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实例分析.doc_第1页
5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实例分析.doc_第2页
5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实例分析.doc_第3页
5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实例分析.doc_第4页
5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实例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实例分析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在原理上,是将中药材及酒剂的浸提原理运用到酱油生产中;在生产上,是将一般酱油生产过程与浸提过程组合起来,形成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特有的生产过程。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生产技术,对一般酱油生产技术没有进行任何改变,而对浸提技术进行了改造,其改造在于物质要素,改变了浸提材料、浸提溶剂、产品物质密度及性能,而没有改变生产方法。也就是说,物质要素改变之后,仍然适用于原有的浸提方法。在经过改变的物质要素中,产品物质密度及性能是随着浸提溶剂的改变而改变的,浸提溶剂改变之后,仍然是自动地完成浸润、渗透、解吸、溶解、扩散的阶段,不存在操作性、技术性问题。在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具体实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浸提材料。选择什么样的浸提材料?在复方、复合味中,浸提材料如何搭配?浸提材料的用量如何把握?这是在具体实施中要解决好的问题。下面按照产品分类,对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选材、搭配、用量问题进行举例说明和具体分析。实例1:麦芽强化酱油。取拣净的大麦种子,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至初出芽生根时,取出晒干或低温干燥。将干麦芽置锅内,用旺火炒至焦黄色,微喷清水,取出风干。按焦麦芽:酱油=1:2的比例配比,麦芽浸渍酱油中,春秋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5天左右,夏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3天左右,冬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8天左右。麦芽性平,味甘,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的功能。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本草纲目说其“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因麦芽的物质成分转移进来,也具有“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的功能。麦芽的用量为1015克,大剂量为3060克,麦芽:酱油=1:2的比例,按酱油的一般使用量每人每餐最高30克计算,转移到酱油中的有效成分相当于15克的麦芽,且麦芽用量的幅度较宽,可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其功效。经炒制的麦芽有焦香,能增加酱油的风味;焦麦芽浸渍物呈深褐色,能增加酱油的颜色;焦麦芽中的淀粉浸出,能增加酱油的浓度。实例2:十全强化酱油。取干净的当归、白芍、熟地黄、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各60克,川芎、甘草30克,肉桂10克,酱油5000克,将10味中药置于有盖容器中,酱油淹没药材,密封浸渍,春秋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30天左右,夏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15天左右,冬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50天左右。党参、白术、黄芪、甘草是补气药,当归、白芍、熟地黄是补血药,茯苓是利水渗湿药,川芎是活血袪瘀药,肉桂是温里药,这10味中药配伍,具有气血双补、温阳通络的功效。其用量按酱油的一般使用量每人每餐最高30克计算,各味药不超过用量上限,且10味中药用量的幅度均较宽,可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其功效。这10味药中,天然色素、天然香辛料、天然黏稠剂的成分齐全,能对酱油起增色、增香、增味、增稠的综合作用。上述两例,属于中草药强化酱油类型,其中,实例1是单方中草药强化酱油,实例2是复方中草药强化酱油。实例1的用药依据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实例2的处方依据是食物的奇效良方。