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同步练习3.doc_第1页
《防患于未然》同步练习3.doc_第2页
《防患于未然》同步练习3.doc_第3页
《防患于未然》同步练习3.doc_第4页
《防患于未然》同步练习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患于未然一、单项选择题1.黄某因入室抢劫,被法院一审判决抢劫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这说明( ) A.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B.我国的法律量刑太重C.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D.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侵权人都会被判刑2.下列关于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犯罪是一种触犯法律的行为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A. B. C. D. 3. 人民法院对刘某等36人一审公开宣判,其中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有( ) A.有期徒刑、死刑B.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C.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D.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 4.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我市交警部门开展了打击“醉驾”(酒后驾车)的专项行动,以下对“醉驾”说法正确的是( ) A.醉驾严重危害他人和社会,是犯罪行为B.醉驾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不是违法行为C.醉驾违反了交通法律法规,是一种违法行为D.醉驾只是一种不良行为5.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B.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C.应受国家强制力惩罚D.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6. 某著名音乐人因醉酒驾驶造成4车追尾事故,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这一案例说明( ) A.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均应受刑罚处罚B.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C.主刑包括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D.附加刑包括拘役、罚金、没收财产 7. 漫画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警示我们( ) A.未成年人都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B.要防微杜渐,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C.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D.未成年人比成年人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8.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犯罪事件。暴力恐怖分子手持大刀残杀无辜群众,此案造成143人受伤、29人死亡。由此可见,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刑事违法性B.非正义性C.严重社会危害性D.刑罚当罚性 9.某校八年级学生晶晶,放学后,揣着刚收的8元班费走出校门,碰到了3个歹徒的抢劫。因反抗遭歹徒刀砍,右手当即就被砍断。晶晶的行为启示我们面对违法犯罪分子( ) A.尽量回避B.敢于硬拼C.忍气吞声D.讲究智斗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0.高某在校读书时经常旷课,勒索小同学钱财,违反校纪校规,后来发展到社会上偷东西,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若能吸取教训,尚可避免走向犯罪的深渊,可是他执迷不悟,不思改悔,参加工作不久又挪用公款3万余元,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1) 高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两者有什么区别?(6分)(2)高某由旷课开始,发展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从中说明了什么?(3分)(3)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6分)【答案】1.C 2.B 3.D 4.A 5.A 6.B 7.B 8.C 9.D10.(1)一般违法:偷东西 ;犯罪:挪用公款(3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应受的处罚不同(6分)(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3分)(3)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认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这部法律设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6分)【解析】1.此题考查对违法犯罪的认识。由材料可知,黄某因入室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这说明黄某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法处罚,说明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故C符合题意;AB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2.此题考查犯罪的特征。根据教材知识,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正确;错误。故选B。3.此题考查附加刑。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A有期徒刑、死刑属于主刑,不是附加刑,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判决中没有驱逐出境;C有期徒刑不是附加刑,不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故选D。4.此题考查对醉驾的认识。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醉驾将严重危害他人和社会,是犯罪行为,故A说法正确;BC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5.此题考查犯罪的特征。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A正确;BCD不合题意,排除。故选A。6.此题考查犯罪的特征。违法行为按照情节的轻重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只有严重违法行为才受到刑罚处罚,A错误,排除;这名音乐人因为醉酒驾驶被判拘役,说明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B正确;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C说法错误,排除;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7.此题考查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不良行为会发展成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任由一般违法行为发展下去,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要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B正确;ACD的说法都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8.此题考查犯罪的特征。属于教材识记内容。根据教材可知,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其中,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符合题意;ABD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C。9.此题考查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法。材料中晶晶被抢反抗,是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既行使了公民权利,又履行了公民的义务,故AC说法都不正确;但是却因保护8元班费而遭砍断右手,就因小失大了,这就告诉我们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我们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与其硬拼,在尽量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与其斗争,这就需要智斗而不是勇,故B说法不正确,D说法正确。故选D。10.(1)此题考查什么是一般违法、犯罪以及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犯罪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同时刑法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由此判断,材料中高某偷东西的行为社会危害性比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处罚方式是拘留,所以是一般违法行为,而挪用公款被刑罚处罚有期徒刑,所以是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是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应受的处罚不同。(2)此题考查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