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doc_第1页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doc_第2页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doc_第3页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doc_第4页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鱼我所欲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1)二者不可得兼( ) (2)死亦我所恶(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贤者能勿丧耳( ) (6)呼尔而与之(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8)是亦不可以已乎( ) (9)此之谓失其本心(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2.解释下列多义词:(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种于我何加焉(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是亦不可以已乎( )(4)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5)得:二者不可得兼( )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乡为生死而不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译文:(2)是亦不可以已乎?译:(3)此之谓失其本心。译:(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译文:(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译文:(8)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译:5、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 )。6、简要概括作者在本文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答:7、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论证和_(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答: 8、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答:a 。b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答:中心论点: 10.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答:11.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 答:(二)鱼我所欲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 (2)死亦我所恶(厌恶) (3)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使,假如)(5)贤者能勿丧耳(遗失、丢掉) (6)呼尔而与之 (给)(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践踏)(不愿意接受)(8)是亦不可以已乎(止) (9)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益处,好处)2.解释下列多义词:(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种于我何加焉(对)(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行为)(4)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表转折)(5)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德”;恩惠,此作感激)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乡为生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4.翻译下列句子:(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译文:_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2)是亦不可以已乎?译: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3)此之谓失其本心。译: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译文: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译文:“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8)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译: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我就牺牲生命选取大义。5、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舍生取义)。6、简要概括作者在本文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答: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7、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_(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_答: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8、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答: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答: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