中药学教材对近400种常用中药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用量用法,在临床应用中,还收录了来自本经、千金方等经典药学著作的中药处方,可以作为中草药强化酱油选材、配料的基本依据,以确保中草药强化酱油的安全性、有效性。实例3:薄荷强化酱油。将夏秋季采收的薄荷洗净阴干,切段,按薄荷:酱油=1:3的比例配比,薄荷浸泡酱油中,春秋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10天左右,夏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7天左右,冬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15天左右。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具有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的功效。用于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等症。用量310克,大剂量可达到50克左右,薄荷:酱油=1:3的比例,按酱油的一般使用量每人每餐最高30克计算,转移到酱油中的有效成分相当于10克的薄荷,且薄荷用量的幅度较宽,可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其功效。薄荷素有“芳香药草之王”的美誉,最常见的有留兰香与胡椒薄荷两个品种。薄荷叶色泽均匀,带有浓烈甘香味,入口清爽凉快,用于烹调料理作调味香草,多数用来除鱼、猪牛羊肉的腥味,特别是除羊肉的膻味有特效。薄荷的种植没有葱、姜、蒜那样普遍,限制了薄荷的使用,尤其是家庭厨房很少用到。薄荷强化酱油产品的出现,薄荷使用将变得简单方便,可以充分发挥薄荷的调香提味作用。 实例4:五香强化酱油。五香粉基本材料有花椒、豆蔻、八角、丁香、小茴香、沙姜、桂皮、甘草、陈皮、胡椒等,不同调香师从中选取的材料、调制的配方有所不同,有些甚至针对烹煮的食物特性而有不同的配制方式。一般来说,五香粉是由肉桂、豆蔻、八角、茴香、花椒5种香料研磨而成,肉桂:豆蔻:八角:茴香:花椒=2:1:3:2:2的比例配方。生产五香强化酱油,采取五香粉的配方,但不研磨成粉,除肉桂破碎为八角般大小外,其它材料保持原样。按比例组成五香料,五香料:酱油=1:5,五香料浸渍在酱油中,春秋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30天左右,夏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20天左右,冬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50天左右。五香料属于药食兼用品,在药物分类上,肉桂、花椒、茴香、八角为温里药,豆蔻为芳香化湿药,这5味药配伍,其功效是温里袪湿、健运脾胃。五香料组方及用量的根据,不在药用功效上,而在于食用的风味上。五香料的配备,味道极香,甚至成为一种中国式的饮食习惯,通常红烧或卤制都少不了它,似乎只要加了五香粉,食物的中国味就变浓了,尤其是肉类的腌制、烹调,五香粉的味道常让人齿颊留香。五香粉的香气来自挥发香精油,研磨成粉之后,香气容易挥发,五香粉开包之后,最好一次性用完,当有剩余部分时,如果放置时间长,就丧失了原有香气。所以,五香粉主要用于批量加工食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五香粉的使用。瓶装的五香强化酱油产品,密封性好,保香性好,使用更为灵活,可以用于家庭的一日三餐菜肴中。上述两例,属于天然香辛料强化酱油,其中,实例3是单味天然香辛料强化酱油,实例4是复合味天然香辛料强化酱油。人类从上古时代就开始使用香料,最早用于敬神,后转入饮食与化妆。很长时间以天然香料为原料,只是到近代随着化学科学发展才出现了化学合成香料。由于天然香料安全,现在开始出现回归天然香料的趋势。天然香料主要来自动物、植物。动物香料数量少,但极珍贵,主要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龙涎香四种。植物香料以芳香植物的花、果、叶、枝、皮、根、种子等含有精油的器官及树脂分泌物为原料,已发现的天然香料有3600余种,得到有效利用的有400余种,常用的有200余种,可收集到的配方有50余种。天然香辛料强化酱油的生产,有着丰富的原料、广阔的开发前景。尤其在天然香料资源中,有很多处于野生状态和闲置状态,充分利用这些尚未利用的资源,也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天然香辛料的开发,理论依据没有“中药学”成熟,论文和著作并不少,但盛行祖传秘方,没有发现集大成的经典著作,可收集天然香辛料配方为参考。有待食品类院校建立“气味学”的学科,加强对调香人才的培养和对调香实践的指导。实例5:姜黄强化酱油。将冬春采挖的姜黄的根茎洗净,除去须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切片。按姜黄:酱油=1:2的比例配比,姜黄浸渍在酱油中,春秋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30天左右,夏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20天左右,冬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50天左右。