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 之 《己亥杂诗》(其五).doc_第1页
少年不识愁滋味 之 《己亥杂诗》(其五).doc_第2页
少年不识愁滋味 之 《己亥杂诗》(其五).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语文 班级:八年级 教师:李慧燕少年不识愁滋味之己亥杂诗(其五)学习目标1、学习并背诵己亥杂诗2、学习赏析诗中词、句的方法(重点)3、体会并比较不同的“愁”(难点)4、将所学诗词运用到写作当中导入同学们看到黑板上写着咱们这节课的主题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正值青春年少的你们,究竟识不识愁滋味呢?你们又因何而愁呢?(请学生回答回答完之后总结)没想到你们小小年纪竟然有这许多愁,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位清朝的诗人,他在48岁时仍因为许多事而愁,他的名字叫龚自珍,作品主要收录在己亥杂诗中,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五首。一、少年初识愁滋味读愁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首诗,结合书上注释和下面材料自学本诗。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xi),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人,号定庵(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2)写作背景:这组诗(己亥杂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二、少年细尝愁滋味赏愁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下面的问题补充完整1、我认为这首诗中“ ”一词(字)用得好,因为这个词本意是 ,在这首诗中指 ,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2、我认为这首诗中“ ”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写作)方法,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三、少年遍寻愁滋味析愁1、请从八年级下册所有诗、词、曲中找出带有“愁”字的句子并工整地抄在下面横线上例如: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1) 。 ( )(2) 。 ( )(3) 。 ( )(4) 。 ( )2、你还知道哪些以前学过或者课外积累的一些带有“愁”字的诗、词?请工整地写在下面横线上(1) 。 ( )(2) 。 ( )(3) 。 ( )(4) 。 ( )四、少年尽写愁滋味写愁请你根据上面的诗句写一段诉说“愁”的排比句。(提示:可按一定顺序引用诗句,也可着重诉说自己心中具体化的“愁”,可添加关联性词语等,时间五分钟)愁是什么? 五、少年再识愁滋味悟愁课后作业:1、 整理导学案,完成课时练。2、 自学并背诵知识链接中拓展的词、诗。知识连接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释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5.层楼:高楼。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8.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9.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背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而终于没有说。想说而终于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知识连接2: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sh)风雷,万马齐喑(y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依靠。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沉默,不说话。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降:降生,降临。情感 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