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随想录之三十八.docx_第1页
素质教育随想录之三十八.docx_第2页
素质教育随想录之三十八.docx_第3页
素质教育随想录之三十八.docx_第4页
素质教育随想录之三十八.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素质教育随想录之三十八布尔什维克-谈谈对学校基层党组织的记忆山东省邹城市西关小学 王忠伟初看这个题目,诸君或许以为作者是个饱经沧桑之后,又年逾古稀的老者。再加上题目又是有关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心里大概会以为本文出自一个有着多年学校基层党务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之手。是他在多年以后激情澎湃之时,有感而作的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有关党务工作方面总结性质的文章。其实,真实的情况与大家的估计相去甚远。我本人时年四十有七,按几十年前的说法属于年近半百之人。按现实的称谓还处在中青年知识分子的行列。更为难以启齿的是,本人至今为止,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是思想上不要求进步,只是有关这方面的客观情况太过复杂。所以一次次的与党组织的怀抱擦肩而过。过后只能够自嘲为“百分之百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时刻以党员骨干所表现出的先进性为榜样。慎独、甚微,一刻也不敢放松的严格要求自己。就算是这样,我本人仍旧觉得,凭自己的实力对学校基础党组织如此的妄加评论的确属于“大逆不道”之举。所以我下面的这篇絮叨,就是谈谈以前有关学校基层党组织的记忆,不代表任何个人和团体的观点。 说起学校基层党组织,首先就得说说党支部书记。不过在说有关学校党支部书记有关的话题之前,我得先简要的做一下自我介绍。本人,全日制最高学历是高中。高中毕业后,先后从事过商业和工业企业方面的工作。又子承父业,调入教育系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重点的强调一下,因为父母都是老师的缘故。我自出生之日起,到今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二十余载之时。总计四十七年的岁月里,始终与所在县的十余所小学、初中、高中为伴。没有超过半年以上的离别。蓦然回首之际,已经是快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了。所以,才敢斗胆以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回忆这个伟大的组织在一个小小的县域所辖的一所所学校里的点点滴滴。要说起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我可是太熟悉了。因为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有一个同住在学校家属区里,同一排宿舍里的柳伯伯,时时过来逗我几句玩笑以后,匆匆的走进教学区,再也不见了踪影。后来,年龄长大了很多,也认得几个字了。就经常的溜进教学区不声不响的“视察”一下学校的工作。“视察”工作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其中,就包括柳伯伯的办公室。有时候就趁柳伯伯埋头办公的时候,蹑手蹑脚的走进办公室里稍驻片刻。就看到了柳伯伯身后的学校工作分工流程一览表。柳伯伯的名字赫然居于正上方。下拉下来的两个方块里填着两个职务:一个是“校长”,一个是“党总支书记”。虽然还是学龄前的年龄,但是校长是干什么的,我当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校长、校长就是一校之长。学校里的大事小情都是要靠校长拿主意、拍板的。要不柳伯伯怎么不像别的叔叔阿姨那样有时间经常在院子里扎堆闲聊呢?忙呗。党总支书记是干什么的?以我当时的年龄特点的确是难以独立理解的。有一次与柳伯伯狭路相逢,伸出双手拦住路。说什么也不让他过去,柳伯伯俯下身亲切的说:“小家伙,伯伯有事。不许胡闹,要是听话待会伯伯给你糖吃。”我却少年老成的来了一句:“我不要吃糖,只要您告诉我学校的党总支书记是干什么的。我就让您过去。”柳伯伯的双眼瞪的溜圆,看看被我死死挡住的去路,无奈的说:“这小子,还真成精了。你问这个问题还有些早。就这么说吧:校长在要求老师们教好课的时候,有些老师不愿意教,有些老师教不好。