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家校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doc_第1页
磨家校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doc_第2页
磨家校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doc_第3页
磨家校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磨家校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摘要:以磨家校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首先对磨家校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较系统地分析;然后从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个方面对磨家校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得出评价结果;最后提出磨家校区土地合理利用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磨家校区引言: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对研究区现时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与评价。磨家校区是正在建设中的校区,土地利用出现了一些问题,校区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凸显。因此,本文以磨家校区为例,进行了校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实践。1 磨家校区概况 绵阳师范学院磨家校区位于绵阳市城西磨家镇龙潭河畔,毗邻绵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绵阳科技城大道西侧,距成绵高速公路入口约500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磨家校区的总体规划用地1500亩,目前分为校前区和校后区,以成绵广高速公路为界,校前区(A区)基本建设完成,校后区(B、C区)正在建设,但大部分为闲置空地。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1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 根据新的土地分类标准,土地利用类型一级分类标准共分三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详情见磨家校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图1。全校区土地总面积为1500亩,其中建设用地37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未利用地11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5%。详情见磨家校区2009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表1。表1 磨家校区2009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分类面积(亩)占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用地教学楼、住宿楼及附属设施用地30020交通用地755合计37525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100066.7交通用地合计12511258.375全校区土地总面积15001002.2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磨家校区位于绵阳市城西磨家镇龙潭河畔,地处绵阳科技城大道西侧,龙潭河和成绵广高速公路穿校而过。目前以成绵广高速公路为界,分为校前区和校后区,校前区(A区)基本建设完成,校后区(B、C区)正在建设,但大部分为闲置空地。校前区和校后区分布很不平衡,在全校区所占比例相差较大。详情见磨家校区土地利用现状空间分布图2。3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定性)3.1 土地利用现状特点3.1.1 以建设用地为主体,教学楼、住宿楼用地用地比重尤为突出目前在已开发的土地中,以建设用地为主,占本校区土地总面积的20%,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中教学楼、住宿楼及附属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的90%,比重尤为突出。3.1.2 土地开发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充足 全校区土地总面积为1500亩,其中建成区面积37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未利用地面积11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5%。土地开发利用率极低,还剩1125亩未利用地有待开发,为灾后重建准备了充足的土地资源。3.1.3 建设用地虽不断扩展,但土地建设利用率仍较低随着灾后学校重建的不断深入,B区、C区已开始建设教学实验楼、住宿楼和学生食堂等实施,建设用地不断扩展;但仍然还有大片未利用土地闲置着,茅草丛生,土地建设利用率仍较低。31.4 绿化用地面积暂时狭小 由于地震的影响,校前区原绿化用地被挤占,用于修建大量板房,造成绿化用地面积狭小。随着灾后重建的逐渐完成,被挤占的绿化用地将重获新生。3.2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3.2.1 用地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土地利用水平不高 目前用地结构集中在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绿化用地比重很小,还有大片未利用地闲置,用地结构不尽合理;用地布局也只局限于校前区,造成校前区相对拥挤,校后区大片土地闲置,用地布局也很不合理。这样就造成磨家校区整体土地利用水平不高。3.2.2 土地资源利用较粗放,存在大片未利用土地(荒地) 由于资金、搬迁等技术原因的影响,目前校区主要集中校前区,造成校前区相对拥挤,而校后区大片土地闲置,从而导致存在大片未利用土地(荒地主要集中在校后区),土地资源利用较粗放。3.2.3 土地(建设)需求不断扩张,出现土地生态问题 随着灾后重建的不断深入,校后区整体进入建设和完善阶段,土地(建设)需求不断扩张,出现了一些诸如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土地浪费等现象,土地生态问题凸显。4 建议4.1全面实施磨家校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校区建设总体规划 在校区灾后重建和校区整体建设完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实施磨家校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校区建设总体规划,以求大的发展方向合理、正确。4.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特别是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在校区灾后重建和校区以后建设完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尤其是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因为建设用地是学校的基础,关系着学校整体的合理性与持续性发展。4.3 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土地质量和生态功能在校区灾后重建和校区管理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环境保护环节,做到不污染土地、不浪费土地,努力增强土地质量和生态功能,力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参考文献:1 倪绍详.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柳炳友,马培齐,怒涛. 浮梁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0期:271-276.3 曾毅,刘冬荣,胡卫星,肖芳.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6):54-58.4 金良.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18-120.5 陈明鹤,支春友.爱辉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J. 黑河科技,2002(3):26 阿如罕,李百岁.伊克昭盟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