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历史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公元前7世纪末期,雅典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 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B. 将雅典的民主推进到新阶段C. 使日常的审判有明确的法律依据D. 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是直接目的,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A;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时间不符,排除B;日常的审判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是雅典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的影响,排除C;是当时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缓和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故选D。2. 哈罗德伊尼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对“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理解正确的是A. 梭伦改革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B. 废除债奴制,保障公民享有民主权利C. 民主政治制度得以确立D. 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是对梭伦改革的评述,分析材料可知“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指的是旧式贵族的世袭特权受到动摇,因此D 符合题意;A不是梭伦改革主要目的;B材料中没有提及;C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影响,而梭伦改革奠定了基础。所以正确答案为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特征人民主权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轮番而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权参政议政权,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统治法律至上依据公民大会等机构制定的法律进行运作评价积极影响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提高了管理水平,为经济和文化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狭隘性民主政治范围有限,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是少数人的民主民主性质非常原始,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就方式而言,抽签选举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3.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 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D. 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答案】C【解析】古代雅典,生活在山区的主要是农民,从事农业,所受压迫最严重,政治主张最激进。平原地区生活的是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生活在海滨地区的主要是工商业者,从事商业为主,财富多,政治主张较为温和。这说明了不同阶层因其经济地位不同,政治诉求也不尽相同,故选C。题干材料表明的是不同阶层不同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强调他们之间的对立,排除A。政治要求最为激进的是农民,而不是工商业者,排除B。D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雅典民主政治4.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城邦。下列关于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公民大会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B. 下层平民的处境十分悲惨C. 长老会议是国家最高的审判机关D. 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日益崛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公元前8前7世纪,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没有实际权力,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的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元老院。当时下层平民政治上无权,经济贫困,处境悲惨,B项正确;当时是贵族垄断权力,所以元老院是国家最高的审判机关,C项正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日益崛起,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公民大会5.雅典卫城的雕像中刻着这样的诗句:“狄腓卢斯之子安塞密翁献这个像给神他已经变日佣级(收入不及200麦斗者,因他们靠打工为生,故称“日佣级”)为骑士级(收入300麦斗以上者)。”这种转变体现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A. “解负令”的颁布B. 废除“六一汉”制度C. 按财产划分等级D. 机构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变日佣级(年收入不及200麦斗者,因他们靠打工为生,故称日佣级)为:骑士级(年收入为300麦斗至500麦斗者)”可知,在雅典,人们的社会地位是由他的年收入决定的。结合所学可知,梭伦为了打破贵族对权力的垄断,实行了财产等级制,按公民财产的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高者,享有的权力越大,承担的义务也就越多。故C项正确。A项“解负令”是解除债务奴隶制的措施;B项“六一汉”属于梭伦改革前的雅典曾一度盛行租佃制;D项与材料涉及的主要内容无关;因此ABD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梭伦改革。6.恩格斯曾描述道:“在阿提卡的田地上到处都竖立着抵押柱,上面写着这块地已经以多少钱抵押给某某人了不仅如此,如果出卖土地所得的钱不够还债,或者债务没有抵押保证,那么,债务人便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出卖到国外去做奴隶,以偿还债务。”这一现象的废止得益于A. 梭伦改革B. 克利斯提尼改革C. 伯利克里改革D.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讲的现象是雅典的债奴制,而这一制度的废除利益于梭伦改革,故本题选A;克利斯提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都没有废除债奴制的内容,故可排除BC;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在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所以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可排除。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首先开清材料所体现的制度,然后与所学知识中的雅典民主政治三大改革的内容相对比,便可选出正确答案。7.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A. 提高平民地位B. 调和社会矛盾C. 保护贵族利益D. 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其改革内容一方面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可知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中庸,以调节社会矛盾为主。AC说法不全面;D与题干无关。故答案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特点【名师点睛】梭伦改革的特点:(1)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2)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3)改革获益:平民(4)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5)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8.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A. 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围护在宫墙之内,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B. 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的回到自己家中C. 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活动D. 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执政时期雅典是民主制,不存在国王,故A项错误,符合设问。梭伦颁布“解负令”,解放了债务奴隶,故B项正确,不符合设问,排除。梭伦按财产的多少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并且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故C项正确,不符合设问,排除。梭伦设立陪审法庭,通过抽签产生,有无财产的公民都可参加,故D项正确,不符合设问,排除。