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doc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doc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doc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doc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编稿老师一校二校审核1:燃烧和灭火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小组实验、阅读教材,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着火点的概念、利用燃烧条件及灭火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知识链接(导入) 火是什么?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人类发现和利用燃烧反应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利用燃烧人类创造了无尽的财富,改善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做到了上天入地。同样是因为燃烧,万丈高楼瞬间变为废墟,茂密森林顷刻化为灰烬,那么如何驾驭燃烧,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呢?今天我们学习燃烧和灭火一、 探究燃烧的条件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l 实验1:在酒精灯上灼烧石块和点燃纸张。 l 实验2:将两支燃着的蜡烛中的一支罩在烧杯下。 l 实验3: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块纸片用火柴同时点燃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纸张燃烧而石块不燃烧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未罩烧杯的蜡烛始终燃烧,而 罩了烧杯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燃烧需要氧气实验纸片先燃烧燃烧还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自主学习】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燃烧的概念: 燃烧就是_与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观察思考】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7-1,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_。阅读教材P124125.思考下列问题: 1、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交流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班级展示】 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_、_、_。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125126 各小组自己完成实验7-2 现象:_。 分析:_。【班级展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因此,灭火的方法有:_、_、_。灭火方法的选择,一般要结合具体情况去分析,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小组讨论】 1、你如何熄灭蜡烛?如何熄灭酒精灯?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学以致用,关注社会】1、 小组实验:一高一低两只点燃的小蜡烛用烧杯罩住,哪只先灭?解释原理。现象:_。 解释:_。2、 由以上实验你得到什么启示?火灾中我们如何逃生?是直立还是弯腰快跑?(小组内讨论后回答)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128130,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相关图标。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分析,烟头提供了热量,使可燃物达到了着火点。故选A。2、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这其中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 、燃烧的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C、燃烧需要氧气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解析: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故选D。3、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dm 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氧气C、排出的气流中CO2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解析: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知纸盒排出的气流使蜡烛周围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故选D。4、下列灭火实例与灭火原理不相符的是(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 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木材着火用水泼灭 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不会因周围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D错误。疑难辨析:1、如图示,表示可燃物易着火的点是( )A、a B、b C、c D、d考点: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b、d两点的氧气浓度为零,即可燃物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c点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燃烧;a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能够燃烧故选:A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某学校新建一座图书馆,较适宜用于图书的灭火器材是()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C消防水龙头D黄沙箱考点:几种常用的灭火器分析:图书文件属于贵重物品,对于此物品发生火灾灭火时要考虑到不能造成二次损坏,故使用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解答: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能使燃烧熄灭,主要起窒息作用,同时二氧化碳在喷射灭火过程中吸收一定的热能,也就有一定的冷却作用适用于扑救600伏以下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的火灾,以及范围不大的油类、气体和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质的火灾,故A正确;B、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其泡沫会对图书造成损坏,故B错误;C、用水灭火会对图书馆或档案馆图书文件造成损坏,故C错误;D、黄沙箱主要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常用来扑灭酒精燃烧引起的火灾,若用来扑灭图书引起的火灾,会对图书文件造成损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重在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常见灭火器的适用范围3、“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可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解答解答:“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这样就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有利于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一、关于燃烧物质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吗?书上给的定义是,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并且物质的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这是狭义的燃烧定义,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事实上凡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只有初中化学书上定义为有氧气参加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这是因为知识量的限制。例如:镁能在CO2和氮气中燃烧,Na能在氯气中燃烧,等。所以镁发生火灾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二、关于灭火并不是所有物质的火灾都可以用水来扑灭,如:1、汽油、煤油灯油类物质,油类物质的比重小于水,又不溶于水,着火时若用水扑灭,大量汽油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极易造成水势蔓延,汇成火海,岂不“助纣为虐”?2、各种电器设备。由于有导电性,用水去扑灭带电的电器火灾设备时,极易造成漏电伤亡事故,用水扑灭带电的电器设备火灾,往往会损害设备。3、炽热的金属、熔融的盐类。当水与这些物质接触时会迅速气汽化,形成很大压力,易使高热物品溅伤人。4、钾、钠、电石等。当水与这些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放热反应,并放出Na、乙炔等可燃气体,使火势更大。5、被困压得很紧的可燃物,如打包成捆的棉花等,水不易渗透进去,若用水去扑灭这类物质是徒劳的。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点 B、N点 C、P点 D、M点2、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C、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撤向安全处 D、燃烧的浓烟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4、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发现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5、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 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 。 (2) 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