就要党总支书记做工作,让他们把课较好。再比如说,学校里要盖房子。周围村庄的农民不同意占地,就要党总支书记以党支部的名义出面协调。总之,学校里一切棘手的问题,最后都要支部书记最终决定。行了,伯伯得走了。剩下的你自己慢慢想吧!”。“放行”了柳伯伯之后。我呆呆的想了半天,还是没弄明白,为什么这么多难办的事情,一定要让支部书记出面解决。让校长直接干了,不就完事了吗?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校园里经历了很多不曾经历过的事情以后。才渐渐的对学校党总支书记的角色有了比较深的理解。也就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在附近村联办初中里任教的母亲,身体状况突然急剧恶化。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有一天就突然的晕倒在了讲台上。被送往医院急救,待症状稳定后又重返学校继续上课。原因很简单,当时学校里只有她一人能够胜任毕业班数学教学。无独有偶,当时父亲在农村高中里也正肩负着重任。面临着高考任务和经济方面的双重压力。学校似乎已经呈现出山穷水尽之状。学校招生范围内无一例外的都是贫困农村。很多升学有希望的学生在家庭经济的重压之下,往往选择为了省下几个学费而回家务农。面对此情此景,当时的党总支书记兼校长柳伯伯振臂一呼:“学生的学费,书籍费、住宿费全免。”言必信、令必果。很短的时间里为学校保留了在当时极为可贵的生源。这样一来,经济方面的矛盾就日益凸显了出来。四方化缘之后,仍旧是杯水车薪。再往后就只能靠学校自己了。于是父亲被柳伯伯点将,当上了第一任校办工厂的厂长。于是父亲开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般的奔波。学校财务上窟窿堵上了,并且逐渐有了结余。于是办学条件也随之日益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也随之直线上升。接下来的高考,学校首次实现了零的突破。母亲以病弱之身苦苦坚持的初中毕业班数学教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名列全公社之首。看起来一片欢声笑语。可是谁知道这歌舞升平的背后,还有许多曾经为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们及其家人在承受着许多无法言说的无奈。在母亲越来越频繁的被紧急的送到乡镇卫生院就医的过程中,我和弟弟的生活就会出现一次次无人照料的境况。每次都是父亲在医院里忙完之后,再赶回家简单的安排一下。我和弟弟草草的吃过简单的午饭,再背起书包和往常一样去上学。时间一长倒也习惯了。有时就不用父亲来回奔波了,回家后我照着大人的样子捅开炉子也能够完成一餐简单的午餐制作。可是这一次,却是个例外。父亲出发前脚刚走,母亲就在课堂上晕倒被送进了医院。放学回到家里的我和弟弟,望着家里近乎空空如也的热桌子、冷板凳。正在不知所措之际,负责工会工作的刘阿姨推开了家门。手里还端着两份从食堂里打来的饭菜。叮嘱到:“吃完饭把碗送回食堂就行了,下午你照样领着弟弟去上学。你妈妈那里不用担心,柳伯伯都安排好了。”刚刚开始吃饭的时候,母亲学校里的陈叔叔又推开了家门。手上也拿着两份午饭。这下连晚饭也解决了。后来,柳伯伯出面和负责食堂的司务长叔叔联系。但凡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我和弟弟可以先到食堂吃饭。等父母回家后再结算。又一次又到柳伯伯办公室里“视察”的时候,注意到学校分工流程图上,党总支书记的下面的两个下拉框里。一个填着工会,一个填着妇工委。负责人正是刘阿姨的名字。对了,母亲学校里陈叔叔也是负责工会工作的。还有一点想补充一下,父亲学校的党总支书记柳伯伯只是解放初期参加工作的初中毕业生。母亲学校的支部书记张叔叔是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民办教师。就是这两个现在看来是没有教师资格的支部书记。以这种近乎朴实到无可挑剔的程度的组织、领导方式。在父亲工作的农村高中,和母亲工作的农村初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若干年后,柳伯伯被破格提拔到县里一所重点高中任校长兼书记。张叔叔则被调整到一所新建小学里任校长兼书记。两位前辈在当时的工作中,也常常被指责不懂业务。但是更多的人们津津乐道的却是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忍辱负重和知人善任。后来,在工作中几经变动的父亲。也担任了城里一所重点初中的校长兼书记。