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课《诗词曲五首》复习学案.doc_第1页
25课《诗词曲五首》复习学案.doc_第2页
25课《诗词曲五首》复习学案.doc_第3页
25课《诗词曲五首》复习学案.doc_第4页
25课《诗词曲五首》复习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曲五首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曲。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重点:1、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曲。2、赏析诗中名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复习过程:一、注音或写字 畔( ) 绮( ) 闻笛f( ) 折j( )干g( ) 风pio x( )( )Hn qng( )( )宫qu( )qing楼( )Chn jun( )( )fng lun( )( )项目酬乐天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作者 朝代 体裁 修辞 表达的感情 其它这里“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山坡羊”是曲牌名 二、填表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 长精神( )铁未销( )自将磨洗( )寥落( )零丁( )丹心( )汗青( )把酒( )不胜( )何似( )何事( )婵娟( )绮户( )经行( ) 四、按原文填空A、 _ ,到乡翻似 。 , 。B、_ _,零丁洋里叹零丁。 , 。C、明月几时有,_ _ 。_ _ ,今夕是何年。D、_ ,_ ,_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_,_ ,此事古难全。 , 。E、峰峦如聚, _ _,_ _ 。望西都,_ _ 。伤心秦汉经行处,_ _ 。_ ,百姓苦;亡,_ 。 五、诗句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4、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7、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 9、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 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六、中考链接:诗词赏析(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06扬州市)运用典故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10滨州市)(1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05河南省课改实验区)重点语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10滨州市) 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简要分析。(2分)(06扬州市)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04黄冈市)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后四句_,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分)(04黄冈市)选择题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05哈尔滨)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 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08百色市)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09沈阳市)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二)赤壁诗歌类型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11铜仁市)重点语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11铜仁市)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07乐山市) (三)过零丁洋首联颔联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10荆门市)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2分)(09资阳市)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_的悲哀;借_和_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06黄冈市)颈联“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和 ,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2分)(11襄阳市)尾联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分)(09资阳市)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06黄冈市) (四)水调歌头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画横线的句子(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09桂林市)请就词中加线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11河北省)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11河北省)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09桂林市)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此曲中“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1分)(08南充市)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画线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09淄博市)曲中描写主人公在潼关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是:_(1分)(08潜江市、江汉油田、仙桃市)重点语句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2分)(05广州市)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2分)(08南充市)参考答案一、略 二、项目酬乐天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修辞对偶、比喻、借代名句借代戟对偶颔、颈联、比喻颔联、汗青借代干戈对偶人有月有、比喻天上宫阙、人间、反问有问号的句子对偶兴亡、比喻第一句表达的感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和对亲人的良好祝愿。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三、四见课文五、1、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3、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4、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5、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赤胆忠心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6、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7、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9、思念远方亲人的作者自己。10、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11、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周瑜们的胜利带有运气,而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12、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六、(一)1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3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答题要点:“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含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4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5 C B(该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二)1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2(1)“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2)示例1: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示例2: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三)12(1) 比喻(1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1分)。 (2) 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3) 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 3形势的险恶;境况的危苦。4(1)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四)1表明作者“奋力有当世志”,而又不谐尘俗的情思。2示例1: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2:“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3:“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3“转”和“低”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