的行为会减少或者不在重复出现。反应物的分类有三种:中性、喜爱、讨厌12.4社会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对于人的行为动机的假设是什么?可能社会学习理论拓展了人类行为的动机。我们不仅仅只是为了某些基本的强化物和躲避某些惩罚而行动,我们还有更多的动机?包括认知学习和模仿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关注的是信息的获取、处理交给你个和组织,这种学习关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潜伏学习和习得性无助Martin Seligmn认为习得性无助是导致忧郁症的原因之一是认知学习的两种类型。潜伏学习:动物认知,包括空间认知(发现环境特征、发现环境中的自标物、设计他们履行路线)、概念认知习得性无助三个重要因素:稳定性、全面性、内在性习得性无助的共同要素:主观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成功源于幸运而不是自己的能力。模仿:别人的行为仅仅增加了我们做同样行为的可能性;观察性学习观察与强化之间的关系还有更加复杂的内容:观察者会根据被观察者的相似性、能力可及性、可观察性以及正面性来确定观察与行为强化之间的关系。;抑制解除电视与暴力行为电视观众收看电视暴力场面的结果:行为矫正:通过系统使用学习的基本原理来改变人的行为和思想情感方式,建立一套个体奖惩机制,以便塑造他们的行为。坏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即时强化和延误惩罚计算机辅助教学,斯金纳引入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是如何的?代币奖励方式自我控制:找准问题行为契约13. 记忆 13.1记忆过程恐惧对于人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影响?其他情绪又是如何影响学习记忆的?气味与记忆之间的影响关系?其他环境表征又是如何影响记忆的?嗅觉营销?专卖店音乐设置?节奏在编码中的作用? 过程:信息的编码(实物表征、心理表征)信息存储(保持)信息提取(恢复) 记忆理论者艾宾浩斯,采用无意义音节的实验方法;机械学习的实验过程,探讨人能记住什么?忘记了什么?什么时候忘记的?记住了多少东西? 13.3信息的获取与存储的三个阶段编码与存储 感觉记忆:视觉和听觉还能够在输入信息小时之前保持一瞬记忆,例如映像记忆(与遗觉象Neath,1998遗觉象只有儿童才有吗?感觉记忆在大脑皮层的那一部位作用?的区别?)、回声记忆George Sperling 1960, 感觉记忆作用:减轻感官的负担;留出了一些做决定的时间;让我们的世界有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短期记忆:任何在你头脑中的都是短期记忆,并不要求你对事情事物予以密切的关注。短期记忆通过以下方法来增强记忆持久度:保持性复述:复述在认知中是一种怎样的过程?在实验中,实验者为了防止被试复述,指示参与着开始以3个数字为单位倒着数。实验结果是18内不让其复述,那么信息就会被忘记,可以验证短期记忆受到时间的限制。组块:(chunking)大量记住信息的技巧就是一旦一些项目进入大脑中,就尽快把他们集中到一起,以组块的形式来整理,我们的记忆量大大扩展。当然组块的信息还是受到时间限制的。短时记忆能保存多少记忆量:STM容量编码的情景与你试图提取的情景相匹配时记忆的潜力最大。什么因素影响记忆容量?短时记忆的特点:焦点性:必须要有注意才能产生记忆吗?有时候无意注意也会产生记忆,虽然我们对这些记忆内容似乎是保存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的。即时性:迅速提取:首因效应:记住项目最开始的近因效应:记住项目的最后项目,忘掉了前面的各个项目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发挥作用的条件可能存在不同。长期记忆:什么是心理表征?Cowan ,Shiffrin,1993内隐记忆的短时表征Lee Sammons,1991长期记忆的内容有:体验、事件、信息、情感、技能、单词、范畴、判断、规则语义记忆:是指我们和其他讲这种语言的人共有这种知识情景记忆:是指关于我们自己生活的记忆,比如你今天 早晨从睡梦中醒来,回忆起的梦中的情景。同时以上两种记忆又是包括在陈述记忆中,这是一种能够有意识进行会议并可按照你自己的需要加以实用。程序记忆:并不要求有意识的会议,就能够让过去的学习经验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包括一些技能。另外一种程序记忆包括习惯和经典型条件作用的事情L.R.Squire,1987记忆和大脑学习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程序饥一顿信息所包含的活动发生在纹状体屈戌,位于大脑皮层的前端深部,陈述记忆则来自海马体和杏仁体。海马区把短期记忆中词汇、事实和时间转换成长期记忆;杏仁体把记忆与情绪丘脑能够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产生记忆。不过当学习和记忆发生时,大脑中单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发生的,身体内的化学物质是如何发生的。