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葛亮的早期活动 余少时尝阅明人小说之书,尤喜罗贯中之三国演义,翻阅多遍,爱不释手。其中余甚喜者,莫过于诸葛孔明耳。前日取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两相参看,遂有考证孔明事迹之心,然此事何易?余甚感力所不能。故取孔明人生之一段史事考之。余以为,孔明之人生可粗分为三期:其一、年少未入荆州时;其二、荆州时期;其三、益州时期。而第一期,史料不足,难于立论。第三期,史界多所论及。故弃此两期不论,而专论其第二期。余以为,孔明之于荆州此一段时间实乃汉季诸侯纷争而趋于三分之重要时期,荆土亦此时之重要地区,曹操、孙权、刘备皆欲得之,此地实此时之矛盾焦点。而终为刘备所据,何也?此能言非孔明之力乎?故余请考此时孔明之史事。 余试将此文分为三段: 甲、诸葛亮入荆州时间考(附论原因) 乙、诸葛亮早期荆州人际关系考(及其作用) 丙、“跨有荆益”考(及其相关问题) 近日,余尝读陈寅恪先生之柳如是别传,甚喜是书之文法,故于此文用之,有不当之处,请见谅。 以下,余将就其三题,一一论之。 甲、诸葛亮入荆州时间考(附论原因) 孔明何时入荆州,三国志记之不甚详,论者亦少。余仅见周一良先生之论诸葛亮云: 他(诸葛亮)生于一八一年,一八四年黄巾起义,此后八年当中徐兖一 带正是农民起义高涨地区,大约他即在这期间南下。诸葛玄死于一九七年,诸葛亮到荆州当在一九七年以前。1(374页) 孔明之入荆州,周先生言之不详。而又言南下之因乃黄巾之故,余以为非,特以史考之。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云: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2(911页) 同书同卷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云: 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太守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2(911页) 此乃三国志及裴注之孔明入荆州之说,于此推孔明入荆州之时间,当从以下四点入手: 甲、后汉书郡国志云:豫章郡属扬州。3(1265页)诸葛亮传云:“袁术所署豫章太守”。则知此须在袁术有扬州之后。 乙、诸葛亮传又云:“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可知孔明之入荆州亦当在刘表为荆州牧之后。 丙、献帝春秋云:“皓从扬州太守刘繇求兵击玄”。可知其事亦当在刘繇为扬州刺史之后。 丁、献帝春秋又云:“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可知此时亦当在建安二年左右。 今余试以史考之,以求其年。 三国志卷六袁术传云: 袁术字公路。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引军入陈留,太祖(曹操)与(袁)绍合击,大破术军。术以余众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2(207页) 后汉书卷一百零五袁术传云: 术畏董卓之祸出奔南阳。与曹操战于匡亭,大败。术退保雍丘。又将其余众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3(854页)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云: (初平)四年春术引军入陈留术使将刘洋屯匡亭。太祖击洋,术救之,与战,大败之,术退保封丘。2(10页) 后汉书卷九献帝纪云: (初平四年)三月,袁术杀扬州刺史陈温据淮南。3(144页) 通鉴卷六十汉纪五十三,献帝初平三年条云: 扬州刺史汝南陈温卒,袁绍使(袁)遗领扬州;袁术击破之,遗走至沛,为兵所杀。术以下邳陈瑀为扬州刺史。4(1942页) 同书同卷,献帝初平四年条: 曹操军甄城。袁术为刘表所逼,引兵屯封丘曹操击破术军,遂围封丘;术走襄邑,又走宁陵,操追击,连破之。术走九江,扬州刺史陈瑀拒术不纳。术退保阴陵,集兵于淮北,复进向寿春;瑀惧,走归下邳,术遂领其州,兼称徐州伯。4(1942页) 袁宏后汉纪卷二十七孝献皇帝纪初平三年条云: 术将余众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5(522页) 静然案:袁术据扬州之时间,四书各有不同。以上引三国志术与太祖战于匡亭,败走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此时依武帝纪所载推之当在初平四年。后汉书与之同。而通鉴所载史事则与两书相异,然亦云术领扬州于初平四年。唯后汉纪云在初平三年。姑采众说即初平四年为是。 上论公路之有扬州时间已毕,请考景升(刘表字)为荆州牧之时间。 三国志卷六刘表传云: 灵帝崩,(刘表)代王睿为荆州刺史。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联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2(210、211页) 后汉书卷一百零四下刘表传云: 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表为荆州刺史。