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8课《新城道中》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8课《新城道中》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8课《新城道中》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 新城道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人情感。 过程与方法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重难点把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教 学 内 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教学设计一、反馈检测(3分钟)二、作者及背景简介(详见学案、ppt)(3分钟)三、新课导入 (1分钟)四、逐联赏析诗歌(20分钟)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诗人准备启程 “东风”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尾联“西崦yn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山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添了这种喜情。 手法: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寓情于景学案点拨:导练1:天公作美,自然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抒发了乐观豁达的情怀。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里人生活,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导练2:1、第二联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写野外远景,运用比喻手法,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 2、第三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写农家近景,运用拟人手法,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 3、出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这两联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五、新城道中(其二)(10分钟)1、结合全诗,分析“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的妙处。(5分)明确:(1)“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2) “散材”,指无用之才,此处为作者自喻。“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2分)(3) 这两句表明作者对政治斗争、对复杂的官场感到厌倦,自己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所以,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惬意。(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明确: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立足,自请外调,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以及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生活的惬意之情。(3分)尾联,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