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设问要求“并不能看到的是”,紧扣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9. 亚里士多德说:“梭伦对双方都加以反对,而且尽管他无论同哪一方妥协都有可能成为僭主(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但他宁愿招致双方的仇视也要拯救祖国并订出最好的法律。”这里的“双方”指A. 奴隶和奴隶主B.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C. 平民和贵族D. 改革派和保守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根据所学,梭伦改革的背景是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普通民众苦不堪言,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于是梭伦进行了民主政治改革,规定按照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前三等级均可参加四百人议事会,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但是改革使得贫苦的平民不能参加四百人议事会,所以他的改革可能招致贵族和平民的仇视,故C项正确;在古代雅典,奴隶没有公民权,故排除A项;B项说法笼统,故排除;D项不符合雅典的社会阶层分布,故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梭伦改革10.据吴子料敌记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有()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秦国商鞅变法,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政严”、“赏罚信”等信息,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符合材料信息。而材料没有体现。据以上分析,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1.电视剧大秦帝国备受观众好评,秦孝公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对象。当初,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 经济、政治、文化落后B. 法家学说的推动C. 诸侯会盟,拒邀秦国D. 晋国分裂,士人游说【答案】C【解析】【详解】A项是秦国改革的不利因素,B、D两项是秦国改革的有利因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愤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故选C。1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田界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答案】A【解析】【详解】商鞅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故A正确;商鞅变法打击了奴隶主的权力,故B错误;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故C错误;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故D错误。13. 古希腊著名戏曲家阿里斯托芬在骑士一剧里,描绘了一个将军试图劝说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的领袖克里昂的职位,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时期()A. 自由民从业自由B. 经商环境宽松C. 民主制度的缺陷D. 公民参政积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提到的是雅典民主制中,由能力、才学不高的人夺取行政职位,说明古希腊民主制度有一定的缺陷。故选C。A项错误, 材料主要说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的问题,并非主要说明自由民的选择职业的情况;B项错误,是对材料断章取义的理解;D项材料并未体现。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14.“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 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A、B、D选项都属于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B选项则属于消极影响。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1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 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 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 社会动荡,无法经商【答案】B【解析】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足以证明这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而导致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度量衡不统一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吕相自身就是商人足以证明商人并未消失,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无法经商而是重农抑商,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6.“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这使秦国A. 废除了世卿世禄制B. 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C. 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D. 发展了商品经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除井田,民得卖买”和所学史实,说明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以法律形式保护其实行,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A项属于政治制度方面,而材料强调土地制度,故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战国时期中国占主导的是自然经济,不是商品经济,故排除D项。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影响17.商鞅在变法时规定:民众“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 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C. 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D. 禁止商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本业”,指男耕女织;“末利”,指商业和手工业;“复其身”,就是免除其本身的徭役;“收孥”就是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奴婢。所以商鞅变法的规定是重农抑商的体现,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C正确。手工业是末业,统治者采取抑商政策,A错误。B项的“杜绝”、C项的“禁止”过于绝对,排除B、C。点睛:本题考查商鞅的重农抑商思想。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意思,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古文翻译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本业”、“末利”、“复其身”、“收孥”,进行适当的理解翻译,即可得出重农抑商的思想。18.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 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 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的主要原因。A项说法错误,所以排除这项。BD两项内容反映情况都是商鞅变法的表面问题所以排除这两项。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影响19.商鞅在被人诬告后,携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呼!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A. 推行县制B. 法律严酷C. 奖励军功D. 焚烧诗书【答案】B【解析】因为根据商鞅颁布的法令,店主必须验明住店人的身份,否则就要受罚,而商鞅是不敢暴露身份的,故B项正确;A项行县制、C项奖励军功和D项“焚诗书”以上三个选项与商鞅的遭遇无关。20.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 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材料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农民在井田上劳动时有所藏匿;而在自己的土地劳动时则积极性比较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井田制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故D项正确,C项错;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点睛:解题的关键就是明白“公作”“分地”是什么意思,就可以得出答案。公作是商周时期的集体耕种,是贵族驱使奴隶为他们耕种土地,当时的奴隶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生命也没有保障,干起活来当然没有积极性,消极怠工。