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我眼中的创意.doc_第1页
新媒体—我眼中的创意.doc_第2页
新媒体—我眼中的创意.doc_第3页
新媒体—我眼中的创意.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眼中的创意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读后感当我在大学的课堂上第一次听到“创意”这个词的时候,还曾满心欢喜的认为自己的某些奇思怪想没有被现行的教育体制扼杀掉,还可以忽而地出现。然而大二的第一学期在上“广告课程设计I”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创意”。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认为创意只是一种天赋,像我这样表面平凡内心也平凡的人,是不会在“广告人”这条路上待多久的,就这样,我自我否定了自己的“创意”。现在,极不情愿地翻开这本十四堂人生创意课,是因为不想也不愿提起任何有关“创意”的课,再揭当年留下的伤疤。然而我看到的却是“创意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人生资源的积累和能量的开发”,优秀的创意要求我们学习如何创造性地生活,从广度和深度上体悟和感受生活,学习别人对生活表达的一种方式,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创意是一种无法言传的生活态度,如果对周围的环境没有特殊的感悟力,没有想象力,没有自己消化,然后产生得到风格的能力,学习再多技能都是没用的。这样的话,让我有了一种重拾旧梦的感觉。作者李欣频在写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之前中写道,写这本书的最大目的,是为纪念已经逝去的影响她一辈子的甘训宾老师。我从中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教育者的身影他把你看做是一块璞玉、一颗原钻,只要假以智慧磨练,就可以发出耀眼光辉。作者认为,最好的教育,其实是要让孩子有百分百对自己生活的决定权。那样子的人生,才不是黑白的。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女儿很棒,如果我有这样的女儿,我一定很开心”,这让我想起多年前高三的班主任张丽梅老师,她也曾对我的父母说过类似的话。多年之后,每当母亲跟我提起我以前如何不好好学习,必须要提到的就是我的这位班主任,母亲总说老师当年如何如何的对我好,只是我辜负了老师的用心良苦等等,而每一次我都无言以对。我想我只能让自己永远不懈奋斗,如果以后没有闯出什么名堂,哪有脸面再见当日恩师。然而,我读着读着就会泪流满面,师生情意之深让我感动,老师对学生的教诲与启迪深深地触动着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牵挂也在文字中处处流露。这二十几年一路走来,有很多老师给予我莫大的帮助,然而与作者的这位老师相类似的就是我的高三班主任。我也不想多年之后却只有少许时间陪伴在她身边,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多多陪伴我的恩师。第一堂课如何在意外频传的时代活下来中提到有关的大逃杀影片的叙述,让我想起前不久看过的一部美剧悬疑片终极面试(好像是这个名字),影片中有六个人要参加某公司最后一轮考试,而最后只能有一个留下。求职者都被安排在同一间密闭的屋子里,要求只要在规定时间内答完试卷上仅有的一道题即可,最先答完者获胜,然而试卷上没有任何能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文字。于是他们开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角逐。就像本文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一样,最后让人们懂得要做一个“外水内山,外柔内刚,本性很好,又有耐心,别人对你放心,没有防备,把你当盟友而非敌人,也才可能把资源共享给你,不会在你一转身就扯你后腿或放暗箭”,同时让我们明白:社会并不如想得那么安全,学会如何生存对我们的重要性。第二堂课如何开挖自己的生命穴脉中核心就是要“不受限的演化自己的灵魂物种,一个人绝对可以活出很多种精彩的风景,请相信自己的力量”。文中提到“创造”与“毁灭”两股拉扯的力量,也就是“善”与“恶”两个小人在身体里的斗争。作者以魔鬼、性、狂想曲为例子来说明每个人心中的善神与恶魔,“我们的挣扎都是因为两股力量的拉扯,有时我们会相信自己,会帮助别人,那就是善在鼓舞我们发挥力量;有时我们会沮丧,没自信,想伤害别人或毁灭自己时,那就是恶在诱惑或考验”。最喜欢文中最后一句话“自己永远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但同时也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这样的例子在国外的电影中并不少见,第63届奥斯卡影后获得者娜塔莉波特曼出演的黑天鹅,她饰演的Nina在最后的挣扎和斗争中,将人性的善与恶演绎得淋漓尽致。