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ppt课件.pptx_第1页
高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ppt课件.pptx_第2页
高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ppt课件.pptx_第3页
高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ppt课件.pptx_第4页
高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高热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 高热 HighFever 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 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 5 37 5 腋温36 37 衡量 通常情况下 腋温比口温 舌下 低0 2 0 5 肛温比腋温约高0 5 左右 若腋温超过37 4 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 以上 可认为发热 所谓低热 指腋温为37 5 38 中度热38 1 39 高热39 1 40 超高热则为40 以上 2 病因 急性高热长期高热 3 急性高热 1 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 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 非感染疾病暑热症 新生儿脱水热 颅内损伤 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 变态反应过敏 异体血清 疫苗接种反应 输液 输血反应等 4 长期高热 1 常见病败血症 沙门氏菌属感染 结核 风湿热 幼年类风湿症等 2 少见病恶性肿瘤 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结缔组织病 5 高热是一些疾病的前驱症状 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 前者最为多见 如细菌 病毒引起的呼吸道 消化道 尿路及皮肤感染等 后者主要由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 血清病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疾病所引起 6 发病机制 致热源机制非致热源机制 7 致热源机制 引起发热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外源性致热原和内源性致热原 内源性致热原是由外源性致热原刺激后产生的 即当外源性致热原 包括各种病原体 炎性渗出物和无菌性坏死组织等 作用于粒细胞 中性和嗜酸性 和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后 经过一系列反应 则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如白细胞介素 1 IL 1 和干扰素等 当它们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后 经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减少 经运动神经使骨骼肌周期性收缩 发生寒战 使产热增加 结果使体温上升 8 非致热源机制 非致热原性发热是由于 体温调节中枢损伤 直接引起发热 产热过多或散热障碍疾病所致发热 9 处理 降温措施其他对症处理病因治疗 10 降温措施 1 物理降温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 阴凉 空气流通处 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 敷头额 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 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 亦可用冷水 28 30 或酒精 30 50 于四肢 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 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 也可用冷生理盐水 30 32 灌肠 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 既可降温 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 药物降温对未成熟儿 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 常用的解热剂有APC5 10mg kg 次 或阿鲁散1 2岁婴儿每次1 2片 每片含阿斯匹林0 06克 鲁米那0 015克 也可用小儿退热栓 扑热息痛栓 1 6岁 1粒 次 一日1 2次 将栓剂塞入肛门 11 其他对症处理 高热时不显性水分丢失增多 加之食欲减退 应及时补充水份和电解质 口服有困难者给予静脉补液 并注意热量的供给 使用1 4 含钠液 葡萄糖液 液 可适当予以钾盐等 对伴烦躁不安 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著者 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12 病因治疗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 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 因非感染性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