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放射学介绍.doc_第1页
血管介入放射学介绍.doc_第2页
血管介入放射学介绍.doc_第3页
血管介入放射学介绍.doc_第4页
血管介入放射学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入放射学第一章血管介入技术血管内介入技术是应用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先明确病变产位、性质、范围和程度之后,根据适应证,经插入血管内的导管进行栓塞、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和灌注药物等治疗。第一节经导管栓塞术经导管栓塞术(transcatheter embolization),也称栓塞治疗(embolotherapy),是经动脉或静脉内导管将塞物有控制地注入到病变器官的供应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以期达到控制出血、治疗肿瘤和血管性病变以及消除患病器官功能之目的。一、栓塞物栓塞物种类很多。按性质可分为对机体无活作用的物质、自体物质和放射性微粒。按使血管闭塞时间的长短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按在身体内能否被吸收又分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两种(表611)。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栓塞物。表611 栓 塞 物1.颗粒 (1)自体物质:血块、肌肉、脂肪、硬膜 (2)可吸收物质: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 (3)不吸收物质:聚乙烯醇、各种质地的小球2.液体 (1)可吸收物质:无水乙醇 (2)不吸收物质:IBCA、硅酮3.机械性栓子:螺圈、可脱球囊4.放射性微粒:载药微囊(球)5.电凝(一)自体血块 是目前唯一的短期栓塞物,闭塞血管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由于体内纤溶作用,血栓阻塞血管后多在几小时就开始溶解。血块的优点是取材方便,无抗原性,不需消毒,易经导管注入,多用于控制较小动脉出血,如胃肠道小动脉出血。为了延长再通时间,血块内可加入亮氨酸。(二)明胶海绵(gelfoam)系术止血剂,注入血管内造成继发性血栓形成。闭塞血管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明胶海绵可消毒,无抗原性,可按需要制成不同大小的颗粒或小条,易得,价廉,广泛应用于栓塞中、小血管,如栓塞肿瘤、血管性疾病和控制出血等。氧化纤维素的作用类似于明胶海绵。(三)聚乙烯醇 商品名为ivalon,是合成材料,闭塞时间长,不被吸收。干燥ivalon吸湿后膨胀,利用这一特性可闭塞较大血管;例如用于堵塞开放的动脉导管。市售ivalon多为一定大小的颗粒。ivalon的磨擦系数大,投送不如明胶海绵顺利。(四)异丁基2氰丙烯酸盐(isobutyl-2-cyanoacrylate,IBCA)系组织粘合剂。为液体,遇离子性物质,如血液和离子型造影剂后很快聚合固化,可长期闭塞血管。常用于动静脉畸形、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加入适量碘油、碘苯酯后延缓聚合时间,并使之不透X线。与此同类制剂为正丁基2氰丙烯酸盐(N-butyl-2-cyanoacrylate,NBCA),聚合时间较长,有利于技术操作,近来已逐渐替代IBCA用于临床。(五)螺圈(coil)也称不锈钢圈、弹簧圈,为机械性栓子,可用于大、中小动脉,永久闭塞血管,对机体无活性作用(图611)。第二节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经导管等器械扩张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这一疗法是60年代开始应用的,在80年代前主要采用球囊导管进行治疗,称为球囊血管成形术(balloon angioplasty)。在80年代陆续出现了几种血管成形术的新技术,主要是激光血管成形术(laser angioplasty)。粥样斑切除术(atherectomy)、血管内支撑器(endovascular stent)等。PTA原来主要用于肢体血管,以后扩展至内动脉,如肾动脉、冠状动脉,并且由动脉发展至静脉,如扩张治疗腔静脉狭窄,以至治疗人造血管、移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一、球囊血管成形术(一)适应证 理想的适应证是中等大小或大血管局限、孤立性短段狭窄。其次为多发、分散的短段狭窄和闭塞。长段狭窄或闭塞、小血管病变、溃疡性狭窄或已有钙化的狭窄或闭塞病变不适宜于PTA治疗。(二)操作技术 在血管造影确定病变位、程度和侧支供血情况以及狭窄上下方的血压等血液动力学改变后,将造影导管调换成球囊导管(图613)。将球囊置于狭窄区,用压力泵或手推稀释的造影剂充胀球囊。充胀的球囊作用于狭窄的血管,使之发生扩张。扩张结束后,要复查血管造影,了解血管扩张情况,同时再次测量原狭窄区上下方的血压差以确定扩张治疗的效果。为了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再狭窄,从术前一天开始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术中要用肝素抗凝,术后16个月服用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三)血管扩张的机理 充胀的球囊压力造成了狭窄区血管壁内、中膜局限性撕裂。血管壁特别是中膜过度伸展以及动脉粥样斑的断裂,从而导致血管壁张力减退和腔径的扩大。