及李傕等入长安,冬,表遣使奉贡。傕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以为己援。3(848页) 同书卷九献帝纪云: 初平三年,董卓部曲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反攻京师。六月戊午陷长安城。 兴平二年二月乙亥,李傕杀樊稠而与郭汜相攻。3(143、145页) 后汉纪卷二十七献帝初平三年条: 冬十月,荆州刺史刘表遣使贡献,以表为荆州牧。5(522页) 通鉴卷六十汉纪五十三献帝初平三年条: 冬,十月,荆州刺史刘表遣使贡献。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4(1940页) 静然案:李、郭之乱,起于初平三年,至兴平二年帝东还止。则表为荆州牧当在此之间。依三国志、后汉书本传推之,似刘表为荆州牧之年当是李、郭入长安之年,即初平三年。考通鉴、后汉纪是。 请再考刘繇为扬州刺史之时间。 三国志卷四十九刘繇传云: 刘繇字正礼。诏书以为扬州刺史,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孙策东渡破(张)英、(樊)能等,繇退保丹徒。遂溯江南保豫章,驻彭泽。笮融先至,杀太守朱皓,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2(1184页) 后汉书卷九献帝纪云: 是岁(兴平元年),扬州刺史刘繇与袁术将孙策战于曲阿,繇军败绩。3(144页) 谢钟英三国大事表载: 甲戌兴平元年 吴七月,桓王(孙)策从袁术,术表为怀义校尉,以武烈(孙坚)部曲还之。遂渡江,败刘繇于曲阿,繇奔豫章,桓王定江东。6(806页) 通鉴卷六十一汉献帝兴平二年条云: (孙)策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又破繇别将于梅陵,攻湖孰、江乘,皆下之。进击繇于曲阿。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 刘繇自丹徒将奔会稽,许劭曰:“”繇从之。 刘繇使豫章太守朱皓攻袁术所用太守诸葛玄,玄退保西城。及繇溯江西上,驻于彭泽,使融助皓攻玄。融到,果诈杀皓,代领郡事。繇进讨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4(1971、1973、1974页) 同书卷六十二献帝建安三年条云: 会刘繇卒于豫章。4(2010页) 三国志卷四十六孙策传裴注引江表传: (孙)策渡江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是岁兴平二年也。2(1103页) 万斯同之三国汉季方镇年表载: 兴平元年甲戌 扬州 (袁)术 刘 繇 岱弟,刺史,天子命,屯曲阿 二年乙亥 扬州 术 繇 与孙策战,败走豫章 (建安)三年戊寅 扬州 术 繇 卒6(895、897、902页) 袁宏后汉纪卷二十七孝献皇帝纪初平四年条云: 是岁,袁术使孙策略地江东,军及曲阿,扬州刺史刘繇败绩,将奔会稽。许劭曰:“会稽富,策之所贪,且穷在海隅,不可往也。不如豫章,西接荆州,北连豫壤,若收合吏民,遣使贡献焉,与曹兖州相闻。虽有袁公路隔在其间,其人豺狼不能久也。足下受王命,孟德、景升必相救济。”繇从之。5(526页) 后汉纪卷二十八孝献皇帝纪兴平二年条 是夏,陶谦病死,刘备在徐州,曹操欲袭之。荀彧云:“布破,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5(538、539页) 三国志卷十荀彧传同2(309页) 静然案:刘繇之事,各书所云均不同。谢氏年表与后汉书同,万氏年表与通鉴、江表传同。而后汉纪独言初平四年繇与策战,与诸书有异,故不采,依诸书为是。而江表传乃成书于三国志前,陈寿作志亦多采之,余以为当从万氏表。即兴平二年,繇与策战,败走豫章。然通鉴云繇先败于曲阿,后奔而取豫章,余以为非。考兴平二年,繇已与策战,与袁术结怨。以繇之力胡可既攻玄,又击策?且荀彧言,“南结扬州,共讨袁术”。及许劭言走豫章“袁公路隔在其间”“孟德、景升必相救济”语,可知至少此时(兴平二年)繇当已据豫章。否则,文若(荀彧字)、子将(许劭字)必不出此言。余以为繇之有豫章当在兴平二年前。而依三国志载刘繇复取豫章不久亦死,是时似未及建安二年。则诸葛亮传裴注所引献帝春秋之:“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之语似不实。 卢弼三国志集解云: 吴志刘繇传笮融杀太守朱皓,繇进讨融,融为民所杀,繇寻病卒。通鉴献帝兴平二年,笮融杀皓,代领郡事,刘繇讨融,融为民所杀。诏以前太傅掾华歆为豫章太守。此皆兴平二年事。此云建安二年杀玄送首诣繇。与事实违异,宜承祚之不取也。7(755页) 由卢氏之言可知裴注所引非。 由上引史料,孔明随玄投术当在初平四年之后,朱皓失豫章乃兴平二年。推之皓之代玄当在初平四年至兴平二年之间。依献帝春秋,皓从繇求兵击玄。通鉴:兴平元年,繇为扬州刺史;二年败于孙策。因以繇之力不能两顾推之皓之击玄当在兴平元年。玄之失豫章则入荆州投表。由是可知,孔明之入荆州当在兴平元年。 