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志起源探考方志起源探考论述方志起源的著作颇多,历来各朝代学者也多有论及方志起源者,各家之说有以山海经尚书禹贡等记载四方形貌之古地理书为方志之源者,有以周官等古史书为方志之源者,有以史记汉书等正史为方志之源者,有以越绝书吴越春秋华阳国志等方国政记为方志之源者,有以世本作篇等古地图为方志之源者,有以南阳风俗传等风土记为方志之源者,更有方志多源说者。众说纷纭的原因,大抵出自对方志性质的认识不同,其中亦不乏言之成理者。刘纬毅中国地方志一书中列举了17种关于方志起源的说法,窃以为大致涵盖了现有说法,考据严谨与否容后再表,陈列如下:(1) 商代甲骨文说。邸富生和方致在试论方志的起源、性质和作用一文中谓:“商代官吏对当时现状进行记录,这些现状的记录,便是方志的起源。”又云:“殷人卜辞也包含有时、地、人三要素是方志中大事记的直接渊源。” 安徽史志通讯1982年第4期(2)九丘说。元代集贤殿大学士许有壬认为:“九州之志谓之九丘志之由来尚矣。” 元一统志序(中国古方志考第115页明代陈霖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称:“古者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聚此书。九丘亡,而后岁时记于荆楚,风土述于周处,方舆载于祝氏虞衡笔于石湖。与夫名贤有录花石有谱斯各具丘之一也。” 正德新市镇志序(3)山海经说。近人王以忠称:“山海经一书,不仅为中国原始之地志亦可谓中国最古地图之残迹矣。” 转引黄苇方志渊源考辩今人史继忠方志浅谈亦谓:“方志的渊源源于山海经。” (4)禹贡说。元至正金陵新志的修纂者张钱,在其修志本末中指出:“古者九州有志尚矣书存禹贡,周纪职方,春秋诸侯有国史,汉以来郡国有图志。”清邹汉勋黄阳山水图记叙亦谓:“禹贡书,为千古地志者之祖。”这种说法影响很大,至今不少学者持相同观点。(5) 西周说。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最早提出这种说法。其河南志序称:“周官有职方、土训、诵训之职,学道四方、九州之事物,以诏王知其利害。后世学多为书以述地理,亦其遗法也。” 司马温公集卷六六赞同此说者很多。清任兆麟同里志序谓:“周官外史攀四方之志,小文学邦国之志,诵训掌方志,此即后世郡县志之权舆。”(6)“百国春秋”说。章学诚湖北文征叙例谓:“百国春秋,实称方志”梁启超就此进一步阐明:“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如孟子所称晋乘、楚檮杌、鲁春秋”墨子所称周之春秋、宋之春秋、燕之春秋,庄子所称百二十国宝书比附今著则一府州县志而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7)“土地之图”说。今人靳生禾认为:“我国始有方志之作,可溯之于先秦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土地之图。” 中国历史文献概论第八七页(8)国语、战国策说。金毓黻说:中国地方志“启于国语、国策,以国别为史,继于华阳国志,大成于各省州县方志。” 文心雕龙史传篇疏证(中华文史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一辑)(9)汉书说。近人李世璩在民国建陵县新志序中指出:“班固汉书有地理、沟洫等志,为史中之志与表、传分列此则郡县志之滥觞。”(10)南阳风俗传说。隋书经籍志载:“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传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土之序,鲁、庐江有先贤之传,郡国之书,由是而作。”清人张学都太平县志序亦说:“东汉以还,有南阳风俗、襄阳耆旧之记,而志郡邑者始备。”(11)越绝书、吴越春秋说。清洪亮吉澄城县志序称:“一方之志,始于越绝,后有常 华阳国志。”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亦谓:“东汉会稽郡人赵晔著吴越春秋,又有无名氏著越绝书,两书专纪本地典故,开方志之先例。”(12)汉代图经说。当代历史地理学家潭其骧主张:“地方志的渊源,确乎也可以追溯到汉朝。从华阳国志巴志里可以看到,东汉恒帝时,巴郡太守但望的硫文里提到巴郡图经,可见在此以前已有图经。图经就是一方的地图加上说明,这就是方志的滥觞”。 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载中国地方史志论丛)(13)畿服经说。清人谢启昆广西通志叙例谓:“晋挚虞依禹贡、周宫作畿服经实后世方志之祖。” (14)华阳国志说。清人刘光谟谓:“方志之书始于吾蜀。华阳国志其鼻祖也。” 高石斋文钞县志分篇议梁启超也持此说谓:“晋常璩华阳国志,为方志之祖。”(15)六朝说。清顾千里广陵通典序指出;”郡邑志乘,滥觞晋宋。”现代方志学家王葆心亦说:“宋元明以来之方志,源于六朗、唐人之图经。” 方志学发微(16)唐宋说。现代山西学者郭象升,在其山西各县志书凡例一文中说:“方志之书,肇于唐宋。” 郭允书文钞蒋彤甚至还主张“方志之作肇于宋”。 武进阳湖新志序(17)多源说。黄苇教授认为:“乃志源头较多,不仅有周官、禹贡和山海经,还有九丘之书和古舆图等等方志并非起自一源,而是多源。” 方志渊源考辩(载中国地方史志论丛)研究员傅振伦在一九八六年浙江学刊十二期上发表的论方志的起源和演变一文,也认为方志起源是多元的。”王德恒在中国方志学中将方志起源大致归为三类,即,第一类认为方志起源于古史书说,援引宋人郑兴裔广陵志序“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所以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重典也。”并且还言“:圣天子采风问俗,借以当太史之陈,后之来守是邦者,亦庶乎其有所据依矣。”用以证明史志一体的观点。到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更是着力强调史志同源,一时成为主流,一直较其它诸说流行,影响至今。