(四)疗效 PTA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髂、肾动脉的PTA成功率在90%以上,五年平均血管开放率在70以上。冠状动脉脉单支病变PTA成功率在90以上。影响疗效的因素中,除病变部位外,病变性质、病变的解剖与病理学特征、患者全身状况、设备情况以及术者经验等也是重要因素。例如在肾动脉狭窄中,以纤维肌发育不良的疗效最好,扩张成功率在9095,临床上高血压治愈和改善率达93;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症;而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疗效较差。PTA比外科手术的优点在于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收效快,操作较简便,减少用费,门诊即可进行,一旦发生再狭窄可以重复PTA治疗。(五)再狭窄问题 PTA虽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扩张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平均发生率约为30。再狭窄多发生在PTA后数月至1年之内。主要原因是球囊扩张部位内膜纤维细胞增生的结果。扩张的机理表明,成形术是一种损伤血管壁成分的机械治疗方法,术后必然会引起一系列修复反应,这就成为再狭窄的病理学基础.因此球囊扩张的结局具有两重性。内、中膜局限性撕裂造成了血管腔的扩大,血流灌注得以恢复;同时内、中膜撕裂也成为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再狭窄的原因。再狭窄的其他原因是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和原有病变的进展。为了减少再狭窄,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改进设备:已研制成新型成新型材料的球囊,可减少对血管的损伤。药物治疗:减少、预防和治疗PTA进程中和PTA后出现的血管痉挛、血小板粘附、血栓形成和内膜纤维细胞增生。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肝素、硝苯吡啶(心痛定)硝酸甘油以及正在试用的前列腺环素、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等。新技术的应用:即下述几项血管成形术。(六)并发症 PTA的并发症较少,有时可发生穿剌局部血肿、动脉壁撕裂孔、远侧端血管塞以及球囊破裂等。二、激光血管成形术80年代初用于再通外周动脉,现已大量用于临床,取得了很有希望的疗效,激光能量消融粥样斑或血栓使血管再通的机理,主要在于热效应和化学解吸作用。激光源有气体、固体和液体等物质。激光血管成形术用得较多的是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和准分子(excimer)激光。传输系统用多根石英纤维。为减少血管发生穿孔,在石英端头加用金属帽、蓝宝石帽。激光以连续或脉冲方式发射。连续发射可造成组织的明显热损伤。脉冲发射能量多,易消融病变组织,也无明显的热损伤。故现多用脉冲波。激光波长可采用紫外线(200400mm)。可见光(400700mm)或红外线(7001000nm)。激光血管成形术可能有以下优点:治疗血管慢性闭塞、弥漫病变、钙化病变优于球囊血管成形术,而且对球囊成形术后出现的急性血管闭合有效。热效应热抛光或封焊作用,在球囊扩张后接着应用,可使球囊扩张所造成的血管腔面由不规则变平滑,且封焊剥离的内膜,从而减少血小板粘附近和血栓形成。光热作用可改变血管壁的顺应性,降低动脉壁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减轻球囊扩张后所引起的血管壁弹性回缩,有利于血管的持久扩张。因此,激光血管成形术现多与球囊血管成形术配合应用,称之为激光辅助球囊血管成形术(laser-assisted balloon angioplasty)。激光再通血管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进一步解决。三、动脉粥样斑切除术有些学者简称之为旋切法,主要适用于血管高度狭窄或完全闭塞,也是一种机械治疗方法。按照用于这一疗法的导管功能看,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种:经皮切割,取出粥样物质,称之为atherectomy,意即切除术:经皮破碎粥样斑,使之成为微粒,存留于血液循环中,有待于机体自然清除,称之为atheroablation,意即破碎术。用于这一治疗的导管头端有一高速或低速旋转的削刀或磨球,当导管头端置于血管闭塞病变处,操纵体外导管尾端驱动装置,削刀或磨球旋转,切除或磨碎病变,使血管再通。正在研制的导管很多,目前用于临床的有Kensey导管、Simpson导管、经腔抽吸导管(TEC)等。旋切法除用于外周血管外,也开始用于肾动脉和冠状动脉。外周血管的再通成功率在95以上。由于旋切法仍是机械性治疗手段,所以损伤血管壁后的修复反应还可造成再狭窄。这一疗法也在发展中。四、血管支撑器血管支撑器是采用特殊的合金,制成不同结构的圆筒形,支撑于血管狭窄病变处,使之保持血流通畅。目前支撑器有三种:热记忆合金支撑器(thermal memory alloy stent):由镍钛合金丝制成,称为Nitinol。自膨支撑器(self-expandable stent);用不锈钢合金丝编织成圆筒形,放入血管后,由于金属弹力而支撑于血管腔内。球囊膨支撑器(balloon-expandable stent):支撑器是圆筒网眼形,先在球囊之上,放入血管后充胀球囊,使支撑器张开支撑于血管腔内(图614)。图614 球囊膨胀支撑器支撑器置与血管后,机体能耐受,无异物反应。支撑器内表现由于纤维蛋白原覆盖,不久即可形成新生内膜,同支撑器两端处的正常血管内膜相接,从而保证血管的通畅。支撑器主要同球囊血管成形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和旋切法等相配合应用。