至于孔明南迁之因,前引周一良之论诸葛亮以为乃黄巾之乱故。余以为不然,试以史证之。 后汉书卷八灵帝纪云: 中平元年春二月,钜鹿人张角自称黄天,其部师有三十六万,皆著黄巾,同日反叛。3(136页) 同书卷一百零一皇甫嵩传云: 以黄巾既平故改年号为中平。3(808页) 静然案:黄巾之起至平,前后不足一年。考孔明卒于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年五十四,推之可知孔明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而中平元年亮四岁。前余已考孔明之从玄当在汉献帝初平四年后,时黄巾已除,何故云因黄巾之乱哉? 三国志卷八陶谦传云: 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而(陶)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琅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2(284页) 后汉书卷一百零三陶谦传云: 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刺史,击黄巾,大破走之。境内晏然。3(8页) 通鉴卷六十汉现帝初平四年云: 是时,徐方百姓殷盛,谷实差丰,流民多归主。而谦信用谗邪,疏远忠直,刑政不治,由是徐州渐乱初,京、洛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多依徐土。4(1943页) 静然案:由上引史料可知,黄巾在徐州早为陶谦所平,已不足为乱。以三国志、后汉书本传所载“境内晏然”,“百姓殷盛,谷实差丰,流民多归之”之语可推知徐方百姓之升平。日后徐州之黄巾已无力兴风作浪,安能云孔明南迁为黄巾之乱哉?余以为孔明南迁实与陶谦乱政,太祖(曹操)东伐有关,试以史证之。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云: (初平四年)秋,太祖(曹操)征陶谦,下十余城。2(10页) 又云: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仇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2(11页) 同书卷八陶谦传云: 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恐,欲走归丹杨。2(249页) 后汉书卷一百零三陶谦传略同。3(830页) 通鉴卷六十汉献帝初平四年云: 秋,(曹)操引兵击(陶)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保郯。(操)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不为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4(1945页) 同书卷六十一汉献帝兴平元年条云: 曹操使司马荀彧、寿张令程昱守甄城,复往攻陶谦,遂略地至琅邪、东海,所过残减。4(1945页) 静然案:谦之在徐,背道任情,刑政失和,使徐州渐乱。又害曹操之父嵩,太祖冲冠一怒复东征恭祖(陶谦字)以报父仇,所过之城多屠之,谦又无力守其境,徐方百姓多受其害。而孔明本琅邪阳都人。操东伐略定琅邪诸县。可知孔明家乡亦在曹兵波及之列。以前余已证知孔明投玄之年合之,可知孔明之南迁,实避孟德之锋,而非黄巾之乱也。 以下余将与此文有关之时间简列一表,以求一目了然: 帝号年号时间本文所涉及之事关于孔明事记汉灵帝光和四年 孔明生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是年即平 献帝初平元年刘表为荆州刺史 三年六月李傕入长安 冬十月刘表为荆州牧 四年三月袁术据扬州 秋曹操征陶谦 诸葛玄及孔明等南投袁术,术以玄为豫章太守 兴平元年刘繇为扬州刺史 夏操复攻谦,略定琅邪。 汉以朱皓代玄,皓于繇求兵击玄。 玄及孔明入荆州 二年刘繇与孙策战,败走豫章 乙、诸葛亮荆州人际关系考(及其作用) 孔明随从父玄入荆州。 乾隆朝襄阳府志引荆州记云: (荆州)有卿、刺史二千石数十家,朱轩华盖,甲第掩映。 可知是时荆州氏族势力甚强。孔明初至荆州,欲立足必当结荆州之豪族。故余请考孔明于荆州之人际关系及其作用.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云: (诸葛)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2(911页) 同书同卷裴注引魏略云: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2(911、912页) 上引史料,孔明初至荆州,与之为友者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石韬、汝南孟建耳。此四人事迹史料所保留者甚少,请仅以余所见史料言斯四人日后之仕途。四人之中以崔州平之地位为最高,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注引崔氏谱云:“州平,太尉烈子,均之弟也。”