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作业一、简述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经历了一条漫长的道路。如今还在继续向前探索。1神话和传说 早期人们由于知识有限,他们对大自然和人类本身有关的现象只能编造一些神话故事来解释,把语言说成是女神、认为名和事物的关系是神授的、关于文字的起源也有各种神话和传说等。2对语言的理性认识的开端 人类对语言最早的理性认识产生于各古典文明形成和兴盛时期,是由一些思想家、哲学家阐述的,散见于他们并非专门关于语言的著述中。中国有先秦时期的哲人,像老子、孔子、墨子、荀子等,他们关于语言性质的论述,对中国传统语言研究影响很大;古希腊有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等不仅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语言观念,而且还最早发现了古希腊语的一些基本语言范畴,奠定了西方语法研究的基础。这一时期的研究还谈不上系统的语言研究,但其思想对后世语言学影响深远。3传统的语文学时期 真正对语言的系统研究是语文学时期。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为了继承文化遗产,解读古人留下的经典著作,做语言上的注释,这称之为语文学(philology)。语文学时期形成了语言研究的三大发源地: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罗马。三个地区的语文研究的共同特征是,语言研究都是为了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为了解读古典文献,研究的对象都侧重于古代书面语,而非现实口语。这直接影响到这一时期语言研究的特点。一方面语文学主要是服务于其他社会功用,研究范围有局限性,还谈不上独立的语言学研究。另一方面,各自的语言文字特征使不同地区语文学研究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影响到不同语言研究传统的形成,它们各具特色,共同为人类语言的探索作出了贡献。4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十九世纪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从历史关系的角度比较研究不同的语言,寻求语言亲属关系,推测原始共同语言面貌的语言学。印欧语系是用历史比较法研究得比较多的一个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有助于研究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语言分类。5结构主义语言学现代语言学的开端 结构语言学又叫结构主义语言学,它是重视现实生活中活语言的结构系统的共时描写的语言学,它认为语言从结构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开创了音位学、符号学等学科。如果说历史比较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那么结构主义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成熟的学科,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现代语言学区别以往的语言学的而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注意系统性,把语言看作一个系统,一种结构。重视共时研究;优先研究口语,对所有的语言一视同仁;认为语言学应该是描写性的,而不是规定性的;主张区分语言和言语,确定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此外强调独立自主性也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特点,这就是说,它要求摆脱哲学家、心理学家、文艺批评家以及其他学科的学者关于语言的传统看法,对语言作新的客观的考察,很明显,这几点都来源于索绪尔的理论。因此,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二十世纪语言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索绪尔的理论包含了现代语言学的核心内容,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是现代语言学的基石。结构主义语言研究共形成三大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5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进入后布龙菲尔德时期,哈里斯和霍盖特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哈里斯被称为美国新语言学的发言人,他在1951年出版了代表作结构语言学的方法,这本书被人们视为后布龙菲尔德的象征和转折点。这本书制定了一套分布和替代的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这种方法技术性很强。语言学成为一门十分专门的学科,语言学跟其他领域接触少了,路子越走越窄。到1957年终于在美国爆发了一场人们称之为乔姆斯基的革命6转换-生成语言学 乔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语言学家。最初,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乔姆斯基的学说不仅在语言学界,而且在哲学界、心理学界等很多领域也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也与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有密切的关系,因而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后来他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表了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1965)、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1972)、支配和约束论集(1980)等重要著作,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转换-生成语法仍在继续发展之中。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世界语言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大的阶段,也就形成五个大的学派:传统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二十世纪后期,出现了文化语言学、模糊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有特点的新流派。