H.M先生的案例,记忆碎片记忆的幽灵,Philip F.Hilts13.4信息的提取再认当问你一年级老师的名字,你可能记不住,但是当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其实现再认回忆是一种信息重构,一个人对一件事的记忆咋回忆过程中很可能被扭曲。并且记忆的过程也是把我们的记忆信息整合到我们的认知框架内。这就是我们的图式,他对我们的经验、知识和线索进行积极指导的过程。伊丽莎白洛夫特斯,记忆的虚假与记忆与无意识的关系回忆的虚构:照相机式记忆:是不是就是前面所说的遗觉象?情境依赖学习,当最初编码信息时的心境和情绪状态再次出现的时候,你很容易回忆起一些信息。我们的记忆组织的方式具体是如何的?我们是采取一种连带的方式来进行记忆的么?再学习: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遗忘:长期记忆是否也会衰减?但是研究表明,被遗忘的信息能够通过沉思、催眠、刺激大脑得到恢复,这一事实表明有些记忆不会衰减。干扰和压抑只不过导致人找不到信息。干扰包括两种:前摄性干扰和后摄性干扰弗洛伊德中个人的压抑作用话到嘴边口难开,原因是什么?闪光灯记忆,包括一些令人震惊的非常情绪化的事件,它包括一种特殊的编码。提高记忆力精确复述、与情绪相关联、与多种感觉相关联、索引次数、反复温习、良好组织、分散联系防止干扰古希腊轨迹法记忆术、智力图像14. 思维与语言整个认知心理学揭示的是人类的心里过程,刺激的分类,心理资源,心理过程是如何的,心理资源的分配,心理资源的局限性14.1思维思维是对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的改变与重组。人们如何思考?思考的整个过程是什么?人们通过什么思考?具体的元素是什么?人们的思考的差异取决于什么?思考单元心理旋转图像、符号、概念(用某个符号来表示一类对象或者事件)、原型、规则(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做出说明)当我们想起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们主要想起的是概念的原型思考的种类定向思维或收敛思维:为了获得一个特定目标或答案而进行的系统和合乎逻辑的尝试、非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具有丰富的比喻和情感元认知:对思维的考虑14.2判断詹姆斯邦德,问题解决案例:目标状态初始状态操作问题空间问题的解决在于定向思维能力,也取决于经验通过定向思维,我们寻找各种策略:把复杂问题分解成更小、更容易的子目标;对于要达到的结果进行回溯。演绎推理允许情境的推理:可能是天生的不允许情境的推理归纳推理经验、他人提示、类比、概括、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总是采取特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心理定势的类型:功能固着;错误的假设前提克服思维的僵化,大多数人通过常规教育,被训练得只用一种方法来思考问题。通过从多个角度对语境进行思考,可以克服僵化。人们的理性局限:问题不确定性很复杂性、人类的有限理性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人类面临的是一个复杂不确定的世界,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人不可能无所不知,我们不能根据目前的状况完全推知未来的发展,我们也不能得到现状所有的决策备选方案和策略;人们寻求的往往可能并不是最优原则,而是满意的标准 算法式策略:一套固定的程序,有点类似于演绎推理 启发式策略:采取捷径,但并不一定能提供正确答案,类似于归纳推理 可得行启发式策略:依靠非常重要非常容易回忆起来的信息,我们生活中的偏向信息样本导致我们的判断出差错,同时我们的储存的信息也会不精确。心情影响记忆的可用性 代表性启发式策略:倾向于假定如果一项内容与某一范畴的要素非常类似,那么他们就是这个范畴中的要素。贴标签 锚定式启发策略:我们决定时根据的是对我们非常重要的观念。促销创造性灵活性的测量问题的重组,通过对要素的重组,突然发现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是顿悟14.3决策 措辞对于决策的影响Slovic,1995决策框架 决策规避(成功、避免失败)14.4语言The Science of Words ,George Miller,1991语言的结构音素:声音单元语素:意义单元语法:一些规则语言发展斯金纳认为儿童发展出语言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结果反对者认为儿童在说话之前就理解语言,他们通过观察、探究和模仿来学习语言。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在学习语言之前就先天具有一种语言的心理图式。婴幼儿语言学习发展的不同阶段:低语牙牙学语说单个单词开始学习语法规则电报式语言语言生成说了什么?怎样说的?口误是怎么产生的?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影响语言的产生听众设计:拱形合作?方式、关系、质、量;共同点判断?,语言同现、物理同现、团体身份语言的理解歧义消除,通过语境理解语言差异价值观、思维、文化差异相互影响相关性观点:结构差异、平行认知差异决定论:结构强烈决定感知推理、语言影响判断15. 