2(911页) 静然案:崔州平即为太尉之子,其社会地位之高,明矣。况博陵崔氏为魏晋南北朝之际山东之重要氏族,累世为中央之重要官员。然州平之事史料所见者甚少,余难以言其仕途,然以其氏族之地位推之州平之结交范围不当不广。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注引魏略云: (徐)庶,先名福,与同郡石韬相亲爱。初平中,中州兵起,乃与石韬南客荆州,到,又与诸葛亮特相善。及荆州内附,孔明与刘备相随去,福与石韬俱来北。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逮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才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2(914页) 诸葛亮集遗事篇引汉氏春秋云: 汝南孟建,字公威,代温恢为凉州刺史,有治名,与诸葛亮俱游学,亮后出祁山,使杜子绪宣意于公威。8(167页) 三国志卷十五温恢传云: 恢卒后,汝南孟建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2(479页) 同书同卷注引魏略与前引汉氏春秋同。2(479页) 同书卷三十九董和传云: 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2(979、980页) 静然案:前引魏略,孔明言石韬、徐庶、孟建三人可至刺史郡守。以史合之,斯言何其精准。若结交不厚,相知不深,孔明安能出此言?又安能俱中?况孔明之相蜀距建安初与公威、州平、元直等游学之时近三十载矣,尚不忘故友,友谊之深,可明见矣。 上所论之人,尚非荆州人士,请再论孔明与荆州名士之关系于下。 诸葛亮集诸葛篇引襄阳记云: 黄承彦者,高爽开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8(159、160页) 三国志卢弼集解引襄阳耆旧传云: 汉未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黄承彦妻,小女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7(770页) 静然案:黄承彦为沔南名士,以女妻孔明,此孔明立足于荆州名士之中之重要事件也。而蔡讽长女为黄承彦妻,即孔明之岳母,次女为刘表后妇,孔明以此间接与刘景升结亲,虽未见其与景升往来之史料,然推之其当与景升有交可知也。而蔡氏为荆州要族,蔡瑁又为景升之宠臣,孔明与黄氏结为姻亲亦即与蔡氏建立关系,此实孔明结交荆州名士之重要步骤也。 万历朝襄阳府志云: (蒯)钦从祖(蒯)祺妇,即诸葛孔明之大姊也。 静然案:蒯氏亦荆楚之要族,蒯良、蒯越时俱为景升所用,亮姊既嫁蒯氏,孔明于荆州氏族之地位又更巩固也。 三国志卷三十七庞统传裴注引襄阳记云: (庞)德公子山民,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小姊,为魏黄门吏部郎,早卒。2(954页) 静然案:庞氏之于荆襄虽不及蔡、蒯之隆,然亦一重要家族。孔明姊嫁山民,使其于荆襄之学界奠定地位,且亮不仅与庞氏有亲,其与庞氏之来往亦甚密切,请试论之。 三国志卷三十七庞统传裴注引襄阳记云: 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德公,襄阳人。孔明每至其家,独拜牀下,德公初不令止。德操尝造德公,值其渡沔上祀先人墓,德操径入其室,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徐元直向云有客当来就我,与庞公谭。”其妻子皆罗列拜堂下,奔走供设。须臾,德公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德操年小德公十岁,兄事之,呼作庞公,故世人遂谓庞公是德公名,非也。统,德公从子也。2(953页) 静然案:孔明与庞德公友善,亦结于司马德操,庞士元又为庞公从子,孔明之学必受庞公及水镜影响,此莫非孔明学之渊源乎?俟考。 诸葛亮集遗事篇引仙鉴云: 司马徽谓亮曰:“以君才,当访明师益加学问。汝南灵山酆公玖熟谙韬略,余尝过而请教,如蠡测诲,盍往求之!”引亮至山,拜玖为师。居既久,方授以道术,遣下山行世。至灵山,酆公已北回复命,复寻教主亦不在,风头风雷声轰轰,如千万人语,始悟神人指点,自负不凡。司马徽见之,改容曰:“真第一流也。”8(165、166页) 静然案:是文虽怪异不可轻信,然德操指孔明拜师之事亦可见德操与孔明关系之亲密。 三国志卷三十九马良传云: (马)良,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2(982页) 裴注云: 臣松之以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互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2(983页) 静然案:马良自幼居于荆襄,而有才名,本传云:“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2(982页)孔明与荆楚多结才学之士,与良交厚益当在情理之中。 