到了春秋战国时,有些开明的奴隶主贵族改变了原来的剥削方式,将土地分成小块的租给劳动者耕种,劳动者只要交够了地租,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封建生产关系,就是所谓的“分地”,也就是后来地主和农民的关系。21.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A. 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 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 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 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三长制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侥幸之人不能再侥幸了,苞荫之户不能再苞荫了,C选项符合题意。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22.冯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可见实行三长制的主要作用是清查户口,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打破豪强地主控制人口的合法性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基层行政机构,加强社会控制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北魏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三长制。三长制是北魏的基层行政组织,其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这一制度的实行,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原来的为豪强地主所把持的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故均符合题意,排除ABC,选D。23. 电视剧北魏冯太后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政绩卓著的女改革家冯太后充满传奇的一生。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A. 冯太后研习儒家经典B. 孝文帝聆听冯太后的教诲C. 冯太后病逝于洛阳D. 冯太后斥责保守派贵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迁都洛阳是孝文帝亲政后的重大举措,时间是495年,而冯太后早已于490年去世,故不可能病逝于洛阳。A项冯太后研习儒家经典、B项孝文帝聆听冯太后的教诲和D项冯太后斥责保守派贵族在孝文帝改革的前期都有可能发生。故此题选C项考点:孝文帝改革的概况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措施发生的时间,题目的特点: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24.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A. 阶级矛盾尖锐B. 民族矛盾尖锐C.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D. 汉族内部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反映的是汉族与鲜卑族的矛盾。所以选B。25.北魏征服中原时,遇到了许多豪强地主建立的“坞堡”,它们“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并拥有武装。面对这种情况,北魏统治者采取的策略是A. 铲平豪强地主,消灭割据隐患B. 实行宗主督护,构建基层政权C. 广泛发动农民,消灭豪强地主D. 严令地方官员,孤立豪强地主【答案】B【解析】北魏统治者对豪强地主采取的策略是实行宗主督护制,故B正确;北魏统治者并没有铲平豪强地主势力,故A错误;北魏统治者不可能广泛发动农民,消灭豪强地主,故C错误;北魏时期地方官也没有孤立豪强地主的政策,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北魏实行宗主督护制的背景和作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主督护与豪强地主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答案】(1)变法使秦国富强。(2)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否定。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它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解析】【详解】(1)从材料一中的“国以富强”和材料二中的“倾邻国而雄诸侯”,可见都认为秦国通过变法而实现国家强大。(2)结合所学,商鞅变法通过废除井田制、分封制等,实际是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由材料“王制遂灭,僭差亡度”,表明作者对商鞅变法持否定态度,实际上,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推动社会转型,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应该肯定其历史功绩。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为巩固统治,北魏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但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和欠缺,使得北魏政权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如宗主督护制的存在加重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材料二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对于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昕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拓跋贵族的残暴统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断爆发起义。请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北魏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2)不改革会造成什么后果?(3)你若生活在那一时代,处在孝文帝的位置,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答案】(1)背景:北魏崛起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得到发展。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各种制度的欠缺和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并使北魏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这对孝文帝改革起直接的推动作用。(2)后果: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愈加动荡,统治危机加剧。(3)措施: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解析】(1)从北魏统治危机的出现入手,多方面分析,说明改革的必然性。可以答为:北魏崛起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得到发展。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各种制度的欠缺和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并使北魏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这对孝文帝改革起直接的推动作用。(2)可联想当时社会矛盾的存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可以答为: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愈加动荡,统治危机加剧。(3)要以“孝文帝”的身份,结合当时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可以答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说苑政理材料二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若依此说,则魏之废沟洫,必废阡陌,其事尚早于商鞅矣。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李悝总结了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结合魏国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空探测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高空作业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期末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 TK-684-生命科学试剂-MCE
- D-Arabitol-d7-生命科学试剂-MCE
- SB-3CT-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园林绿化考试题及答案
- 变形观测考试题及答案
- 病原考试题及答案
- 保安考试试卷大题题库及答案
- 护理安全警示:跌倒与坠床
- 2025年全家岗前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教育方针解读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鲁东大学
- 多尺度有限元分析-深度研究
- 骨科用药课件
- 知识产权管理评审报告
- 医院员工手册培训
- 尿毒症伴心梗个案护理
- 《发热护理》课件
- 化学实验室通风柜安装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