二、简述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活动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这种情况必然会的使语言的研究和其他学科发生密切的关系。早在传统语文学阶段,语言研究就和各种文献的研究密不可分,它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一切学科阿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研究还和许多自然科学发生了密切联系。这可以联系交际的过程加以分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瞬息间的事情,但却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这一过程大体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这里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语言学所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各门学科的互相配合,共同协作,许多学科从自己关心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生理学研究发音原理,物理学研究语音的音响传递,心理学关心语言的接收,神经学研究语言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基础,病理学通过说话的种种现象判断和治疗失语症等等。在现代社会,计算机和语言的关系更为密切,为了使计算机理解并处理自然语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主要是语言研究,可以说语言研究的水平制约着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的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领域要求交流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因而语言研究又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等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语言学正在日益开拓它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协作领域。所以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只有一百来年),而且更是一门领先的科学,是人文科学中的一支先锋力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这样评价语言学:“语言学,无论就其理论结构而言,还是就其任务之确切性而言,都是在人文科学中最先进而且对其它各种学科有重大作用的带头学科。”三、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传递手段? 语言不但是人类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是中最重要的一种。语言不是人类所使用的唯一的传递信息的工具,在人类社会中,还有其他一些事物也充当着人类传递信息的工具:例1人的表情、姿态、手势、动作等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传达人的情感、意愿、思想等。例如汉族人点头表同意、摇头表不同意;我国境内的佤族人摇头表同意;塞孟人头往前冲表同意;奥维崩达人伸出食指在脸前晃动表不同意;用手指刮脸皮羞人是汉族人特有的动作;见面打招呼:中国人过去是打拱作揖,欧美人用握手、拥抱、接吻等方式,库伯爱斯基摩人用一个拳头连打对方的脑袋,拉丁美洲有些地方的以拍背为礼,波利尼西亚有些地方的人则是互相擦背等等。例2交通上使用的路标、红绿灯、旗语、斑马线等也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此外还有直接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文字及电报代码等。但这些交际手段都建立在自然语言之上,而且它们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字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但文字记录语言也是有局限的。(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身势有作用,但距离远了不行,光线暗了不行,人也不能把动作停下来用手势交谈。旗语、电报代码等是在语言文字基础上产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也有局限性。那么在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这个传递信息的工具,这表现在它的基础性和广泛性上。基础性是说任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都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物理化学公式等都需要用语言加以规定和解释。握手、鼓掌、接吻、拥抱等虽没有与语言有直接联系,但作为一种交际行为,必须在人们的头脑中转换成语言代码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和理解。语言是和人、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而文字等辅助交际工具都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不仅可以解释非语言,而且有自我解释的功能。广泛性是说一方面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最广泛。其他符号一般在特定范围表达特定的意义。语言使用范围是没有限制的,不管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不管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们主观认为的,哪怕是极其复杂或者微妙的情感,语言都可以表达。另一方面语言是所有交际工具中最为复杂而又明确的符号系统,通过语言符号的组合,人们可以明确表达无限多的信息。而其他交际工具都比较简单有限,有的意义还不够明确、固定,因而只能表达十分有限的、大致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系统;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而语言则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四、请论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现象。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社会中交流思想的工具,它使人们能够表达各自的思想,达到互相理解,使人们在一切活动范围中调整其共同的工作。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它是人脑反映离开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的一种活动。