应该说父亲这个比柳伯伯他们相对滞后了十几年的党支部书记,严格的继承了柳伯伯他们的工作作风。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好脾气。并且因为他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是个有名的业务通。所以他的工作方式与柳伯伯他们还是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的。经常看到有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的老师,越过教研组和教导处等职能部门。直接找到他这个校长兼支部书记的办公室。倾述着这一段时间里的苦闷和委屈。情况特殊的时候,也会直接找到家里来。面对此情此景,在家里常常顷刻间就会暴跳如雷的父亲。往往会表现出令人无法置信的冷静和理性。在较长时间的倾听之后,这个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支部书记就会露出一丝宽容且理解的微笑。伴着他的开场白:“x老师,咱当老师的遇到这么点事还值得生气。你反应的问题我听明白了。不是什么大事。一会我到年级组给你安排一下。要不你先忙去吧!”反应问题的老师有点半信半疑的离去的时候,不管什么情况父亲这个学校的“一把手”一定会起身相送。当然了,接下来老师反应的问题也会手到擒来。在父亲这个貌不惊人的支部书记背着手在学校里各个角落里“溜溜达达”的过程中,学校里教学工作呈现出一片和谐、安宁中的欣欣向荣。不经意之间中考就结束了。一所曾经默默无闻的初级中学,一下子放了“卫星”。在打了翻身仗的昔日“土八路”们的一片欢呼声中。已经快“到点”的父亲,又一次以支部书记的身份。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还是那样细致的分工,事无巨细到了无可挑剔的境地。下一学期工作的精髓已经清晰可见。其实,新的学期还没有结束。父亲就结束了校长和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不过支部一班人,在新的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又创造了下一个学期的辉煌。最初参加教育工作的时候,是在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这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学校。教工队伍里鱼龙混杂,有本、专科毕业的师范生。年龄大些的老师大都是民办教师转正,仅仅是初、高中毕业或者是肄业。再有就是我这种高中毕业在别的单位工作数年后调入的教工子弟。鱼有鱼路、虾有虾道。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们,一副踌躇满志的雄心壮志之后。往往是对“多点开花”的班级里一片混乱之中的一筹莫展。于是乎,这些知识分子圈子里滋生了一系列的牌友、棋友、球友、酒友、麻将友、 、一时间忙的不亦乐乎。到也有一番“团结有爱”之气象。那些民师转正的前辈们。面对着与年轻知识分子们年龄上的落差,和收入上的差距。也是“牢骚太盛防肠断”。却不“风物长宜放眼量”。每天除了喝两口解闷酒,就是忙着为自己那个也是勉强能够保证温饱的家庭“创收”。我们这些子承父业的教工子弟。虽空有一腔报国志向,无奈周围一片眼花缭乱。也是常常无所适从。这可就忙坏了我们那位同样是啼笑皆非的校长兼书记。这个昔日南部边陲的边防营长。顿时爆发起了训练尖子的彪悍。经常突然的就召集全校教职工大会,大发一同脾气。然后又带领各处室负责人查勤。不许任何人脱岗。一时间校园里达到了噤若寒蝉的效果。人们在小径上偶遇的时候,也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但是就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摁下葫芦瓢起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乃至冲突此起彼伏。那天,初二年级的一个班主任朱二哥。因为赶上阴天又和级部主任拌了几句嘴。所以中午就喝了“二两”。下午上课时一个小痞子学生跟他开玩笑时没轻没重。惹的他勃然大怒,劈手就是一巴掌。本来这也算不了什么天大的事情。可偏偏那天边防营长出身的校长兼支部书记去教育局开会。家里几个负责人畏手畏脚,没有人愿意出头处理这件比较棘手的突发事件。更为巧合的是,这小痞子学生的家长是周围村里远近闻名的老痞子。声闻自己家的大公子,竟然被老师打了。太岁爷头上动土,这还了得。当即集合起一干“子弟兵”上门“兴师问罪”。学校里那几个平日里衣冠楚楚的副职和中层一个个闻讯而遁。