在后几种技术扩张或再通病变血管后。放置支撑器,可提高血管开放率,减少再狭窄。此外,利用超声能量消除粥样斑、血栓等以再通血管也试用于临床,称之为超声血管成形术(ultrasonic angioplasty ,angiosonoplasty)。一些新的血管影像技术,如血管镜、血管内超声和MRA对于经皮血管成形术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第四节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一、血管收缩治疗经导管灌注加压素(vasopressin)是治疗胃肠出血的有效方法。1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灌注加压素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急性出血,使病情趋于平稳,然后择期手术。方法是经股动脉插管,导管置于肠系膜上动脉内,以0.20.3单位分的速度灌注加压素。加压素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可有效地降低门静脉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加上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从而可以控制出血,其成功率为55%95%。2胃粘膜弥漫性出血经胃左动脉插管灌注,有效率约8090% ,如胃左动脉插管困难,也可经腹腔动脉灌注。3溃疡出血 效果较差,成功率为30%60%,以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灌注为好。4下胃肠道出血结肠憩室出血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插管灌注加压素,止血成功率为6075%。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化疗药物对肿瘤的作用大多是非特异性的,静脉给药后全身毒副反应重,而肿瘤局部药物浓度不高。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可增加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延长肿瘤细胞同高浓度药物的接触时间,减轻药物的全身毒副反应,可提高化疗的效果。(一)常用的化疗物 经导管灌注的常用化疗药物有丝裂霉素C(mitomycin-C)、顺氯氨铂(cis-platinum-diamine-dichloride,PDD)、阿霉素(adriamycin,ADM)、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以及长春新硷(vincristine,VCR)等。(二)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原发性肺癌和原发性肝癌。1原发性肺癌 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肿瘤血管一般较丰富。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提供了解剖基础。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首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在明确诊断与观察病变部位血管结构等以后,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一般主张联合用药,即一次治疗时选择23种药物顺序给药。灌注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每间隔23周重复治疗。治疗后摄胸片、CT观察肺部肿瘤缩小情况,作为判断疗效的根据之一。肺癌经灌注化疗治疗后,期患者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约占一半以上。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之一。2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是目前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此基础上已发展成为化疗栓塞(chemoembolization),即把经导管栓塞肿瘤与灌注化疗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疗效优于单纯灌注化疗。三、溶栓治疗经导管灌注溶栓药物进行溶栓治疗是在静脉溶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效治疗方法。(一)常用药物 尿激酶、链激酶是常被选用的药物。前者无抗原性,疗效可靠,应用更为普遍。此外,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是较为理想的纤溶剂。蛇毒也用于溶栓治疗。(二)临床应用1冠状动脉溶栓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促发因素,采用经冠状动脉灌注溶栓治疗是一有效方法。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闭塞血管及其部位和程度之后,经导管灌注溶栓剂。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从患者胸痛发作至灌注开始的时间长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