没有语言,人们就不能组织社会生活,没有思维,人们就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这两种社会现象虽互相独立,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马克思、恩格斯早就说过语言是“纠缠着”精神的物质。(德意志意识形态P24)斯大林也曾说过:“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有在语言的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术语和词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完全没有语言的材料和完全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马克思与语言学问题)所以说,语言和思维是一种相依为命的关系,是形影不离的两个东西。为什么说语言和思维是一种相依为命的呢?第一,因为语言是借助于思维而产生的,思维也是借助于语言而产生的。换言之。语言和思维从其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是相依为命的。没有思维,语言就不能产生,没有语言,思维也不能产生。人类和其他动物都能由发音器官发出声音,其他的高等动物,例如类人猿,也能发出三十几种不同的声音,但是除了人类之外,其他高等动物就没有语言,这正是因为没有和思维统一在一起的声音并不成为语言的缘故。语言并不只是人们嘴里发出的声音,而是包含有意义的结合物,它之所以是这种结合物,因为它是思维的承担着。人类祖先早就能发出许多声音,但他们并没有语言,只有等到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劳动而使在转变中的人具有抽象的思维的技能时,人类才可能产生语言,人类的祖先才可能由一般的高等动物变成人。巴普洛夫说语言是抽象思维的承担着,他的话说明了离开被承担的抽象思维,作为承担着的语言就不能产生。另一方面,思维的产生也依赖于语言。思维的产生当然是直接依赖于人脑的发展的,它并不是直接由语言产生出来的。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它是物质的产物,也就是人脑的产物。只有等到人的祖先在劳动的过程中,使脑的机能发展起来了,人类才有抽象思维的能力。换言之,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由于人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语言当然也具有物质的属性,但它只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不是直接产生思维的“母体”。它们不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不过,尽管语言并不直接产生思维,语言却是思维得以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思维固然是人脑的机能,但是如果没有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也只能是一种潜存的机能,不能实现其为现实的思维。思维是在语言的物质材料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并且是和语言同时产生的。第二,这种关系还体现在语言对思维的依赖上,又表现在思维对语言的依赖上。语言不能离开思维而存在,因为语言只是一种信号。作为信号的物质和被这信号所指明的事物之间,要有一种指明者与被指明者的关系,否则,信号就不能存在。语言是拿生理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去指明精神活动中的思维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生理器官所发出的声音才成为信号,才成为语言。离开了这种关系,生理器官发出的声音就只是音波,只是物理现象,不是信号,不是语言。总之,因为语言是一种信号,它的存在依赖于它所指明的思维,如果没有思维做它的被指明者,语言就不能存在。不但语言的存在要依赖思维,而思维的存在也要依赖语言。思维对语言的依赖性可以拿巴普洛夫的“语言是抽象思维的承担着”这一原理来说明。人类除了第一信号系统,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就是以语言作为引起抽象思维活动的刺激物的信号的神经活动系统。在第一信号系统里,作为信号的刺激物必须是一种形象,但在第二信号系统里,作为信号刺激物的都是语言,语言是形象的(第一信号系统)信号。狗看见电灯光流口水,因为电灯光的形象指明了肉的形象。但狗却不能够对“电灯”这个词的刺激而流口水,人类则对“电灯”这个词的刺激而走去开电门。第二信号系统是第一信号系统的信号,因为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是形象以为基础,加以概括、抽象化,再拿来指明这些形象。正因为如此,第二信号系统必须是从形象发展出来的,是有其原来的物质刺激物。我们从这些刺激物所给我们留下的形象里抽出其一般的特性,构成语音结合在一起的概念或意义的。作为这种抽象概念和语音的结合体的语言,一方面脱离了形象,一方面却成为形象的信号,我们只要听见语言,不必看到客观刺激物,就可以发出我们原先要对这刺激物所给我们留下的形象的反应。在人们进行抽象思维的时候,语言充当了这种思维的刺激物,没有语言充当这种刺激物,思维就不能发生。第三,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或思维时,语言和思维活动也是相互依赖的。人类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由于劳动的推动,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但除了发展的内部原因之外,还要有语言作为它的外因或推动力。人类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起先从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抽出个别事物,给它起个名称,然后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在比较某些事物的时候,人类在这些事物中发现了某种共同的东西,创立了一般概念,以及包括所有这类事物的口头用语。所以人类就是在语言的推动下实现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的。语言并且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我们为的是要表达或体现思维在运用语言的,人类的抽象思维是反映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活动,它是以认识客观规律,使人利用这规律去改造世界的资格为社会服务的。但要发挥抽象思维的作用,就必须使人们有思想上和经验上的交流;而要交流思想和经验,首先要把它们表达出来,使它们成为可“捉摸”的“物质化”的可了解的东西。而语言正是表达它们的工具。思维之所以能通过语言被表达出来,被人所了解,是因为语言是思维的承担着,它可以使思维“物质化”或具有物质的外壳,是因为语言的声音可以被人的听觉感官所接受,从而被人所“获取”。