几个“子弟兵”围着朱二哥就要动手。我们几个老师虽然全力相劝,终究寡不敌众。眼看朱二哥就要“出洋相”。就听得一声“住手!”是边防营长出身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回来了。子弟兵们群情激奋,根本不听校长兼书记的劝说。马上就要拳脚交加。曾经的边防营长骨子里固有的彪悍再一次被激怒了。大喝一声之后,随手脱下身上已经被雨淋湿的汗衫。赤膊上阵,手脚移动之间。领头闹事的老痞子就已经被生擒。接下来费了一番周折,这件事总算比较妥善的处理了。当然朱二哥也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作了检查。这件事情不久,我就调离了那所郊区的初级中学。回想起在那里工作过的两年时间,整个一个往事不堪回首。不过,我倒是经常想起我那位曾经的领导。就是边防营长出身的校长兼支部书记。要是他也曾经科班出身该有多好。要说以上所述的几个支部书记,各自取长补短之间也是各领风骚十几年。到了千秋功过任人评说的时候,也的确是褒贬不一。总之是人无完人,在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的同时,总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过,许多年后。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时候。这些支部书记们往往还是被人们评价为功大于过。至于期间留下的瑕疵只能靠以后的继任者们用心雕琢之后,再日趋完美了。但是,一届接一届的支部书记们。并不一定就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时时刻刻都都能够以身作则,不辞劳苦的传递着人间所需要的正能量。相反的是,人们对一些支部书记以及他们任班长的党支部的评价。很多有时候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比如我曾经工作的一个学校的党组织,就实在不敢恭维。这个学校无论从所处的地理位置,还是在办学规模上都属于有些争议的哪一种。这个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城区一侧。所以教育局备案时注明是城区小学。但是学校的规模又完全具备村小的特征。学生最多时也就是刚刚过百。老师更是一副“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架势。总共有十二个人,却有七个支部成员。严格的讲,还不能称其为支部。上级文件里明确的称其为:“xx镇xx小学党小组”。但那是“上边”的事情。学校里的“老一”觉得区区一个党小组长,似乎听起来不够响亮,就私下里决定。学校里的党组织对外称党小组,对内称“党支部。”并且煞有介事的将六个正式党员分别“任命”为“支部书记”、“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统战委员”。一个还没有转正的预备党员也被任命为“支部联络员”。其中支部书记兼任校长,支部副书记兼任副校长,教导主任兼任组织委员,政教主任兼任宣传委员,总务主任兼任统战委员,一个没有行政职务的资深党员担任纪检委员负责对全体党员进行监督。“支部联络员”同时身兼少先大队辅导员。曾经有老师对此提出质疑,但“老一书记”信口开河的一句:“反正天高皇帝远,还能真有人来查?!”就将此事划上了句号。学校是不大,但是各位也了解到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平日里这七位班子成员虽然对所担任的教学工作一副听之任之、得过且过的态度。但对自己所兼任的学校“领导”和“班子成员”的使命却一副重如泰山的架势。支部书记总揽全局,死死的抓住学校里的人、财、物大权。将其尽收囊中。副书记在协助书记“抓”全局的同时,见缝插针的抹进一些油水。其他的支部成员以及联络员同志则努力的争取自己工作开展的机会。以便顺带着为自己争取一些享用加班餐或者无偿外出的机会,以便假公济私的干干“私活”。这样几年下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直线下降,支部委员的待遇却直线上长,七个有党内职务的“同志”因为能够“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所以在每次的全校教职工表决中总是能够代表“绝大多数”。支部成员轮流“当选”为优秀教师,几年下来依次都晋升了中级或者高级职称。当然了,工资卡上的阿拉伯数字也有了质量上的飞跃。于是就有不少的群众来信,飞到了相关的各级领导的案头。