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4课 阿房宫赋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阿房宫赋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阿房宫赋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阿房宫赋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阿房宫赋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阿房宫赋 第四单元文言文 1 学习重点1 重点掌握 一 爱 取 族 等实词的用法 背诵全文 2 理解课文善用想象 对偶 比喻 排比 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特点 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文本导学 1 词语理解 1 一词多义 答案 基础积累 六王毕 四海一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黄鹤一去不复返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合纵缔交 相与为一 一 数词 表示最小的整数 动词 统一 副词 一旦 形容词 专一 名词 一体 使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两军交战 不斩来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答案 使 连词 假使 动词 让 名词 使者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 动词 爱护 动词 喜爱 动词 吝惜 动词 派遣 动词 喜欢 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动词 灭族 杀尽 名词 类 名词 家族 动词 成为 答案 族 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吾令人望其气 皆为龙虎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为 表判断 是 动词 做 当 介词 因为 盘盘焉 囷囷焉 或师焉 或不焉 且焉置土石 焉 形容词词尾 相当于 然 语气词 不译 兼语词 于何 在哪里 答案 2 古今异义 直走咸阳古义 今义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 今义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古义 今义 多指行走 天气 趋向 所 座 多指下降 衰败 答案 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燕 赵之收藏 韩 魏之经营古义 今义 可怜焦土古义 今义 金玉珠宝等物 筹划 组织并管理 可惜 怜悯 答案 2 词类活用 1 六王毕 四海一 2 辞楼下殿 辇来于秦 3 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4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5 燕 赵之收藏 韩 魏之经营 6 奈何取之尽锱铢 7 齐 楚之精英 数词用作动词 统一 名词用作动词 一炬 放火 焦土 化为焦土 名词用作动词 出现虹 形容词用作名词 指金玉珠宝等物 形容词用作动词 取尽 动词用作名词 指金玉珠宝等物 名词作状语 乘辇车 答案 8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9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秦人视之 亦不甚惜 意动用法 以 为鉴 名词作动词 把宝鼎当作 把宝玉当作 把金子当作 把珍珠当作 答案 3 特殊句式 1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2 灭六国者 六国也 非秦也 3 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 4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5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判断句 也 表判断 判断句 为 表判断 判断句 者 也 表判断 答案 疑问句 疑问代词 何 表疑问 省略句 省略介词 于 疑问句 疑问代词 奈何 表疑问 6 谁得而族灭也 7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8 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 9 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 10 秦人不暇自哀 11 戍卒叫 函谷举 疑问句 疑问代词 谁 与 也 表疑问 省略句 省略宾语 秦国 省略句 省略主语 省略句 省略谓语 有 答案 倒装句 于南亩之农夫多 介宾短语后置 意念被动句 举 有被攻占之意 倒装句 哀自 宾语前置 4 语句翻译 1 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译文 2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译文 3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 译文 答案 六国灭亡 天下统一 蜀郡的山林被砍光了 阿房宫出现了 五步一座高楼 十步一座台阁 宫殿中间的回廊交错曲折 屋檐高高翘起像鸟嘴 各依地势 攒聚对峙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 没有云彩怎会有龙飞起 两层 通道跨越天空 不是雨过初晴怎会有彩虹出现 高高低低令人迷蒙 分不清是西还是东 4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秦人视之 亦不甚惜 译文 把宝鼎当作铁锅 把美玉当作石头 把金子当作土块 把珍珠当作沙石 丢弃满地 秦人对待这些 东西 也不很爱惜 5 独夫之心 日益骄固 戍卒叫 函谷举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译文 失去民心的秦始皇的心 一天天更加骄奢顽固 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 函谷关被攻占 楚人一把大火 可惜 富丽堂皇的阿房宫 化为一片焦土 答案 1 赋的文体特征决定它谋篇布局一般是通过体物写志 这篇文章是不是这样呢 找出 体物 与 写志 部分 答案 整体把握 答案是 体物 第1 2段 铺叙渲染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和宫中荒淫 奢侈的生活 写志 第3 4段 议论秦朝因骄奢淫逸 横征暴敛而亡国 在篇末点题 警戒 2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阿房宫的 答案 答案从三个方面 建筑之奇 宫女之众 珍宝之多 对于建筑 文中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 进而细绘宫中楼 廊 檐 长桥复道 歌台舞殿之奇 对于宫女 先写她们的由来 再用四组排比句写她们梳妆打扮 从而体现她们的美貌 再接着写她们望幸而不得的凄惨生活 可以说是层层渲染 这正体现了 赋 的特点 对于珍宝 先交代珍宝的由来 它们是六国君王世世代代从他们的百姓那里抢掠而来的 珠宝倚叠如山 而秦人对它们不珍惜 视若瓦砾 足见秦朝统治者的奢靡远甚于六国 1 本文既是借古讽谏时弊 为何开头要以六国覆灭起笔 答案 重点突破 答案作者讽谏时弊 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 写秦朝覆灭 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 六国为何会灭亡 赋中说道 灭六国者 六国也 非秦也 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可见 六国灭亡 是不能爱民的结果 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其民呢 燕 赵之收藏 韩 魏之经营 齐 楚之精英 几世几年 摽掠其人 倚叠如山 秦之珍宝 财富之代称 来自六国 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 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 对百姓肆意搜刮 锱铢不留 六国 因不爱民而 毕 其统治 秦如吸取教训 复爱六国之人 那就不致迅速灭亡 然而 蜀山兀 阿房出 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 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阿房宫的修建 又起到了笼盖全篇 暗示主题的作用 2 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 巧妙 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 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们的前途 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托出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 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 终于自食其果 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如不以秦为戒 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文章结构严谨 环环相扣 答案 3 杜牧对于这样雄伟壮观的阿房宫被烧 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答案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但是他不想着怎样去巩固自己的政权 对待百姓横征暴敛 最后使得天下人 不敢言而敢怒 秦始皇的无道 导致农民起义 宫殿被毁 进而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 在这里流露出作者无穷的感慨 不安和忧愤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不想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 唐王朝的命运真让人担忧 阅读下面所引 史记 一段文字 与本文第一段描写阿房宫的语句进行比较 看看两者在内容和表达上的异同点 体会赋文铺陈夸张的语言魅力 先作前殿阿房 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万人 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答案 美点赏析 答案 1 从描写的内容看 两者同样突出阿房宫的雄伟 但 史记 主要是从整体上介绍说明 而 阿房宫赋 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突出宫殿的壮丽 阿房宫赋 首先写阿房宫的外在形势 覆压三百余里 到 流入宫墙 表现了阿房宫占地之广 楼阁之高 依山傍水的非凡气势 接着写主体构筑 五步一楼 到 不知西东 先写重楼叠阁 长廊高檐 细致精巧不计其数 再以长桥如龙 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 楼阁之奇丽 最后深入宫殿内部 写歌舞生活 这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 又为下文写美女充盈宫室做铺垫 答案 2 从描写的手法看 史记 平实记叙了阿房宫的基本情况 而 阿房宫赋 则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再创了阿房宫的辉煌 如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宫殿的广与高 长桥卧波 两句用比喻兼疑问突出了长桥复道的壮美 等等 阿房宫赋 的这一节文字 由远及近 由外及里 多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