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器乐曲》结课论文.docx_第1页
《中国传统器乐曲》结课论文.docx_第2页
《中国传统器乐曲》结课论文.docx_第3页
《中国传统器乐曲》结课论文.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12.6由于自己一直以来对祖国传统器乐的浓厚兴趣,在大二的这个学期,我带着略微激动的心情选修了这门中国民族器乐赏析课。起初我选修这门课,仅仅是因为觉得欣赏民族器乐时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上课时会很轻松。但在去上了第一节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变化。可能由于自己以前没怎么太深接触传统器乐的原因使得自己对民族器乐不了解,在这门课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门课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投入学习,稍微有些失望,也就觉得有些枯燥。但从某一节课(也不记得具体是哪节课了)开始,随着老师对中国传统乐器马头琴的介绍,我开始慢慢提起了精神。在课上,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欣赏了不同种民族器乐演奏的乐曲,比如悠扬婉转的曲笛演奏的充满江南韵味的姑苏行,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的洞箫演奏的梅花三弄,这不禁让我惊叹艺术的伟大。 在所有这些曲子中,最能打动我的还是笛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曲子还是曲笛演奏的姑苏行。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民族音乐发展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至今,笛文化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民间音乐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我国民族器乐的迅速发展,而笛子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乐器,它也是传统民族乐器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笛子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可以说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笛子在中国传统乐器中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李白曾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这样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从这首诗中可感受到笛子艺术的魅力。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很幸运,民族器乐的欣赏让我在枯燥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习之外感受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氛围。这也改变了我起初的想法,单纯的去倾听欣赏民族音乐并不能真正了解它,必须结合每一首曲子本身的创作背景,用心去体会作者及演奏者想要传达的意境,这样才能从从整体上把握好一首曲子。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总是热衷于流行音乐。也许吧,那种由各种电子乐器混合出来的声音可能会比较恰当地满足当代青年感情发泄的需要,我也曾对民族传统器乐嗤之以鼻,直到我选修了这门课,接触到优秀的民族传统乐器及其演奏出来的天籁之声,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我这个人实在是没有什么艺术细胞,也就谈不上在音乐方面的独特赏析能力了。但是在现代这个音乐无处不在的社会熏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触了一点音乐。当然我接触的音乐也只是皮毛而已。不管怎么样,我确实很喜欢音乐,至少不排斥。能选上这课我觉得幸运的,人生忙忙碌碌,有多少人能够抽时间静下心来欣赏美妙的音乐呢?更不用说主动去接触民族器乐。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心情就会好多很。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十二周的课上,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祖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它使我真正意识到祖国传统器乐的独特之处,它不同于欧美的器乐,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器乐。我们有理由为我们优秀的传统器乐感到骄傲,它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和常年累月的艺术积淀。在这个学期下来,课中老师的耐心讲解使我对民族器乐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掌握了一些欣赏传统器乐的方式方法,感谢老师给了我这次机会。当然了,虽然这门课上的时间并不长,一周一节,短短十二周。但是我对祖国传统器乐的感悟与理解却远远没有结束。我想,今后我会多学习民族器乐曲知识,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传统器乐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在喧嚣繁忙的世上得到片刻的安宁,这该是多么美好啊。 至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