三国志卷四十二尹默传云: 益部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远游荆州,以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2)(1026页) 同书卷四十一向朗传注引襄阳记云: (向朗)师事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皆亲善。2(1010页) 静然案:尹默、向朗俱师从德操,而此二人又俱仕于玄德,而斯二人于孔明入仕前与其有交似亦有可能。 上余所论孔明于荆州之人际关系已毕,请再论其相关之问题。 甲、举荐之作用。 孔明虽于出师表云:“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919页)然以其与荆州名士之结交,亦为其入仕之积极准备。此中,犹以德操、元直荐于先主为最重要之一端,请试论之。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云: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2(912页) 同书同卷裴注引襄阳记云: 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2(913页) 静然案:此两次举荐乃玄德三顾之重要契基,可见孔明之结交,实为己之入仕之重要准备,亦入仕之重要工具。 乙、刘备之访。 先主之访孔明,由上引史料,与德操、元直之举荐之关系外,其有更重要者,亦即孔明与荆楚氏族之关系也。何也?玄德自徐州之败,如丧家之犬,依曹操、从袁绍、奔刘表而无立锥之地。而即从刘表,见荆襄之殷盛,遂有久居之意,然以其之能并不能收荆襄氏族之心,况蔡瑁常以其有欲据荆襄而为已有之心,而处处防范,使备难于立足。且以备之部属,关、张、赵云可称骁勇,然孙乾、简雍等则实非智谋之士。备所急需者亦谋划这人也。而荆州此等人土多矣,前已论孔明与荆土名士之关系,备得孔明亦可收荆襄之士为己所用,而成其业。自孔明归备,则庞统、马良之辈纷纷投效。此非与孔明与庞、马诸人关系密切有紧密之联系乎?臆论无凭,备一笑耳。 孔明之于荆襄交结甚广,此遂促成孔明入仕、立足于荆州之重要基础乎?亦未尽然,夫无能者,交结既通于中国,然之于乱世亦难入仕也。而孔明得入仕之愿,展鸿鹄之志,使先主成鼎足之势,不止其与荆土人士之关系,其要者亦其才也。 丙、跨有荆益考(及其相关问题) 前论孔明于荆州之关系网,终促玄德三顾,得以出山。遂有隆中草庐之对,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载: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 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严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不敢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2(912、913页) 此一段分析,正是孔明隐居隆中所得之重要战略思想,玄德得之遂能建基立业。然此战略可行性之问题,自古降今史界多有评论,于此不多加论述,仅就此战略之核心问题“跨有荆益”略发己见。 玄德得孔明后,一系列军事活动俱围绕“跨有荆益”战略而进行。十余年后终得鼎足之势,称帝于成都。然其未得一统、复兴汉室亦与“跨有荆益”未得完全实现有直接之关系。而此核心又在荆州,请考汉末荆州各郡所属之变化以佐此论。 后汉书郡国志载荆州辖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七郡。3(1245-1256页) 前论初平三年十月刘表为荆州牧,是时荆州全境当为表所有。 杨守敬三国郡县表补正卷四魏荆州部七考证荆州条云: 献帝初年,又增置章陵一郡。9(375页)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云: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公(曹操)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 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2(30页) 晋书卷十五地理志下荆州条云: 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10(454页) 静然案:由上引史料可知赤壁战前,荆州之地已为曹操所有。而是时荆州所辖已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武陵、桂阳、长沙、章陵、襄阳、南乡、临江十一郡。 晋书卷十五地理志下荆州条云: (曹操)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10(454页)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载: (建安)十四年,(周)瑜、(曹)仁相守岁余,仁委城走。(孙)权以瑜为南郡太守。