姜黄是一种中药材,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无毒。具有活血、行气、散瘀、舒肝、解郁、降血脂等功效。国外近年对姜黄比较推崇,美国VITY杂志报道:姜黄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有抗氧化、抗炎、抗凝、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消除自由基及抑制肿瘤生长等。美国关节炎与风湿病有文章指出,姜黄素可以防止关节肿大、关节炎,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症有疗效。姜黄主要用于食品着色,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姜黄根茎中含有的黄色素,是植物界稀少的二酮色素。碱性条件下呈红褐色,酸性条件下呈黄色,且颜色稳定、染着力强。姜黄耐热性较好,长时间加热不影响色调;耐光性一般,直接暴露于阳光中10小时褪色50%;耐铁离子性较差。酱油主要通过米曲霉、酵母、乳酸菌等微生物综合作用,PH值在56之间,酱油贮存时间延长,内部的物质会发生褐变反应,PH值会略有上升,但会保持中性偏酸。肉类的PH值在5.25.7之间,肉成品的适口性最好,在正常情况下,肉制品偏酸性。因此,姜黄强化酱油呈黄色,用于肉类菜肴中呈黄色。实例6:红曲强化酱油。红曲有红曲粉、红曲米两种,选红曲米为浸提材料;酱油有黑白两种,常说的酱油指黑酱油,选两种酱油为浸提溶剂,分别浸渍。按红曲:白酱油=1:3的比例配比,红曲浸泡在白酱油中,1天内就可出现大红色。按红曲:酱油=1:2的比例配比,红曲浸泡在酱油中,浸渍5天左右,出现橙红色。红曲是传统的药食兼用品,在中国已有上千年使用历史,本草纲目记载,红曲甘,温,无毒。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红曲主要用于食品着色,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溶于水及醇、醋酸,呈深红色;具有优良的染色性能,尤其对蛋白质染色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有对钙、镁、亚铁、铜等金属离子的稳定性;具有不同的色调系列,产品色调从大红色到橙红色;具有光不稳定性,在太阳光直接照射下易褪色。红曲强化酱油用在肉制品加工中,赋于肉制品良好的外观色泽和风味,能够提高菜肴档次,起到增加食欲的作用。上述两例,属于天然色素强化酱油,其中,实例5是黄色素强化酱油,实例6是红色素强化酱油。在药典和本草上记载的天然色素植物有红花、栀子、蓼蓝、姜黄、苏木、五加皮、紫草、郁金、茜草、皂荚、大血藤、光叶菝葜、葡萄、橘红、金缨子等品种,这些植物色素大多具有消炎杀菌的功效,无副作用、安全性高。在菜肴及食品加工中,自古以来,是对原色食物的利用,提取色素的研究时期并不长,色调主要有红色、黄色、棕色、蓝色、绿色、黑色,色调运用主要是单色及相同色,提高复配水平,是运用天然色素的发展方向。天然色素强化酱油的生产,要不断吸收天然色素研究的新成果,并根据酱油这种特殊溶剂条件对呈色物质的作用,使天然色素强化酱油丰富多彩。实例7:葛根强化酱油。新鲜葛根洗净切段,按葛根:酱油=1:1、盐:酱油=2:100、白酒:酱油=8:100的比例配比,葛根浸渍在调和酱油溶剂中,春秋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7天左右,夏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3天左右,冬季常温下浸渍时间为10天左右。在产品说明中注明用盐量,提醒消费者在烹饪时的用量盐问题。葛根性凉,味甘、辛,归肺、胃经。具有发表解肌、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外感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湿热泻浰、脾虚泄泻、热病烦渴、消渴证。用量915克,大剂量可达到100克左右,可作为食物食用。葛根富含可溶性淀粉及可溶性膳食纤维,有较大黏度,在水中有较高的溶解度,当水溶液中有足量的葛根物质时,常温下水溶液也有较大黏度,温度升度到水沸点,葛根物质能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的大分子物质。利用葛根物质的特性,让其充分溶解在酱油中,在菜肴起锅环节使用,起到增稠、增黏、增紧密度的作用,使菜肴特别是汤类菜肴获得浓度和厚实、润滑的口感。本例属于天然黏稠剂强化酱油。天然黏稠剂广泛存在于种子类、根类食物原料中,有丰富的原料来源。在中式菜肴加工中,使用天然黏稠剂非常普遍,基本方法是挂糊、上浆、勾芡,公共厨房和家庭厨房节日时经常采用,但由于用量少,调制黏稠剂一次用不完,容易造成浪费,家庭厨房日常烹调很少采用。天然黏稠剂强化酱油产品的出现,可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使用酱油时也使用了黏稠剂,由于使用方便,家庭日常烹调也可采用。系列文章篇目:1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基本原理,2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食用价值,3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的生产过程,4天然浸提物强化酱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