动机与情感15.1动机理论本能理论:麦独孤认为人受到各种各样本能的激励本能理论的局限性?驱力减低理论:激励我们的食物以一种产生驱动的需要作为起点,需要来自于缺少或者想要有用的东西。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Clark Hull.1943,需要驱动人采取行动,努力维持身体的恒定平衡状态。诱因理论:强调环境在动机中的作用,诱因是我们追求的一个对象。广告与诱因:广告中的内容,广告中的鼓吹的方法,广告如何激发人们的动机?认知理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15.2生理动机食物、水、氧气、睡眠、避免疼痛饥饿的生理动机外侧下丘脑:告诉你什么时候该进食腹内侧下丘脑:告诉你什么时候停止进食下丘脑对于温度也有反映葡萄糖恒定理论,下丘脑监控着血液中的可利用的葡萄糖饥饿的其他动机关于肥胖者的实验15.3社会动机测度成功动机McClelland ,1953:主题统觉测试,给参与着一些图画,对这些图画所表现的东西加以描述,这种描述从参与者自己的信仰、动机和态度出发,每个故事根据主题进行了编码。害怕失败的动机:害怕成功:Matina Horner,1970,1972叶克斯多德逊法则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期望价值理论J.W.Atkinson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础性生理需求:生理安全满足饥饿口渴和性方面的需求;安全需求感到安全可靠,避免危险 心理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与他人合作,能够被他人接受,有归属感;自尊的需求获得成功,有能力,赢得认可和赞赏自我实现需求:挖掘和发挥一个恩独一无二的潜能,对知识和美的追求,15.4情感动机与情感的区别:动机主要偏向于欲望、需求和心理算计,而当我们强调与决定和活动联系的感情则是情感。情感背后有动机么?还是情感来解释动机?情感表达情感源自四种情况:解释一些刺激物;表现出一种主观感情,恐惧和幸福;生理上反应,心跳加快;表现出一种可观察到的行为,微笑,哭泣对积极情感的趋近和对消极情感的回避心理学家伊扎德(Carroll Izard,1983)评定人们的情感状态,发明了一种编码系统。通过关注人的不同部位表情变化,他们能够确定10种不同的情感状态。我们的情感还有一种重要的社会功能。Paul Ekman,情感与决策,在丧失了情感能力后,某临床患者不仅感情冷漠,而且还不能作出决定,虽然可以讨论各种决定的后果。情感与学习密切相关。情感来源詹姆斯兰格理论:情感是人对自身内部变化的感知,你解释了观察到的行为躯体上的变化是大脑对外在事实的直接感知,同样,它们产生的变化就是情绪问题。身体变化是用以标示和体验的情感的基础。是行为导致了情绪还是情绪导致了一些外显的表情和行为?批评者认为它们忽视了认知对于情感的影响。而他们对于生理的态度则是,我们内在的变化强化我们的情感强度。坎农巴德理论反对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丘脑是情感的发生地,特定的经历刺激丘脑,丘脑会把信息发送至大脑皮层和其他身体器官。大脑发送了情感唤醒和情感体验。面部反馈理论,解释你的面部肌肉运动所反馈的信息就形成了某种情感的表达,大脑会把面部表情和某种情感相联系。你感受到了情感,你解释了观察到的行为。但是批判者认为这种面部表情不可能产生你的情绪。认知理论,身体变化与思维变化共同发生,从而产生了情感,生理性刺激仅仅是理论的一部分,你能感觉到什么取决于你如何解释你的状态。沙克特辛格理论,实验认为情感的内在要素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他对社会环境的解释和感知,当人们不能解释他们的身体反应时候,就会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某种暗示和线索。同时实验还认为内在要素是非常重要的。詹姆斯兰格理论你体验到生理变化大脑解释生理变化感受到情感解释了观察到的行为(情感到行为的联系又是通过大脑么?)面部反馈理论你的面部肌肉的运动形成了情感表达大脑解释肌肉运动你感受到了情感你解释了观察到的行为坎农巴德理论你的体验刺激视丘下部积极活动这就产生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传输到大脑皮层和身体器官,这些做出反应的器官产生了感官信号感官信号把这些关键信息联系在一起,然后产生了情感。沙克特辛格理论你体验到了生理性刺激你揭示了能够被认知的环境因素你感受到了情感你解释了行为对立过程理论:基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情感反应适应性理论,把导致情绪产生的刺激物移走,将会导致相反的情绪产生。16. 心理测验 16.1心理测验类型按照测验内容:能力测试(智力测验、反应能力测验);学绩测验;人格测验(EPQ、MMPI)按照测验对象:个体测验和群体测验按照测验表现: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照测验目的: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按照测验时间:速度测验、难度测验按照测验要求:最高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