第三堂课如何画一张自己的生命蓝图,我认为是这本书中我最需要花时间钻研的一节,在这节课中我学到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不是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什么,而是必须要完成什么。联系到自己当下的生活状况,在全班剩余26位同学都选择找工作的时候,我和另一位同学选择了考研。在每天的忙忙碌碌中,找工作的各位奔波在各大小公司间,投简历、实习、面试,而我也是忙自己的。我不知道我们各自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只是在努力做自己的事情。以前用“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并未曾体会到任何精妙的地方,然而这一节中作者写的这样几句话“自己跟自己比,自己跟自己挑战,请保持绝对的专注,千万不要分心,专心一致才能至”改变了我对该成语的理解,只有专心了,认真地努力地专注地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长期的积累自然而然会将这些努力的量达到完美的质的转变,所谓“至”就是“达到”,“致”就是“完美”。这是我在这一节课中学到的最大的鼓舞。这使我想起很多励志的影视片,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等,还有很多大人物的经历也会给我们很大鼓励。成龙在小的时候一直是跑龙套,他的第一个角色是演尸体。他在一期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中讲到,演尸体也有很多学问的,什么时候开始吸气,什么时候可以换气,什么时候不能再有任何呼吸,这些都得看导演的指挥和机位的移动等,到后来他是演尸体最好的一个,每次导演让演死人的时候,都会下命令“让成龙死在最前面”。正是在这样一个小细节上都肯下功夫的踏踏实实的成龙,最终在好莱坞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而且他还尝试着不同的角色变换给他带来的不同体验,做多面角色的自己,永远给观众新鲜感,直到现在仍是演艺界的大哥。著名的音效大师程小龙,他为了要达到与影片相一致的即夸张又生动的效果,不惜熬到凌晨做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与剪辑。国际著名导演吴宇森、程小东、王家卫、谢晋等,他们在每一次拍片前都要对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指导、规划,如果有哪一位演员做的不合他意,不是他想要的效果,他们会让你一遍又一遍的重拍,甚至自己亲装上阵演示,直到最后让他满意为止。还有连续获得六届影帝的台湾影星黄秋生,他就是从一个小配角成长起来的,然而他的配角人生却无人能敌,他对配角的演绎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又恰如其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在自觉与不自觉间就掉进了作者的文字书写中,因为作者李欣频是以电影为例来讲这十四堂课的,而我的思维也竟然就逃不出电影。以上是我对本书前三堂课细细品读之后留下的感想。从书中我明白,接下来的生活中,如何重新审视自己,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完成目标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整本书的编排结构是,前三堂课是一个大框架,给读者一个大体方向,而后面的十一堂课是对前三堂课的深化和扩展。所以,细细研读前三堂课可以让我们给自己定位将来要做什么事,后十一堂课则是将定位细化要如何去做,才能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值得庆幸的是,在我决定下午要提笔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中午,在一家小饭馆里意外地发现了一本杂志上有关李欣频的信息,那则文章的题目是“文案天后李欣频,每天都是新人生”,从中我认识到一个最贴近生活的李欣频,于是当即决定,偷偷将那两页纸撕下来带回去。下面是我摘录来的两则文案:第一则是她大学期间投递给诚品书店的聘稿,文案中她用文字写下了诚品阅读者的群像:海明威阅读海,发现生命是一条要花一辈子才会上钩的鱼;梵高阅读麦田,发现艺术躲在太阳的后背乘凉;弗洛伊德阅读梦,发现一条潜意识的秘密通道;罗丹阅读人体,发现哥伦布没有发现的美丽海岸;卡缪阅读卡夫卡,发现真理已经被讲完一半;在书与非书之间,我们欢迎各种可能的阅读者。另一则是诚品书店要搬家时,她是这样写的启示录:送旧迎新,移馆别恋;卡缪搬家了,莫内搬家了;瑞典KOSTA BODA彩色玻璃搬家了;英国WEDGWOOD骨瓷搬家了;法国HEDIARD咖啡搬家了;可哥诺可皮件搬家了;金耳扣大大小小的娃娃也要跟着人一起搬家了。她的意思是,不是书店在搬家,而是作家艺术家在搬家,他们的书柜陈列架在挪窝。“文案天后”从此冠名。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只有19岁的她,其实已经有了很多人39岁才有的看世界的眼光。这就是她为什么要建议“栽培自己(第四堂课)”,一天读一本书,一天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