2(1118页) 同书卷三十二先主传云: (赤壁战后),先主(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2(879页) 同书同卷裴注引江表传云: 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复从(孙)权借荆州数郡。2(879页) 同书卷五十四鲁肃传曰: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2(1270页) 杨守敬三国郡县表补正卷八吴荆州部二考证荆州条云: (曹操)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入吴。先主引兵南徇,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皆降。孙权表以先主领荆州牧,分荆州南岸地给先主。于是先主遂有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临江五郡。十五年先主改临江曰宜都。9(552页) 静然案:诸书、各传于此时荆州所属说法大抵有二:一、备从孙权借荆州;二、备自有荆州一部。余以为各书不同系立场不同所致,故不论孰真孰伪。仅以实际控制情况观之,是时孙权有南郡北部、江夏南部,曹操有南阳、南乡、襄阳、章陵及江夏北部,刘备当有荆州南部桂阳、零陵、武陵、长沙、宜都、南郡南岸、江夏一部。至此,玄德所据之荆州未再扩大。然此时“跨有荆益”与联吴之矛盾已开始显现。 三国志卷三十二卷先主传云: (建安)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2(883页) 同书卷四十七吴主传云: (建安十九年)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部。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遂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到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因引军还,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于益阳。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从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2(1119页) 静然案:此时,孙权已有江夏南部、长沙、桂阳,而刘备仅有南郡、零陵、武陵、宜都四郡。荆州以其重要地理位置,为孙权、刘备争夺之核心。备须有荆州,以完成“跨有荆益”以挥师北伐。而权须有荆州以自保(待论)。二军之战不过时间之问题。此次孙、刘为荆州利益未发之冲突,已为日后孙刘反目之前奏。 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载: (建安二十四年秋)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擒于禁于樊。俄而孙权袭杀关羽,取荆州。2(887页) 同书卷四十七吴主传载: 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牋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闰月,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傅)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陆逊别取宜都守峡口以备蜀。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十二月,(潘)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于章乡,遂定荆州。2(1120、1121页) 静然案:孙权袭取荆州。由是,荆州所属已定,曹操乃有南阳、南乡、襄阳、章陵及江夏北部,孙权有江夏南部、长沙、桂阳、南郡、零陵、武陵、宜都诸郡。而刘备所属荆州之地尽失。“跨有荆益”战略及其北伐战略彻底破灭。 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载: 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章武元年)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二年二月)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猇亭。2(890页) 静然案:世人常云,关羽傲而失荆州,刘备弃联吴大事于不顾,伐吴而丧师。古史常以成败而论英雄,而失其本来面目。余以为至猇亭之战,刘备仍以实现“跨有荆益”为目标。因战不利而丧师,不当尽病云长、玄德。实“跨有荆益”与联吴有重大矛盾有关,试以猇亭之战为界观孙、刘和战。猇亭以前,因其矛盾为荆州之地,战多;猇亭而后,则以和为主。请再论荆州于吴之重要地位。 