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要抓住特点 (2).doc_第1页
写人要抓住特点 (2).doc_第2页
写人要抓住特点 (2).doc_第3页
写人要抓住特点 (2).doc_第4页
写人要抓住特点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描写系列训练之一 外貌、动作描写教学设计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 孟闫红【设计理念】立足“构建系统、规范与科学的初中作文教学体系,形成教学内容序列化、教学进程规范化和教学方式活动化的特色”的“作文教学课程化” 理念,以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构成课堂 “经纬线”,努力让学生在探究、归纳中学习“具体的、实用的、可以学会的操作方法”,在展示、评议中习得“会写、会评、会改”的作文能力。努力向“生态化写作”的课型教学靠拢,旨在彰显“作文教学是一个真实的过程性活动”。 【学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两个学期并列式作文的系统训练,学生目前的写作状况是:95%左右的学生字数基本能够达到要求的600字,85%左右的学生文章脉络结构较为清晰,不再出现无话可说、结构混乱的现象。但是,模式化训练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具体表现在: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作文中事例陈旧且雷同,脸谱化倾向严重,内容空泛,语言乏味。【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文段,感知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2. 在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要点。3. 练习运用这两种人物描写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 本环节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回忆起之前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形成系统认知,为本节课的讲解设置情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逐渐进入状态,为即将展开的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做铺垫。 以人物描写手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引入本文的主要内容。二、学习研讨 训练一:外貌描写画其神韵1. 品味芦花荡中描写老头子的片段、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描写左拉的片段,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外貌描写将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的。“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人物外貌描写及其作用,并且通过思考问题“为什么作者能把人物刻画的如此生动形象?”尝试探究分析总结人物外貌描写需要注意的要点。2. 总结外貌描写要点 . 抓住最明显的特征进行刻画。 . 能体现出人物性格。设计意图: 此环节与上一环节问题的设定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最终形成具体的、系统的、可操作的知识体系和理论策略。 . 使用生动形象的修辞。3. 两人合作,你说我猜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在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将上一环节生成的结论应用其中,鼓励学生即兴创造,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一人描述图中人物的外貌,一人猜其身份。4. 学以致用实战演练用一段话描述图中人物,注意抓住人物特征,使用适当的修辞。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趁热打铁、学以致用。变理论性的系统知识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展示交流和课后片段修改巩固人物外貌描写的要点。 训练二:细化动作延长过程1. 品味背影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片段、学生习作我的妈妈中描写“妈妈喂我喝果汁”的片段,芦花荡中描写“老头子复仇”的片段,思考作者如何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人物。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妈妈从桌上拿了一瓶桔汁,拧开盖,倒进茶杯里,又拿起暖壶往杯里兑了些开水,用勺子搅了搅,然后舀起满满的一大勺,慢慢地放到嘴边吹了吹,又把一滴桔汁水滴到手背上,试了试凉热,接着,把勺送到我嘴边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人物动作描写及其作用,并且通过思考问题“为什么作者能把人物刻画的如此生动形象?”尝试探究分析总结人物动作描写需要注意的要点。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2. 总结动作描写要点 . 选用准确的动词,并加以修饰。 . 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所处情境。 . 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并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出人物动作描写的要点,为下面的“实战演练”提供理论策略,营造氛围。 . 可加入形象的修辞。3. 学以致用实战演练 A. 试着加入动作描写,使句子表达更生动。 1. 张飞吃西瓜(50字以上)设计意图: “实战演练”环节,引导学生将上一环节所归纳出的理论策略付诸实践,在具体片段练习中领会其精髓,并通过展示交流巩固人物动作描写要点。 2. 林黛玉吃西瓜(50字以上) B.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旨在设置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两块知识,并在具体的作文片段练习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要点的理解和认知。 想象母亲缝衣的过程,感受母爱的细腻温柔,写一段话,使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80字以上)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一堂课45分钟转瞬即逝,而我却深知这短暂的45分钟是由好多个纠结头疼辗转难安的45分钟组成的,是在教研组同仁的帮助下推翻重建再推翻再重建的过程,曾经四易其稿,多次试讲,个中滋味,难与人言。好在还算比较顺利,让人感到稍许安慰。这堂课基本完成了预设学习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品系具体文段,初步感知了人物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出了两种人物描写方法的要点,也让学生在预设情境中练习使用这两种人物描写方法。尽管如此,通过反思,这堂课依然有诸多需要斟酌之处。首先,原本是要向大家展示一节作文指导课,到最后讲下来,倒更符合作文的技法训练课,可能与一开始的理解偏差有关系。其次,在“外貌描写 画其神韵”训练板块中的“两人合作,你说我猜” 活动中,尽管想方设法设计此环节,想要调节枯燥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参与活动的学生,在描述图中人物时,并非全都围绕人物外貌来说,而是说了某些与人物外貌无关的内容,影响了本板块的顺利推进,稍稍偏离了该活动的设计意图。准备将这一环节调整为先由教师给出提示和示范,然后再让学生比葫芦画瓢,争取符合设计意图。再者,在“外貌描写画其神韵”训练板块中的“学以致用,实战演练” 活动进行的稍显仓促。若时间允许,应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爱因斯坦外貌的主要特征,然后确定描绘重点,找到合适的修辞,再动笔写。个人展示环节中,应该让学生来评论,评论的过程实际也是在检验知识要点的掌握过程。最后应该还给学生留下修改润色的时间。另外,在“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训练板块中,也应该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得出张飞和林黛玉的性格特征,设计出具体情境中的具体动词和适当的修辞,然后再动笔写,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当然,片段的练习只是为了构建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