上级有关部门也不止一次的调查,但是因为学校的“支部”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在学校中代表了教职员工的“绝大多数”。所以一次次的有惊无险。“老一书记”更加有恃无恐。公然放出话:“现在这世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当老师的就是委屈死也不要告状。跟领导对着干不会有好下场的!”这样一番明目张胆的威胁自然激起了又一轮更加激烈的上访潮。终于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特别关注。在一个暑假即将来临的炎炎夏日里。由市、县、镇三级纪检和教育主管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史无前例的进驻到了我们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城郊小学。瞬间宣布,所有学校领导及班子成员就地免职。只是照常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因为没有了支部成员们所赖以生存的学校人、财、物力的支撑。“班子成员”曾经引以骄傲的“坚强战斗堡垒”顷刻间土崩瓦解。变成了相互之间的检举揭发。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几位看似貌不惊人的“班子成员”,一个个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出身和悠久的“革命历史”。首先他们本身就是一家人,其实他们几个人就是县一中两个“老前辈”在外面所豢养的非婚生子女。其中书记、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和年轻的联络员的亲生父亲是县一中一位久负盛名的特级教师。副书记、组织委员和德高望重的纪检委员的亲生父亲则是县一中曾经独霸一方的党委副书记。如果这两家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事实上他们却步调一致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原因是县一中手握实权的副书记与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长期共用情妇。也算是“亲如兄弟的一家人”了。所以他们的后代也一如既往地传承着这样的“家风、家训”。“支部成员”里的六个男性成员先后与女教导主任兼支部委员发展成了“夫妻”关系。这下更加亲上加亲。所以,他们内部也常常明争暗斗。但是一旦遇到“外辱”,顷刻间便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另外必须说明的一点是,这七位支部成员。在高考或者是中考的时候,均是他们的亲生父亲通过作弊的手段而非法录取的。他们为此曾经不惜隐姓埋名。但是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亲生父亲的伟大。所以他们在这天高皇帝远的郊区小学里,有恃无恐。反正天塌下来有老爷子顶着。谁知,由于他们过于无法无天。这一次老爷子也回天无力。终于遭受了灭顶之灾。有个笑话想讲一下,就在这七位在学校里占绝大多数的“支部委员”闹得鸡飞狗跳墙的时候。“老一”书记兼校长突然在一个莫名其妙的黄昏,满脸堆笑的找到我。亲切的告诉我一个“激动人心”的决定。经支部成员全体研究决定,一致同意可以发展我这个一直默默无闻的老师入党。只要递交入党申请即可。想着“支委们”,在校内校外的所作所为。我倒抽一口冷气,连忙婉言谢绝。等联合调查组宣布完对前“支部委员们”的处理决定以后,我还在暗自庆幸幸亏当初没有与他们为伍。既然开始讲笑话了,索性就再讲一个吧。那还是我学龄前的时光里。又一次正在父亲工作的学校里“视察”。突然听到食堂前面的空地上一阵骚乱。就忙不迭的跑过去看热闹。等我赶到近前时,发现平时素有“惹不起”之称的司务长正在煤堆上一边撒泼,一面大声哭叫。旁边教高一语文的刘老师站立着怒目而视。旁边一群人正忙着劝解。原来,新来的刘老师因为摸不清门路。没有到“司胖子”家里“拜访”。所以在打饭菜的时候,被“司胖子”屡次刁难。今天小刘老师终于爆发了,与“司胖子”大吵了起来。毕竟理亏,没几句司务长大人就已经理屈词穷。仗着自己身材魁梧,又是本地的“坐地户”。挽起袖子竟然动起手来。谁知看似文文静静的小刘老师竟有几分拳脚功夫。一个回合下来,“司胖子”已经在煤堆上面鬼哭狼嚎。闻讯赶来的学校书记兼校长柳伯伯,气的火冒三丈。要求刘老师向司务长同志道歉。平日里看着挺和气的刘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