三国志卷五十四鲁肃传云: 权即见(鲁)肃,与语甚悦之。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2(1268页) 通鉴卷六十三汉纪五十五献帝建安五年冬十月条略 同。4(2038页) 又鲁肃传云: 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2(1269页) 静然案:鲁子敬据荆州之议,早于孔明七年。可知吴于荆州早有所图。至刘表死,子敬亦有刘备“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之议。则是观之,备若背权,权必加兵于荆州。 三国志卷五十五甘宁传载: (甘)宁陈计曰:“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2(1292、1293页) 通鉴卷六十五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略同。4(2077页) 三国志卷五十四吕蒙传载: (孙权)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关)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2(1278页) 同书同卷周瑜传载: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公入荆州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2(1261页) 静然案:鲁肃、吕蒙、甘宁等辈俱以荆州为重。而赤壁战前,主降一派之论据亦为荆州为操所得,长江天险与人共有。由是观之,亦可见荆州与吴地存亡之重大关系。据有荆楚亦成为孙吴之重心所在。于此后人亦有言论。 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附子抗传载: (凤皇)三年,(陆抗)疾病,上疏曰:“臣父逊昔在西垂陈言,以为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则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2(1359页) 同书卷四十八孙皓传载: (吴天纪三年)冬,晋命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浮江东下(伐吴)(四年三月)壬申,王濬最先到,于是受(孙)皓之降。2(1173页) 静然案:吴末,陆抗陈荆州之要。加之王濬顺江而东,三月即取建业,亦可见荆州及长江之险于吴亡之重要。降及东晋,何充论及荆州形势亦有“存则吴存,亡则吴亡” 10(2030页)之语。 余观乎中国历史,凡割据、偏安之势力俱未有仅实现“跨有荆益”者,或仅有荆、益之一,如公逊述、刘备、李特、王建等;或并有荆、益、扬三地,如东晋、刘宋、南宋等;或只据荆、扬,如吴与南朝之梁、齐、陈等。何也:余以为盖荆益本属两不同之地理区域所致,于此史界多有论者。今不赘述。 由上论观之,孔明之战略虽精,然未料及此,实智者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质检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麻醉专业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工作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膀胱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水电专业试题及答案
- 村民开发协议书
- 村级分红协议书
- 杭州家装协议书
- 果脯代卖协议书
- 柑橘合作协议书
- 矿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手册(编制)终稿-10
- 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 产科紧急启动“五分钟剖宫产”的临床经验分享
- 中国尼龙城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手术台jr-9000介入诊疗床说明书
- GB/T 26100-2010机械产品数字样机通用要求
- GB/T 1634.1-2019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 GB/T 15972.42-2021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2部分: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
- GB/T 15721.3-2009假肢与矫形器肢体缺失第3部分:上肢截肢残肢的描述方法
- 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
- 北京积分落户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