另一方面,在进行具体的思维时,我们也不能脱离语言的物质材料而能进行抽象思维活动。思维活动具体地表现在判断或推理的构成中,概念是思维活动的基本材料,也是构成判断的基本材料,具体的思维活动总是判断或几个判断结合在一起的的推理活动,没有词和语法规则作为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物质材料,具体思维就不能进行。第四,语言的发展依赖于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也依赖于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并不等于语音的发展,虽然语音的发展可以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是语义和语音的结合物的发展,只有声音的变化不能表明语言的发展,只有语义的变化才意味着语言的发展,因为意义是语言成分的内容,一般的规律是内容决定形式,在思维发展的情况下,作为表达或体现思维工具的语言一定要随着发展,不这样就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可以再任何一种语言里发现许多事实证明许多具有意义的词的发展,新词的产生是在思维的发展、新的概念的产生下促进成功的。新的的客观事实思维中新的概念新词的诞生另一方面,思维的发展也有赖于语言。思维虽不是语言直接产生的,但却要有语言的物质材料加以体现和巩固,抽象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发展出来的,在发展过程中有过渡的状态,在过渡状态中,抽象思维只有萌芽状态而没有实现,它是摇移不定的,没有定型。只有在语言的物质的基础上,抽象思维才能体现,才能巩固。尽管概念不等于词,甚至不等于词义,但在词没有出现之前,概念是不固定的,是模糊不清的,只有等到词出来作为概念的物质外壳时,概念才定了型。尽管语言和思维互相依赖,如影随形,但并不等于说语言和思维是同一事物。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时不正确的,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别也是不正确的,尽管离开了思维,语言就不存在了,但语言仍然是语言,思维仍然是思维,两者不可混为一谈。1语言是民族性的社会现象,思维是全球性的社会现象(人类思维的共同性和语言的民族性)人类思维的共同性人类面对自然界的现实是相同的,人的大脑的生理构造也一样,思维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所以全人类具有共同的思维能力。正因为人类的思维有共同性,不同民族的人可以认识相同的事物;同一部著作或同一部电影可以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在国际性运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都了解一场球赛的经过和结果,在紧张关头异口同声地喝彩或惋惜。我们才可以用其他民族的人写的逻辑学著作来训练思维。语言有民族性,与思维如影随形的语言却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 洪堡特在他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有这么一段精避-的论述:“一个民族的精神特性和语言形成的结合极为密切,只要有一个方面存在,另, X5 ?+ l# 一个方面必定能完全从中推演出来。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 e; A0 K63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我们从赫德尔的著作里也可以找到意思与此十分相近的表述。“一个民族怎样思维,就怎样说话,反之亦然,怎样说话,就怎样&思维。”这些论述强调了语言是一种民族现象,各民族的语言在结构形式、意义内涵上有所不同,一定的民族语言与一定的民族性和文化特征相维系。换言之,民族语言作为民族文化心理认同的表征,同时,也对语言观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第一、不同民族的语言音位系统不同汉语声调音位m、m、m、m,足以让初学汉语的外国人伤透脑筋,使我们感到极大的满足:你也有今天?、汉人不用舌尖颤音、小舌颤音;鼻化音是能发的,普通话不用。汉族人发舌叶音难,英美人发卷舌元音、舌面音难,汉语的卷舌元音、舌面音常常被英美人发成舌叶音;齿间音也发,但除了所谓大舌头,正常的汉人不用,大都发成舌尖音。第二、词汇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语言用义位表达客观对象时可以有所不同,如:俄语的“手”包括前臂到手,英语的“手”则与汉语相同。又如,日韩“前辈、晚辈”相当于汉语的“师兄、师姐”。同一条光谱,汉语切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段,英语切成六段,有的语言切成五段、三段甚至两段。不同民族语言表达义位时选用的词不同,即把哪些义位归纳在一个词里可以不同(汉语“哥哥”、“弟弟”是两个词,英语社会一个词:brother)(参看中国语文1999年第5期,蒋绍愚两次分类),同时父母的兄弟或其姊妹的丈夫,汉语分成伯父、叔父、舅父、姨父、姑父,英语统称uncle,同时父母的姊妹或其兄弟的妻子,汉语分成伯母、叔母、舅母、姨母、姑母,英语统称aunt。有些现象在某种语言里有词语反映,而有些语言对这些现象在词汇上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综合性医院电子病历信息安全保密协议
- 2025年度生物医疗耗材在线交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度生物制药生产设备与技术采购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大型客机租赁与飞行员培训及航材供应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绿色能源化工企业员工职业安全与劳动条件保障合同
- 2025年全新35kV线路工程安装与达标验收合同
- 2025年度工业废气净化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
- 2025年网约车租赁合同违约责任与效力评估协议
- 2025年重型卡车购置及跨区域物流运输合作协议
- 2025高端养老机构定制化医疗护理服务合同
- 社会福利 课件全套 高和荣 第1-11章 绪论-社会福利的挑战
- 合同延期协议模板
- 2025年广州市城市更新计划
- 呼吸衰竭完整课件
- 齐河经济开发区马寨小区安置楼工程临时用电组织设计(5月10日改)
- 220kV变电站土建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第二版)
-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教学指南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试题含答案(全册)
- 机关党建与企业党建共建协议书范本
- 马凡综合征个案护理
- 肉豆蔻丸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药效预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