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4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4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4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4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4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4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轨道、方向、速度、周期等)、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以及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和季节的变化等,其核心内容是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黄赤交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理解它的关键是要在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周期等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成因以及由此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从而形成四季的过程。学生已经学过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本节课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就是在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基础之上再次建立和发展的地球运动规律和意义。认识的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两者的叠加、合成形成了地球的运动。由于地球的公转不但与地球的自转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还是后面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具有开启地理学大门的钥匙的作用,是地球运动的核心内容。教学重点是黄赤交角,因为它是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产生的根本,是推导和认识地球公转地理过程及其现象的出发点。要解决这个重点,关键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考虑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级和五带。2、 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定位1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了解天文四季与传统四季的区别3了解全球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并掌握地球上五带的位置(二)目标解析1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具体分析和应用,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归纳总结得出。2为了使季节的划分气候的变化大致吻合,划分了天文四季。天文四季与传统四季的划分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在实际生活尤其是农事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3全球温度带的划分在地理学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后面学习陆地自然带和植被带的基础。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昼夜长短的变化难以真正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本节课程内容宏观性、空间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思维尚不完善。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结合演示和铺垫的必要知识,以达到降低学生认知难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中,如何做好演示和铺垫是学生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的关键。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学案。因为本节课程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建立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为学生做好知识的演示和铺垫,直观性强,易理解和掌握;使用学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五、教学过程设计【引入】上节课我们讲述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基础知识及其计算,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五带的划分。我们知道,夏天的时候,白天要长一些,我们造成六点多起床的时候,天意将完全亮了,晚上七八点天却还不黑;而冬季的白天却很短,六点半天还没亮,可晚上七点天却已经黑了,这是为什么呢?周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3昼夜长短的变化问题5 随着地球的公转,昼夜长短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设计意图】用冬夏白昼不等长的实例引起学生思考其原因,并由此进入新课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例题6 什么是昼弧和夜弧?如何依据昼弧和夜弧判断昼夜长短?答案及解析:昼弧和夜弧的概念: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昼夜弧的长短反映昼和夜的长短,如果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夜长昼短;若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例题7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有何联系?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纬度变化昼夜长短呈现什么变化规律?解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变式练习】 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2)此时,90e的区时是 月 日时,北京时间是 时。(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a. 45w,135w b. 135e,45wc. 60e,120w d. 0,180(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a. 90w向东至180 b. 0向东至180c. 90w向东至90e d. 0向东至90e(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多项选择)。a. 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 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短c. 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 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e.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区时以及日期的计算等知识,同时还考查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由光照图中昼夜半球的分布(北极圈内是极夜现象),判断日期是12月22日;90e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时间为12时,根据晨昏线的特点,与赤道交点的时间为6时或18时,可计算出交点的经度;日界线的经度,一个是180,另一个是0时所在的经线,为90w;根据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来确定题中现象是否发生在冬季。(1)2326(或南回归线)663490(或北极圈及以北地区)(2)12 22 12 14(3)d(4)a(5)d例题8 怎样计算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时间?答案及解析: 理论含义:过晨线为日出,过昏线为日落,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为昼长时间。 计算方法:找到该点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相交点;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 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360)24。夜长时间(日出时间0)2 (24-日落时间)2规律: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如北纬(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变式练习】 读“太阳照射图”回答:(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 (2)在图上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3)a点的经度是_,b点地方时是_,c点夜长是_小时。 (4)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南北两侧递减。解析:分析该题的焦点应放在对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判断上。依据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可知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a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其次要认准该图为地球的一半,跨经度180,所以每条经线相隔30,地方时相差2小时。a点所在经线为正午12时(太阳高度为90),而推知b点为8时。晨昏线分纬线圈为昼弧和夜弧,过c点作其所在的纬线,可以推算出其夜长为4小时(需考虑地球的另一半)。 答案:(1)夏至;(2)(略);(3)东经30,8时,4;(4)北回归线(或北纬2326【师生活动】完成课本p18活动部分内容,并做简要归纳。问题6 季节变化的成因和规律是怎样的?如何划分四季和五带?【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四季变化的成因和及规律,以及四季和五带的划分。例题9 四季是如何形成的?随着纬度的不同,季节有何变化规律?答案及解析:更替产生的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由于直射点的回归移动,地球上出现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长、正午太阳高度大,则温度高,反之,温度低,从而形成四季;根本原因是地轴的倾斜,地球侧着身子旋转,产生了黄赤交角。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地区: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例题10 四季的划分有哪几种划分方法?我国与欧美国家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有何异同?(知识窗)答案及解析:主要有我国传统的划分方法、欧美国家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北半球一些国家以气候作依据的划分方法和以气温为依据的划分方法。我国与欧美国家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相同之处是都立足于天文辐射,同为天文四季;不同之处是我国的四季以太阳高度和昼长的数值大小本身(即: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就是冬夏的过度季节。)为标准;而欧美的四季更接近实际气候的变化,如夏至日和冬至日分别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时候,但很多地方的实际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平均发生于夏至和冬至后一个月左右。即: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季则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传统四季:我国: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分别为四季的开始。 西欧: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为四季的开始。【师生活动】 课本p19学唱“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例题11 五带是如何形成的?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课本图1-3-12)答案及解析: 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或有无极昼极夜现象五带划分方法: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六、课堂小结本节课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3、4课时,这两课时主要介绍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其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其规律是其难点内容,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七、目标检测5昼夜长短的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并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并且越往南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二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并且越往北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南半球:各地夜最短,昼最长,并且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6四季的更替(1)夏季: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冬季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就全球的温差状况来看的话:四季更替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中纬度(2)传统四季与天文四季的区别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季则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传统四季:我国: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分别为四季的开始。 西欧: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为四季的开始。(3)五带划分的依据是: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八、配餐作业: a组1. 下列关于我国传统季节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分二至为起点的b.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是符合地球公转规律的c.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更能反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d.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是以“四立”为起点的右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 此刻北京时间是()a.10:00 b.14:00 c.8:40 d.15:203. 两地经度相同,两地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a. b.= c. d.=3.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极夜 d.极昼b组1.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判断下面三地纬度:a 0 ,c 6634s,d 90n下图表示6月22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23题。图1-132.四个地区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a.b.c.d.3.此日,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的有( )a.b.c.d.c组1直射点直射某地时,某地的昼最长说法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 2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夜状况? 3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中,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昼长是怎样变化的?从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40n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