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我们热情地拉到他家去。b.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d.他制订五年的防护林规划,由于对这个地区复杂的气候、水文和植被情况没有掌握清楚,最后还是失败了。解析:a项,“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有歧义,非常惊讶的可能是“我们”,也可能是“老王”。如果是“我们”,可改为“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的样子”;如果是“老王”,可改为“老王看到我们后非常惊讶”。因为句子成分间存在着多样的意义关联,所以不同的关联搭配,就会形成不同的理解。b项,成分赘余,“对象”和“面向”可删去一个。d项,“他制订五年的防护林规划”应是“他制订的五年防护林规划”,由于虚词“的”的移位,造成句意的不同。答案:c2.下列各句不会产生歧义的一项是()a.翻译外国作品要用适当的语言,否则所翻译的作品就失去了原貌。b.人民政府从一开始就很重视翻译工作,尤其是科技书籍的翻译工作。c.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d.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在作品的开头或结尾加上一个总起和总结。解析:a项,“适当的语言”既可理解为语种,也可理解为“语言文字”。c项,“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既可理解为“风格”和“语言”都要保持与原作的一致,也可理解为“风格”与“语言”之间要保持一致。d项,“或”改为“和”,才可一一对应。答案:b3.下列各句中,搭配无误的一句是()a.大熊猫受到病饿威胁,当地群众给遇到的病饿熊猫喂食、治疗,减少了其发病率。b.起初他只是为犯罪分子提供窝点,而后来则亲自上阵,打着推销保温材料的名义拐骗妇女。c.该基地每年生产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d.为提升大赛质量,主办方将为微电影爱好者提供具体辅导和技术支持,参赛作品经过初审、网络展示、专家评选后,将于11月中旬举行决赛。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改为“降低了其发病率”;b项,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打着旗号(幌子)”或“以名义”;c项,“生产量”不能“供应市场”,也不能“销往河南、河北等省”,应将“的生产量”删除,让“蔬菜”作主语。答案: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国门英雄感动生命到儿女情更长,中央电视台通过播出节目的多样化,让观众体验到不同题材类型电视剧的魅力和水准。b.网络调查表明,中学生网络恶搞杜甫的主要原因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知识素养缺乏、内心空虚、游戏人生等因素造成的。c.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的状况,政府制定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等,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了很好的作用。d.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应将包括遏制网络谣言在内的社会言论监管纳入法制的轨道,还要依法追究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法律责任。解析:a项,搭配不当,动词“体验”支配两个宾语“魅力”与“水准”,但“体验”与“水准”不搭配,可删去“和水准”。b项,“主要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应改为“主要原因是”或“主要由造成的”。c项,成分残缺,“制定了等”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等”后加“措施”。答案:d二、阅读理解(2014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作“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作“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5.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c.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c项有意曲解,“则与之相反”错误,原文第4段首句表明两派的观点不是截然相反,而是有一个共同之处。答案:c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张冠李戴,与原文第4段比较,文中说伊壁鸠鲁认为生命需要得到满足是一种快乐,而约翰穆勒认为只有品尝过各种快乐,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而b项把约翰穆勒观点的一部分转移到伊壁鸠鲁的观点中。答案:b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扩大范围,与原文第5段比较,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精神自由的快乐的是庄子,而b项中表述为“中国哲学”,与原文不符。还有偷换概念,原文中说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而b项中用的是“属于”,二者不能等同。答案:b三、表达交流8.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代表人物,请用不超过50字的一句话概括。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诉说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解析:首先要准确把握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尚钺等人的基本主张,然后,再把它们概括在一句话中。参考答案: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9.下面是消费者协会收到的一封投诉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