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查缺补漏集中营 种群和群落(1).doc_第1页
高考生物查缺补漏集中营 种群和群落(1).doc_第2页
高考生物查缺补漏集中营 种群和群落(1).doc_第3页
高考生物查缺补漏集中营 种群和群落(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生物查缺补漏集中营:种群和群落1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联系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及能量流动的特点,逐项进行解答。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a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2801002140100只/hm2,b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中个体的数量无关,c项错误。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含有的能量越少,d项正确。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选b。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该种群开始个体总数为100,一年内新出生个体数为20,因此该种群的年出生率20/100100%20%,故a项错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参与生殖的个体数越多,出生率就越高,故b项正确。若推迟性成熟期,则会降低出生率,故c项错误。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体现了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差值大小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由于不知死亡率的大小,三种类型种群的出生率大小无法比较,故d项错误。3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解析:选b。移栽植物后,生物的种类增加,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后,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群落演替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后就不会随时间延长而继续加剧,d项错误。4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解析:选d。在调查种群密度时,对活动能力强、个体较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以及植物常用样方法,a项正确;群落的结构越复杂,对光能的利用率越高,b项正确;丰富度与群落中的物种数目有关,与自然恢复林相比,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少,植物丰富度低,c项正确;题中两种森林恢复方式都是在退化的林地上进行的,具有繁殖体及各种营养条件,故均应属于次生演替,d项错误。5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只/m2。(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右图中曲线_(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 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解析:(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51815191514)/616只/m2。(2)分析曲线图可知,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越大,所需的防治成本越低,作物的价值也越低,但成本和价值的变化幅度不同。收益等于作物的价值减去防治成本,其随着控制后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而先增后减,因此,曲线代表作物的价值,曲线代表防治成本,而要得到最大收益,应将有害生物密度控制在图中的b点。(3)引入生物防治以后,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水稻所需要的无机物,促进水稻的生长。答案:(1)随机取样16(2)b(3)农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无机物6.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在封山育林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图中,oa,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_;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_;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_。(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上升。在陡坡上,物种密度最终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能耐受弱光。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群落演替最终的优势种是乔木,因此乔木在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2)扩大植被覆盖面积,可增加对大气中碳元素(co2)的固定。答案:(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2)碳元素(co2)7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了解演替初始条件并根据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变化,结合对次生演替、恢复力稳定性等概念的理解进行解答。(1)该演替是在原有的土壤、种子等条件基本保留的情况下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2)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