如近代风云人物梁启超在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即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方志学家李泰棻在他方志学一书 中,也称“在中央者谓之史,在地方者谓之志,故志即史。如某省志即某省史,而某县志亦即某县史。”直接地将地方志与地方史视为同体,别无二致。 史志同体的观点也包括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别志为方志源头的观点,亦有推越绝书吴越春秋华阳国志为源头,虽上溯年代有异,所指源头不同,但认为方志源于古史的论点是一致的。 中国方志学,王德恒第二类观点认为方志源于古地理书,其中以山海经和尚书禹贡为主要代表,山经共论及400余座山,按方位分为南、西、北、东、中五区。每区分若干山系,每一山系都以方向道里把一个个山岳连接起来,对远及黄河、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综合记叙。记其位置、水系、天然动植物和矿产资源等。此外,还附载有民情、巫医、祭祀、神祇、怪异等内容和百余位历史人物及他们的世系和活动,内容广泛,同后世方志设风俗、载人物、记地理多有相通。禹贡假托夏禹治水之后,将全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豫、荆、梁、雍九州,分别就各州的山川、湖泽、土壤、植被、田赋、特产、风情等情况,作了简要的记叙。禹贡按照行政区划编排内容的方式对后世方志的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宋王存元丰九域志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第三类观点认为方志源于古地图说,作为早期志书的一种形式图经,历经隋唐,直至北宋,一直兴盛有余年之久,对后世方志的发展与定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一些志家往往把方志之源上溯于古地图。如明代嘉靖太平县志图序称“:周礼九州之图掌于职方氏,此后世图经之所由作也。志以记事而先之图,义亦如此。”民国时,王庸更称“:中国古来地志多由地图演变而来。其先以图为主,说明为附;其后说明日增而图不加多,或图亡而仅存说明,遂多变为有说无图与以图为附庸之地志。” 中国方志学,王德恒来新夏在其著作方志学概论中也大体采用了如上相似的观点。 方志学概论,来新夏其他诸如仓修良在其论文再论方志起源中认为方志源于两汉地记,其观点主要从史记汉书对人物传记的促进,历史观的发展(此条笔者认为颇不可取,有硬套哲学的嫌疑),以及两汉时期孝廉取士制度对地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其著作方志学通论中也有对禹贡山海经周官作为方志起源的辨证 方志学通论,仓修良。另外,在杨军昌中国方志学概论提出:从现存的典籍来看,周官对方志的源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周官春官外史载:“外史掌四方之志。”周官地官诵训载:“诵训,掌道方志,以沼观事。”周官夏官司马说:西周有“职方氏”掌天下的地图,主四方的职贡,按照九州区域,辨别各地的物产,供君王作为施政参考。汉郑玄注日:“志,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檮杌”。“方志,四方所识久远之事。以告王观博古所识”。掌道方志之“道,说也,说地图九州形势,山川所宜,告王以施其事也。”从这些文字说明可以看出,“职方”、“诵圳”“外史”等职官,他们职掌的范围,基本上包括了封建时代方志的内容,所发挥的作用,也同后世方志“存史”、“资治”“教化”的功效基本一致 中国方志学概论,杨军昌。说明周官作为方志源头的主要依据在于其记录了执掌方志的官名,理应有相应的文档存录。另也有认为方志起于殷商,源于国家权力的集中和文字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 试论方志的起源、性质和作用,邸富生,方致综上所述,方志起源的问题,多应参考于对方志本身的定性,方志若以记风物或源于禹贡山海经,若以记人杰物事或源于史记汉书乃至“百国春秋”,若以地势区域为界则或源于越绝书吴越春秋华阳国志,若以记地形或源于图经,若以形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外小饭桌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校园超市消防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销售会计试题及答案
- 斜视护理试题及答案
- 北京预测培训基础知识课件
-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题及答案
- 亲子母女测试题及答案
- 退休专家面试题及答案
- 幼儿法语试题及答案
- 空间向量试题及答案
- 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表
- 智慧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 护士长夜查房记录表
- 重症患者的容量管理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施工方案
-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第二十三单元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 高中化学第一课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 老服务伦理与礼仪讲课文档
- ERP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 DB61T1730-2023公路路面煤矸石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第四章 土地估价方法-成本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